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史记中的成语
⑴ 史记中的成语典故 20个
著名的有:
轩辕天子 出自《史记·五帝本纪》
网开一面 出自《史记·殷本纪》
囊血射天 出自《史记·殷本纪》
酒肉池林 出自《史记·殷本纪》
左支右绌 出自《史记·周本纪》
焚书坑儒 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指鹿为马 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拔山扛鼎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先发制人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破釜沉舟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鸿门宴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沐猴而冠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霸王别姬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四面楚歌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无颜见江东父老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一败涂地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约法三章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运筹帷幄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高屋建瓴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卧薪尝胆 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鸟尽弓藏 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一狐之腋 出自《史记·赵世家》
招摇过市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韦编三绝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鸿鹄之志 出自《史记·陈涉世家》
积毁销骨 出自《史记·张仪列传》
毛遂自荐 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脱颖而出 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歃血为盟 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因人成事 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一言九鼎 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完璧归赵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负荆请罪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怒发冲冠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刎颈之交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胶柱鼓瑟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纸上谈兵 出自《史记·廉颇释义 “师出无名”也称“兵出无名”。意思是指出兵没有正当的理由,也泛指行事没有正当的理由。
故事 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军攻占秦都咸阳,推翻秦朝统治。不久,项羽率大军进入咸阳,杀了秦朗的降王子婴,烧了秦朝的宫室, 大火三个月都不熄灭。接着,他派人向他所拥立的楚怀王禀报了入 秦的情况。怀王表示,按以前的约定办:谁先打败秦军、攻人咸阳,谁 就当秦王。项羽虽然是后进咸阳的,但他倚仗自己兵马强大,所以自 封为西楚霸玉;而将刘邦封为汉王,让他到道路险阻、人烟稀少的巴 蜀之地去。同时,给了楚怀王一个徒有虚名的尊号——义帝。但不久, 又暗中指使人把义帝杀死。 项羽的这些举动,引起了诸侯王的强烈不满。汉王刘邦领兵到 了洛阳,董公对刘邦说: “我听说顺德的昌盛,逆德的灭亡。没有正当理由,做大事就不 能成功。项羽无道,杀了他的君王,为天下人所怨。您乘此率军征伐, 四海之内都会仰慕你的德行。这样,您就同从前的周武王讨伐殷纣 王一样,兴的是仁义之师。” 从此,刘邦与项羽进行了长期战争。蔺相如列传》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成就事情是萧何,破坏事情也是萧何。汉高祖刘邦的丞相萧何,开始向刘邦推荐韩信,不被重用,韩信逃走,萧何把他追回来,让刘邦拜他为大将。后来韩信企图兵变,也是萧何设计将韩信骗来,在长乐宫被吕后杀死。所以,宋时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俗语。后用“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比喻出尔反尔,反复无常
⑵ 出自史记中的成语有哪些
完璧归赵,本指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首都邯郸,专比喻把原物完属好地归还物品主人。
卧薪尝胆,原指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
纸上谈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破釜沉舟,《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已杀卿子冠军(楚军统帅宋义),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春、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漳河),救钜鹿。战少利,陈馀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四面楚歌,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到达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
⑶ 史记中的成语及故事
【网开一面】《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
【靡靡之音】《史记·殷本纪》:“(纣王)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於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
【酒池肉林】《史记·殷本纪》:“(纣王)大勣乐戏於沙丘,以酒为池,县(同悬)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
【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史记·周本纪》:“纵马於华山之阳,放牛於桃林之虚;偃干戈,振兵释旅:示天下不复用也。”
【烽火戏诸侯】《史记·周本纪》:“襃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襃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其後不信,诸侯益亦不至。”
【问鼎】《史记·周本纪》:“定王元年,楚庄王伐陆浑之戎,次洛,使人问九鼎。王使王孙满应设以辞,楚兵乃去。”《史记·楚世家》:“(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遂至洛,观兵於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
【百发百中】(【百步穿杨】)《史记·周本纪》:“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左右观者数千人,皆曰善射。”
【一日千里】《史记?秦本纪》:“造父为缪王御,长驱归周,一日千里以救乱。”
【皇帝】《史记·秦始皇本纪》:“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
【太上皇】《史记·秦始皇本纪》:“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史记·高祖本纪》:“六年,高祖五日一朝太公,如家人父子礼。……太公曰:'帝,人主也,奈何以我乱天下法!’于是 高祖乃尊太公为太上皇。”
【指鹿为马】《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於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後群臣皆畏高。”
【三秦】《史记?秦始皇本纪》:“灭秦之後,各分其地为三,名曰雍王、塞王、翟王,号曰三秦。”
【取而代之】《史记·项羽本纪》:“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破釜沉舟】《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壁上观】《史记·项羽本纪》:“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馀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纪》:“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庄不得击。於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沐猴而冠】《史记·项羽本纪》:“项王见秦宫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
【分一杯羹】《史记·项羽本纪》:“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汉王刘邦的父亲)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桮羹。’”
【决一雌雄】《史记·项羽本纪》:“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漕。项王谓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原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
【楚河汉界】《史记·项羽本纪》:“是时,汉兵盛食多,项王兵罢食绝。……汉王复使侯公往说项王,项王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史记·高祖本纪》:“项羽恐,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
【养虎为患】《史记·项羽本纪》:汉欲西归,张良、陈平说曰:“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之。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
【各自为战】《史记·项羽本纪》:“(张良)对曰:“楚兵且破,信、越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与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即不能,事未可知也。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尽与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以与彭越: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汉王曰:'善。’”
【四面楚歌】《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羞见江东父老】《史记·项羽本纪》:“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於心乎?’”
【约法三章】《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单挑】《史记·高祖本纪》: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饟。汉王项羽相与临广武之间而语。项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
【高屋建瓴】《史记·高祖本纪》:“田肯贺,因说高祖曰:'陛下得韩信,又治秦中。秦,形胜之国, 带河山之险,县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地埶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运筹帷帐,决胜千里】《史记·高祖本纪》:“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拨乱反正】《史记·高祖本纪》:“(高祖崩)群臣皆曰:'高祖起微细,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上尊号为高皇帝。”
【泱泱大国】《史记·吴太伯世家》:“歌齐。(季札)曰:'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太公乎?国未可量也。’”
【退避三舍】《史记·晋世家》:(楚)王曰:“虽然,何以报不谷?”重耳曰:“即不得已,与君王以兵车会平原广泽,请辟王三舍。”
【一鸣惊人】《史记·楚世家》:“(武举)曰:'有鸟在於阜,三年不蜚不鸣,是何鸟也?’庄王曰:'三年不蜚,蜚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举退矣,吾知之矣。’”
【筚路褴褛】《史记·楚世家》:“析父对曰:'其予君王哉!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褴褛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王事。”
【卧薪尝胆】《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吴既赦越,越王句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於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兔死狗烹】《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
《史记·淮阴侯列传》:上令武士缚信,载後车。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
【路不拾遗】《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於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招摇过市】《史记·孔子世家》:“居卫月馀,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巿过之。孔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丧家之犬】《史记·孔子世家》:“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斐然成章】《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曰:“归乎归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吾不知所以裁之。’”◇
【鸿鹄之志】《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庸者笑而应曰:“若为庸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揭竿而起】《史记·陈涉世家》:(引贾谊<过秦论>)率罢散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会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知
【弹丸之地】《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赵郝曰:“虞卿诚能尽秦力之所至乎?诚知秦力之所不能进,此弹丸之地弗予,令秦来年复攻王,王得无割其内而媾乎?”
【康庄大道】《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是齐王嘉之,自如淳于髡以下,皆命曰列大夫,为开第康庄之衢,高门大屋,尊宠之。”◇集解尔雅曰:“四达谓之衢,五达谓之康,六达谓之庄。”
⑷ 史记中的成语小故事
荆柯刺杀秦王
百发百中
一次,魏文侯召见外臣李克讨论治国安邦之道,文侯对李克道:“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魏国尚不够强大,想要设置国相帮我治理国家,用魏成子或翟璜,此二人你看如何?”李克答:“只要考察一下他们过去的举止表现就可以确定了.看其平时喜欢亲近哪些人;富裕时能给予别人什么;显贵时能举荐什么人;处于逆境时干什么事;贫困时不要什么.从这五个方面进行审察,心中就有数了.”魏文侯听后高兴地说:“听了你的话,选谁为国相之事,可以确定了.” 李克告别文侯后,来到翟璜家里,翟璜问:“听说国君召见先生去选荐国相,最后选定谁做国相?”李克答:“魏成子.”翟璜愤然变色说:“我有哪一点不如魏成子?西河太守,为我所推荐;君王为邺城之事忧愁,我又荐举了西门豹前往治理;国君要讨伐中山国,是我举荐了乐羊子而取胜;攻克中山之后,无人守卫,是我举荐了先生您去任职;世子缺少老师,也是我推荐了屈侯鲋.你说,哪一点我不如魏成子?”李克听后义正辞严地反问:“当初把我推荐给国君,你难道不是为结党营私以求做大官吗?你怎能与魏成子相比呢?魏成子虽享有俸禄千种,但9/10用于为国招贤,1/10用于个人生活.他从东方招来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皆属天下奇才,君尊为师,向他们学习治国之道;而你所推荐的五个人,君王只是当臣来用.由此可见,你怎能与魏成子相比呢?”翟璜听了李克一席话,猛然醒悟,他恭敬地向李克行了两个跪拜大礼说:“翟璜实在是无知,刚才说了不少错话,愿向您学习.”
破釜沉舟
秦朝末年,秦军大将章邯攻打赵国.赵军退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并被秦军重重包围.楚怀王于是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率军救援赵国. 宋义引兵至安阳(今山东曹县东南)后,接连46天按兵不动,对此项羽十分不満,于是要求进军决战,解困赵国.但宋义却希望秦赵两军交战后待秦军力竭之后才进攻. 但此时军中粮草缺乏士卒困顿,而宋义仍旧饮酒自顾,项羽见此忍无可忍,进营帐杀了宋义,并声称他叛国反楚.于是将士们则拥项羽为上将军.项羽杀宋义的事,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随后,他率所有军队悉数渡黄河前去营救赵国以解巨鹿之围.项羽在全军渡黄河之后他下令把所有的船只凿沉,打破烧饭用的锅,烧掉自己的营房,只带三天干粮,以此表决一死战,没有一点后退的打算. 正是这样已无退路的大军到了巨鹿外围,并包围了秦军和截断秦军外联的通道.楚军战士以一当十,杀伐声惊天动地.经过九次的激战,楚军最终大破秦军.而前来增援的其他各路诸侯却都因胆怯,不敢近前.楚军的骁勇善战大大提高了项羽的声威.以至战胜后,项羽于辕门接见各路诸侯时,各诸侯皆不敢正眼眼看项羽. 后来,“皆沉船,破釜甑”演化为成语“破釜沉舟”,以比喻拚死一战,决心很大.
“卧薪尝胆”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典故.说的是春秋时期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力图雪耻,激励自己,在屋内悬一苦胆出人、坐卧都要尝尝,使不忘受辱之苦.睡觉时不用床铺和被褥,睡在木柴上面,使不忘亡国之痛.经过这样多年的磨砺,终于使越国强盛起来,打败了吴国. 但是,卧薪尝胆的典故始于何时?据有关吴越史料的书籍,战国时期的《左传》中“定公”和“哀公”篇中,有越王勾践和昊王夫差的详细记载,而没有勾践卧薪尝胆之记录.另一战国时的著作《国语》中,也无勾践卧薪尝胆之说. 至东汉期间,《越绝书》和《吴越春秋》著作中,只有在“勾践归国外传”中,有勾践“悬胆于户,出人尝之,不绝于口”之句,而无“卧薪”之说. “卧薪尝胆”作为成语,最早见于北宋大文豪苏轼所著的《拟孙权答曹操书》游戏性的书信体裁文中,设想孙权在三国鼎立之时,曾经“卧薪尝胆”,但这与勾践毫无关系.到了南宋,吕祖谦在《左氏传记》书中,曾有吴王夫差“坐薪尝胆”,但只是“坐薪”,不是“卧薪”,只是“夫差”,不是“勾践”.到了明代,张博在《春秋列国论》书中,也是“夫差即位,卧薪尝胆”,虽有“卧薪尝胆”,但亦是指夫差.后来,在真德秀的《戊辰四月上殿奏扎》,和黄震的《古今记要》、《黄氏日抄》两书中,才开始有勾践“卧薪尝胆”之说.明末,梁辰鱼所著《浣沙记》剧本中,将勾践“卧薪尝胆”作为传奇,加以渲染.冯梦龙也在《东周列国志》中多次讲到勾践“卧薪尝胆”之事.清初,吴乘权编的《纲鉴易知录》,亦有“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卧薪尝胆”之句.从此,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之故事,就愈传愈广,成为我国的成语典故了.
⑸ 史记中的成语有那些 (要标出处)
著名的有:
轩辕天子 出自《史记·五帝本纪》
网开一面 出自《史记·殷本纪》
囊血射天 出自《史记·殷本纪》
酒肉池林 出自《史记·殷本纪》
左支右绌 出自《史记·周本纪》
焚书坑儒 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指鹿为马 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拔山扛鼎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先发制人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破釜沉舟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鸿门宴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沐猴而冠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霸王别姬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四面楚歌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无颜见江东父老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一败涂地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约法三章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运筹帷幄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高屋建瓴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卧薪尝胆 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鸟尽弓藏 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一狐之腋 出自《史记·赵世家》
招摇过市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韦编三绝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鸿鹄之志 出自《史记·陈涉世家》
积毁销骨 出自《史记·张仪列传》
毛遂自荐 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脱颖而出 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歃血为盟 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因人成事 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一言九鼎 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完璧归赵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负荆请罪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怒发冲冠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刎颈之交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胶柱鼓瑟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纸上谈兵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字千金 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
奇货可居 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
图穷匕见 出自《史记·刺客列传》
背水一战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肝脑涂地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多多益善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鸡鸣狗盗 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狡兔三窟 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⑹ 出自《史记》中的成语有哪些
暗度陈仓百步穿杨彬彬有礼不得要领百二山河变风易俗悲歌慷慨不寒而栗白虹贯日不绝如带败军之将不经之谈不可胜道卑礼厚币暴戾恣睢霸陵醉尉北面称臣不名一钱变名易姓搏牛之虻杯盘狼藉不胜桮杓不识大体拔山扛鼎拔山盖世背水一战百岁之后不食周粟白头如新霸王别姬博闻强记博闻强识抱薪救火不约而同布衣黔首便宜行事不遗余力不赞一词不足与谋不值一钱参差错落陈陈相因尺寸之地尝胆卧薪藏弓烹狗崇论宏议侧目而视春秋笔法才气过人出奇无穷传檄而定赤县神州耻与哙伍谄谀取容沉舟破釜掉臂不顾对簿公堂敌不可假当断不断道大莫容独当一面多多益善地广人希斗鸡走狗带砺山河东门黄犬大逆不道妒能害贤大逆无道斗粟尺布大失人望盗嫂受金大失所望鼎食钟鸣登坛拜将帝王将相弹丸之地短小精悍妒贤嫉能砥行立名倒行逆施得意洋洋定于一尊啖以重利鼎足而立鼎足三分鼎足之势耳食之言风度翩翩奉公守法负荆请罪反经行权方枘圜凿妇人之仁发上冲冠富商大贾俯拾仰取分庭抗礼负薪救火飞熊入梦富于春秋蜂拥而来讽一劝百高城深池肝胆照人灌夫骂座歌功颂德骨鲠之臣改过自新功高震主高楼大厦刚戾自用高门大屋改名换姓肝脑涂地国士无双过市招摇高屋建瓴高阳酒徒各有所短各自为战荒诞不经合而为一悔过自新忽忽不乐鸿鹄之志黄口孺子后来居上恨入骨髓好善乐施海市蜃楼恨相知晚褐衣不完恨之入骨季布一诺金城千里酒池肉林江东父老金匮石室津关险塞积毁销骨救火扬沸嫁祸于人计将安出鸡鸣狗盗兼容并包急人之困决胜千里敬授人时家徒壁立嫉闲妒能决一雌雄节衣缩食解衣推食解衣衣人胶柱鼓瑟价值连城捷足先登慷慨悲歌苦口逆耳匡乱反正旷日长久科头跣足胯下之辱快意当前两败俱伤乐而忘返论功行封两虎相争乐极悲生屡见不鲜劳苦功高恋恋不舍荦荦大端碌碌无为利令智昏累卵之危力能扛鼎乐善好施劳身焦思漏网之鱼流言蜚语鲁鱼亥豕来者居上凌杂米盐立锥之地目不交睫民不聊生名不虚传渑池之功每饭不忘名高天下沐猴而冠门可罗雀靡靡之音面如冠玉名声籍甚名山事业昧死以闻没石饮羽毛遂自荐麦秀黍离明珠暗投面折廷争泥而不滓逆耳良言怒发冲冠弄法舞文鸟尽弓藏讷口少言牛口之下平步青云破釜沉舟烹狗藏弓披坚执锐判若鸿沟旁若无人剖心坼肝平易近人暴衣露盖劝百讽一千变万化切齿痛心取而代之千古不磨去故就新秋毫不犯奇货可居秋毫无犯浅见寡闻前倨后恭千金一诺千金之子千门万户强弩之末期期艾艾青云直上请自隗始如胶似漆攘来熙往日暮途穷日暮途远人弃我取人取我与人人自危人微权轻攘往熙来人心难测孺子可教人众胜天人自为战如左右手随波逐流三寸之舌三分鼎足是古非今颂古非今深沟高垒死灰复燃数见不鲜铄金毁骨吮疽舐痔丧家之犬黍离麦秀三令五申四面楚歌声名狼藉深切著明爽然若失首鼠两端三豕涉河深思熟虑善始善终善善恶恶视同儿戏深文周纳所向披靡身先士卒歃血为盟神州赤县三足鼎立添兵减灶吐哺握发土崩瓦解同恶相济贪夫徇财偷合取容兔死狗烹推食解衣唐突西施天下无双天下汹汹脱颖而出完璧归赵韦编三绝无出其右稳操左券亡国之音王侯将相瓦解土崩刎颈之交无可奈何网开一面为民请命危如累卵闻所未闻万世一时尾生之信围魏救赵万无一失毋望之福卧薪尝胆心谤腹非相持不下相得益彰萧规曹随循环往复小己得失相见恨晚心旌摇曳贤良方正熙来攘往修身洁行仙山楼阁学书学剑相提并论膝行而前熙熙攘攘心向往之羞与为伍刑余之人相知恨晚心知其意虚左以待义不反顾一败涂地壹败涂地以暴易暴引车卖浆运筹帷幄一旦一夕一得之见一飞冲天一饭千金约法三章一饭之德以古非今因祸得福羊狠狼贪一寒如此因祸为福养虎遗患一决雌雄异军突起衣锦夜行夜郎自大一鸣惊人倚门卖笑以貌取人优孟衣冠月满则亏一诺千金一抔黄土一钱不值仰取俯拾意气扬扬意气自如因人成事雍容大度一日千里言人人殊燕市悲歌与世沉浮因势利导一死一生言听计从喑恶叱咤偃武行文衣绣夜行一言半辞怏怏不乐一言半语以一当十洋洋得意一意孤行一言九鼎羽翼已成扬扬自得睚眦必报一字千金作壁上观转败为胜锥处囊中在此一举擢发难数作法自毙坐观成败趾高气扬周公吐哺重厚少文彘肩斗酒助桀为虐正襟危坐指鹿为马逐鹿中原钟鸣鼎食众人广坐纸上谈兵招摇过市政由己出忠言逆耳中原逐鹿诸子百家助纣为虐沾沾自喜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重足而立,侧目而视河海不择细流后来者居上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决胜于千里之外狡兔死,良狗烹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三寸不烂之舌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泰山不让土壤无面目见江东父老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一饭三吐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坐山观虎斗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⑺ 史记中的成语典故
史记中的成语典故 20个
轩辕天子 出自《史记·五帝本纪》 网开一面 出自《史记·殷本纪》 囊血射天 出自《史记·殷本纪》 酒肉池林 出自《史记·殷本纪》 左支右绌 出自《史记·周本纪》 焚书坑儒 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指鹿为马 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拔山扛鼎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先发制人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破釜沉舟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鸿门宴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沐猴而冠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霸王别姬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四面楚歌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无颜见江东父老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一败涂地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约法三章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运筹帷幄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高屋建瓴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卧薪尝胆 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鸟尽弓藏 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一狐之腋 出自《史记·赵世家》 招摇过市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韦编三绝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鸿鹄之志 出自《史记·陈涉世家》 积毁销骨 出自《史记·张仪列传》 毛遂自荐 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脱颖而出 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歃血为盟 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因人成事 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一言九鼎 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完璧归赵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负荆请罪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怒发冲冠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刎颈之交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胶柱鼓瑟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纸上谈兵 出自《史记·廉颇释义 “师出无名”也称“兵出无名”。意思是指出兵没有正当的
理由,也泛指行事没有正当的理由。
⑻ 史记得里面有哪些成语
【拔山扛鼎】
形容力量超人或气势雄伟。语出《史记·项羽本纪》:「籍长八尺馀,力能扛鼎。」又:「力拔山兮气盖世。」
【杯羹之让】
《史记·项羽本纪》载,楚汉相争,汉军断绝楚军粮草,项羽把刘邦的父亲放在高高的肉案上,对刘邦说:「今不急下,吾烹太公。」刘邦说:「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后因以「杯羹之让」谓受人挟持,惹人讥诮。
【搏牛之虻】
原意是说应像击杀牛背上的虻虫一样去灭掉秦国,而不是像消除虮虱那样去与别人打仗。后来比喻其志在大而不在小。《史记·项羽本纪》:「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
【不胜杯杓】
杯杓bēisháo:杯,古同「杯」,酒具,借指饮酒。谓酒量有限,不能再饮。《史记·项羽本纪》:「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才气过人】
才能与气魄超过一般人。《史记·项羽本纪》:「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己惮籍矣。」
【破釜沈舟】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后遂以「破釜沈舟」表示下定必死决心。有进无退干到底。
。
【冲冠眦裂】
形容愤怒到极点。眦裂,睁裂眼眶。语本《史记·项羽本纪》:「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锦衣行昼】
谓富贵须归故里。语本《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弃书捐剑】
《史记·项羽本纪》:「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於是项梁乃教籍兵法。」后因以「弃书捐剑」比喻立大志者不屑细事。
【取而代之】
排除别人或别的事物而占有其位置。语本《史记·项羽本纪》:「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比喻别人掌握生杀大权,自己处于被宰割的地位。语出《史记·项羽本纪》:「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四面楚歌】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后以比喻处于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
【亡秦三户】
《史记·项羽本纪》:「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后因以「亡秦三户」指不畏强暴,奋起推翻黑暗统治之事。
【无面目见江东父老】
语本《史记·项羽本纪》:「於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后以「无面目见江东父老」为羞见故乡人之典实。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史记·项羽本纪》:「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於坐,杀之』……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於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后用为典故。比喻说话或行动表面上虽有正当好听的名目,实质上却别有用心地把矛头针对某人或某事。
【政由己出】
政令由一己发出。指把持大权,独断专行。语本《史记·项羽本纪》:「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
【彘肩斗酒】
语本《史记·项羽本纪》:「哙遂入,披帷西乡立,瞋目视项王……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於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后因以「彘肩斗酒」形容英雄豪壮之气。
【作壁上观】
《史记·项羽本纪》:「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原指双方交战,自己站在壁垒上旁观。后多比喻在局外旁观,不表示意见或态度。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史记·项羽本纪)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滑稽列传)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史记·张仪列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传)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史记·太史公自序)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史记·高祖本纪)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史记·留侯世家)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史记·报任少卿书)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 列传)
【季布一诺】
释 义 季布:人名,很讲信用,从不食言。季布的承诺。比喻极有信用,不食言。
出 处 《史记·季布栾列传》:“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之间哉?’”
【助纣为虐】
释 义 比喻帮助坏人干坏事。
出 处 《史记·留侯世家》:“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
【毛遂自荐】
释 义 毛遂自我推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出 处 《史记·平原君列传》记载: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去楚国求救,门下食客毛遂自动请求一同前去。到了楚国,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楚王才派兵去救赵国。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释 义 项庄席间舞剑,企图刺杀刘邦。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出 处 《史记·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优孟衣冠】
释 义 优孟:春秋时楚国著名的的演杂戏的人,擅长滑稽讽谏。比喻假扮古人或模仿他人。也指登场演戏。
出 处 《史记·滑稽列传》记载:楚相孙叔敖死后,儿子很穷。优孟穿戴了孙叔敖的衣冠去见楚庄王。楚庄王受到感动,封了孙叔敖的儿子。
【助纣为虐】
释 义 比喻帮助坏人干坏事。
出 处 《史记·留侯世家》:“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
【肖规曹随】
比喻一切按前人成规办理,不做一点改变。
肖何是刘邦的同乡,和刘邦一起打天下,刘邦当上皇帝论功行赏,肖何功劳最大,受位最高。刘邦的另一个同乡曹参居第二位。肖何与曹参以前是好朋友,但当上将相后矛盾一天天大了,谁也不理谁了。相国肖何病危时,皇帝问了谁能继任相国。肖何说,曹参可以。曹参继任后,一切规章制度都不改动,全照着肖何的原样办。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发 音 hán xìn jiàng bīng,ō ō yì shàn
释 义 将:统率,指挥。比喻越多越好。
出 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刘邦问韩信能带多少兵。韩信回答说:“臣多多益善耳。
⑼ 史记中的成语典故 20个
出自《史记》的成语都在这里了:
安堵如故
安于故俗,溺于旧闻
安枕而卧
按辔徐行
拔山盖世
拔山扛鼎
拔帜易帜
霸陵醉尉
霸王别姬
白虹贯日
白头如新
白鱼入舟
百步穿杨
败军之将
抱薪救火
暴戾恣睢
杯盘狼藉
卑谄足恭
卑礼厚币
北面称臣
倍日并行
背水一战
避让贤路
变名易姓
便宜行事
彬彬有礼
兵贵先声
博而寡要
博闻强记
博闻强识
搏牛之虻
不成三瓦
不得要领
不寒而栗
不经之谈
不可胜言
不名一钱
不能赞一辞
不赏之功
不胜杯杓
不识大体
不食周粟
不遗余力
不约而同
不赞一词
不值一钱
不足与谋
布衣黔首
才气过人
才气无双
藏弓烹狗
侧目而视
参差错落
察见渊鱼
长颈鸟喙
长夜之饮
尝胆卧薪
瞋目切齿
陈陈相因
尺布斗粟
尺寸之地
赤县神州
崇论闳议
重足而立,侧目而视
传檄而定
吹箫乞食
春秋笔法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醇酒妇人
啜食吐哺
摧刚为柔
大逆不道
大失人望
大失所望
带砺山河
弹丸之地
啖以重利
当断不断
道大莫容
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倒行逆施
倒置干戈
得意洋洋
登坛拜将
低回不已
砥行立名
帝王将相
掉臂不顾
掉三寸舌
鼎足而三
鼎足三分
鼎足之势
定于一尊
洞见症结
恫疑虚喝
斗粟尺布
斗鸡走狗
独当一面
妒能害贤
妒贤嫉能
短小精悍
对簿公堂
顿首再拜
多多益善
扼吭拊背
饿虎之蹊
耳食之谈
发蒙振落
发综指示
伐功矜能
发指眦裂
反经行权
飞熊入梦
诽谤之木
废书而叹
分庭抗礼
分我杯羹
蜂拥而来
风度翩翩
风起云蒸
讽一劝百
奉公守法
俯拾仰取
拊背扼喉
负荆请罪
负驽前驱
负薪救火
附骥名彰
腹诽心谤
妇人之仁
改过自新
改名换姓
肝脑涂地
高材捷足
高材疾足
高车驷马
高城深池
高屋建瓴
高阳酒徒
割地求和
歌功颂德
各从其志
各有所短
各自为战
攻苦食淡
功高震主
宫车晏驾
篝火狐鸣
股战而栗
骨鲠之臣
冠上履下
观望不前
管鲍分金
贯朽粟陈
贯朽粟腐
贯颐奋戟
灌夫骂座
龟冷支床
贵壮贱老
国士无双
海市蜃楼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好学不倦
河海不择细流
河山带砺
合而为一
褐衣不完
褐衣蔬食
恨入骨髓
恨相知晚
恨之入骨
鸿鹄之志
洪炉燎发
后来居上
后来者居上
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胡越之祸
荒诞不经
黄口孺子
悔过自新
火耕水耨
积毁销骨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鸡鸣狗盗
疾足先得
嫉闲妒能
计出无聊
计将安出
计无付之
季布一诺
嫁祸于人
价值连城
兼容并包
江东父老
胶柱鼓瑟
结驷连骑
节衣缩食
捷足先得
捷足先登
解衣推食
借交报仇
借箸代筹
津关险塞
金匮石室
锦衣行昼
经纬天下
纠合之众
酒池肉林
九鼎大吕
九垓八埏
久怀慕蔺
救火扬沸
居官守法
举鼎绝膑
决胜千里
决一雌雄
慷慨悲歌
扛鼎抃牛
科头跣足
可操左券
控名责实
叩马而谏
苦口逆耳
胯下之辱
快意当前
匡乱反正
劳苦功高
乐而忘返
乐善好施
累卵之危
立木南门
立锥之地
砺山带河
利令智昏
利析秋毫
力能扛鼎
恋恋不舍
两败俱伤
两虎相斗
两鼠斗穴
凌杂米盐
流言蜚语
六出奇计
漏网之鱼
漏瓮沃焦釜
鲁鱼亥豕
碌碌无能
碌碌无为
屡见不鲜
履舄交错
荦荦大端
毛遂自荐
美如冠玉
每饭不忘
门可罗雀
靡靡之音
面如冠玉
面折廷争
民不聊生
名不虚传
名高天下
名山事业
名声籍甚
明珠暗投
沐猴而冠
目不交睫
目挑心招
内视反听
讷口少言
逆耳之言
鸟尽弓藏
怒发冲冠
判若鸿沟
旁若无人
批亢捣虚
披坚执锐
贫贱骄人
平步青云
平易近人
破釜沉舟
期期艾艾
漆身吞炭
奇货可居
弃书捐剑
千变万化
千金之子
千门万户
前倨后恭
浅见寡闻
强干弱枝
强弩之末
翘足而待
巧发奇中
切齿腐心
禽困覆车
青云直上
情见势屈
请自隗始
秋毫无犯
驱羊攻虎
取而代之
犬牙相制
劝百讽一
穰穰满家
攘来熙往
人给家足
人弃我取
人取我与
人人自危
人头畜鸣
人微权轻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人众胜天
人自为战
日暮途穷
日暮途远
肉袒面缚
孺子可教
如胶如漆
如胶似漆
如狼牧羊
如左右手
三寸不烂之舌
三寸之舌
三分鼎足
三户亡秦
三令五申
三豕涉河
三足鼎立
丧家之犬
杀妻求将
歃血为盟
善善恶恶
善始善终
蛇化为龙,不变其文
舌挢不下
身先士卒
深藏若虚
深沟高垒
深思熟虑
深文周纳
声名狼藉
胜任愉快
识二五而不知十
十日之饮
时绌举赢
食不重味
食租衣税
使羊将狼
视同儿戏
是古非今
舐糠及米
首鼠两端
兽聚鸟散
书缺有间
黍离麦秀
鼠窃狗盗
鼠窃狗偷
霜露之病
爽然若失
数见不鲜
铄金毁骨
死灰复燃
四面楚歌
四战之地
颂古非今
随波逐流
所向披靡
泰山不让土壤
贪夫徇财
谈言微中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添兵减灶
天高听卑
天冠地屦
天下无双
天下汹汹
廷争面折
同恶相济
同功一体
同舟敌国
头会箕敛
徒读父书
徒托空言
土崩瓦解
土穰细流
吐哺握发
兔死狗烹
退让贤路
豚蹄穰田
脱颖而出
瓦解土崩
完璧归赵
万无一失
亡国之音
王侯将相
网开一面
网开三面
网漏吞舟
危如累卵
危如朝露
为德不卒
韦编三绝
围魏救赵
唯唯连声
尾生之信
为民请命
文君新寡
文君新醮
闻所未闻
稳操左券
刎颈之交
卧薪尝胆
乌头白马生角
无出其右
无可奈何
吴市吹箫
五羖大夫
五合六聚
舞文弄法
熙来攘往
熙熙攘攘
先声后实
贤良方正
相持不下
相得益彰
相见恨晚
相提并论
相知恨晚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象箸玉杯
相门有相
萧规曹随
小己得失
胁肩累足
心谤腹非
心向往之
形格势禁
修身洁行
羞与为伍
虚词诡说
虚左以待
悬石程书
悬剑空垄
学书不成,学剑不成
循环往复
睚眦必报
言人人殊
言听计从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羊狠狼贪
洋洋得意
扬扬得意
养虎遗患
仰取俯拾
怏怏不乐
妖不胜德
夜郎自大
衣不完采
一败涂地
一辞莫赞
一得之见
一得之愚
一饭千金
一飞冲天
一寒如此
一狐之腋
一举千里
一决雌雄
一鸣惊人
一诺千金
一抔黄土
一钱不值
一去不复返
一日千里
一言半语
一言九鼎
一以当十
一意孤行
一字千金
倚门卖笑
以暴易暴
以古非今
以貌取人
以一当十
意气扬扬
衣锦夜行
异军突起
因祸得福
因祸为福
因人成事
因势利导
隐若敌国
鹰击毛挚
蝇附骥尾而致千里
雍荣闲雅
优孟衣冠
游闲公子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与世沉浮
羽翼已成
怨入骨髓
约法三章
运筹帷幄
在此一举
在人耳目
沾沾自喜
瞻云就日
彰明较著
招摇过市
正襟危坐
政由己出
知尽能索
趾高气扬
纸上谈兵
指鹿为马
指天画地
智尽能索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中原逐鹿
忠言逆耳
钟鸣鼎食
舟中敌国
诸子百家
朱轮华毂
逐鹿中原
助桀为虐
助纣为虐
铸山煮海
锥处囊中
擢发难数
眦裂发指
左提右挈
左萦右拂
坐不垂堂
坐观成败
坐山观虎斗
作壁上观
作法自毙
作作有芒
案甲休兵
暗度陈仓
拔赵帜易汉帜
拔剑论功
百二河山
百二山河
白鱼赤乌
百岁之后
抱柱之信
鲍子知我
暴衣露盖
悲歌击筑
悲歌慷慨
北鄙之音
杯羹之让
避面尹邢
便宜施行
避世金马
变风易俗
变古乱常
变故易常
不避汤火
不绝如带
不可奈何
不可胜道
不能赞一词
博物君子
不胜桮杓
不直一钱
参天贰地
谄谀取容
朝衣东市
朝奏暮召
长念却虑
沉舟破釜
池酒林胾
齿牙为祸
尺寸之柄
尺籍伍符
耻与哙伍
冲冠眦裂
崇论宏议
出奇无穷
辞金蹈海
刺虎持鹬
从壁上观
重厚少文
大名难居
大逆无道
戴鸡佩豚
得意扬扬
敌不可假
盗嫂受金
砥厉名号
地广人希
鼎成龙去
鼎食钟鸣
鼎足而居
鼎足而立
东市朝衣
恫疑虚猲
洞心骇耳
东门黄犬
东门逐兔
多多益办
石室金匮
耳食之言
发上冲冠
发踪指示
发纵指示
反听内视
贩贱卖贵
方枘圜凿
冯驩弹铗
奉公如法
凤皇于蜚
拊背扼吭
拊背搤吭
负弩前驱
刚戾自用
妇人醇酒
富埒王侯
富商大贾
富于春秋
肝胆照人
高楼大厦
高门大屋
攻苦食啖
狗吠之惊
故人之意
挂席为门
龟冷搘床
贵少贱老
灌夫骂坐
扛鼎拔山
过市招摇
汗血盐车
豪厘不伐,将用斧柯
衡石量书
狐鸣鱼书
闳大不经
好善乐施
忽忽不乐
虎而冠
狐裘蒙茸
讳树数马
火耕水种
击钟陈鼎
积德累善
亟疾苛察
急人之困
计无复之
家徒壁立
狡兔死,良狗烹
矫国更俗
金城千里
解衣衣人
敬授人时
决胜于千里之外
抉目吴门
侃侃谔谔
苦身焦思
旷日长久
魁梧奇伟
来者居上
劳身焦思
乐极悲生
栎阳雨金
砺带河山
连城之璧
两虎相争
令人切齿
龙化虎变
龙去鼎湖
龙驭上宾
龙御上宾
论功行封
荦荦大者
弄法舞文
虐老兽心
麦秀黍离
马上得天下
没石饮羽
昧死以闻
靡靡之乐
渑池之功
万不失一
万世一时
无面目见江东父老
囊里盛锥
泥而不滓
逆耳良言
牛口之下
蹑蹻檐簦
蹑足附耳
佩紫怀黄
烹狗藏弓
破觚斫雕
剖心坼肝
弃道任术
千古不磨
千金一诺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
堑山堙谷
切齿痛心
秋毫不犯
去故就新
犬吠之盗
犬牙盘石
攘往熙来
人心难测
如持左券
三毛七孔
三吐三握
丧家之狗
深切著明
深文巧诋
神州赤县
声振屋瓦
施而不费
食马留肝
使酒骂座
释知遗形
螫手解腕
黍油麦秀
松枝挂剑
吮疽舐痔
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四战之国
孙庞斗智
汤去三面
唐突西施
天粟马角
偷合取容
途遥日暮
土壤细流
吐哺辍洗
推食解衣
吞炭漆身
吞舟之鱼
托之空言
亡秦三户
危若朝露
渭川千亩
文君司马
握发吐哺
乌头白,马生角
毋望之福
毋望之祸
武断乡曲
遗簪堕珥
遗簪绝缨
析骨而炊
熙熙壤壤
膝行而前
仙山楼阁
咸五登三
咸阳一炬
跣足科头
相得甚欢
心非巷议
心旌摇曳
心知其意
刑余之人
悬门抉目
学书学剑
言听计用
岩居川观
偃革为轩
偃武行文
燕雀安知鸿鹄志
燕市悲歌
扬扬自得
杨虎围匡
夜行被绣
一旦一夕
一饭三吐哺
一饭之德
一狐之掖
一掊土
一死一生
一言半辞
一坐尽倾
衣绣夜行
壹败涂地
以郄视文
以言取人
倚门卖俏
义不反顾
议不反顾
异军特起
意气自如
喑恶叱咤
引车卖浆
颖脱而出
雍容大度
又生一秦
鱼帛狐篝
鱼帛狐声
鱼烂河决
榆次之辱
远溯博索
月满则亏
云合雾集
云蒸龙变
运筹借箸
运筹决胜
运筹千里
运筹帷帐
择地而蹈
斩将刈旗
彰明较着
振兵释旅
振兵泽旅
枝大于本
咫尺之书
指麾可定
指事类情
志高气扬
鸷鸟累百,不如一鹗
彘肩斗酒
众人广坐
周公吐哺
逐近弃远
主少国疑
助桀为暴
转败为胜
斫雕为朴
擢发莫数
自郐而下
邹衍谈天
遵而勿失
遵厌兆祥
左建外易
作法自弊
坐上琴心
坐薪尝胆
案堵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