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魏救赵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A. 与“围魏救赵”意思相近的成语有哪些
声东击西 [ shēng dōng jī xī ] :声:声张。指造成要攻打东边的声势,实际上却攻打西边。是使对方产生错觉以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
围城打援 [ wéi chéng dǎ yuán ] :军事术语,进攻的一方以部分兵力包围守城之敌,诱使敌人派兵援救,然后以主力部队歼灭敌人的援军。
调虎离山 [ diào hǔ lí shān ]:设法使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冈。比喻用计使对方离开原来的地方,以便乘机行事。
出其不意 [ chū qí bù yì ] :其:代词,对方;不意:没有料到。趁对方没有意料到就采取行动。
攻其无备 [ gōng qí wú bèi ] :其:代词,指敌人。趁敌人还没有防备时进攻。
读音:
wéi wèi jiù zhào
释义:
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 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出处:
《三国演义》三十回:“曹军劫粮;曹操必然亲往;操即自出;寨必空虚;可纵兵先去曹操之寨;操闻之;必速还。此孙膑‘围魏救赵’之计也。”
造句:
1、围魏救赵”的故事,我小学二年级时便知晓了。
2、只有善于运筹帷幄,才能决胜千里,以围魏救赵的计策打败敌人。
3、李向阳采取围魏救赵的办法,三进山城,敌人被打得心惊肉跳,不得不撤回进攻根据地的部队。
4、运动战可实行避强打弱,围魏救赵等战术。
5、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出来抢粮,我们便用围魏救赵的办法,打他的县城,鬼子就急忙撤回。
B. 围魏救赵成语解释大全
[ wéi wèi jiù zhào ]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C. 围魏救赵这个成语讲的是什么故事
春秋之后,也就是周朝的后半期,进入了七国争雄的时代,在后来西汉末年刘向编著的《战国策》中记载这一时期,所以人们称之为战国时期?
战国时代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历史时期之一,其主体时间线处于东周末期?战国时代是华夏历史上分裂对抗最严重且最持久的时代之一?
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派大将庞涓前去攻打中山?中山国原本是东周时期魏国北邻的小国被魏国收服,后来赵国乘魏国国丧伺机将中山强占了,魏将庞涓认为中山不过弹丸之地,距离赵国又很近,不如直接打赵国都城邯郸,既解旧恨又一举双得?
魏王同意了庞涓的计划,便拨五百战车给庞涓?庞涓率兵直奔赵国,并且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王急难中只好求救于齐国,并许诺解围后以中山相赠?齐威王答应之后,命令田忌为将,并起用从魏国救得的孙膑为军师领兵出发?
孙膑是“兵圣”孙武的后代,出生于齐国?他曾拜兵学家鬼谷子为师,与魏国大将庞涓是同窗好友?但庞涓做了魏国大将后,十分嫉妒孙膑的才能,将他骗到魏国施以膑刑,即挖去膝盖骨,欲使孙膑永远不能领兵打仗?后来孙膑千方百计才逃出到齐国,并被齐威王重用?
孙膑终于得到一个向庞涓复仇的机会,但他并没有急于与庞涓在战场上相见?他劝田忌放弃领兵直趋邯郸,与魏军决战的计划,趁魏军主力出兵在外,国内防务空虚之际,直捣魏都大梁即今河南开封,迫使远在异国的魏军自救?等庞涓回兵时,中途予以截击,这样既救了赵,又能给魏国以沉重打击,是一举而两得?
田忌采纳了孙膑“围魏救赵”的战法,挥师直逼魏国军事重镇平陵,即今山东定陶?齐军攻打平陵的行动并不坚决,庞涓也不急于回救,继续竭尽全力攻克邯郸?直到魏军已占领邯郸,损兵折将急需休整时,孙膑才建议齐军挥师直捣魏都大梁,逼魏惠王十万火急命令庞涓统兵回救?
庞涓接令后,不得不放弃邯郸,抛弃辎重,昼夜兼程回师?孙膑判断魏军回师必经桂陵即今河南长垣西北,立即率齐军主力北上,在桂陵设下埋伏?当魏军经长途跋涉行至桂陵时,以逸待劳的齐军突然出击,大败魏军,庞涓只身逃回魏国?
围魏救赵其实是我国军事史上的一个美丽的神话,以魏国大梁的雄伟,八万齐军不可能给它实质性的威胁,而且赵国首都并没有被救下来?齐军在平陵的进攻,对大梁的佯攻都是假的,目的只有一个,让庞涓轻视齐军?只有这样,庞涓才可能抛弃平时正常的行军准则,狂妄地钻进孙膑布置的陷阱?
孙膑在战略上,抓住有利时机,在作战指挥方面,能正确分析敌强我弱的局面,选择适宜的作战方法,进攻敌人的要害即空虚的大梁,然后以逸待劳,乘机打了一个漂亮的袭击战?另外田忌虚心听取意见,从善如流,也是战胜的前提?至于魏军最后的失败,也在于战略上未能掌握动向?
这场战役使魏军得到重创,减弱了魏国在霸权上的威望,也使齐国的威望得到了提高?
D. 围魏救赵成语用来比喻什么
围魏救赵成语用来比喻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围魏救赵
【拼音】: wéi wèi jiù zhào
【解释】: 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出处】: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举例造句】: 倘用围魏救赵之计,且不来解此处之危,反去取我梁山大寨,如之奈何!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四回
【拼音代码】: wwjz
【近义词】:声东击西
【反义词】:围城打援
【歇后语】: 孙膑救邯郸
【灯谜】: 孙膑救邯郸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军事
【英文】: besiege Wei to rescure Zhao (relieve the besieged by besieging the base of the besiegers)
【故事】: 战国时期,魏惠王派大将庞涓进攻赵国,围住赵都城邯郸。赵成侯知道难以抵挡,就把中山献给齐国。齐王派大将田忌、军师孙膑兴兵救赵。孙膑扬言要进攻魏国襄陵,庞涓中计回兵救襄陵中了孙膑的伏击,解了赵国之危。
E. 围魏救赵对应的成语
声东击西、调虎离山、围城打援、东声西击、明修暗度
一、声东击西 [ shēng dōng jī xī ]
【解释】:声:声张。指造成要攻打东边的声势,实际上却攻打西边。是使对方产生错觉以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
【出自】:唐·杜佑《通典·兵六》说:“声言击东,其实击西。”
【译文】:扬言要攻打东,其实打西。
二、调虎离山 [ diào hǔ lí shān ]
【解释】:设法使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冈。比喻用计使对方离开原来的地方,以便乘机行事。
【出自】: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八十八回:“子牙公须是亲自用调虎离山计,一战成功。”
【译文】:子牙公须是亲自用计使对方离开原来的地方,以便乘机行事,才第一次打仗就成功的。
三、围城打援 [ wéi chéng dǎ yuán ]
【解释】:军事术语,进攻的一方以部分兵力包围守城之敌,诱使敌人派兵援救,然后以主力部队歼灭敌人的援军。
【出自】: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五章:“'围城打援'的办法,不是常使用吗?”
四、东声西击 [ dōng shēng xī jī ]
【解释】:犹言声东击西。扬言要攻此方,实际却攻彼方。
【出自】:明·李东阳《喻战送李永敷南归》:“子知战乎……神出鬼没,东声西击,变化而无常者,用也。”
【译文】:你知道战斗吧……要神出鬼没,声东击西,变化而没有固定的,才能使用的。
五、明修暗度 [ míng xiū àn dù ]
【解释】:比喻用明显的假象迷惑对方,而暗中却采取出人意料的行动打击对方。
【出自】:清·赵翼《行围即景·相扑》:明修暗度诡道攻,声东击西多方误。
【译文】:用明显的假象迷惑对方,用诡异的计划诈取攻击,声东击西多种方法误导他人。
F. 成语围魏救赵是什么意思,成语围魏救赵的拼音
围魏救赵
[ wéi wèi jiù zhào ]
1. 【解释】: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回国撤回攻赵部队答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2. 【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3. 【示例】:倘用~之计,且不来解此处之危,反去取我梁山大寨,如之奈何!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四回
4.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军事
近义词 声东击西 围城打援 调虎离山
G. 国威救赵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围魏救赵
围魏救赵 [wéi wèi jiù zhào]
[解释] 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
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出 处
《三国演义》三十回:“曹军劫粮;曹操必然亲往;操即自出;寨必空虚;可纵兵先去曹操之寨;操闻之;必速还。此孙膑‘围魏救赵’之计也。”
H. “围魏救赵”这个成语故事是什么。
战国时,魏将庞涓率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求救于齐,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往救。孙膑认为魏军主力在赵国,内部空虚,就带兵攻打魏国都城大梁,因而,魏军不得不从邯郸撤军,回救本国,路经桂陵要隘,又遭齐兵截击,几乎全军覆没。这个典故是指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公元前354年,魏国军队围赵国都城邯郸,双方战守年余,赵衰魏疲。这时,齐国应赵国的求救,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八万救赵。攻击方向选在哪里?起初,田忌准备直趋邯郸。孙膑认为,要解开纷乱的丝线,不能用手强拉硬扯,要排解别人打架,不能直接参与去打。派兵解围,要避实就虚,击中要害。他向田忌建议说,现在魏国精锐部队都集中在赵国,内部空虚,我们如带兵向魏国折都城大梁猛插进去,占据它的交通要道,袭击它空虚的地方,它必然放下赵国回师自救,齐军乘其疲惫,在预先选好的作战地区桂陵迎敌于归途,魏军大败,赵国之围遂解。孙膑用围攻魏国的办法来解救赵国的危困,这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名折战例,被后来的军事家们列为 叁十六计中的重要一计。围魏救赵这一避实就虚的战法为历代军事家所欣赏,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围魏救赵
就是孙膑指挥齐军打败庞涓率领的魏军,援救赵国的著名战役。自此,孙膑便闻名天下了。
I. 围魏救赵这个成语典故
【成语】: 围魏救赵
【拼音】: wéi wèi jiù zhào
【解释】: 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成语故事】:
战国时,魏国大将庞涓率军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急忙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领兵救赵。田忌准备与魏军主力交锋,孙膑却说:现在魏国的主力部队在攻打邯郸,魏国都城大梁内一定空虚。如果我们直接攻打大梁的话,魏国一定会撤兵回大梁的,这样既可解救赵国,又可给魏国很大打击。田忌采纳了孙膑的建议,庞涓果然中计,撤军回救大梁,途中遭到齐军的伏击。这个成语指袭击敌人的后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回的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