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高枕无事指哪个动物
高枕无忧的主人公是孟尝君,成语故事如下:
战国时候,齐国有一位叫做孟尝君的人,他在家里养了三千个食客,孟尝君把这些人分成上、中、下三种等级。上等的客人每天都可以吃到大鱼大肉,出门的时候还有车子可以坐;中等的客人每天只有吃到鱼和菜;下等的客人每天吃到的就只有蔬菜而已。
有一天,孟尝君的朋友介绍一个叫做冯谖的人到孟尝君家,孟尝君问他的朋友:“这个叫冯谖的人有什么专长呀?”朋友想了很久说:“好像没什么专长!”孟尝君听了之后,就不怎么理会冯谖,家里的佣人看到孟尝君不理冯谖,以为主人瞧不起冯谖,通通把冯谖当下等的客人招待。
冯谖心里很不高兴,天天发牢骚:“既然大家都瞧不起我,我干脆离开算了!”孟尝君知道以后,就把冯谖由下等的客人升为上等的客人,还送给冯谖的母亲吃的和用的东西,冯谖心想:“孟尝君对我这么好,我一定要找机会报答他!”
有一次,孟尝君派冯谖到薛地去讨债,冯谖就假装是孟尝君下的命令,叫所有欠孟尝君钱的人不用还钱,替孟尝君买了个“义”的好名声!而孟尝君却不知是为其好,并怪罪冯谖。后来孟尝君被齐王国君解除了相国的官位,回到薛地去住的时候,薛地的人民都热烈地欢迎孟尝君。
孟尝君笑道:“先生给我买的‘义’,我今天看到了!”过了不久,冯谖又对孟尝君说:“一只兔子要有三个洞藏身,才能免除被猎人猎杀的危险。您现在住在薛地,就好像兔子只有一个洞,是很危险的!万一齐国的国君对您不满意又要杀您,您连其他躲的地方都没有呢!
所以,您现在还不能把枕头垫高,安心地睡觉!”孟尝君一听:“那我该怎么办呢?”冯谖:“这件事就交给我去办!我会让您像狡兔一样,有三个安全的洞藏身!”于是,冯谖就跑去找梁国的国君梁惠王,告诉梁惠王孟尝君非常能干。
梁惠王听了之后立刻派人带着一千斤黄金、一百辆马车去请孟尝君到梁国做相国。 这个消息传到了齐国,齐国的国君马上慌张起来,赶快用隆重的礼节请孟尝君回去齐国做相国。
同时,冯谖又叫孟尝君在薛地建立宗庙,用来保证薛地的安全。等到薛地的宗庙建好以后,冯谖就对孟尝君说:“现在三个洞都已经挖好了,从今天起,您就可以把枕头垫高,安心地睡觉了。”
(1)成语高枕无事指哪个动物扩展阅读
高枕无忧
1、拼音:gāo zhěn wú yōu
2、解释:高枕,垫高枕头睡觉;忧,忧虑。垫高了枕头睡觉,无忧无虑。比喻平安无事,不用担忧。也比喻放松警惕。
3、近义词:无忧无虑、无牵无挂、欢天喜地。
无忧无虑:没有一点忧愁,顾虑和担心,形容烦恼尽除、得到解脱,心情安然自得,快乐舒心。
无牵无挂:形容没有拖累,非常放心。
欢天喜地:形容非常高兴。含褒义。
4、反义词:忧心忡忡、心事重重、牵肠挂肚。
忧心忡忡: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在担心着什么。
心事重重:心里挂着很多沉重的顾虑。
牵肠挂肚:形容十分惦念,放心不下。
B. “高枕无忧”成语是什么意思
解释:垫高枕头睡觉,无忧无虑。比喻思想麻痹,丧失警惕。出处《战国策·魏策一》:“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C. 高枕无忧成语图片
高枕无忧
gāozhěnwúyōu
[释义] 把枕头垫得高高的;无忧无虑地睡大觉。原形容平安无事;不必担忧。后也指思想麻痹;放松警惕。
[语出] 《敦煌变文集·山远公话》:“但贱奴若得道安论文;如渴得浆;如寒得火;请相公高枕无忧。”
[辨形] 忧;不能写作“优”。
[近义] 无忧无虑 麻痹大意
[反义] 枕戈待旦
[用法] 多用于劝告、指责或批评。一般作谓语、状语。
[结构] 偏正式。
[辨析] ~和“万事大吉”;都可形容不会出什么问题;可以安心。但~偏重于思想上放松
D. 高枕而卧是什么意思
【成语】高枕而卧
【注音】 gāo zhěn ér wò
【解释】 垫高枕头安内心地睡觉。形容不加警惕容。 高枕:垫高枕头。
【用法】作谓语;指无忧无虑。
【近义词】高枕无忧
【相反词】忧心忡忡、提心吊胆
E. 比喻平安无事的成语
安然无事:犹言平安无事。
高枕而卧:垫高枕头安心地睡觉。形容无忧无虑。平安无事专。
鸡犬不惊:形容行军属纪律严明,连鸡狗都没有受到惊动。也指平安无事。
天下太平:处处平安无事。指大治之世。
百事大吉:指一切顺利;平安无事。
高枕安寝:垫高枕头安心地睡觉。形容无忧无虑。平安无事。同“高枕而卧”。
高枕安卧:垫高枕头安心地睡觉。形容无忧无虑。平安无事。
海不波溢:海上风平浪静,没有波浪。比喻平安无事。
鸡犬无惊:形容行军纪律严明,连鸡狗都没有受到惊动。也指平安无事。同“鸡犬不惊”。
F. 高枕而卧的成语意思及歇后语
高枕而卧 gāo zhěn ér wò
成语解释:垫高枕头安心地睡觉。形容无忧无虑。平安无事。回
成语出处:《答战国策 - 魏策一》:“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成语造句: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
成语使用:作谓语;指无忧无虑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近义词:高枕无忧
反义词:忧心忡忡、提心吊胆
G. 成语故事高枕无忧
高枕无忧
gāozhěnwúyōu
[释义] 把枕头垫得高高的;无忧无虑地睡大觉。原形容平安无事;不必担忧。后也指思想麻痹;放松警惕。
[语出] 《敦煌变文集·山远公话》:“但贱奴若得道安论文;如渴得浆;如寒得火;请相公高枕无忧。”
[辨形] 忧;不能写作“优”。
[近义] 无忧无虑 麻痹大意
[反义] 枕戈待旦
[用法] 多用于劝告、指责或批评。一般作谓语、状语。
[结构] 偏正式。
[辨析] ~和“万事大吉”;都可形容不会出什么问题;可以安心。但~偏重于思想上放松警惕;麻痹大意;“万事大吉”偏重在事情已顺利完成;不会出问题。
[例句] 今年雨水大;不要以为大堤修整过一次;就可以~了。
[英译] sleeppeacefullywithoutanxiety;resteasy
[成语故事]
春秋的时候,齐国有一位叫做孟尝君的人,他在家里养了三千个客人,孟尝君把这些人分成上、中、下三种等级!上等的客人每天都可以吃到大鱼大肉、出门的时候还有车子可以坐;中等的客人每天只有吃到鱼和菜;下等的客人每天吃到的就只有蔬菜而已。
有一天,孟尝君的朋友介绍一个叫做冯谖(音:宣)的人到孟尝君家,孟尝君问他的朋友:「这个叫冯谖的人有什么专长呀?」朋友想了很久说:「好像没什么专长耶!」孟尝君听了之后,就不怎么理会冯谖,家里的佣人看到孟尝君不理冯谖,以为主人瞧不起冯谖,通通把冯谖当下等的客人招待。
冯谖心里很不高兴,天天发牢骚:「既然大家都瞧不起我,我干脆离开算了!」孟尝君知道以后,就把冯谖由下等的客人升为上等的客人,还送给冯谖的妈妈吃的和用的东西,冯谖心想:「孟尝君对我这么好,我一定要找机会报答他!」
有一次,孟尝君派冯谖到薛地去讨债,冯谖就假装是孟尝君下的命令,叫所有欠孟尝君钱的人不用还钱,替孟尝君买了个「义」的好名声!后来孟尝君被齐王国君解除了相国的官位,回到薛地去住的时候,薛地的人民都热烈地欢迎孟尝君呢!
过了不久,冯谖又对孟尝君说:「一只兔子要有三个洞藏身,才能免除被猎人猎杀的危险。您现在住在薛地,就好像兔子只有一个洞,是很危险的!万一齐国的国君对您不满意要杀您,您连其他躲的地方都没有呢!所以,您现在还不能把枕头垫高,安心地睡觉!」孟尝君一听:「那我该怎么办呢?」冯谖:「这件事就交给我去办!我会让您象狡兔一样,有三个安全的洞藏身!」于是,冯谖就跑去找梁国的国君梁惠王,告诉梁惠王孟尝君非常能干,梁惠王听了之后立刻派人带着一千斤黄金、一百辆马车去请孟尝君到梁国做相国。这个消息传到了齐国,齐国的国君马上慌张起来,赶快用隆重的礼节请孟尝君回去齐国做相国。同时,冯谖又叫孟尝君在薛地建立宗庙,用来保证薛地的安全。等到薛地的宗庙建好以后,冯谖就对孟尝君说:「现在三个洞都已经挖好了,从今天起,您就可以把枕头垫高,安心地睡觉了!」后来,人们就用“高枕无忧”来形容做任何事情准备周全,感觉很安心、不用害怕的意思!
H. 什么成语的意思是:与“高枕无忧“同义,垫
高枕而卧 [ gāo zhěn ér wò ]
基本释义
[ gāo zhěn ér wò ]
垫高枕头安心地睡觉。形容无忧无虑。专平安无事。
出 处
《战国策·魏策属一》:“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I. 什么成语的意思是:与“高枕无忧“同义,垫高枕头,无忧无虑的睡觉
高枕无忧 ( gāo zhěn wú yōu ) 高枕,垫高枕头睡觉;忧,忧虑。垫高了枕头睡觉,无忧无虑。比喻平安无事,不用担忧。也比喻放松警惕。
出 处 《史记.张仪列传》(亦见刘向《战国策·齐策四》):“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近义词 无忧无虑、无牵无挂、欢天喜地、欣喜若狂、喜出望外 笑逐颜开、喜笑颜开、眉开眼笑、麻痹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