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面无私成语出处
㈠ 铁面无私成语的简介
铁面无私
【读音】:tiě miàn wú sī
【解释】:形容公正严明,不怕权势,不讲情面。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5回:“我想必得你去作个‘监社御史’,铁面无私才好。”
㈡ 铁面无私的成语图
铁面无私
tiěmiànwúsī
[释义] 形容公正严明;不讲情面。铁面:比喻刚直无私。
[语出] 清·无名氏《说呼全传》:“偏偏那个包文正同他也是一般的;朝廷十分信服;果然他是铁面无私。”
[正音] 私;不能读作“shī”。
[近义] 明镜高悬 大公无私
[反义] 结党营私
[用法] 用作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结构] 主谓式。
[辨析] ~与“大公无私”区别在于:~指不怕权势;不讲情面;毫无私心地坚持真理和正义;“大公无私”指公正;不偏袒于任何一方。
[例句] 咱队的会计可算得上~;不合乎制度的事凭谁来也休想得到通融。
[英译] disinterested
㈢ 铁面无私是成语吗
【成语】: 铁面无私
【拼音】: tiě miàn wú sī
【解释】: 形容公正严明,不怕权势,不讲情面。
成语典故编辑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5回:“我想必得你去作个‘监社御史’,铁面无私才好。”
㈣ 铁面无私成语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铁面无私成语故事的主人公是包拯。故事详情如下:
包拯做了几任地方官,每到一个地方,都取消了一些苛捐杂税,清理了一些冤案。后来,他被调到京城做谏官,也提出不少好的建议。宋仁宗正想整顿一下开封的秩序,才把包拯调任权知开封府。开封府是皇亲国戚、豪门权贵集中的地方。
以前,不管哪个当这差使,免不了跟权贵通关节,接受贿赂。包拯上任以后,决心把这种腐败的风气整顿一下。按照宋朝的规矩,谁要到衙门告状,先得托人写状子,还得通过衙门小吏传递给知府。一些讼师恶棍,就趁机敲榨勒索。
包拯破了这条规矩,老百姓要诉冤告状,可以到府衙门前击鼓。鼓声一响,府衙门就大开正门,让百姓直接上堂控告。这样一来,衙门的小吏要想做手脚也不敢了。
(4)铁面无私成语出处扩展阅读
铁面无私近义词:明镜高悬
拼音:míng jìng gāo xuán
释义:指的是官员判案公正廉明,执法严明,判案公正,办事公正无私。也比喻目光敏锐,识见高明,能洞察一切。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释义:清·钱谦益《致龚芝麓》:“况有法眼天眼,明镜高悬,则弟之片言,或亦可备下体之采耳。”
元·关汉卿《望江亭》第四折:“只除非天见怜,奈天天又远,今日个幸对清官,明镜高悬。”
轶事典故:在古典名著《三侠五义》里包公小时候被二嫂陷害掉入井中,得到一面镜子,滴上鲜血能照出世间魑魅魍魉之人,这就是后来的开封府三宝之一的阴阳镜,包大人就凭这块宝境,夜断阴,日断阳,明察秋毫,查清了无数疑案,为老百姓伸张正义。
㈤ 铁面无私成语说的是谁
包拯(999年4月11日—1062年5月24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今安徽肥东),为中国北宋著名清廉官员。
㈥ 铁面无私的出处
铁面无私,读音为tiě miàn wú sī,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公正严明,秉公执法,不怕权势,不讲情面,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
㈦ 铁面无私的成语典故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5回:“我想必得你去作个‘监社御史’,铁面无私才好。”
㈧ 铁面无私一般来形容哪些
铁面无私一般是形容公正严明,不怕权势,不讲情面的。
我们经常能想到的就是包公断案铁面无私,我觉得在关系到一些法律问题的时候,就应该铁面无私。
㈨ 铁面无私的成语有什么
你好,跟铁面无私意义差不多的成语有六亲不认,公正严明,正大光明,不徇私情。
㈩ 铁面无私这个成语的主角是谁
凿壁借光 -——匡衡
古书记载:“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衡,衡曰:“原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诸葛亮
包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