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字成语 » 虞诈的成语

虞诈的成语

发布时间: 2020-11-19 18:02:05

❶ 诈的成语有哪些

掎挈伺诈、
怀诈暴憎、
矫情饰诈、
诈哑佯聋、
刁滑奸诈、
撒诈捣虚、
乘伪行诈、
诈痴不颠、
佯轮诈败、
诈痴佯呆、
诓言诈语、
诈谋奇计、
敲诈勒索、
诈奸不及、
桀贪骜诈、
诈败佯输、
佯风诈冒、
兵不厌诈、
佯输诈败、
尔诈我虞、
尔虞我诈、
狂三诈四、
巧诈不如拙诚

❷ 类似尔虞我诈的成语

尔虞我诈的近义词 :
明争暗斗、
离心离德、
假仁假义、
尔诈我虞、
勾心斗角、
貌合神离、
钩心斗角、
分崩离析、
明枪暗箭

❸ 尔虞我诈的成语典故

【成语出处】 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五年》:“宋及楚平,华元为质。盟曰:‘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例句
◎国内,南方各会党首领之间,也是互相猜忌,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令人烦恼。
(任光椿《戊戌喋血记》第17章)
历史典故
原文一
(BC595年)楚子使申舟聘于齐①,曰:“无假道于宋。”亦使公子冯聘于晋②,不假道于郑。申舟以孟诸之役恶宋③,曰:“郑昭、宋聋④,晋使不害,我则必死。”王曰:“杀女,我伐之。”见犀而行⑤。 及宋,宋人止之⑥。华元曰⑦:“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⑧。鄙我,亡也。杀其使者,必伐我;伐我,亦亡也。亡,一也。”乃杀之。楚子闻之,投袂而起⑨,屦及于窒息,剑及于寝门之外,车及于蒲胥之市⑩。秋九月,楚子围宋。 ——《左传·宣公十四年》
【注释】
①楚子:楚庄王。申舟;楚国大夫,名无畏,字子舟,申是他的食邑。聘:派使节访问。
②公子冯:楚国公子。
③孟诸:宋国沼泽名,在今河南商丘东北。孟诸之役:指二十多年前申舟得罪宋昭公的事。恶;得罪。
④昭:明事理。聋:不明事理,糊涂。
⑤见:引见,这指托付。犀:申犀,申舟的儿子。
⑥止:扣留。
⑦华元:宋国执政大臣。
⑧鄙我:把我们的国土当边邑。
⑨投:抨,甩。袂(mèi):袖子。
⑩屦(jù):古代用麻葛制成的一种鞋。及:追上。窒息:从堂到宫门的甬道。寝门:寝宫(后宫)的门。蒲胥:楚国的市名。
【译文】
楚庄王派申舟到齐国访问,说:“不要向宋国借路。”同时,楚庄王又派公子冯到晋国访问,也不让公子冯向郑国借路。申舟因为在孟诸打猎时得罪了宋国,就对楚庄王说:“郑国是明白的,宋国是糊涂的;去晋国的使者不会受害,而我却定会被杀。”楚王说:“要是杀了你,我就攻打宋国。”申舟把儿子申犀托付给楚王后就出发了。
申舟到了宋国,宋国就把他扣留了。宋国执政大臣华元说:“经过我国而不向我们借路,这是把我们的国土当成了楚国的边邑。把我国当成楚国的边邑,就是亡国。杀了楚国的使臣,楚国一定会攻打我们。攻打我们也是亡国,反正都是一样亡国。”于是便杀了申舟。楚庄王听到申舟被杀的消息,一甩袖子就站起身来往外跑,随从人员追到寝宫甬道上才追上他让他穿上鞋子,追到寝宫门外才让他佩上剑,追到蒲胥街市才让他坐上车子。这年秋天九月,楚庄王派兵包围了宋国。
【简析】
相关成语中的“尔虞我诈”,大概就出自这个故事。尽管宋国和楚 国把“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写进了盟誓之中,给人的感觉却是 “此地无银三百两”。
在那个乱世之中,谁不欺诈?不欺诈就难以立住脚,难以为 自己谋取利益。大国之间相互欺诈,秦国和晋国不是这样吗?大 国还欺诈小国,秦国欺诈郑国、楚国欺宋国就是例证,就连中、小国家之间也相互欺诈。真是不欺诈就不成交,就不能攻城掠地。所谓“春秋无义战”,在一定程度上也包含各国之间的利益纷争,总包含着欺诈的成分。
于是,外交手段,外交辞令,结盟修好等等,便成了欺诈的一种手段。无论说客们的言辞多么好听,都无法让人对其动机确 信不疑。在这种时候,出种耐人寻味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便是“诚信”二字, 而在事实上,人们之间是不讲诚信的。
这使我们联想到一的现实情况:当人们在高喊什么号的时候,往往正是最缺乏那种东西的时候。春秋时代人们 大讲信义,忠诚,说明那时候最缺乏信义和忠诚。人们在极力呼 唤理想之时,表明正好缺乏理想。在召唤雷锋精神时,说明最缺乏雷锋精神。
所以,在人们最信誓旦旦的时候,最应该提高警惕,最应该 多一个眼儿,听其言,观其行,切不可被花言巧语搞乱了阵脚、住了心窍。 其实,骗子手们的唯一法宝,便是信誓旦旦的花言巧语。他 们可以把方的说成圆的,把黑的说成白的,把地上的吹到天上去,当着你的面夸奖你的缺点是优点,甚至还能指鹿为马。信不信就由你自己了。
他们的脸皮还特别厚,不怕挫折,不怕辩论。他们善于抓住 人们急功近利、好大喜功、虚荣心强、自我中心0主义、妒忌胜过 自己的人、羞怯自卑、贪图名利、懒堕怠慢、喜欢别人抬轿子戴 高帽等等弱点,大做文章。一旦得手,就翻脸不认人,或者 比谁跑得更快,也可能倒打一耙,栽赃陷害。因此,他们也特别无耻,特别狠心,特别阴险。
阴谋家和野心家尤其擅长尔虞我诈,因为他们正当手段是无法获得他们所希望获得的东西的,因为他们的生活准则是没有准则,有奶便是娘,为了自己的利益,什么都可以出卖,什么都可以做。
善良的人们上当受骗,不能责怪骗子手们,因为没有善良的人们, 骗子手们就失去了对象,就可能失业。是善良的人们的善良的 愿望,善良的心地,自身的弱点,为骗子手们的活动、成就 。确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如果他们彼此相互欺诈,胜负是很难说的,说不定今天我胜了,明天他又胜了,反正不如对付善良的人们那么 轻而易举,得心应手,手到功成。
那么,让我们设想一下,如果全世界的人全成了骗子手,会 们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
当然,这是不可能的。正如骗子手永远都不会退出历史舞台 一样,要消灭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也是不可能的。
原文二
(BC594年)夏,五月,楚师将去宋①,申犀稽首于王之马前曰:“毋畏知死 而不敢废王命,王弃言焉②!”王不能答。申叔时仆③,曰:“筑室, 反耕者④,宋必听命。”从之。宋人惧,使华元夜入楚师,登子反之床⑤,起之,曰:“寡君使元以病告⑥,曰:‘敝邑易子而食⑦,析骸以爨⑧。虽然,城下之盟⑨,有以国毙,不能从也。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子反惧,与之盟而告王。退三十里,宋及楚平⑩。华元为质。盟曰:“我无尔诈,尔无我虞⑾。” ——《左传·宣公十五年》
【注释】
①去:离开。
②弃言:背弃诺言。
③申叔时:楚国大夫。仆;驾车。
④反:同“返”。反耕者:叫种的人回来。
⑤华元:宋军主帅。子反;楚军主帅公子反。
⑥病:困乏,困难。
⑦易:交换。
⑧析(xī):分开。骸(hái),骨头。 爨(cuàn):烧火做饭。
⑨城下之盟:敌方兵临城下而被逼签订盟约。
⑩平:讲和。
⑾无:不。诈:欺诈,欺骗。虞:欺骗。
【故事】
春秋中期,楚国在中原称霸,楚庄王根本不把邻近的小国放在眼里。
一次,他派大夫申舟出使齐国,指示他经过宋国的时候,不必要向其借路。申舟估计到这样一来,必定会触怒宋国,说不定因此而被处死。但庄王坚持要他这样做,并向他保证,如果他被宋国处死,自己将出兵讨伐宋国,为他报仇。申舟没有办法,只好将儿子申犀(xī)托付给庄王,然后出发。
不出申舟所料,他经过宋国时因没有借路而被抓住。宋国的执政大夫华元了解情况后,对庄王如此无礼非常气愤,对宋文公说:“经过我们宋国而不通知我们,这是把宋国当作属国看。当属国等于亡国。如果杀掉楚国使者,楚国来讨伐我们,也不过是亡国。与其如此,倒不如把楚使处死!” 宋文公同意华元的看法,下令将申舟处死了。
消息传到楚国,庄王听到后火冒三丈,连鞋子都来不及穿,宝剑也没挂,就立即下令讨伐宋国。 但是,宋国虽然是个小国,要攻灭它也并不容易。庄王从公元前595年秋出兵,一直围攻到次年夏天,还是没有把宋国的都城打下来。楚军锐气大挫,决定解围回国。
申舟的儿子申犀得知后,在庄王马前叩头说:“我父亲当时明知要死,也不敢违抗您的命令。现在,您倒丢开从前说的话吗?” 庄王听了,无法回答。这时,在边上为庄王驾车的大夫申叔时献计道:“可以在这里让士兵盖房舍、种田,装作要长期留下。这样,宋国就会因害怕而投降。”
庄王采纳了申叔时的计策并加以实施。宋国人见了果然害怕。华元鼓励守城军民宁愿战死、饿死,也决不屈膝投降。 一天深夜,华元悄悄地混进楚军营地,潜入到楚军主帅子反营帐里,并登上他的卧榻,把他叫起来说:“我们君王叫我把宋国现在的困苦状况告诉您:粮草早已吃光,大家已经交换死去的孩子当饭吃。柴草也早已烧光了,大家用拆散的尸骨当柴烧。虽然如此,但你们想以此来压我们订立丧权辱国的城下之盟,那么我们宁肯灭亡也不会接受。如果你们能退兵三十里,那么您怎么吩咐,我就怎么办!” 子反听了这番话很害怕,当场先和华元私下约定,然后再禀告庄王。庄王本来就想撤军,听了自然同意。 第二天,庄王下令楚军退兵三十里。于是,宋国同楚国恢复了和平。华元到楚营中去订立了盟约,并作为人质到楚国去。盟约上写着:“我不欺骗你,你也不必防备我!”

❹ 尔虞我诈的成语解释

【汉字简体】尔虞我诈
【汉语注音】ěr yú wǒ zhà
【汉语注释】比喻互相欺骗,互不信任。尔,你;虞,欺骗;诈,欺骗。

❺ 关于诈的成语

撒诈捣虚: 指说谎骗人。
诈败佯输: 诈、佯:假装。假装败阵,引人上当。
诈痴不颠: 指假装痴呆。
诈痴佯呆: 指假装痴呆。
诈奸不及: 犹言十分奸诈。
诈哑佯聋: 假装哑巴聋子。指置身事外。
佯风诈冒: 犹言装疯卖傻。故意装成疯疯癫癫,傻里傻气。
佯轮诈败: 指故意败阵。
佯输诈败: 佯、诈:假装。假装败下阵来,引人上当。
狂三诈四: 狂:诓的假借,诓骗。一味欺诈。
掎挈伺诈: 抓住人家过错,等待机会来陷害。
桀贪骜诈: 凶暴贪婪而又傲慢狡诈。
矫情饰诈: 以虚假的现象伪装欺骗别人。
尔诈我虞: 尔:你;虞、诈:欺骗。表示彼此互相欺骗。
刁滑奸诈: 刁钻、油滑、奸邪、诡诈。极其阴险狡猾。
乘伪行诈: 指弄虚作假。
敲诈勒索: 依仗势力或抓住把柄进行恐吓,用威胁手段索取财物。
尔虞我诈: 尔:你;虞、诈:欺骗。表示彼此互相欺骗。
兵不厌诈: 厌:嫌恶;诈:欺骗。作战时尽可能地用假象迷惑敌人以取得胜利。

❻ 诈的成语有哪些成语

含诈字的成语:
兵不厌诈
【拼音】:bīng bù yàn zhà

【解释】:厌:嫌恶;诈:欺骗。作战时尽可能地用假象迷惑敌人以取得胜利。

【出处】:《韩非子·难一》:“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示例】:若说~,诸葛亦无如此之阵图,若说幻不厌深,偃师亦无如此之机械。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金圣叹批
【近义词】:兵不厌权

【反义词】:先礼后兵
【语法】:作主语、宾语;用于采用迷惑敌人的方法作战
乘伪行诈
【拼音】:chéng wěi xíng zhà
【解释】:指弄虚作假。

【出处】:汉·刘向《列女传·晋范氏母》:“夫伐功施劳,鲜能布仁;乘伪行诈,莫能久长。”
【示例】:~的行为不光彩。
【近义词】:弄虚作假
【语法】:作谓语、宾语;指欺骗
刁滑奸诈
【拼音】:diāo huá jiān zhà
【解释】:刁钻、油滑、奸邪、诡诈。极其阴险狡猾。
【示例】:我们要严厉打击那些趁机作乱~之徒。
【语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
尔虞我诈
【拼音】:ěr yú wǒ zhà
【解释】:尔:你;虞、诈:欺骗。表示彼此互相欺骗。

【出处】:《左传·宣公十五年》:“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示例】:国内,南方各会党首领之间,也是互相猜忌,勾心斗角,~,售价烦恼。
★任光春《戊戌喋血记》第十七章
【近义词】:勾心斗角、尔诈我虞
【反义词】:推心置腹、坦诚相见
【歇后语】:骗子遇骗子

【语法】:作谓语、定语;形容彼此互相玩弄

尔诈我虞
【拼音】:ěr zhà wǒ yú
【解释】:尔:你;虞、诈:欺骗。表示彼此互相欺骗。

【出处】:《左传·宣公十五年》:“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示例】:团结要是真正的团结,~是不行的。 ★毛泽东《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

【近义词】:尔虞我诈
【反义词】:坦诚相见
【歇后语】:拐子诳骗子
【语法】:作谓语、定语;表示彼此互相欺骗

掎挈伺诈
【拼音】:jǐ qiè sì zhà
【解释】:抓住人家过错,等待机会来陷害。

【出处】:《荀子·富国》:“有掎挈伺诈,权谋倾覆,以相颠倒,以靡敝之。”
【近义词】:掎挈司诈
【语法】:作谓语、定语;指抓小辫子
敲诈勒索
【拼音】:qiāo zhà lè suǒ

【解释】:依仗势力或抓住把柄进行恐吓,用威胁手段索取财物。

【出处】:曲波《林海雪原》:“专门纠察库仑比的淘金工人和山林工人,为非作歹,敲诈勒索,无恶不作。”
【示例】:专会苛刻穷人,~,淫人妻女。
★姚雪垠《李自成》
【近义词】:巧取豪夺、仗势欺人、敲榨勒索
【反义词】:拾金不昧
【语法】:作谓语、定语;指用威胁手段逼取财物

诈败佯输
【拼音】:zhà bài yáng shū
【解释】:诈、佯:假装。假装败阵,引人上当。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十五回:“林冲、花荣占住吊桥,回身再战,诈败佯输,诱引卢俊义抢入城中。背后三军,齐声呐喊。城中宋江等诸将,一齐兵变,接应入城。四方混杀,人人束手,个个归心。”

【示例】:猪八戒料道不得赢他,对沙僧丢了个眼色,二人~,各拖兵器,回头就走。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九回
【语法】:作谓语、宾语;指假败
矫情饰诈
【拼音】:jiǎo qíng shì zhà
【解释】:以虚假的现象伪装欺骗别人。

【出处】:宋·朱熹《与宰执札子》:“伏念熹昨以蒙思进职,辄具辞免,非敢矫情饰诈,罔上盗名。”

【示例】:至谓海瑞~,种种奸伪,卖器皿以易袍,用敝靴以易带,此真公孙弘布被中梦想所不能到者。 ★明·沈德符《野获编·台省·房心宇侍郎》
【语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桀贪骜诈
【拼音】:jié tān ào zhà
【解释】:凶暴贪婪而又傲慢狡诈。

【出处】:清·薛福成《代李伯相拟陈督臣忠勋事实疏》:“虽其桀贪骜诈若李世忠、陈国瑞之流,苟有一节可用,必给以函牍,殷勤讽勉,奖其长而指其过,劝令痛改前非。”
【语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为人
狂三诈四
【拼音】:kuáng sān zhà sì
【解释】:狂:诓的假借,诓骗。一味欺诈。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九回:“我们老太太最是惜老怜贫的,比不得那个狂三诈四的那些人。”
【语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人不诚实
撒诈捣虚
【拼音】:sā zhà dǎo xū
【解释】:指说谎骗人。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一回:“祖师喝令:赶出去!他本是个撒诈捣虚之徒,那里修甚么道果。”
【语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为人
佯风诈冒
【拼音】:yáng fēng zhà mào

【解释】:犹言装疯卖傻。故意装成疯疯癫癫,傻里傻气。

【出处】:元·武汉臣《生金阁》第三折:“你个弟子孩儿,吃了两钟酒,佯风诈冒,手之舞之的打我,你敢再来打我么?”
【近义词】:装疯卖傻
【语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佯轮诈败
【拼音】:yáng lún zhà bài
【解释】:指故意败阵。

佯输诈败
【拼音】:yáng shū zhà bài
【解释】:佯、诈:假装。假装败下阵来,引人上当。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六回:“明日吾自引一千兵搦战,却佯输诈败,诱到北山之前,放炮为号,三面夹攻,必获大胜。”

【示例】:刘、龚二人~,四散去了,云长夺得州县,安民已定,班师回许昌。 ★《三国演义》第二六回
【近义词】:诈败佯输
【语法】:作谓语、宾语;指假装战败
诈痴不颠
【拼音】:zhà chī bù diān
【解释】:诈痴不颠

【出处】:《石点头·卢梦仙江上寻妻》:“方明白前日卖酒歌诗,诈痴不颠的老儿,正是他所差之人。”
【近义词】:诈痴佯呆
【语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诈痴佯呆
【拼音】:zhà chī yáng dāi
【解释】:指假装痴呆。

【出处】: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一:“不如目今权依了他们处法,诈痴佯呆,住了官司,且保全了父骨,别图再报。”
【近义词】:诈痴不颠
【语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诈奸不及
【拼音】:zhà jiān bù jí
【解释】:犹言十分奸诈。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回:“正在五岳楼下来,撞见个奸诈不及的,把娘子拦住了不肯放。”又第五十二回:“那厮带将许多诈奸不及的三二十人,迳入家里,来宅子后看了,便要发遣我们出去,他要来住。”
【语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诈哑佯聋
【拼音】:zhà yǎ yáng lóng
【解释】:假装哑巴聋子。指置身事外。

【出处】:《群音类选·官腔类·双忠记·睢阳陷守》:“身在伍伦中,怎做得诈哑佯聋,为官食禄,直须尽职输忠。”
【近义词】:装聋作哑
【语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❼ 尔虞我诈的成语

[近义] 钩心斗角
尔虞我诈
ěryúwǒzhà
[释义] 尔:你;虞:猜测。意思是我骗你;你骗我;互相欺骗。
[语出] 《左传·宣公十五年》:“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正音] 虞;不能读“wú”或“yù”。
[辨形] 诈;不能写作“乍”。尔耳ěrěr耳
[近义] 钩心斗角
[反义] 推心置腹 坦诚相见
[用法] 含贬义;形容彼此互相玩弄手段。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联合式。
[辨析] ~和“钩心斗角”都指互相玩弄手段计谋;但~偏重于互相欺骗;“钩心斗角”偏重于各用心计暗中斗争。
[例句] 资本家彼此之间~;是资本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的

❽ 尔虞我诈的成语故事

尔 虞 我 诈
【拼音】ěr yú wǒ zhà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强大的楚国包围了弱小的宋国都城,宋国大帅华元誓死守城不降,楚军存粮不多,车夫申叔向楚庄王献计,要士兵盖房种地,装做长住的样子。华元急了,偷偷潜入楚军统帅子反的营帐,说城里缺粮人们易子而食。于是两军讲和。
【出处】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
【解释】尔:你;虞、诈:欺骗。表示彼此互相欺骗。
【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彼此互相玩弄
【近义词】勾心斗角、尔诈我虞
【相反词】推心置腹、坦诚相见
【其它使用】
◎ 这正是写作主体对当时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明争暗斗的劣习的否定和抨击。
◎ 人类中经常出现的那些尔虞我诈巧取豪夺奸狡欺骗弱肉强食横行霸道以及杀人越货之类的丑恶行径将荡然无存。
◎ 于是就形成了这样一种假象:似乎竞争就意味着瞒天过海,尔虞我诈。
◎ 那时,大地一片光明,人间充满了欢乐、和睦、友爱,没有杀戮,没有尔虞我诈,更没有了罪恶。
◎ 世界上没有尔虞我诈,没有强词夺理,没有人剥削人,没有流血,更没有战争。

❾ 尔虞我诈的成语g

【成语】:尔虞我诈

【拼音】:ěr yú wǒ zhà

【解释】:尔:你;虞、诈:欺骗。表示彼此互相欺骗。

【出处】:《左传·宣公十五年》:“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示例】:国内,南方各会党首领之间,也是互相猜忌,勾心斗角,~,售价烦恼。 ★任光春《戊戌喋血记》第十七章

【近义词】:勾心斗角、尔诈我虞

【反义词】:推心置腹、坦诚相见

【歇后语】:骗子遇骗子

【语法】:作谓语、定语;形容彼此互相玩弄

❿ 带“诈”的成语有哪些

1、敲诈勒索

【拼音】:qiāo zhà lè suǒ 、

【解释】:依仗势力或抓住把柄进行恐吓,用威胁手段索取财物。

2、尔虞我诈

【拼音】:ěr yú wǒ zhà 、

【解释】:尔:你;虞、诈:欺骗。 表示彼此互相欺骗。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