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故事四字成语大全
关于历史典故的成语 :
望梅止渴、
三顾茅庐、
四面楚歌、
卧薪尝胆、
背水一战、
围魏救赵、
纸上谈兵、
负荆请罪、
完璧归赵、
草木皆兵、
唇亡齿寒、
指鹿为马
『贰』 四个角色古代成语故事大全
1、沉鱼落雁
chén yú luò yàn
【解释】鱼见之沉入水底,雁见之降落沙洲。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出处】《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结构】联合式。
【用法】用于女子极其美丽动人。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正音】落;不能读作“là”。
【辨形】雁;不能写作“燕”。
【近义词】闭月羞花、花容月貌、国色天香
【例句】壁画上的女子个个有~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成语故事】春秋的时候,有一个叫做西施的美女,她每天都会到溪边去浣纱,溪中的鱼看到西施,觉得自己长得比西施丑,都羞愧的不敢浮上水面,全沉到水底去。
汉朝的时候,也有一个美女叫王昭君,她要出塞去嫁给番王的时候,天空飞过的雁,看到王昭君长得那么漂亮,都惊讶的忘记该怎么飞了,全坠落到树林里面。
后来,大家在称赞一个女人长得很漂亮,就说她有“沉鱼落雁”的容貌!
2、闭月羞花
bì yuè xiū huā
【解释】闭:藏。使月亮躲藏,使花儿羞惭。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出处】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四折:“引动这撩云拨雨心,想起那闭月羞花貌,撇的似绕朱门燕子寻巢。”
【结构】联合式。
【用法】常用来形容女子的容貌美。一般作谓语。
【正音】羞;不能读作“xiù”。
【辨形】羞;不能写作“差”。
【近义词】沉鱼落雁、花容月貌
【例句】
(1)她二人长得一个是沉鱼落雁之容;一个是~之貌。
(2)画家努力使这幅仕女画具有一种~的意境。
『叁』 有关神话故事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有关神话故事的四字词语: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牛郎织女、叶公好龙。
一、夸父逐日
【解释】:夸父:古传说中的人名。夸父拚命追赶太阳。比喻人有大志,也比喻不自量力。
【出自】:战国列子《列子·汤问》:“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 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
夸父自不量力,打算要追赶太阳。他追到太阳降落的隅谷的时候,感到口渴要喝水,于是他就赶往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他又准备到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有赶到大湖,他就因为口渴死去了。
【语法】:主谓式;作定语;形容自不量力
【近义词】自不量力、夸父追日
二、精卫填海
【解释】:精卫:古代神话中的鸟名。精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平大海。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出自】:战国作者不详《山海经·北山经》:“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女娃在东海游泳,被淹没无法回归(回家),于是化为精卫,时不时衔西山的木、石,来堵塞东海。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近义词】矢志不移、移山倒海、愚公移山、坚韧不拔
【反义词】虎头蛇尾、有头无尾
三、女娲补天
【解释】:神话故事,伏羲的妹妹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形容改造天地的雄伟气魄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出自】:西汉·刘安《淮南子·览冥训》:“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于是女娲用五色石来填补苍天。
【示例】:传说雨花石是女娲补天留下的石头。
【语法】:主谓式;作主语、定语;形容改造天地的雄伟气魄
【近义词】炼石补天
四、牛郎织女
【解释】:牛郎织女为神话人物,从牵牛星、织女星的星名衍化而来。比喻分居两地的夫妻。也泛指一对恋人。
【出自】:两汉:佚名《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那遥远而亮洁的牵牛星,那皎洁而遥远的织女星。织女正摆动柔长洁白的双手,织布机札札不停地响个不停。因为相思而整天也织不出什么花样,她哭泣的泪水零落如雨。只隔了道清清浅浅的银河,他俩相界离也没有多远。相隔在清清浅浅的银河两边,含情脉脉相视无言地痴痴凝望。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分句、宾语;含贬义
五、叶公好龙
【解释】:叶公:春秋时楚国贵族,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出自】:汉·刘向《新序·杂事》记载:叶公子高非常喜欢龙,器物上刻着龙,房屋上也画着龙。真龙知道了,来到叶公家里,把头探进窗子。叶公一见,吓得拔腿就跑。
【语法】:主谓式;作定语、宾语;含贬义
【近义词】言不由衷、两面三刀、表里不一、口是心非
【反义词】名副其实、名实相符、表里如一
『肆』 关于美丽人物的四字成语故事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沉鱼:西施、
西施,名夷光,春秋战国时期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天生丽质。时越国称臣于吴国,越王句践卧薪尝胆,谋复国。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与郑旦一起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国事,为句践的东山再起起了掩护的作用。表现了一个爱国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后吴国终被句践所灭。传说吴被灭后,与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终。一直受到后人的怀念。
春秋战国时期,越国有一个叫西施的,是个浣纱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过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彻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从此,西施这个“沉鱼”的代称,在附近流传开来。
落雁:昭君、
汉元帝在位期间,南北交兵,边界不得安静。汉元
帝为安抚北匈奴,选昭君与单于结成姻缘,以保两国
永远和好。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昭君告别了故
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马嘶雁鸣,撕裂她的心肝;
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
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
看到骑在马上的这个美丽女子,忘记摆动翅膀,跌落
地下。从此,昭君就得来“落雁” 的代称。
汉宣帝时匈奴贵族争夺权力,势渐衰落,五个单于分立,互相攻打不休。其中呼韩邪单于,被他的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呼韩邪决心跟汉朝和好,亲自朝见汉宣帝。
呼韩邪是第一个到中原来朝见的单于,汉宣帝亲自到长安郊外去迎接他,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呼韩邪单于在长安住了一个多月。他要求汉宣帝帮助他回去。汉宣帝答应了,派了两个将军带领一万名骑兵护送他到了漠南。这时候,匈奴正缺少粮食,汉朝还送去三万四千斛粮食。
呼韩邪单于十分感激,一心和汉朝和好。西域各国听到匈奴和汉朝和好了,也都争先恐后地同汉朝打交道。汉宣帝死了后,他的儿子刘 (音shi)即位,就是汉元帝。匈奴的郅支单于侵犯西域各国,杀了汉朝派去的使者。汉朝派兵打到康居,杀郅支单于。郅支单于一死,呼韩邪单于的地位稳定了。西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再一次到长安,要求和亲。元帝许。汉朝和匈奴和亲,都得挑个公主或者宗室的女儿。这回,汉元帝决定挑个宫女给他,他吩咐人到后宫去传话:""""谁愿意到匈奴去的,皇上就把她当公主看待。""""后宫的宫女都是从民间选来的,她们一进了皇宫,就像鸟儿被关进笼里一样,都巴望有一天能把她们放出宫去。但是听说要离开本国到匈奴去,却又不乐意。有个宫女叫王嫱,号昭君,长得美丽,有见识。自愿到匈奴去和亲。元帝逐择日让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在长安成亲。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向汉元帝谢恩的时候,汉元帝看到昭君又美丽又大方,使汉宫为之生色。
传说汉元帝回到内宫,越想越懊恼。他再叫人从宫女的画像中拿出昭君的像来看。模样虽有点像,但完全没有昭君本人那样可爱。原来宫女进宫后,一般都是见不到皇帝的,而是由画工画了像,送到皇帝那里去听候挑选。有个画工名叫毛延寿,给宫女画像的时候,宫女们送点礼物给他,他就画得美一点。王昭君不愿意送礼物,所以毛延寿没有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实地画出来。汉元帝一气之下,把毛延寿杀了。
王昭君在汉朝和匈奴官员的护送下,离开了长安。她骑着马,冒着刺骨的寒风,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韩邪单于的阏氏。封「宁胡阏氏」,希望她能为匈奴带来安宁和平,昭君远离自己的家乡,长期定居在匈奴。她劝呼韩邪单于不要去发动战争,还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打这以后,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有六十多年没有发生战争。难能可贵的是,当呼韩邪单于去世后,她又「从胡俗」,再嫁给呼韩邪单于的大阏氏的长子,虽然这和中原的伦理观念相抵触,但她从大局出发,珍惜汉与匈奴的友谊。王昭君在匈奴生一男二女。昭君的死年和死地,史书没有记载。
闭月:貂婵、
三国时汉献帝的大臣司徒王允的歌*貂婵在后花园拜
月时,忽然轻风吹来,一块浮云将那皎洁的明月遮住
这时正好王允瞧见。王允为宣扬他的养女长得如何漂
亮,逢人就说,我的女儿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过,
赶紧躲在云彩后面,因此,貂婵也就被人们称为“闭
月”了
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
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见东汉王朝被*臣董卓所纵,於月下焚香祷告上天,愿为主人担忧。王允眼看董卓将篡夺东汉王朝,设下连环计。王允先把貂蝉暗地里许给吕布,在明把貂蝉献给董卓。吕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巨猾。为了拉拢吕布,董卓收吕布为义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从此以后,貂蝉周旋於此二人之间,送吕布於秋波,报董卓於妩媚。把二人撩拨得神魂颠倒。
吕布自董卓收貂蝉入府为姬之后,心怀不满。一日,吕布乘董卓上朝时,入董卓府探貂蝉,并邀凤仪亭相会,貂蝉见吕布,假意哭诉被董卓霸占之苦,吕布愤怒。这时董卓回府撞见,怒而抢过吕布的方天画戟直刺吕布,吕布飞身逃走,从此两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说服吕布,铲除了董卓。京剧有《凤仪亭》就是叙述这段故事的。
羞花:杨玉环
.唐朝开元年间,有一美貌女儿叫杨玉环,被选进宫来
杨玉环进宫后,思念家乡。一天,她到花园赏花散心
看见盛开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关在宫内,虚度青
春,不胜叹息,对着盛开的花说:“花呀,花呀!你
年年岁岁还有盛开之时,我什么时候才 有出头之日?
”声泪俱下,她刚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缩,绿叶卷起
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这时,被一宫娥看
见。宫娥到处说,杨玉环和花比美,花儿都含羞低下
了头。“羞花”称号得来。
『伍』 有关三国演义的四字成语故事几人物角色
三顾茅庐,初出茅庐,舌战群雄,锦囊妙计,羽扇纶巾, 鼎足三分, 过五关斩六将、乌合之众、缓兵之计、死心塌地、虚张声势、步步为营, 桃 园 三 结 义
三 顾 茅 庐
官 渡 大 战 后, 曹 操 打 败 了 刘 备。 刘 备 只 得 投 靠 刘 表。
曹 操 为 得 到 刘 备 的 谋 士 徐 庶, 就 慌 称 徐 庶 的 母 亲 病 了, 让 徐 庶 立 刻 去 许 都。 徐 庶 临 走 时 告 诉 刘 备, 隆 中 有 个 奇 才 叫 诸 葛 亮, 如 果 能 得 到 他 的 帮 助, 就 可 以 得 到 天 下 了。
第 二 天, 刘 备 就 和 关 羽、 张 飞 带 着 礼 物, 到 隆 中 去 拜 访 诸 葛 亮。 谁 知 诸 葛 亮 刚 好 出 游 去 了, 书 童 也 说 不 准 什 么 时 候 回 来。 刘 备 只 好 回 去 了。
过 了 几 天, 刘 备 和 关 羽。 张 飞 冒 着 大 雪 又 来 到 诸 葛 亮 的 家。 刘 备 看 见 一 个 青 年 正 在 读 书, 急 忙 过 去 行 礼。 可 那 个 青 年 是 诸 葛 亮 的 弟 弟。 他 告 诉 刘 备, 哥 哥 被 朋 友 邀 走 了。 刘 备 非 常 失 望, 只 好 留 下 一 封 信, 说 渴 望 得 到 诸 葛 亮 的 帮 助, 平 定 天 下。
转 眼 过 了 新 年, 刘 备 选 了 个 好 日 子, 有 一 次 来 到 隆 中。 这 次, 诸 葛 亮 正 好 在 睡 觉。 刘 备 让 关 羽、 张 飞 在 门 外 等 候, 自 己 在 台 阶 下 静 静 地 站 着。 过 了 很 长 时 间, 诸 葛 亮 才 醒 来, 刘 备 向 他 请 教 平 定 天 下 的 办 法。
诸 葛 亮 给 刘 备 分 析 了 天 下 的 形 势, 说:“ 北 让 曹 操 占 天 时, 南 让 孙 权 占 地 利, 将 军 可 占 人 和, 拿 下 西 川 成 大 业, 和 曹、 孙 成 三 足 鼎 立 之 势。” 刘 备 一 听, 非 常 佩 服, 请 求 他 相 助。 诸 葛 亮 答 应 了。 那 年 诸 葛 亮 才 27 岁。
草 船 借 箭
周 瑜 非 常 嫉 恨 诸 葛 亮, 总 想 找 个 理 由 杀 掉 诸 葛 亮。
一 天, 周 瑜 让 诸 葛 亮 造 10 万 枝 箭, 并 说 10 天 内 就 要。 诸 葛 亮 痛 快 地 答 应 了, 说:“ 我 3 天 之 内 就 送 10 万 枝 箭 过 来。” 周 瑜 很 吃 惊。
诸 葛 亮 向 鲁 肃 借 了 20 只 快 船,600 名 士 兵, 把 每 条 船 用 布 蒙 上, 两 边 堆 满 一 捆 捆 的 干 草。 周 瑜 得 知 这 一 情 况 后, 心 里 非 常 怀 疑, 不 知 诸 葛 亮 又 在 玩 什 么 花 样。
到 第 三 天, 天 还 没 亮, 诸 葛 亮 便 派 人 将 鲁 肃 请 来, 说:“ 请 您 和 我 一 同 去 取 箭。” 然 后, 把 20 条 快 船 用 长 绳 连 起 来, 一 直 往 江 北 驶 去。 当 时, 长 江 上 雾 云 很 大, 对 面 看 不 见 人。 鲁 肃 心 里 不 明 白, 问 诸 葛 亮 怎 么 回 事。 诸 葛 亮 只 是 笑, 并 不 回 答。
不 久, 船 靠 近 曹 操 的 水 寨。 诸 葛 亮 命 令 将 船 头 朝 东 船 尾 向 西, 一 字 摆 开。 又 叫 士 兵 一 起 敲 鼓 呐 喊。 曹 操 听 了 报 告, 说:“ 雾 天 作 战, 恐 怕 有 埋 伏。 先 让 水 陆 军 的 弓 箭 手 向 他 们 射 箭, 雾 散 后 再 进 军。” 于 是, 箭 像 雨 点 一 样 射 向 那 20 条 船。
箭 头 准 确 地 落 在 草 捆 上, 排 得 密 密 麻 麻。 过 了 一 会 儿, 诸 葛 亮 命 令 船 头 掉 过 来, 再 由 西 向 东 排 开, 于 是, 另 一 面 又 被 射 满 了 箭。 等 到 太 阳 要 升 起 来 时, 雾 也 快 散 了。 诸 葛 亮 命 令 军 士 开 船, 并 一 起 大 喊:“ 谢 谢 丞 相 的 箭!”
船 到 了 南 岸, 周 瑜 已 经 派 了 500 名 军 士 在 江 边 等 着 搬 箭, 卸 完 后 共 有 十 二 三 万 枝 箭。 鲁 肃 见 了 周 瑜, 把 诸 葛 亮 借 箭 的 事 说 了 一 遍。 周 瑜 叹 气 说:“ 诸 葛 亮 真 是 神 机 妙 算, 我 实 在 不 如 他 啊!”
赤 壁 大 战
周 瑜 与 诸 葛 亮 商 量 好 进 攻 曹 操 的 时 间, 然 后, 把 人 马 分 成 6 队, 只 等 东 南 风 一 刮 起 来, 就 开 始 行 动。
东 南 风 刮 起 来 后, 黄 盖 带 了 20 只 装 满 芦 苇、 硫 磺 等 物 的 火 船, 向 对 岸 开 去。 快 到 曹 操 军 营 时, 船 一 齐 起 火, 顺 着 风 势, 将 曹 军 船 只 烧 着。 由 于 曹 操 听 信 庞 统 的 话, 将 所 有 的 船 用 铁 环 锁 在 一 起, 根 本 没 法 逃 走。
这 时, 曹 军 水 寨 全 都 烧 着, 一 片 火 光。 许 多 兵 士 被 烧 死 了。 曹 操 知 道 中 了 计, 一 边 叫 骂, 一 边 寻 找 船 只。 这 时, 张 辽 驾 着 一 只 小 船 过 来, 曹 操 才 脱 离 火 海。
曹 操 被 救 上 岸 时, 东 吴 兵 马 已 杀 了 过 来。 他 在 张 辽 等 人 的 保 护 下, 终 于 甩 掉 了 东 吴 的 追 兵。 他 们 来 到 一 个 山 势 很 险 的 地 方。 这 时, 曹 操 哈 哈 大 笑 起 来, 将 士 们 都 吓 了 一 跳, 问 他 笑 什 么, 曹 操 说:“ 我 笑 诸 葛 亮、 周 瑜 不 懂 计 谋, 如 果 他 们 在 这 里 埋 伏 下 一 支 兵 马, 那 就 厉 害 了!” 话 没 说 完, 杀 出 了 一 支 人 马, 原 来 是 早 已 埋 伏 在 这 里 的 赵 云。 曹 操 连 忙 突 围, 死 伤 了 许 多 兵 士, 好 不 容 易 才 逃 出 来。
这 时, 天 已 经 亮 了, 正 下 着 大 雨。 曹 操 以 为 没 有 危 险 了, 就 下 令 休 息 吃 饭。 他 坐 在 树 林 中, 不 禁 又 哈 哈 大 笑 起 来。 旁 边 人 问:“ 丞 相 您 损 失 了 那 么 多 人 马, 笑 什 么 呢?” 曹 操 说:“ 我 笑 诸 葛 亮、 周 瑜 还 是 缺 少 计 谋, 如 果 他 们 在 这 里 埋 伏 下 一 支 人 马, 我 们 还 能 逃 得 了?”
话 音 没 落, 突 然 一 阵 喊 声, 张 飞 率 领 兵 马 冲 了 过 来。 曹 操 大 吃 一 惊, 甲 衣 也 没 穿 就 上 了 马。 他 手 下 的 将 士 一 边 跑 一 边 迎 敌, 许 多 人 都 受 了 伤。
这 次, 曹 操 开 始 走 小 路。 他 们 来 到 了 华 容 道。 曹 操 见 远 处 还 有 烟 雾, 像 有 伏 兵。 曹 操 说:“ 这 是 诸 葛 亮 叫 人 放 的 烟, 让 我 不 敢 走 这 条 路。” 于 是, 曹 操 等 人 走 上 了 华 容 道, 这 条 路 本 来 不 平, 加 上 刚 下 过 雨, 特 别 难 走。 曹 操 下 令 砍 树 搬 草, 垫 平 路 面。 不 少 士 兵 累 得 昏 倒 在 地 上。
好 不 容 易 到 了 平 坦 一 点 的 路 面, 曹 操 又 哈 哈 大 笑 起 来:“ 如 果 是 我 指 挥 打 仗, 肯 定 在 这 里 埋 伏 一 支 军 马, 诸 葛 亮、 周 瑜 到 底 是 不 行 啊!” 话 没 说 完, 有 是 一 声 炮 响, 关 羽 带 人 截 住 了 去 路。
曹 操 吓 了 一 跳。 等 他 定 下 神 来, 看 清 是 关 羽 时, 脸 上 顿 时 有 了 笑 容:“ 云 长。 以 前 我 对 你 不 错, 请 你 看 在 过 去 的 情 义 上, 放 我 一 条 生 路 吧。” 关 羽 是 个 讲 义 气 的 人, 他 回 想 起 曹 操 对 他 的 种 种 好 处, 又 看 那 些 士 兵 的 可 怜 样 子, 就 让 开 了 道 路。
诸 葛 亮 听 说 关 羽 放 走 了 曹 操, 非 常 生 气, 说:“ 关 羽 因 为 私 人 情 义 耽 误 了 公 事, 拉 出 去 杀 了!” 刘 备 一 听, 急 忙 过 来 求 情:“ 我 和 关 羽 像 亲 兄 弟 一 样, 本 来 准 备 一 齐 死 的, 先 生 杀 了 他, 我 也 没 法 活 了, 就 原 谅 他 一 次 吧。” 诸 葛 亮 这 才 不 说 什 么 了。
火 烧 连 营
孙 权 杀 了 关 羽, 抢 回 荆 州, 这 两 件 事 惹 得 刘 备 心 里 冒 火。 他 不 顾 文 武 大 臣 们 的 劝 阻, 亲 自 率 领 75 万 人 马 杀 向 东 吴。
张 飞 命 令 3 天 之 内 作 好 白 旗 白 甲, 全 军 将 士 带 孝 出 征, 并 叫 范 疆、 张 达 快 去 办 理, 误 了 期 限 就 杀 人。 范 疆、 张 达 看 不 能 完 成 任 务, 就 刺 死 张 飞, 投 奔 了 孙 权。
三国成语
一手包办
【出处】三国志魏志典韦传:「韦一手建之」
一举两得
【出处】三国志魏志臧洪传:「将以安社稷,一举两得.」
一臂之力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愿助兄一臂之力,共诛国贼.」
一亲芳泽
【出处】曹植洛神赋:「芳泽无加,铅华无御.」
七步成诗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三顾茅庐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下笔成章
【出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
不出所料
【出处】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丰在遇中闻主公兵败,抚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
不由分说
【出处】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李傕随后掩杀,郭汜兵退,车驾冒险出城,不由分说,竟拥到李傕营中.」
不知所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不容偏废
【出处】三国志蜀志魏延传:「不忍有所偏废.」
乘虚而入
【出处】魏志袁绍传:「将军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
五内如焚
【出处】蔡琰悲愤诗:「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
人生如寄
【出处】魏文帝善哉行:「人生如寄,多忧何为?」曹植仙人篇:「俯观五岳间,人生如寄居.」
仰人鼻息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鼓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
伯仲之间
【出处】曹丕典论:「傅说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位极人臣
【出处】吴志孙綝传:「因缘肺腑,位极人臣.」
作奸犯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偃旗息鼓
【出处】三国志蜀志赵云传注:「偃旗息鼓,曹军疑有伏兵,引去.
出言不逊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逊,何不杀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初出茅庐
【出处】据三国演义所载,诸葛亮初出茅庐,佐刘备用兵,观与张飞不服,行事诸多困难.
刮目相待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回:「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与阉宦共饮耶?」
危急存亡之秋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出处】司马昭在曹髦在位时,为大将军,专管国政,自封为相国,不久封为晋公,昭还假装不接受.髦很生气地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名不虚传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兵精粮足,名不虚传.」
同符合契
【出处】三国志吴志孙传注:「一与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
吴下阿蒙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敝帚千金
【出处】曹丕?典论论文:「里语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见自见之患也.」
廊庙之器
【出处】三国志蜀志许靖传:「虽行事举动,未悉允当,蒋济以为大较有廊庙之器也.」
才高八斗
【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享一斗.」
手不释卷
【出处】曹丕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指日可待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探囊取物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我向曾文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
文思泉涌
【出处】文选曹植王仲宣诔:「文若春华,思若涌泉.」
旦夕之危
【出处】三国志蜀志孟光传:「旦夕之危,倒悬之急.」
明眸善睐
【出处】文选曹植洛神赋:「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月明星稀
【出处】文选魏武帝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土崩鱼烂
【出处】陈琳?与魏文帝书:「焉肯土崩鱼烂哉!」
如入无人之境
【出处】三国演义第七回:「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如鱼得水
【出处】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妄自菲薄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意,以塞忠谏之路也.」
孑然一生
【出处】三国志吴志陆瑁传:「孑然无所凭赖.」
对酒当歌
【出处】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屈指可数
【出处】三国志魏志张合传:「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
周郎顾曲
【出处】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顾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呼风唤雨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
品头论足
【出处】三国志魏志何晏传注:「晏方用事,自以为一时才俊,常为名士品目.」
回肠荡气
【出处】魏文帝大墙上蒿行:「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陆』 历史故事四字成语大全
1、老马识途
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2、尊王攘夷
齐桓公在成就霸业时,曾得到管仲辅佐。此人在齐桓公继位前曾侍从齐桓公的政敌,为与齐桓公争夺王位,曾射过齐桓公一箭。但齐桓公上台后,看重管仲的才于,不计这一箭之仇,而是拜其为相,实施改革,终于国富兵强。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诸侯王不再听命于周王,一些强大的诸侯趁机发动兼并战争,强迫其他各国承认其霸主地位。管仲辅佐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旗号,使齐国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3、问鼎中原
据说楚庄王在推行霸业的过程,曾率军在周王室所在的洛邑郊外耀武扬威,并遣使问九鼎的大小轻重。鼎象征王权,庄王问鼎,表明夺权之心。
4、退避三舍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5、一鸣惊人
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6、胡服骑射
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7、负荆请罪
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8、纸上谈兵
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9、三令五申
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10、围魏救赵
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柒』 形容“古今中外名人故事”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形容“古今中外名人故事”的四字成语有:舍生取义、悬梁刺股、三顾茅庐、围魏救赵、荆轲刺秦。
『捌』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描写人物品质的四字词语
守株待兔
shǒu zhū dài tù
【解释】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出处】《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结构】连动式。
【用法】用作贬义。一般作宾语、定语。
【正音】待;不能读作“dǎi”。
【辨形】待;不能写作“侍”。
【近义词】刻舟求剑、墨守成规
【反义词】通达权变
【辨析】~和“刻舟求剑”;都含有“不知变通”之意。但~重在“守”和“待”;形容人不作主观努力;只是存在侥幸心理;想获得意外成功;而“刻舟求剑”偏重于“刻”和“求”;强调虽然主观上努力;但不了解情况变化;不知变通而采取错误方法。
【例句】美好的生活要靠自己去创造;这样如同~;能有好日子过吗?
【英译】waitforgainswithoutpains
【成语故事】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玖』 关于人物故事的成语大全
人物的成语故事1:残杯冷炙
北齐的文学家颜之推,学富五车,他有一部《颜氏家训》流传下来。这本书的内容是以儒家的传统思想作为立身治家之道的。《颜氏家训》中有一处告诫说:“不可令有称誉,见役勋贵,处之下坐,以取残杯冷炙之辱。”意思是说,不能因为有点称赞,你就去受权贵驱使;不能因为处在低下的座位上,你就去受取权贵施舍的屈辱。
唐代的大诗人杜甫,有一段时间就被迫在颜之推提到过的这种悲苦的处境里生活。
杜甫从小聪明好学,志高务实,但一直没有遇到施展才华的机会。直到三十五岁那年,早已盛负诗名的他才踏上通往京都长安的大道。考试完后,杜甫觉得文章写得得心应手,但他哪里知道,主持这次考试的大臣李林甫,根本不想选用贤才,而对有才能有胆识的人,一概采取排斥的态度,竟然向唐玄宗说无人中举。
杜甫没有料到自己会应试落第,内心非常痛苦,对前途悲观失望。从此,他流落长安,以“宾客”的身份出入于达官贵人之家,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他时常陪王公大臣宴饮,席间吟诗赋词助兴。这样做,是为了维持生计,也是希望得到权贵们的推荐,求得一官半职。最后,终于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小官)的职位。
后来,杜甫有一首名叫《赠韦左丞》的诗作:“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残怀与冷炙,到处潜悲辛。”这首诗是写杜甫当年身困长安时遭受的冷落。境遇如此可悲,令人“消魂”。不过呢,杜甫这种“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屈辱生活,也使他看到了下层人民的痛苦和统治阶级的罪恶,从而写出了《兵车行》《丽人行》《赴奉先咏怀》等现实主义杰作。
人物的成语故事2:草菅人命
秦王嬴政统一中原,建立秦王朝以后,制定了非常严酷的法令。他的小儿子胡亥从小就由赵高负责传授历朝的法令,所以胡亥对于用各种刑法杀人非常熟悉。
秦始皇起初是打算把皇位传给大儿子扶苏的,但秦始皇在一次出去巡视的时候,在路上得病死了,赵高就和丞相李斯一起,帮助胡亥夺取了皇位,杀害了哥哥扶苏。就这样,胡亥成为了秦王朝的第二个皇帝。
为了巩固自己夺来的皇位,秦二世采用赵高的计谋,把自己的兄弟姐妹——十二个公子和两个公主都定了死罪,一一杀害,而且还杀了许多有功的大臣。他还让许多没有生育的宫女去为秦始皇殉葬,把那些为秦始皇建造陵墓的民工全部活埋在墓中,就连曾帮助他夺取皇位的丞相李斯,也被他定罪腰斩了。秦二世把朝政大权交给赵高,自己整天变着法子寻欢作乐。他在打猎的时候,看到路过的行人无缘无故地用箭把他们射死,自己还觉得这样开心。
秦二世过于残暴,“其视杀人,若艾草菅然”。意思是说,秦二世把人的生命看得如同野草一样轻贱,随意杀害。秦朝老百姓的徭役赋税负担非常沉重,刑法愈加苛毒。广大劳动人民在饥饿与死亡线上挣扎徘徊。终于在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了农民起义,反抗暴秦统治。秦王朝很快就灭亡了。
人物的成语故事3:草木皆兵
东晋时期,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
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此时,“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意思是说,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苻坚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
出师不利给苻坚心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他令部队靠淝水北岸布阵,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这时晋军将领谢玄提出要求,要秦军稍往后退,让出一点地方,以便渡河作战。苻坚暗笑晋军将领不懂作战常识,想利用晋军忙于渡河难于作战之机,给它来个突然袭击,于是欣然接受了晋军的请求。
谁知,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苻坚中箭而逃。这就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着名战役——淝水之战
『拾』 有关神话故事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有关神话故事的四字成语有
天衣无缝 [ tiān yī wú fèng ]
神话传说,仙女的衣服没有衣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
火眼金睛 [ huǒ yǎn jīn jīng ]
原指《西游记》中孙悟空能识别妖魔鬼怪的眼睛。后用以形容人的眼光锐利,能够识别真伪。
八仙过海 [ bā xiān guò hǎi ]
相传八仙过海时不用舟船,各有一套法术。民间因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谚语。后以比喻各自拿出本领或办法,互相竞赛。
牛郎织女 [ niú láng zhī nǚ ]
牛郎织女为神话人物,从牵牛星、织女星的星名衍化而来。比喻分居两地的夫妻。也泛指一对恋人。
女娲补天 [ nǚ wā bǔ tiān ]
神话故事,伏羲的妹妹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形容改造天地的雄伟气魄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精卫填海 [ jīng wèi tián hǎi ]
精卫:古代神话中的鸟名。精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平大海。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愚公移山 [ yú gōng yí shān ]
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夸父逐日 [ kuā fù zhú rì ]
夸父:古传说中的人名。夸父拚命追赶太阳。比喻人有大志,也比喻不自量力。
叶公好龙 [ yè gōng hào lóng ]
叶公:春秋时楚国贵族,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开天辟地 [ kāi tiān pì dì ]
古代神话传说:盘古氏开辟天地,开始有人类历史。后常比喻空前的,自古以来没有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