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字成语 » 毛什么惊的成语有哪些

毛什么惊的成语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0-11-19 17:48:20

Ⅰ 带惊的成语有哪些成语

惊涛骇浪
惊慌失措
惊恐万状
惊世骇俗
惊弓之鸟
大惊失色
大吃一惊
大惊小怪
惊心动魄
惊涛拍岸
拍案惊奇
有惊无险
打草惊蛇
游园惊梦
惊魂未定
受宠若惊
胆战心惊
心惊肉跳

Ⅱ 惊字四字成语有哪些

一鸣惊人、惊涛骇浪、惊世骇俗、惊魂未定、大惊失色、惊弓之鸟、惊心动魄、心惊肉跳、大吃一惊、貌不惊人、触目惊心、惊慌失措、心惊胆战、惊天动地、宠辱不惊、受宠若惊、打草惊蛇、惊慌失措、胆战心惊、胆颤心惊、担惊受怕、肉跳心惊、石破天惊等。
一、一鸣惊人
释义:用以比喻平时没有特殊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出处:《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译文:这种鸟不飞翔就罢了,要是飞翔便会冲向广阔的蓝天。不鸣叫就罢了,要是鸣叫就会使他人惊讶。
二、惊魂未定
释义:指受惊后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
出处:宋·苏轼《谢量移汝州表》:“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惊魂未定;梦游缧绁之中。”
译文:看这自己的影子惆怅,在朝廷外生活。被惊吓的灵魂还未安定,梦见牢狱之灾。
三、大惊失色
释义:非常害怕,脸色都变了。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忽见曹操带剑入宫;面有怒色;帝大惊失色。”
译文:忽然看见曹操带着佩剑进宫,脸上很愤怒,皇帝吓得脸色都变了。
四、惊弓之鸟
释义: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过某种惊吓,遇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的人。
出处:《战国策·楚策四》;《晋书·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
译文:好战的军队容易冲动,被弓箭惊吓过的鸟难以安定。
五、心惊肉跳
释义:形容担心祸患临头,非常害怕不安。
出处:元·无名氏《争报恩》:“不知怎么;这一会儿心惊肉跳;这一双好小脚儿再走也走不动了。”
译文:不知怎么回事,此时内心非常害怕,这一双脚也吓得再也走不动了。

Ⅲ 惊的成语有哪些

惊天动地、
石破天惊、
一鸣惊人、
惊弓之鸟、
惊心动魄、
惊涛骇浪、
宠辱不惊、
触目惊心、
受宠若惊、
拍案惊奇、
惊慌失措、
惊世骇俗、
心惊肉跳、
胆战心惊、
大惊小怪、
翩若惊鸿、
打草惊蛇、
大吃一惊、
大惊失色、
惊天地泣鬼神、
惊才绝艳、
惊惶失措、
惊恐万状、
怵目惊心、
胆颤心惊、
担惊受怕、
惊魂未定、
矫若惊龙、
宠辱若惊、
被宠若惊
惊魂摄魄、
心惊胆寒、
惊涛巨浪、
惊魂动魄、
游云惊龙、
语不惊人、
惊才风逸、
惊蛇入草、
匕鬯不惊、
冻浦鱼惊、
惊鸿艳影、
惊皇失措、
飞鸟惊蛇、
惊喜若狂、
边尘不惊、
惊采绝艳、
急惊风撞着慢郎中、
见惯不惊、
惊世绝俗、
惊愕失色、
耽惊受怕、
惊喜交加、
惊弦之鸟、
惊猿脱兔、
惊慌失色、
自相惊扰、
鸡犬不惊、
打鸭惊鸳鸯、
担惊受恐
采纳吧~~~~~~~

Ⅳ 惊什么成语有哪些成语

惊愕失色 失色:由于受惊或害怕而面色苍白。惊恐得改变了神色。形容十分吃惊。
惊弓之鸟 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惊鸿艳影 惊鸿:轻捷飞起的鸿雁。形容女子轻盈艳丽的身影。多就远望而言。
惊慌失措 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Ⅳ 成语毛什么惊什么

没有 毛什么惊什么 的成语,毛 开头的成语如下:

毛发丝粟 比喻十分细小的事物。
毛发之功 形容极微小的功劳。
毛骨悚然 悚然:害怕的样子。汗毛竖起,脊梁骨发冷。形容十分恐惧。
毛举细务 烦琐地列举细小事情。
毛手毛脚 做事粗心,不细致。
毛遂自荐 毛遂自我推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毛羽零落 比喻失去了帮手或亲近的人。
毛发不爽 犹毫发不爽。形容一点不差。
毛发倒竖 倒竖:尾端朝上直立。汗毛、头发都竖起来。①比喻怒不可遏。②形容很害怕,很紧张。亦作“毛发皆竖”、“毛...
毛发悚然 毛发竖起。极言惊骇、恐惧。亦作“毛发耸然”。
毛发耸然 毛发竖起。极言惊骇、恐惧。同“毛发悚然”。
毛骨耸然 形容极度恐惧与惊慌。
毛骨竦然 形容极度惊慌与恐惧。
毛举缕析 毛举:琐碎列举。缕:一条一条,详详细细。缕析:详细地分析。琐细列举,详细地剖析。
毛举细故 毛:琐碎;细故:小事。指烦琐地列举小事情,加以责难或攻击。
毛森骨立 森:阴森;立:竖立。阴森可怖,汗毛都竖了起来。
毛遂堕井 用为传闻不实之典。
毛羽未丰 比喻力量不足,条件还不成熟。

Ⅵ 什么惊什么跳的成语有哪些

心惊肉跳。

目前只有一个。

Ⅶ 形容惊吓的成语有哪些

担惊忍怕 担心害怕。指常处在惊吓、恐惧之中。
出处: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一折:“做买卖的担惊忍怕,眼见得疏林老树噪昏鸦。”
担惊受恐 担心害怕。指常处在惊吓、恐惧之中。
出处:元·无名氏《梧桐叶》第四折:“为兵戈担惊受恐。”
担惊受怕 担心害怕。指常处在惊吓、恐惧之中。
出处:《水浒传》第三五回:“你们若要做夫妻,每日同一处,不担惊受怕,我却有一条妙计,只是难教你。”元·无名氏《梧桐叶》第四折:“为兵戈担惊受恐。”
耽惊受怕 担受惊吓。
出处:元·刘致《端正好·上高监司》:“受官差在旅途,耽惊受怕过朝暮,受了五十四站风波苦。”
躭惊受怕 犹言担受惊吓。
出处:元·刘致《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受官差在旅途,躭惊受怕过朝暮,受了五十四站风波苦。”
高世骇俗 高世:超出世人;骇:惊吓,震惊。具有令一般人吃惊的才能。比喻才智超群。
狗吠之惊 吠:狗叫;惊:惊吓。比喻小的惊吓。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今中国无狗吠之惊,而外累于远方之备。”
惊弓之鸟 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出处:《战国策·楚策四》;《晋书·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
惊弦之鸟 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同“惊弓之鸟”。
面如死灰 死灰:冷却的灰烬。形容因心情沮丧或受惊吓而脸色灰白。
出处:《淮南子·修务训》:“昼吟宵哭,面若死灰,颜色霉墨,涕液交集。”
伤弓之鸟 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过惊吓,遇到一点动静就怕的人。
出处:《战国策·楚策四》;《晋书·苻生载记》:“伤弓之鸟,落于虚发。”
心胆俱裂 俱:都。吓破了心和胆。形容受到极大的惊吓。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窃念备汉朝苗裔,滥叨名爵,伏睹朝廷陵替,纲纪崩摧,群雄乱国,恶党欺君,备心胆俱裂。”
心胆俱碎 形容受到极大的惊吓。同“心胆俱裂”。
蜂虿作于怀袖 比喻出乎意外的惊吓。
出处:《晋书·刘毅传》:“蜂虿作于怀袖,勇夫为之惊骇,出于意外故也。

Ⅷ 自什么惊什么成语有哪些

自相惊忧
发音 zì xiāng jīng rǎo
释义 自己人互相惊动扰乱,造成不安。
出处 《左传·昭公七年》:“郑人相惊以伯有,曰:‘伯有至矣!’则皆走,不知所往。”

Ⅸ 什么什么天惊的成语有哪些

石破天惊 [shí pò tiān jīng]
基本释义 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难以形容的奇境。后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出 处 唐·李贺诗《李凭箜篌引》:“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近反义词
近义词一鸣惊人 一飞冲天 一举成名 天翻地覆
反义词默默无闻

Ⅹ 惊吓的惊的成语有哪些

惊的成语有哪些 :
一鸣惊人、
惊涛骇浪、
惊弓之鸟、
大惊失色、
大吃一惊、
惊魂未定、
惊世骇俗、
惊心动魄、
貌不惊人、
石破天惊、
触目惊心、
大惊小怪、
受宠若惊、
惊天地,泣鬼神、
担惊受怕、
胆战心惊、
打草惊蛇、
胆颤心惊、
急惊风撞着慢郎中、
惊天动地、
宠辱不惊、
翩若惊鸿、
惊恐失措、
失之若惊、
游云惊龙、
得之若惊、
鸟惊兽骇、
惊心眩目、
惊神泣鬼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