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过河拆桥
A. 真金白银,过河拆桥是成语吗
真金白银,汉语词汇,俗语。 注音:zhēn jīn bái yín 释义:金银都是贵重金属, 真金白银,地方俗版语指真权的贵重财物,钱款。
过河拆桥,是成语,意思是指自己过了河,便把桥拆掉。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
B. 成语故事中 过河拆桥 主要内容
元朝的大臣彻里帖木耳,处理公务精明干练,善于决断。有 一年他在浙江任职,正好逢上省城举行科举考试。他目睹了这场考 试,从官府到考生都花费了许多钱财,并且免不了有营私舞弊的情 况。他暗暗下了决心,待到自己掌握了大权,一定要促使朝廷废除这 种制度。 后来,他升任相当于副宰相的中书平章政事,便奏告元顺帝,请 求废除科举制度。中国科举制度隋唐以来已实行了七百多年,要废 除它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在朝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大师伯颜表 示支持,但反对的很多。 有位御史坚决反对废除科举制度,他请求顺帝治彻里帖木耳的 罪。不料顺帝虽然很昏庸,但对废除科举制度倒是赞成的。因此不仅 不支持那位御史,反而把他贬到外地去当官。不久,他命人起草了废 除科举制度的诏书,准备颁发下去。 书还未下达,地位略低于平章的参政许有王,又出来反对废 除科举制度。他对伯颜说:“如果废除科举考试制度,世上有才能的 人都会怨恨的。” 伯颜针锋相对地说:“如果继续实行科举考试制度,世上贪赃枉 法的人还要多。” 许有王反驳说:“没有实行科举考试制度的时候,贪赃枉法的人 也不是很多吗?” 伯颜讽刺他说:“我看中举的人中有用之材太少,只有你参政一 个人可以任用!” 许有王不服气,举出许多当时中举的高官来反驳伯额。伯颜当 然不会改变自己的观点,于是两人争论得非常激烈。 第二天,满朝文武被召到祟天门听读皇帝下达的废除科举制席 的诏书,许有王还特地被侮辱性地通知在班首听读。看来,皇帝特意 要让这个反对者将诏书听得明白些。许有王心里非常不愿意,但又 惧怕得罪皇帝遭到祸害,只好勉强跪在百官前列听读诏书。 听读完诏书后,百官纷纷回府,许有王满脸不高兴地低头走路。 有个名叫普化的御史特地走到他边上,凑着他的耳朵冷嘲热讽他 说:“参政,你这下成为过河拆桥的人啦。 这话的意思是,你许参政是靠科举当官的,现在宣读皇上关于 废除科举制度诏书,你跪在最前面,似乎是废除科举制度的领头人, 就像一个人过了桥后就把桥拆掉一样。许有王听了又羞又恨,加快 步伐离开。之后他借口有病,再也不上朝了。
ps:如果满意我的回答望采纳,你也可以获得财富值哦!
C. 成语“过河拆桥”出自哪里
这个成语出自《元史·彻里帖木儿传》。
元末,有个大臣叫彻里帖木儿,有功于朝廷,深得元惠宗(顺帝)的信任。
公元1335年,彻里帖木儿被任命为中书平章政事,提出废除有弊病的科举制度,得到顺帝和太师伯颜的支持。但有一个叫许有壬(rèn)的参政表示反对,与伯颜、彻里帖木儿发生争论。
第二天,宣读废除科举制的诏书时,特令许有壬为班首,对他进行污辱。许有壬害怕遭祸殃,只好勉强服从。同僚们产生误解,以为许有壬是支持废除科举制度的,而他本身是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的,因此诏书侍御史普化便讥讽他说:“参政可谓过河拆桥矣。”
“过河拆桥”比喻达到目的以后,就把借以达到目的的人和事物一脚踢开。
对付这种人,你只能不给他过桥的机会,要不然他目的达到了,你就没有利用价值了,怎么都拿他没办法的.
D. 过河拆桥是成语吗
过河拆桥 [ guò hé抄 chā袭i qiáo ]
基本释义
自己过了河,便把桥拆掉。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
出 处
元·康进之《李逵负荆》:“你休得顺水推船;偏不许我过河拆桥。”
例 句
对于那些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我们决不能忘恩负义~。
E. 除了过河拆桥还有过什么拆什么的成语
过桥拆桥
释义
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同“过河拆桥”。
F. 成语过河拆桥的意思及相关历史典故 成语故事
过河拆桥,
读音是guò hé chāi qiáo,
释义是自己过了河,便把桥拆掉。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曾经帮助自己的人一脚踢开。
成语故事
刘备在长坂坡打了败仗,赵云找到冲散了的刘备的妻儿。曹操也追至长坂桥,见张飞胡须倒立,瞪着圆眼,手持长矛,立马桥上,心中害怕中计,不敢近前。张飞三声怒吼,吓死了曹操身边的夏侯杰。吓退了曹操百万雄兵。有诗赞曰:“长坂桥头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圆睁。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
张飞下令将桥梁拆断,然后去追刘备。曹操退兵后派人打探,得知“张飞已拆断桥梁而去。”便命部下造浮桥三座,火速追击。
G. 过河拆桥的成语故事
过河拆桥成语故事:
元朝的大臣彻里帖木耳,处理公务精明干练,善于决断。有一年他在浙江任职,正好逢上省城举行科举考试。他目睹了这场考试,从官府到考生都花费了许多钱财,并且免不了有营私舞弊的情况。
他暗暗下了决心,待到自己掌握了大权,一定要促使朝廷废除这种制度。 后来,他升任相当于副宰相的中书平章政事,便奏告元顺帝,请求废除科举制度。中国科举制度隋唐以来已实行了七百多年,要废除它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在朝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许有王反驳说:“没有实行科举考试制度的时候,贪赃枉法的人也不是很多吗?” 伯颜讽刺他说:“我看中举的人中有用之材太少,只有你参政一个人可以任用!” 许有王不服气,举出许多当时中举的高官来反驳伯额。
伯颜当然不会改变自己的观点,于是两人争论得非常激烈。 第二天,满朝文武被召到祟天门听读皇帝下达的废除科举制席的诏书,许有王还特地被侮辱性地通知在班首听读。看来,皇帝特意 要让这个反对者将诏书听得明白些。
许有王心里非常不愿意,但又惧怕得罪皇帝遭到祸害,只好勉强跪在百官前列听读诏书。 听读完诏书后,百官纷纷回府,许有王满脸不高兴地低头走路。
有个名叫普化的御史特地走到他边上,凑着他的耳朵冷嘲热讽他 说:“参政,你这下成为过河拆桥的人啦。 这话的意思是,你许参政是靠科举当官的,现 在宣读皇上关于 废除科举制度诏书。
你跪在最前面,似乎是废除科举制度的领头人,就像一个人过了桥后就把桥拆掉一样。许有王听了又羞又恨,加快步伐离开。之后他借口有病,再也不上朝了。
(7)成语大全过河拆桥扩展阅读:
过河拆桥,读音是guò hé chāi qiáo,是一个汉语成语,释义是自己过了河,便把桥拆掉。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曾经帮助自己的人一脚踢开。
典故溯源
元·康进之《李逵负棘》第三折:“你休得顺水推船,偏不许我过河拆桥。”
伯颜:元朝大臣,蔑里乞氏。武宗时历任吏部尚书、御史中丞、尚书平章政事。其后历任行台御史大夫、河南行省平章政事等职。后历任御史大夫、中书左丞相、知枢密院事等要职,进封浚宁王。
H. 过河拆桥成语故事
过河拆桥成语的典故
元朝的许有壬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逐渐被提升为参政(官名)。当元顺帝准备废除科举制度时,许有壬表示反对,并和赞成废除科举的官员争辩。废除科举制度的诏令下达时,元顺帝故意让许有壬跪在头里听。许有壬极不情愿地做了。散朝后,治书待御史(官名)普化讥讽许有壬说:“你是通过科举上来的,现在宣读废除科举的诏令,你又跪在第一个,真是‘过河拆桥’啊。”
过河拆桥比喻目的达到后,将帮助自己的人一脚踢开。
I. 成语接龙 过河拆桥
过河拆桥 桥归桥,路归路 路不拾遗 遗臭万年 年深日久 久悬不决 决一死战 战天斗地内 地利人和 和而不唱 唱筹量容沙 沙里淘金 金屋藏娇 娇生惯养 养精畜锐 锐不可当 当头棒喝 喝西北风 风雨同舟 舟中敌国 国色天香 香火因缘 缘木求鱼 鱼龙混杂 杂七杂八 八拜之交 交头接耳 耳鬓斯磨 磨砖成镜 镜花水月 月旦春秋 秋高气爽 爽然若失 失惊打怪 怪诞不经 经久不息 息事宁人 人言啧啧 啧有烦言 言必有中 中庸之道 道路以目 目瞪口呆 呆头呆脑 脑满肠肥 肥马轻裘 裘弊金尽 尽力而为 为富不仁 仁至义尽 尽心竭力 力透纸背 背道而驰 驰名中外 外合里差 差强人意 意在言外 外圆内方 方底圆盖 盖世无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