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群策群力一起用的成语
❶ 群策群力 同义成语
群策群力的近义词和同义词
同心协力 [注释]心:思想;协: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集思广益 [注释]集:集中;思:思考,意见;广:扩大。指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
齐心协力 [注释]形容认识一致,共同努力
通力合作 [注释]通力:一起出力。不分彼此,一齐出力。
共同努力
❷ 群策群力什么意思
群策群力意思是指发挥集体的作用,大家一起来想办法,贡献力量。
【成语】: 群策群力
【拼音】: qún cè qún lì
【解释】: 群:大家,集体;策:谋划,主意。指发挥集体的作用,大家一起来想办法,贡献力量。
【出处】: 汉·扬雄《法言·重黎》:“汉屈群策,群策屈群力。”
【造句举例】:为了创建卫生城市,大家群策群力,劳而不怨。
【拼音代码】: qcql
【近义词】:同心协力、集思广益、齐心协力
【反义词】:独断独行、离心离德、三心二意
【歇后语】:群英会
【灯谜】: 人人献计
【用法】: 作谓语、状语;指发挥集体的作用
【英文】: pool the wisdom and efforts of everyone
【故事】: 西汉哲学家扬雄模仿孔子的《论语》写出了一部《法言》,在《法言·重黎》中论述了汉王刘邦与西楚霸王项羽争夺天下胜负的原因。他认为汉王刘邦善于采纳大家的计策,大家的计策又增强了众人的力量,所以他就得天下。
❸ 群策群力的历史成语故事
群策群力
【释抄义】
群:大家一起。策:谋划。
成语的意思是指大家共同想办法,一起出力。
【用法】
形容遇到问题时大家团结一致,共同出力想办法。
【出处】
这则成语出自《法言·重黎》:“汉屈群策,群策屈群力。”
【成语故事】
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扬雄初以文章辞赋见长,受到世人的称赞。后来他转而研究哲学,也取得了斐然的成绩。他模仿孔子《论语》的形式,写了《法言》一书。其中《法言·重黎》这一篇文章讲述了历史上著名的汉王刘邦与西楚霸王项羽争斗的情形。在楚汉战争中,西楚霸王项羽拥有较强的兵力,但却被实力相对较弱的汉王刘邦包围在垓下。项羽奋勇杀出重围,逃到乌江边时,随行的只有二十八名骑兵了,而身后却有成千上万的汉军追杀过来。项羽知道已无路可逃,只得感叹:“这是老天爷要灭我啊!”然后拔剑自杀了。扬雄反对项羽把战争失败的原因归结于天命。在《法言·重黎》中,他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汉王刘邦善于采纳众人的计策,众人的计策又增强了大家的力量;而项羽却不同,他不虚心接受大家的意见,只依靠自己的勇猛鲁莽行事。善于采纳众人的计策就会胜利,而只凭借个人的勇猛就会失败。这其实与天命没有任何关系,项羽的感叹其实是错误的。”
❹ 群策群力是成语吗
是的。
出处:汉扬雄《法言·重黎》:“汉屈群策,群策屈群力。”
❺ 写出与“群策群力”结构相同的成语( ) ( )
与“群策群力”结构结构相同的成语(无怨无悔 ) (任劳任怨 )
写出与“滴水穿石”意思相近的词语(铁杵磨针 )( 绳锯木断 )
❻ 形容一起奋斗的成语
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患难与共、风雨同舟、精诚团结
一、众志成城 [ zhòng zhì chéng chéng ]
【解释】:万众一心,象坚固的城墙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
【出自】:《国语·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翻译】:万众一心,像坚固的城堡一样不可摧毁;大家都说同样的话,其力量足以能熔化金属。
【示例】:段祺瑞既得国务员同情,便以为众志成城,正可一战。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八十八回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二、万众一心 [ wàn zhòng yī xīn ]
【解释】:千万人一条心。形容团结一致。
【出自】:《后汉书·朱擕传》:“万人一心,犹不可当,况十万乎!”
【示例】:万众一心,同声呼吁,力抗汉奸,唤醒政府。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0八回
【翻译】:团结一致,一起呼吁,全力抵抗汉奸,唤醒政府。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三、患难与共 [ huàn nàn yǔ gòng ]
【解释】:共同承担危险和困难。指彼此关系密切,利害一致。
【出自】: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
【翻译】:越王这个人脖颈长,嘴长得象鸟喙。这种人只能与共患难,不能同安乐。
【示例】:高桂英毕竟是他的患难与共的结发妻子和好帮手。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三章
【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指彼此关系密切,利害一致
四、风雨同舟 [ fēng yǔ tóng zhōu ]
【解释】:在狂风暴雨中同乘一条船,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出自】:《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共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翻译】:吴国人和越国人互相厌恶,(但是)当他们同船渡河的时候,(如果)遇到风浪,他们互相救助就如同左右手那样。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五、精诚团结 [ jīng chéng tuán jié ]
【解释】:精诚:真诚。一心一意,团结一致。
【出自】:《庄子·渔父》:“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示例】:困难当头,更要精诚团结。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❼ 形容群策群力头脑风的成语
百花齐放 [bǎi huā qí fàng]
生词本
基本释义
形容百花盛开,丰富多彩。比喻各种不同版形式和风格的艺术自由发展。权也形容艺术界的繁荣景象。
出 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百花仙子只顾在此著棋;哪知下界帝王忽有御旨命他百花齐放。”
❽ 群策群力的成语接,谁知道!!!!!!!!!!!!!!!
群策群力 →力大无穷 →穷本极源 →源远流长 →长治久安-安邦治国-国色天香-香气袭人-人山人海-海阔天空-空谷幽兰-兰质蕙心-心花怒放-放虎归山-山珍海味-味同嚼蜡-蜡炬成灰-灰头土脸-脸面无光-光天化日-日久天长-长命百岁-岁岁平安-安步当车-车水马龙-龙马精神-神采飞扬-扬名立万-万事如意-意犹未尽-尽善尽美-美不胜收-收回成命-命中注定-定国安邦-邦家之光-光天化日-日久岁长-长年累月-月晕知风-风吹浪打-打家劫道-道路侧目-目交心通-通人达才
❾ 群策群力的成语接,谁知道,快如:群策群力
群策群力
qúncèqúnlì
[释义] 策:计策;主意。群:集体;大家人。指发挥集体的作用;大家一起来想办法;贡献力量。
[语出] 宋·陈元晋《渔墅类稿》:“寔赖同心同德之臣;亟合群策群力之助。”
[正音] 策;不能读作“chè”。
[辨形] 力;不能写作“立”。
[近义] 同心协力 集思广益
[反义] 独断独行 离心离德
[用法] 用作褒义。一般作谓语、状语。
[结构] 联合式。
[辨析] ~和“齐心协力”都含有“思想行动都一致”的意思。~只用于群众;“齐心协力”既可用于群体;也可用于个体。
[例句] 这次知识竞赛之所以取得第一名;是全班同学~;共同努力的结果。
❿ 群策群力意思
群策群力的意思是指发挥集体的作用,大家一起来想办法,贡献力量。
【出自】:汉·扬雄《法言·重黎》:“汉屈群策,群策屈群力。”
【译文】:汉代屈群策,大家一起来想办法,贡献力量。
【近义词】:同心协力、博采众议、集思广益、通力合作
【反义词】:孤掌难鸣、一手包办、朋比为奸、独断独行
(10)与群策群力一起用的成语扩展阅读:
群策群力的近义词
1、同心协力
【解释】:心:思想;协: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出自】:汉·贾谊《过秦论》:“且天下尝同心并力攻秦矣,然困于险阻而不能进者,岂勇力智慧不足哉?”
【译文】:况且天下曾经同心合力进攻秦国了,但是被困在险阻而不能进的,难道勇敢智慧不够吗?
2、博采众议
【解释】:广泛采纳群众的建议。
【出自】:陈寿·三国《三国志·吴志·孙登传》:“臣闻为政听民,律令与时推移,诚宜与将相大臣详择时宜,博采众议,宽刑轻赋,均息力役,以顺民望。”
【译文】:我听说治国听任百姓,法律与时代变迁,确实应该与将相大臣仔细选择时应,博采众议,宽刑轻赋,平均停止力役,以顺应百姓的愿望。
3、集思广益
【解释】:集:集中;思:思考,意见;广:扩大。指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
【出自】:三国·蜀·诸葛亮《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
【译文】:管理者要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