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中考带红的成语
① 激励中考成功的成语
理想学校就在不远的前方,先不要想一切可能的结果,认真答卷,答出你真正的水平,迈向理想的高中,向期待已久的大学冲刺!
② 解释关于中考20个成语
1.破釜沉舟:表面意义是砸破饭锅沉下船,比喻义是下定决心干到底。
2.凤毛麟角:表面意义是凤凰的毛,麒麟的角,实际是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才或事物。
3.猫鼠同眠:既不是表示化敌为友,也非表示宽大胸怀,而是比喻上下互相包庇,一起干坏事。
4.危言危行:指正直的言论和行为。危,正直。
5.三人成虎: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不能理解为“团结起来力量大。
6.文不加点:形容文章写得快,不用涂改就写成。点,古人写文章在字的右上角涂上一点,表示删去。不能理解为加标点。
7.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古代指清除刻错的字。不能理解为刊登。
8.不足为训:不能当做典范或准则。训。准则。不能理解为教训。
9.不可理喻:指不能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愚昧或态度蛮横,不讲道理。不能理解为“不可理解
10.一文不值:是指一分钱都不值,形容比较廉价。
③ 关于中考的4字成语共16个字
1、战战兢兢: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或小心谨慎的样子,也形容因饥寒冻馁而战抖的样子。
2、如虎添翼:比喻强大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强大,也比喻凶恶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凶恶。
3、若即若离:好像接近,又好像分离。形容不近不远,不亲不疏,相互间有一定的距离。也指文情若实若虚。
4、入木三分:形客书法笔力强劲,也比喻见解、议论十分深刻、 恰切。
5、人仰马翻:人马被打得仰翻在地。形容惨败的狼狈相,也比喻乱得不可收拾。
6、沙里淘金:既比喻费力大而成效少,也比喻从大量的材料中选择精华。
7、四平八稳:既形容说话、做事情、写文章稳当,也指做事情志求不出差错,缺乏创新精神。
8、甚嚣尘上: 后用以形容议论喧腾。也形容反动言论十分嚣张。
9、顺理成章:写文章,做事情,顺着条理就能够做好。比喻合乎情理不悖常例,也比喻某种情况自然产生某种结果。
10、有头有尾:有开头也有结尾。形容文章结构完整,也形容做事坚持到底,有始有终。
11、移宫换羽:原指乐曲换调。后也指事情的内容有所变更。
12、引而不发:意思是射手张满弓,不发箭,比喻做好准备,待机行动,也比喻善于启发、引导,而让他人自己行动。
13、优孟衣冠:春秋时楚国著名艺人优孟,穿戴巳死的孙叔敖的衣帽,模仿他的言谈举止,假冒孙叔敖,去规谏庄王。庄王受了感动。现多用“优孟衣冠”指化装表演,也比喻一味模仿,以求形似。
14、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也形容规模或气势盛大。
15、右手画圆,左手画方:比喻用心不专,什么事也办不成。也形容心思聪明,动作敏捷。
16、捉襟见肘:原指衣服破烂,生活穷困。后来也比喻顾此失彼,无法应付。
17、左右逢源:事情不管怎样进行都很顺利,也比喻为人处世圆滑。
18、指手画脚:说话时用手脚动作示意,也比喻瞎指挥,妄加评论指责。
④ 中考祝福语(四字成语)
【成语】: 金榜题名
【拼音】: jīn bǎng tí míng
【解释】: 金榜:科举时代称殿试揭晓的榜;题名:写上名字。指科举得中。
【出处】: 五代·五王保《唐摭言》卷三:“何扶,太和九年及第;明年,捷三篇,因以一绝寄旧同年曰:‘金榜题名墨上新,今年依旧去年春。花间每被红妆问,何事重来只一人。’”
⑤ 形容中考日渐接近的成语
形容中考日渐接近的成语,可以在词语词典里面去查一下,形容时间短暂的句子。
⑥ 哪个成语最能形容中考
过江之鲫 [guò jiāng zhī jì]
出自宋·刘克庄《竹溪生日二首》:“试把过江人物数,溪翁之外更谁哉。”。释义:东晋王朝在江南建立后,北方士族纷纷来到江南,当时有人说 “过江名士多于鲫”。比喻某种时兴的事物多得很。后用以形容赶时髦的人很多,但多含有盲目跟风之意。
中文名
过江之鲫
读音
guò jiāng zhī jì
出自
《竹溪生日二首》
解释
比喻某种时兴的事物多得很
用 法
作宾语
注 音
guò jiāng zhī jì
用 法
作宾语;形容多而纷乱 。
⑦ 预祝中考成功的成语
预祝中考成功的成语有很多,常见的有如下几个:
金榜题名:旧时指科举得中。现在多用来表示高考或者中考考试很成功。
一马当先:原来是指作战时在前冲锋陷阵。现在多形容工作或者是学习遥遥领先。
一帆风顺:比喻事情非常顺利,没有任何的阻碍。
另外,含有这层意思的成语还有:登科及第、鹏程万里等等。
⑧ 中考励志标语狠一点的“四字成语”
发奋图强、卧薪尝胆、百炼成钢、天道酬勤、争分夺秒。
⑨ 关于中考的成语
中考词语成语
如丧考妣
历历可考
考绩幽明
彰往考来
循名考实
旁求博考
班班可考
考名责实
若丧考妣
询事考言
⑩ 祝愿考试成功的成语
祝考试成功的成语:
1. 郄诜丹桂:晋郄诜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自视为“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见《晋书·郄诜传》。后因以“郄诜丹桂”喻科举及第,获得功名。
2. 郄诜高第:晋郄诜举贤良对策试,为天下第一。见《晋书·郄诜传》。后因以“郄诜高第”喻指科举高中,荣登榜首。
3. 杨穿三叶:《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原谓射技高超。后亦喻兄弟三人相继科举及第。
4. 月中折桂:在月亮中折桂树枝。比喻科举及第。
5. 朱衣使者:指科举考试官。
6. 郤诜丹桂:〖解释〗比喻科举及第,获得功名。
7. 郤诜高第:〖解释〗比喻指科举高中,荣登榜首。
8. 连中三元:三元: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
9. 白蜡明经:白蜡:比喻光秃空白。明经:科举制度中科目之一。比喻屡试不中。
10. 暴腮龙门:象鱼仰望龙门而不得上一样。科举时代比喻应进士试不第,后也比喻生活遭遇挫折,处境窘迫。
11. 蟾宫折桂:蟾宫:月宫。攀折月宫桂花。科举时代比喻应考得中。
12. 得意门生:得意:称心如意;门生:亲授业的弟子或科举中试者对座师的自称。后泛指学生。最满意的弟子或学生。
13. 独占鳌头:鳌头:宫殿门前台阶上的鳌鱼浮雕,科举进士发榜时状元站此迎榜。科举时代指点状元。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
14. 高步云衢:步:行走;衢:大路;云衢:云中大路,比喻显位。原指官居显位。后也指科举登第。
15. 及第成名:及第:科举时代考试中选。通过考试并得到功名。
16. 金榜题名:指科举得中。
17. 开科取士:科:科举考试。指旧举行科举考试以选取优异的士人。
18. 年谊世好:年谊:科举时代称同年登科的关系;世好:两家世代友好。科举时代两家因同年登科而为世交的人。
19. 十年窗下:科举时代,读书人要取得功名,终年埋头在书本里。形容十年时间闭门苦读。
20. 一举成名:原指一旦中了科举就扬名天下。后指一下子就出了名。
21. 攀蟾折桂:攀登蟾宫,折取月桂。喻科举登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