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字成语 » 形容规范程度低的成语

形容规范程度低的成语

发布时间: 2020-11-21 09:31:30

『壹』 表示“规范”的成语有哪些

井井有条、井井有序、井然有序、有条不紊、方言矩行
一、井井有条 [ jǐng jǐng yǒu tiáo ]

【解释】:井井:形容有条理。形容说话办事有条有理。
【出自】:战国 荀子《荀子·儒效》:“井井兮其有理也。”
【译文】:一口井一口井的样子是表示有条理。
二、井井有序 [ jǐng jǐng yǒu xù ]

【解释】:有条理,有秩序。
【出自】:骆宾基《乡亲——康天刚》:“一切都是井井有序,和往常一样。”
三、井然有序 [ jǐng rán yǒu xù ]

【解释】:井然:整齐不乱的样子。序:次序。整整齐齐,次序分明,条理清楚。
【出自】:清·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外编》第二十六卷:“如尤公瑛《寡人之于国也》章文,以制产、重农、救荒分三事……井然有序。”
【译文】:如尤其公方瑛《我对于我的国家的章》文,以控制产、重视农业、救荒分三事……整齐不乱的样子。
四、有条不紊 [ yǒu tiáo bù wěn ]

【解释】:紊:乱。形容有条有理,一点不乱。
【出自】:春秋 左邱明《尚书·盘庚上》:“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
【译文】:如果网在纲上,就一点不乱。
五、方言矩行 [ fāng yán jǔ xíng ]

【解释】:指言行方正,合乎规范。
【出自】:清·钱泳《履园丛话·科第·孝感》:“彭一庵,名珑,字云客,长洲人,方言矩行,士林推重。”
【译文】:彭一庵,名珑,字云客,长洲人,言行方正,合乎规范,大家都推崇他。

『贰』 形容分不出高低,数量,程度的成语

1、半斤八面

【拼音抄】:bàn jīn bā miàn

【释义】:指比喻彼此一样,不分上下。

【出处】:李凉《天涯侠侣》第三十三章

2、不相上下

【拼音】:bù xiāng shàng xià

【释义】:上下:比喻高低、好坏等.分不出高低.形容程度相等.

【出处】:唐·李肇《唐国史补》:“贞元中;杨氏、穆氏兄弟;人物气概;不相上下.”

『叁』 形容文化水平低的成语

目不识丁
[读音][mù bù shí dīng]
[解释]《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据说“丁”应写作“个”,因为字形相近而误。后来形容人不识字说“不识一丁”或“目不识丁”。

『肆』 形容规范的成语

比较常见的有这些:[妇道人家]妇道:妇人应遵守的道德规范。指成年女子
[纲常名教]纲常:三纲五常;名教:封建礼教。指维护封建制度而设置的一整套思想道德规范
[夔龙礼乐]夔龙:虞舜的两个大臣,夔为乐官,龙为谏官。指可以作为规范的礼乐制度
[礼废乐崩]礼:社会道德、行为的规范;乐:教化的规范;崩:败坏。形容社会纲纪混乱,动荡不宁
[礼坏乐缺]礼:社会道德、行为的规范;乐:教化的规范;缺:残破,废缺。形容社会纲纪紊乱,动荡不安
[礼乐崩坏]礼:社会道德、行为的规范;乐:教化的规范;崩:败坏。形容社会纲纪紊乱,动荡不安
[正理平治]指合乎正道的礼法规范,使社会安定有秩序。
[衣冠礼乐]指各种等级的穿戴服饰及各种礼仪规范。指封建社会中各种典章礼仪。
[一本正经]原指一部合乎道德规范的经典。后用以形容态度庄重严肃,郑重其事。有时含讽刺意味。
[诗礼传家]指以儒家经典及其道德规范世代相传。
[天经地义]经:规范,原则;义:正理。天地间历久不变的常道。指绝对正确,不能改变的道理。也指理所当然的事。
[三纲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封建礼教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

『伍』 形容文化水平低的成语

不识一丁:
不识一丁的成语故事
【解释】:形容一个字也不认识。
【出处】:《旧唐书·张弘靖传》:“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弓,不如识一丁字。”
【拼音】:bù
shí

dīng
【拼音码】:bsyd
【近义词】:目不识丁
【反义词】:学富五车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文化水平低
【英语】:not
know
one's
ABC
【故事】:唐朝幽州节度使张弘靖的部将韦雍和张宗厚经常在一起喝酒,那时天下太平,边关没有战事,这些将士没有事做。他们感慨:“如今天下太平,练武不如练文,你们能拉满两石的弓,还不如识一个字”。由于“个”与“丁”接近演变而成
【常用程度】:3/3
(我个人认为目不识丁也可以)

『陆』 形容"对自己要求低,对别人要求高"应该用什么词语(成语最好)

“责人以严,待己以宽”指对别人要求很严格,对自己却很宽松。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指自己都不懂,不明白的事情,却要别人明白。有其身不正的指责之意。

这两个能用么?都是成语。

『柒』 关于“规范”的成语有哪些

1、循规蹈矩 [xún guī dǎo jǔ]

[释义] 循、蹈:遵循,依照。 规、矩是定方圆的标准工具,借指行为的准则。原指遵守规矩,不敢违反。现也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做变动。

[出处] 宋·朱熹《答方宾生书》:“循途守辙;犹言循规蹈矩云尔。

2、循序渐进 [xún xù jiàn jìn]

[释义] 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出处] 《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朱熹注:“……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渐进耳。”

3、按部就班 [àn bù jiù bān]

[释义] 部、班:门类,次序;就:归于。 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

[出处]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九十四回:“只好是按部就班慢慢叙下去;自然有个归结。”

4、橛守成规 [jué shǒu chéng guī]

[释义] 拘守已有的规章制度。

[出处] 黄人《序》:“然则操斯文进退去取之枋者,其犹横分区域,橛守成规。”

5、规行矩步 [guī xíng jǔ bù]

[释义] 规、矩:圆规和角尺,引伸为准则;步:用脚走。指严格按照规矩办事,毫不苟且。也指办事死板,不灵活。

[出处]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序致》:“每从两兄;晓夕温清;规行矩步;安辞定色。”

『捌』 形容标准的成语有哪些

有“不拘一格”、“爱人以德”、“规圆矩方”、“杀身成仁”、“眼高手低”、“五音六律”等。

『玖』 形容文章水平极低的成语

1.形容文章罗唆来重复的成语
拖泥带水源
2.形容文章引用有误的成语
断章取义
3.形容文章内容空洞的成语
言之无物
4.形容文章内容充实的成语
有血有肉
5.形容文章引证广泛的成语
旁征博引
6.形容文章描绘生动的成语
有声有色
7.形容文章刻画逼真的成语
惟妙惟肖

『拾』 有没有形容程度的成语

青黄不接、青黄未接、罪大恶极、十恶不赦、登峰造极
一、青黄不接 [ qīng huáng bù jiē ]
【解释】:青:田时的青苗;黄:成熟的谷物。旧粮已经吃完,新粮尚未接上。也比喻人才物力前后接不上。
【出自】:元 江西地方官府 《元典章·户部·仓库》:“即日正是青黄不接之际,各处物斛涌贵。”
【译文】:当天正是旧粮已经吃完,新粮尚未接上的时候,各处事需要特别注意物价。
二、青黄未接 [ qīng huáng wèi jiē ]
【解释】:旧粮已经吃完,新粮尚未接上。也比喻人才或物力前后接不上。同“青黄不接”。
【出自】:宋·叶适《上宁宗皇帝札子》之二:“城市之民,青黄未接,食于常平者十家而九。”
【译文】:城市的人民,旧粮已经吃完,新粮尚未接上,吃在常平的十家中有九家。
三、罪大恶极 [ zuì dà è jí ]
【解释】:罪恶大到了极点。
【出自】:宋·欧阳修《纵囚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
【译文】:被判处死刑的人,是罪恶大到了极点。
四、十恶不赦 [ shí è bù shè ]
【解释】:指罪恶极大,不可饶恕。
【出自】: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这药死公公的罪名,犯在十恶不赦。”
五、登峰造极 [ dēng fēng zào jí ]
【解释】:登:上;峰:山顶;造:到达;极:最高点。比喻学问、技能等达到最高的境界或成就。
【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不知便可登峰造极不?然陶练之功,尚不可诬。”
【译文】:不知道能不能达到最高的境界?但是修炼功夫,不可能随随便便便。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