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字成语 » 公务员考试成语辨析选择题

公务员考试成语辨析选择题

发布时间: 2020-11-21 05:19:24

『壹』 公务员考试中常用成语,近义词,虚词辨析

1.文不加点
【错误理解】对于此成语,容易出现望文生义的情况,容易理解成“文章没有标点”,这就大错特错了!
【正确释义】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比喻作文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出自汉·祢衡《鹦鹉赋序》:“衡因为赋,笔不停缀,文不加点。”
2.差强人意
【错误理解】不能让人满意。
【正确释义】原指能振奋人的意志,表示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资治通鉴·汉记》:“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 汉 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帝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还言方修战攻之具,乃叹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
3.不刊之论
【错误理解】不能刊登的言论。
【正确释义】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无懈可击。
严复《原强》:“学问之士,倡其心理,事功之士,窃之为术,而大有功焉。故曰:民智者,富强之愿。此悬诸日月不刊之论也。”
4.不忍卒读
【错误理解】读物没什么可看的。
【正确释义】卒:尽,完。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清·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闽督何公小宋,挽其夫人一联,一字一泪,如泣如诉,令人不忍卒读。”
除了以上成语,高频易错成语还有不足为训、望其项背、目无全牛等等,这些成语的意思你都了解吗?近几年公务员考试中逻辑填空这一部分呈现高频词汇增多的趋势,这对我们考生来说是一个好的消息,但是我们该如何积累更高效,中公教育专家在这里给大家一些小建议:
第一:反复研读真题,真题中所有出现过的成语都要熟练掌握,不仅要懂得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
第二:成语要一组一组的积累,形似、意近放在一块记忆。比如,当我们做题看到“南辕北辙”,我们能联想到含义与之相近的“背道而驰”“针锋相对”“分道扬镳”,就放在一块儿积累。
第三:勤查字典,只要是感觉比较模糊的词语就要查字典,准确记忆,才能在近义词同时出现时准确区分。

『贰』 公务员考试必看成语辨析

一、考查力度——不断加大从2007年行测言语理解部分将选词填空作为一个稳定的考查题型以来,成语在其中所占的比重是不断加大的。年份题量 2007 2 2008 7 2009 11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2007年只有两道题,在2008年就激增到了7道题,在2009年更是占到了一半以上,达到11道之多。从此可以看出在选词填空之中成语考查力度在明显加大。二、考查方式——组合考查 1.与实词混合考查。成语类的题目在2007年只有两道题目,并且这两道题目都是单独考查的成语的用法。在2008年和2009年的成语类题目中,分别有5道题和6道题是和实词结合在一起考查的,占成语类试题的绝大部分,所以成语加实词的考查方式也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2.多空都选成语。随着题目难度的加大,在选词填空之中往往会出现多个空的题目。在2009年的试题中,第30题和第39题不仅是多个空的题目,而且两个空都是成语,这就进一步加大了得出正确答案的难度。三、考查角度——复杂多元从成语类试题考查的角度来看,该类试题的考查角度也在逐渐的复杂化。早期的题目中,成语考查主要集中在对易误用成语的考查上,掌握了此类成语解题难度不大。但是,现在又逐渐加大了对常见成语的考查,重点考查常见成语的侧重点的不同,增大考试难度。例如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题目的第36题: 26.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筑一方城。边地城市风貌的千姿百态,原本就是的事情。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顺其自然B.顺理成章C.水到渠成D.司空见惯选项之中的四个成语并不会引起歧义和望文生义的误用,但是放在句子之中具体辨析侧重点的不同,并不是每一位考生都能够选出正确答案的。那么在这种成语类试题逐渐加大考查力度和难度的情况下,我们在备考的过程之中,如何准备成语类题目的考试呢? 公务员考试网建议考生在备考成语辨析试题的过程中,根据成语辨析题在考查角度上的特点,结合其考查形式从积累入手:一方面,考生要注意对易误用的成语的记忆。比如“文不加点”、“不刊之论”等等,不要望文生义;“筚路蓝缕”、“休戚相关”等要注意适用对象;“始作俑者”、“高谈阔论”等要注意感情色彩。这要有了一定的积累之后,才能保证在做题目的时候,在实战之中不至于犯低级的错误。另一方面,注意常见成语的积累。常见成语的准备可以从国考和地方的考题之中寻找。仔细分析会发现在常考成语部分是存在着很多成语的重现,这并是巧合现象,这符合这些成语是常用成语的情况的。比如: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第30题出现了“A.自上而下不可逆转B.一呼百应铺天盖地C.有条不紊举世瞩目D.运筹帷幄波涛汹涌这样”一些成语。实际上其中的“举世瞩目”这一成语在国考的2003就出现过“A.界限举世瞩目B.界限举足轻重C.范畴举足轻重D.范畴举世瞩目”另外,2008年考查的“顺其自然”,在2009年再次考查。这种重复考查的现象也出现于国考和省考的交叉之中。例如,2008年湖南省就考查了“A.相差甚远B.各有所求C.截然不同D.南辕北辙”这样四个成语。其中的“南辕北辙”在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也考到了,而且这两道题都是在考查表示事物有区别这一意思的成语。这就要求我们在公务员的备考过程之中,做一个有心人。注意题目之中的信息,注意日常的积累。这样在考试之中才能够做到得心应手,应付自如。公务员考试网建议各位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充分挖掘历年真题中包含的信息,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积极备考。最后祝愿各位考生最终在国考的道路上取得理想的成绩。

『叁』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100组高频成语辨析

颐指气使态度傲,改弦易辙态度变
不绝如缕声细长,屡试不爽都不错
知微见著小见大,扬汤止沸不彻底
未雨绸缪先准备,出奇制胜不带宾
文不加点一气成,无可厚非本有错
不刊之论删不得,明日黄花过时物
改弦更张制度变,评头品足挑毛病
敬谢不敏婉推辞,耸人听闻多夸大
釜底抽薪才彻底,汗牛充栋藏书多
罄竹难书罪恶多,休戚与共同祸福
师心自用太自负,狗尾续貂坏接好
左右逢源事圆滑,不容置喙莫插嘴
不绝如缕情势急,风声鹤唳太惊恐
振振有词强夺理,浅尝辄止重表面
同舟共济共患难,骇人听闻真正怕
鳞次栉比屋多齐,沆瀣一气是小人
粉墨登场政客坏,十室九空人口少
噤若寒蝉不敢声,目无全牛技艺熟
天马行空诗书文,执迷不悟不省悟
殚精竭虑要学习,苦心孤诣勤钻研
处心积虑带贬义,差强人意还满意
浩如烟海资料多,三人成虎谎变真
罚不当罪处罚重,无所不至坏事多
不负众望不辜负,不瘟不火恰到好
不可理喻太蛮横,如沐春风受教化
胸无城府无心机,空穴来风有根据
韦编三绝太刻苦,庆父不死制动乱
倚马可待文思敏,万人空巷真热闹
首当其冲遭头炮,不名一文太贫穷
以邻为壑嫁祸人,望其项背可赶上
谁执牛耳有权威,心劳日拙费心机
感同深受代谢人,言不及义话无聊
厚此薄彼有区别,别无长物是贫穷
安之若素如平常,不可名状说不出
暴虎冯河勇无谋,得意忘言相默契
步人后尘模仿人,开门揖盗招祸患
七月流火天气凉,仰事俯畜养一家
得陇望蜀贪无厌,移花接木暗更换
独树一帜自一家,明火执仗是强盗
绵里藏针内心毒,想入非非思想奇
遇人不淑嫁错人,赏心悦目心舒畅
耳熟能详听得多,莫衷一是有分歧
耐人寻味意味深,半斤八两带贬义
左右为难难决定,格格不入不协调
济济一堂人才多,置若罔闻不理睬
化为泡影未实现,重整旗鼓败再来
目不交睫睡不着,隔岸观火看热闹
贻笑大方内行笑,东山再起任要职
跌宕起伏变化多,蔚然成风好风气
鱼目混珠假乱真,各有千秋有特色
上下其手暗作弊,呼之欲出指人物
痛心疾首是痛恨,琳琅满目好事多
相得益彰是配合,指日可待好事现
卓尔不群超常人,唇齿相依关系密
各司其职尽职责,管窥蠡测小见大
春意阑珊氛围衰,在劫难逃是灾难
痛不欲生很悲伤,大快朵颐享口福
如出一辙是相似,同室操戈内部争
亦步亦趋乱模仿,歧路亡羊误歧途
泥牛入海不复返,裹足不前有顾虑
长此以往情况坏,百里挑一人出众
隔岸观火只旁观,更仆难数人事多
骨鲠在喉好难受,顾影自怜人失意
顾影自怜自欣赏,过犹不及好过头
海外奇谈无根据,含沙射影暗诽谤
含英咀华细琢磨,汗牛充栋书籍多
好高骛远不实际,河清海晏世太平
恒河沙数数量多,呼天抢地极悲痛
狐死首丘不忘本,狐死首丘念故乡
虎踞龙盘地势险,怙恶不悛恶不改
花里胡哨不实在,缓不济急行动慢
恍如隔世太沧桑,毁家纾难捐家产
讳疾忌医掩缺点,火烧火燎身体热
火烧火燎心中焦,祸起萧强内部乱
积不相能不和睦,吉光片羽指文物
佶屈聱牙不顺口,间不容发间距小
间不容发情势急,见风是雨判断错
见风使舵含贬义,见缝插针善利用
江河日下情况糟,胶柱股瑟太固执
焦头烂额很狼狈,矫揉造作不自然
竭泽而渔重眼前,戒骄戒躁防骄躁

『肆』 公务员考试词语辨析怎么加强

逻辑填空-辨析词语题的核心技巧是语境分析,单纯靠积累词汇、大量内刷题的效果微乎甚微。首先容你需要充分学习和理解对应的技巧,然后集中练习典型题目,验证并学会运用。换句话说这部分的真题你是需要精做的。
举个简单例子: 节约其实就是这样的______行为,表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它就是空调开多少度之类的细枝末节的问题,就是买大排量还是小排量轿车之类的问题,就是是否选择一次性卫生筷之类的问题。
A.简单 B.琐碎 C.日常 D.普通
如果你不能关注到语境信息“细枝末节”,就很容易根据自己的语义引申错选ACD。还有很多题目在辨析语境的同时,还需要辨析选项,包括选项词义、轻重、感情色彩、词性功能等,都是需要系统学习的。

『伍』 2012公务员考试常见近义成语辨析集

1 曾几何时:表示“过去没有多久”.常误用为“曾经”“不知何时”.
2 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才能”.不能在其前加上“整天”“整月”等修饰词语.“学”为名词,常误作动词.
3 不可理喻:指“无法用道理使之明白”,常误用为“不可思议”.
4 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正确的”.常误用为“不以为意”,表示“不放在心上”“无所谓”.
5 守株待兔:贬义词,指“不主动努力,心存侥幸,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常误来形容公安干警的机智.
6 耳提面命:褒义词,形容师长殷切教导.常误用为贬义词.
7 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形容文章的“悲”.常误用为形容文章写得不好.
8 鼎力相助;敬词,指对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常误用为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
9 蹉跎岁月:指虚度光阴.常误用来形容“岁月艰难、艰苦”.
10 名噪一时:指在当时很有名声.常误用为贬义词.
11 始作俑者:指某种坏风气的创始者.常误用为贬指.
12 不胜其烦:贬义词,指不能忍受其烦琐.常误用为“不厌其烦”.
13 脑无城府:指为人坦率,褒义词.常误用来形容“贬义词”,贬义词.
14 身无长物:指人贫困.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15 目无全牛:指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易误作缺乏整体观念.
16 鬼斧神工:形容人的制作技艺高超,常误用为形容自然景观.相类似的还有“巧夺天工”.
17 求全责备:指对人苛求完善,后面不能带宾语,与此类似的还有“漠不关心”.
18 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易误用为形容人专心,没有听到.
19 瓜田李下:形容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易误用为形容田园生活.
20 卓尔不群:形容非常优秀,超出常人.易误用为形容人的性格.
21 出神入化:形容技艺高超.易误用为形容听得出神.
22 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易误用为“进入”.
23 如坐春风:形容受到良好的教化.与“景物”无关.
24 对簿公堂:在公堂上受到审问.易误解为“争论,明辨是非”.
25 相敬如宾:特指夫妻相敬相爱.另有“举案齐眉”.
26 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易和“浮光掠影”相混.后者指印象不深刻,强调结果.
27 师心自用:形容固执已见,自以为是.易误用为“善于学习借鉴,为我所用”.
28 安土重迁:安居故土,不愿随便迁往别处.易理解相反.
29 罪不容诛:形容罪大恶极,与“死有余辜”同义.易误解为罪行还没有达到被杀的程度.
30 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易误解为“没有成功”.
31 无所不至: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与此相类似的还有“无所不为”.
32 安之若泰:指身上逆境,遇到困难或遭受挫折时能泰然处之,跟平常一样.与此类似的还有“泰然自若”.
33 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易和“娓娓而谈(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相混.
34 期期艾艾:形容人口吃.易误指吞吞吐吐.
35 首鼠两端:形容迟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易误解为行为前后不一致.
36 处心积虑:千方百计盘算,贬义词.常误解为“殚精竭虑“(用心精力,费尽心力).
37 侧目而视:形容畏惧而又愤恨,易误解为尊敬.
38 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后.易和“鞭长莫及”(指力量达不到)混用.
39 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针、政策.易和“改弦易辙(比喻改变方向或做法)混用.
40 不知所云:不知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紊乱或空洞,它指的是说话人.易误解为“听者没有理解”.

『陆』 2018公务员考试怎样从词语辨析角度解决逻辑填空题

在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题目中,逻辑填空是常考的题型,它本身考查考生语境分析和词语辨析两方面的能力,大家在做题的时候会发现,想提高自己的做题的正确率,除了需要用四大逻辑关系之外,也常常会涉及到对词语的辨析。那么在平时练习时或者说在考场上如何通过最短的时间把词语之间的差异辨析清楚呢?今天,华图教育专家为各位考生带来词语辨析常见的几个角度,揭开词语神秘的面纱:
1、含义侧重
有些近义词的差别表现在词义的侧重方面的不同,意思相近但是各自的侧重点又有所区别,我们在分析时候可以利用词语间不同语素的差异进而找到词语之间的差异。比如“熟悉”和“熟习”。“悉”字强调了解、知道;“习”强调习得、掌握,也是就说“熟悉”侧重强调知道得清楚、详细,而“熟习”侧重在于掌握、了解的深入;再如,“抵御”和“防御”。“抵御”侧重强调事后的抵抗性;“防御”侧重事情的预防性。我们掌握了含义侧重这个差异角度就可以区分一些词语。下边我们来看一道题目:
例1:在羌塘保护区腹地西藏那曲地区双湖县,藏羚羊集结有序,沿水草丰美的山坳前行,时而扬蹄奔驰,时而悠闲觅食,公路上汽车呼啸而过,也丝毫 。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视而不见 B.不为所动 C.听而不闻 D.不乱方寸
【华图解析】答案选B。“视而不见”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也指不理睬,看见了当作没看见。“听而不闻”指听了跟没听一样,形容不关心,不在意。A、C侧重不关心,不在意,排除;“不乱方寸”形容人遇到特殊紧急的情况时能够从容镇定。侧重在特殊紧急情况下。排除D;“不为所动”指不受外力影响而变动。故答案选B。
2、感情色彩
感情色彩不同是指有些同义词所表示的概念意义是一样的,但是所附加的情感色彩不同。我们根据词语附加的情感色彩不同,把常见的词语分为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例如“殚精竭虑、处心积虑”一组,“殚精竭虑”形容用尽心思,是褒义词;“处心积虑”指费尽心思做坏事,是贬义词。又如,“谋取、牟取”一组,都有取得之意,“谋取”是中性词,指通过计谋设法取得。“牟取”是贬义词,意为非法取得。
例2: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深刻暴露了亚洲各国在协调经济政策、共同________危机方面的苍白无力。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正是由于亚洲各国存在着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的差异性、多样性和文化的多元性,缺少一种强有力的________力量,才使亚洲各国在金融危机中吃尽苦头,元气大伤。因此,地区合作________和大量的双边援助是十分必要的。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防御 整治 勾通 B.防御 整合 沟通
C.抵御 整合 勾通 D.抵御 整治 沟通
【华图解析】答案选B。第三空中,“勾通”意为暗中串通,含贬义;“沟通”指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到一致和感情的通畅,为中性词。根据感情色彩排除A、C。第二空中,“整治”意为整顿治理;“整合”指将零散的要素组合在一起,并最终形成有价值有效率的一个整体的活动。由“差异性、多样性和文化的多元性”可知,第二空应选“整合”。且第一空中,危机的爆发暴露的应该是事前的“防御”不力,而非事后的“抵御”不足。本题答案为B。
3、适用范围
很多近义词适用范围的大小是不同的,有的大一些,有的小一些;有的概括的是事物的总的方面,有的概括的是其中的一部分。在行测考试中适用范围更多指的是词语适用的人还是物、适用的是抽象事物还是具体事物。比如“起用、启用”一组词,“起用”,强调提升任用,包括对新人的破格任用,还指重新任用已退职或免职的官员,不用于物用于人;而“启用”强调开始作用,多指开始使用物,如印章、设备、工厂、铁路、运河等。
例3:古时守岁之风极为盛行,历史上留下了许多________的守岁诗,大都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惜别留恋和对新年寄予的希望。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有口皆碑 B.脍炙人口 C.一唱百和 D.绘声绘色
【华图解析】答案选B。有口皆碑:比喻(高尚的行为)人人普遍称赞。对象不能是守岁诗,故排除A项。一唱百和:形容附和的人极多。也不合句意,排除C项。绘声绘色:本义是把人物的声音、神色都描绘出来。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句中并没有说守岁诗叙述、描绘了什么,故“绘声绘色”也不合句意,排除D项。脍炙人口:美味的食品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为众人所喜爱和传诵。用来形容守岁诗的备受欢迎恰当,故答案为B。

『柒』 公务员考试词语辨析怎么加强

近义词辨析是选词填空的重要考点,考查的是考生词语储备方面的基本功,对近义词语进行辨析时建议大家可从以下五个角度考虑。

一、词语的适用对象

有些词语词义相近,但却有不同的适用对象。如“抚养”只能用.于长辈对晚辈,而“赡养”则用于晚辈对长辈。要注意辨析词语之间在使用对象上的区别,避免误用。

【例题】创新型人才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不简单( )既成的事实,不( )于固定的想法,具有求异思维和批判精神。

A. 认同 拘泥B. 认同 局限

C. 认可 拘泥D. 认可 局限

【答案】A

【解析】“认可”一般是上级对下级用语,不合句意,排除C、D。“拘泥”意为固执不知变通;拘束。“局限”指限制在狭小的范围内。根据“具有求异思维和批判精神”可知,“拘泥”更适合。故本题答案为A。

二、词义的侧重点

有的词语含义大致相同,但是仔细体会,就会发现彼此在词义侧重上存在差异。 如“节余”侧重于因节约而剩余,“结余”侧重于结算后剩余。实际运用中具体应该选择哪个才贴切,则需要结合相关语境斟酌选择。

【例题】有人说,探寻家园之美,应自乡愁深处( );建设美丽中国,当从乡村田野( )。

A. 体验开端B. 体味开端

C. 体验起步D. 体味起步

【答案】D

【解析】第一空,“体验”侧重于在实践中获得的感受,“体味”侧重于从抽象事物中体会,“乡愁”是一种情感,应用“体味”,排除A、C。第二空,分析可知,此处应填入一个动词,“开端”为名词,填入不合语法,排除B。故本题答案为D。

三、语义的轻

重有些词语意思相近,但在程度轻重上存在差别。如“失望”和“绝望”,二者都有失去希望的意思,但后者程度明显更重。在做题过程中要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选用轻重适度的词语,以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四、词语的感情色彩

词语的感情色彩包括褒义、贬义、中性三种。如“成果”“后果”“结果”,这一组词语的感情色彩分别为褒义、贬义、中性。在做题时,考生应首先从题干已有文字准确地把握作者的褒贬态度和立场,再从选项中选出与之感情色彩相符的词语。

五、词语的搭配

在语言实践中,词和词组的搭配有一定的限度,不能任意组合。搭配范围是指不同的词语有着不同的搭配范围,对与之搭配组合的词语的意义有着不同的要求。 如“交流”和“交换”,两个词语都表示互相提供、互相供给的意思,但是“交换”多和“资本”、“意见”、“位置”等比较具体的事物搭配,而“交流”则可以和“人才”、“思想”、“文化”等比较抽象的事物搭配。这一类题通常没有太多技巧可言,主要靠我们平时多阅读、多积累。

【例题】建设现代农业,要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 )新突破。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发掘 开发 寻求 B、 挖掘 开发 寻找

C、 发掘 开辟 寻找 D、 挖掘 开辟 寻求

【答案】D

【解析】第一空,与暗含埋藏之意的“潜力”搭配,“挖掘”更恰当,排除A、C。第二空,与暗含道路义的“途径”搭配,“开辟”更恰当,排除B。第三空,“寻求”比“寻找”程度更重,更能突出对“突破”的渴望。故本题答案为D。

『捌』 公务员考试词语辨析部分答题思路

此类题的主要答题思路是先分析语境,再进行词语辨析,进而找到最适合的。


在进行公务员考试词语辨析时有多种角度,下面我们就来为大家详细讲解一下。



一、语意轻重不同


公务员考试两个词即使含义再接近,可能也有着表达程度上的轻重之别,比如“酷爱”明显比“喜爱”的程度深,那我们在解题时就可以从语意轻重的角度找到两个词之间的差别,进而根据语境看其需要重的语意还是轻的语意。


二、搭配对象不同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某些专业领域,存在一些常用的搭配,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积累判断出公务员考试怎样的搭配最合适。


三、感情色彩不同


词语在进行表达的时候可能被赋予不同的感情色彩,如褒义、贬义和中性,我们可以找到公务员考试词语不同的感情色彩再结合语境看哪一个感情色彩最合适。


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中的词语辨析部分答题思路,小编就说到这里了。希望各位考生都能够顺利通过考试,更多关于公务员考试的备考技巧,备考干货,新闻资讯等内容,小编会持续更新。

『玖』 公务员考试里的成语辨析怎么搞定

(1)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
(2)准确辨明成语的感情色彩
(3)明确成语的适用范围
(4)掌握成语的句法功能
(5)了解成语的特殊用法
考生们主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并积累常见成语的正确含义和适用范围,区分成语的感情色彩,掌握成语句法及其特殊用法。就能轻松搞定这一类题型。
此类型的题目一般是有两种考察模式。
(1)判断句子中的划线的成语是否使用正确。
(2)根据成语的适用范围选择符合句意的成语。
(一)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题型核心知识
从内容上看,成语的含义具有整体性。有的成语可以从字面上去理解,但更多的成语出自历史典故或古诗文,从字面上去理解就会闹出笑话;还有的成语含有比喻义,要透过表面意义去理解它真正的含义。
例:考虑问题时没有大局意识,_______,顾此失彼,这就是他决策失误的重要原因。
A.目无全牛
B.目不识丁
【答案】A
【中公解析】在这句话中,成语“目无全牛”的使用是不正确的,说话者没有准确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目无全牛”是指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娴熟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而说话者却将它理解为缺乏整体观念,是错误的。
(二)准确辨明成语的感情色彩题型核心知识
感情色彩分为褒义、贬义。有一些成语自身就附带有展示褒贬态度的感情色彩。
例:今年来,新闻学专业越来越热,许多学生______,纷纷选学这一专业,希望将来能做一名新闻工作者。
A.蠢蠢欲动
B.心驰神往
【答案】B
【中公解析】“蠢蠢欲动”的意思是敌人准备进行攻击或坏人策划破坏活动,为贬义词。此处用来指学生报考显然不对。
(三)明确成语的适用范围题型核心知识
成语作为一种长期流传下来的固定的词语形式,其含义是社会约定俗成的,因此,其适用范围也是固定的,不可乱用、滥用。
例: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______。
A.汗牛充栋
B.多如牛毛
【答案】B

『拾』 公务员考试行测成语辨析400条(4

选D.因为自怨自艾\垂头丧气\怨天尤人都属于外向行为词,而这个空之前的孤独\苦恼则属于内向行为词,所以排除了前3个选项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