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读书收获
兵不厌诈
公元前633年,楚国攻打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救。第二年春天,晋文公派兵攻占了楚的盟国曹国和卫国,要他们与楚国绝交,才让他们复国。楚国被激怒了,撤掉对宋国的包围,来和晋国交战。两军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对阵。
晋文公重耳做公子时,受后母迫害,逃到楚国,受到楚成王的款待。楚成王问重耳以后如何报答,重耳说:“美女、绸缎等等,您都有了,我能给您什么呢?假如托您的福我能回国执政,万一遇到两国发生战争,我就撤退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楚国还不能谅解,双方再交手。”
为了实现当年的诺言,晋文公下令撤退九十里。楚国大将子玉率领楚军紧逼不舍。
当时,楚国联合了陈、蔡等国,兵力强;晋国联合了齐、宋等国,兵力弱。应该怎样作战呢?晋文公的舅舅子犯说:“我听到过这样的说法:对于注意礼仪的君子,应当多讲忠诚和信用,取得对方信任,在你死我活的战阵之间,不妨多用欺诈的手段迷惑对方。你可以采取欺骗敌军的办法。”
晋文公听从了子犯的策略,首先击溃由陈、蔡军队组成的楚军右翼,然后主力假装撤退,引诱楚军左翼追赶,再以伏兵夹击。楚军左翼大败,中军也被迫撤退。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城濮之战。晋国取胜后,与齐、鲁、宋、郑、蔡、莒、卫等国会盟,成为诸侯霸主。
2. 成语故事半途而废从这个故事里获得了什么收获
做事如果每次做到一半就放弃,那么我们最后肯定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功,只有坚持到底,一件事情一件事情地完成,我们才能一步一步前进,在胜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立下了目标,就要敢于实践,努力完成,只会空想是不对的,半途而废也是不对的。
3. 读完中华成语故事的收获5o字的
知书达礼
【解释】:知、达:懂得。有文化,懂礼貌。形容有教养。
【出自】:元·无名氏《冯玉兰》第一折:“只我这知书达礼当恭谨,怎肯着出乖露丑遭谈论。”
【示例】:老师希望我们健康成长,要~,全面发展。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4. 读成语故事力不从心的感想收获
读成语故事力不从心的感想收获
力不从心的意思是 心里想做某事 但是力量不够。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有些想法是很难实现的,甚至是不契合实际的,我们需要脚踏实地。也有一些事情是我们无能为力的,自己的力量根本不会对事情的结果产生影响,爱莫能助。
力不从心 [lì bù cóng xīn]
[解释] 力:力量;能力;从:依从;顺从。心里想做某事;但是力量不够。
[出自] 《后汉书·西域传》:“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诸国力不从心,东西南北自在也。”
5. 成语故事惊弓之鸟的收获是什么
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原指以巧制胜,现以“惊弓之鸟”来形容受过惊恐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反过来说,它启示我们做人做事要光明磊落,品行端正,方能心安理得,问心无愧.
无论是什么事情,只要发生了就会留下痕迹.就比如“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所说的故事,一只被弓箭伤过的鸟儿看到弓箭就会恐惧,就会努力远离它.弓箭对鸟儿造成的伤害在鸟儿心里是永远无法忘记的,以至于看到弓箭就会想起以往所受的伤害.
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惊弓之鸟(译文): 有一天,他与魏王在高大的台下,他们抬头看见一只飞鸟,更羸对魏王说:“我为大王表演一个拉弓虚射就能使鸟掉下来的技能.”魏王摇头笑笑:“射箭技术可以达到这么高的水平吗?”更赢说:“能.” 过了没有多久,一只孤雁从东方徐徐飞来,更羸摆好姿式,拉满弓弦,虚射一箭,雁应声而落.魏王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惊叹道:“箭术难道真的可以达到这种地步?”更羸於下弓解释说:“这是一只有隐伤的鸟,听见弦声惊悖而下落的,并非我的技术高明!”魏王更纳闷了:“大雁在天空中飞,先生怎么知道它有隐伤?”更羸回答说:“它飞得慢,是因为旧伤疼痛,鸣声又凄厉,是因为长久失群,原来的伤口没有愈合,惊恐的心理还没有消除,一听到弦声,就猛一下子搧动翅膀往高处飞,瞬间就牵动旧的创伤,疼得使它跌落下来.”
惊弓之鸟
惊弓之鸟 ( jīng gōng zhī niǎo )
【英 译】
1.a bird startled by the mere twang of a bow-string
2.a badly frightened person; a panic-stricken person
【解 释】 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用 法】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近义词】 伤弓之鸟、漏网之鱼
【反义词】 初生牛犊
6. 狼狈不堪成语故事里你的收获
狼狈不堪
【注音】láng bèi bù kān
【成语故事】东汉末年,曹操骗杀西内凉刺史马腾,容马腾的儿子马超率军为父报仇,被曹操利用反间计,离间了马超与韩遂。马超杀死凉州刺史韦康自立为“征西将军”,韦康的部下联合曹操进攻马超,让马超腹背受敌,十分狼狈,只好投奔刘备。
【出处】宽、衢闭冀城门,超不得入。进退狼狈,乃奔汉中依张鲁。《三国志·蜀志·马超传》
【解释】狼狈:窘迫的样子。困顿、窘迫得不能忍受。形容非常窘迫的样子。
7. 读了刮目相看的这个成语故事的收获
读了刮目相看的这个成语故事的收获:
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8. 与收获有关的成语故事
1、受益抄匪浅 解释:指意识/形态方面有很大的收获。匪:通“非” 不是。 2、硕果累累 解释:硕果,大的果实。累累,形容积累很多。形容收获很多。也比喻巨大的成就。 3、满载而归 解释:装得满满地回来。形容收获很大。
9. 成语故事半途而废从这个故事里获得了什么收获成语故事半途而废从这个故事里获得了什么收获
半途而废故事
东汉时,河南郡有一位贤惠的女子,人们都不知她叫什么名字,只知道是乐羊子的妻子。
一天,乐羊子在路上拾到一块金子,回家后把它交给妻子。妻子说:“我听说有志向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因为它的名字令人厌恶;也不吃别人施舍而呼唤过来吃的食物,宁可饿死。更何况拾取别人失去的乐西。这样会玷污品行。”乐羊子听了妻子的话,非常惭愧,就把那块金子扔到野外,然后到远方去寻师求学。
一年后,乐羊子归来。妻子跪着问他为何回家,乐羊子说:“出门时间长了想家,没有其他缘故。”妻子听罢,操起一把刀走到织布机前,严厉地说:“这机上织的绢帛产自蚕茧,成于织机。一根丝一根丝地积累起来,才有一寸长;一寸寸地积累下去,才有一丈乃至一匹。今天如果我将它割断,就会前功尽弃,从前的时间也就白白浪费掉。”
妻子接着又说:“读书也是这样,你积累学问,应该每天获得新的知识,从而使自已的品行日益完美。如果半途而归,和割断织丝有什么两样呢?”
乐羊子被妻子说的话深深感动,于是又去完成学业,一连七年没有回过家
半途而废:比喻事情没有做完就停止,不能坚持到底,意思是做事不能善始善终。
从半途而废故事里收获:
做事如果每次做到一半就放弃,那么我们最后肯定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功,只有坚持到底,一件事情一件事情地完成,我们才能一步一步前进,在胜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立下了目标,就要敢于实践,努力完成,只会空想是不对的,半途而废也是不对的。
10. 搜集一个成语故事,并写下来,在,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
资料:
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的故事
东晋时,强秦一直想吞并晋王朝,秦王苻坚亲自率领八十万大军,去攻打晋国。晋国派大将谢石、谢玄领八万兵马迎战。苻坚当然很傲慢,根本没把力量悬殊的晋军看在眼里。可是,谁料到先头部队的前锋同晋军首战便被打败,苻坚慌了手脚。他和弟弟苻融趁夜去前线视察,他看到晋军阵容严整,士气高昂,连晋军驻扎的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影影绰绰像是满山遍野的士兵呢!接着,在淝水决战,秦军被彻底击溃,损失惨重,秦王苻坚自己受伤,弟弟苻融也阵亡了。苻坚仓皇而逃,他听到风声鸟声也以为是敌人追兵又到了。后人根据这段史实,造出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