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字成语 » 车马书信是成语吗

车马书信是成语吗

发布时间: 2020-11-21 20:05:00

⑴ 关于信件的成语

【白绢斜封】:古人把信写在白绢上,然后斜封邮寄.指书信.
【拜手稽首】:拜手:作揖;稽首:古时的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是九拜中最恭敬的.用于书信向对方表示敬意.
【苞苴竿牍】:苞苴:蒲包,指赠送的礼物,引申为贿赂;竿牍:竹简为书,指书信,这里特指请托信.指携着礼物带着书信,去探访人.指行贿请托.
【草草不恭】:草草:杂乱不整齐的样子;恭:恭敬.草率而不恭敬.常用作书信中的自谦之辞.
【断羽绝鳞】:断绝书信.羽鳞,犹鱼雁.
【蜂媒蝶使】:花间飞舞的蜂蝶.比喻为男女双方居间撮合或传递书信的人.
【付诸洪乔】:洪乔:晋朝人,姓殷名羡,字洪乔.比喻书信遗失.
【河鱼天雁】:古传鱼雁都能传递书信,后即以之借指传送书信者.
【鸿断鱼沉】:书信断绝,音讯全无.
【鸿雁传书】:鸿雁:大雁.用其指书信往来.
【黄耳寄书】:黄耳:犬名;书:书信.黄耳为主人传递家信.指传递家信.
【寄雁传书】:指传递书信.
【蒋干盗书】:蒋干:《三国演义》中的人物.蒋干盗去书信回到曹营杀自己大将.比喻中别人的反间计.
【陇头音信】:指寄往或来自远方的书信.
【冒昧陈辞,有辱清听】:清听:是对听话者的敬词.书信中常用的谦辞,表示自己出言直率,请收信人谅解、采纳.
【目断鳞鸿】:鳞鸿:鱼和雁,比喻书信.形容望眼欲穿,盼望书信到来.
【平安家书】:报告家人平安的书信.
【青鸟使者】:指传递书信的使者.
【书不尽言】:书:书信.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书不尽意】:指文辞难充分达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书:书信.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指语言、文字不容易完全确切地表达思想内容.
【停云落月】:表示对亲友的怀念(旧时多用在书信里).
【言不尽意】:情意曲折深远,言语难以全部表达.常用于书信末尾,表示说的话没能把意思都表达出来.
【雁去鱼来】:书信往来.雁、鱼均喻书信.

⑵ 关于信的成语

信手拈来、半信半疑、半信不信、言而有信、信誓旦旦
一、信手拈来 [ xìn shǒu niān lái ]
【解释】:信手:随手;拈:用手指捏取东西。随手拿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的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
【出自】:宋·苏轼《次韵孔毅甫集古人句见赠》诗:“前身子美只君是,信手拈来俱天成。”
【译文】:前一位只是长得好看,但是公子不是,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的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随手就来像是早就准备好似的。
二、半信半疑 [ bàn xìn bàn yí ]
【解释】:有点相信,又有点怀疑。表示对真假是非不能肯定。
【出自】:三国·魏·嵇康《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苟卜筮所以成相,虎可卜而地可择,何为半信而半不信耶?”
【译文】:如果卜筮之所以成相,老虎可以占卜而地可以选择,什么是半诚实而一半不相信吗?
三、半信不信 [ bàn xìn bù xìn ]
【解释】:指不完全相信。
【出自】:三国·魏·嵇康《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苟卜筮所以成相,虎可卜而地可择,何为半信而半不信耶?”
【译文】:如果卜筮之所以成相,老虎可以占卜可以选择,什么是半信息而一半不相信吗?
四、言而有信 [ yán ér yǒu xìn ]
【解释】: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出自】:春秋 孔子《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译文】: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
五、信誓旦旦 [ xìn shì dàn dàn ]
【解释】:信誓:表示诚意的誓言;旦旦:诚恳的样子。誓言说得真实可信。
【出自】:周 孔子编订《诗经·卫风·氓》:“言笑晏晏,信誓旦旦。”
【译文】:有说有笑心喜欢,信誓旦旦定终身

⑶ 毫以书信是一个成语吗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去。 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 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 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 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奔月的故事以鲜明的态度和绚丽的色彩歌颂、赞美了娥娥,与古文献有关嫦娥的记载相比较,可见人们对嫦娥奔月的故事做了很多加工,修饰,使娥娥的形象与月同美,使之符合人们对美的追求。 与现代流传甚广的“嫦娥奔月”相左,《全上古文》辑《灵宪》则记载了“嫦娥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窃王母不死药服之,奔月。将往,枚占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嫦娥变成癞蛤蟆后,在月宫中终日被罚捣不死药,过着寂寞清苦的生活,李商隐曾有诗感叹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这是我国最早的著名神话之一,讲的是夸父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故事。 夸父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巨人,是幽冥之神后土的后代,住在北方荒野的成都载天山上。他双耳挂两条黄蛇、手拿两条黄蛇,去追赶太阳。当他到达太阳将要落入的禺谷之际,觉得口干舌燥,便去喝黄河和渭河的水,河水被他喝干后,口渴仍没有止住。他想去喝北方大泽的水,还没有走到,就渴死了。夸父临死,抛掉手里的杖,这杖顿时变成了一片鲜果累累的桃林,为后来追求光明的人解除口渴。 夸父追日的神话,曲折地反映了远古时代人们向大自然竞胜的精神。《山海经》记载这个神话时说他“不量力”,晋代陶潜在《读山海经》诗中却称赞说“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 夸父神话故事主要见于《山海经·海外北经》和《大荒北经》。《列子·汤问》在手杖化桃林的细节上稍有不同,说夸父“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关于邓林,据清人毕沅考证,邓、桃音近,邓林即《山海经·中次六经》所说“夸父之山,……北有……桃林”的桃林。此夸父之山,郝懿行说一名秦山,与太华相连,在今河南灵宝县。后代以“夸父”名山的还有一些地方,其中也多有与夸父追日相联系的传说。 子扑到火上,比喻自寻死路,自取灭亡。也可写成“飞蛾投火”、“飞蛾投焰”或“灯蛾扑火”。〈梁书·到溉传〉:“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鲁迅先生在〈秋夜〉一文中描述过当他面对这些投向灯火的小飞蛾时,激起了赞赏的心情。 飞蛾是鳞翅目昆虫中的一大类,与蝴蝶相对应。其腹部短而粗,休止时翅膀呈屋脊状,多在夜间活动,但有趋光性,喜欢聚集在光亮处,因此民谚有“飞蛾扑火自烧身”的说法。人们利用该习性,用黑光灯(其波长更适合昆虫的视觉)来引诱蛾类,既可用来捕杀害虫,也可用来采集蛾类标本。 [成语故事] 南北朝时期,南朝的梁朝有一个少年才子,名叫到荩。他是当朝金紫光禄大夫、散骑常侍到溉的孙子。到荩十分聪明刻苦,自幼就能写诗作文。皇帝萧衍非常稀爱他,常带他到京口,登上北固楼吟诗作赋。有一次,梁武帝萧衍看过到荩写的诗后很赞赏,便与到溉开玩笑说:“南怪你每次上书都写得那么出色,大概是孙子替你写的吧?!”说完便哈哈大笑起来,并提笔为到溉题了一首诗,诗上说:“研磨墨以腾文,笔飞毫以书信。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必耄年其已及,可假之于少荩。”意思是:砚台磨出墨水来写字,飞动起毛笔的毫锋来写书信与文章。这毛笔、砚台就像是飞蛾投火一样,自己毁掉了身体也毫不吝惜。你的年纪已很老了,文章可由孙子到荩来代写了。

⑷ 关于写信的成语

【鸿雁传书】:鸿雁:大雁.用其指书信往来.
【黄耳寄书】:黄耳:犬名;书:书信.黄耳为主人传递家信.指传递家信.
【寄雁传书】:指传递书信.
【蒋干盗书】:蒋干:《三国演义》中的人物.蒋干盗去书信回到曹营杀自己大将.比喻中别人的反间计.
【陇头音信】:指寄往或来自远方的书信.
【冒昧陈辞,有辱清听】:清听:是对听话者的敬词.书信中常用的谦辞,表示自己出言直率,请收信人谅解、采纳.
【目断鳞鸿】:鳞鸿:鱼和雁,比喻书信.形容望眼欲穿,盼望书信到来.
【平安家书】:报告家人平安的书信.
【青鸟使者】:指传递书信的使者.
【书不尽言】:书:书信.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书不尽意】:指文辞难充分达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书:书信.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指语言、文字不容易完全确切地表达思想内容.
【停云落月】:表示对亲友的怀念(旧时多用在书信里).
【言不尽意】:情意曲折深远,言语难以全部表达.常用于书信末尾,表示说的话没能把意思都表达出来.
【雁去鱼来】:书信往来.雁、鱼均喻书信.
【雁素鱼笺】:指书信.
【雁足传书】:雁:大雁;书:书信.大雁能传递书信.
【雁足留书】:雁:大雁;书:书信.大雁能传递书信.

⑸ 期待您的答复,有没有对应的四字成语可以总在书信结尾

四字成语可以作为书信结尾:盼即赐复,翘企示复,伫候明教,时候教言,谨此奉闻,勿烦惠答,敬申寸悃,勿劳赐复。

⑹ 成语互通书信指的是什么

黄耳传书
huáng ěr chuán shū
【解释】黄耳:犬名;书:书信。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后比喻传递家信。

【出处】《晋书·陆机传》:“初机有俊犬,名曰黄耳,甚爱之。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机乃为书以竹筩盛之而系其颈,犬寻路南走,遂至其家,得报还洛。其后因以为常。”

【结构】主谓式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传递家信

【近义词】黄耳寄书

【成语故事】西晋时期,著名文学家陆机离开家乡浙江会华亭到京城洛阳做官。他很久没有收到家信,就写好一封信装入竹筒套到猎犬黄耳的脖子上,让它送到浙江老家,聪明的黄耳一路风尘仆仆地赶到会华亭并索取回信,来回只用25天时间。

⑺ 有关书信的四字成语

雁足传书、寄雁传书、蒋干盗书、黄耳寄书、鱼封雁帖

一、雁足传书

白话释义:“雁足传书”指大雁能传递书信。

朝代:东汉

作者:班固

出处:《汉书·苏武传》: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翻译: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猎,射得一只大雁,脚上系着帛书,上面说苏武等人在北海。

二、寄雁传书

白话释义:指传递书信。

朝代:宋

作者:黄庭坚

出处:《寄黄几复》诗:“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翻译:我住在北方海滨,而你住在南方海滨,欲托鸿雁传书,它却飞不过衡阳。

三、蒋干盗书

白话释义:比喻中别人的反间计。

朝代:明

作者:罗贯中

出处:《三国演义》:周瑜设下计策,令蒋干盗得假冒曹操水军都督蔡瑁、张允写给周瑜的降书。蒋干献书曹操,令斩了蔡瑁、张允。

四、黄耳寄书

白话释义:指传递家信

朝代:晋

作者:唐房玄龄

出处:《晋书·陆机传》至黄耳寄书

翻译:黄耳为主人传递家信

五、鱼封雁帖

白话释义:指书信。

朝代:古代

作者:苏州人士

出处:《吴骚·步步娇·闺怨》:“湘江竭,燕山截,断鱼封雁帖。”

翻译:湘江水枯竭,燕山断了,用鱼尾封住雁脚上的书信

⑻ 代表书信的成语

陇头音信
lǒng tóu yīn xìn
【解释】指寄往或来自远方的书信。

【出处】元·高明《琵琶记·伯喈行路》:“叹路途千里,日日思亲。青梅如豆,难寄陇头音信。”

【结构】偏正式成语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书信

【成语故事】南朝时候,宋朝的陆凯与文人范晔关系特别好,经常书信往来。一天陆凯在江南采得梅花一枝,并做诗一首:“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寄给长安的范晔。范晔收到后感动万分。

⑼ 与书信有关的成语

苞苴竿牍 苞苴:蒲包,指赠送的礼物,引申为贿赂;竿牍:竹简为书,指书信,这里特指请托信。指携着礼物带着书信,去探访人。指行贿请托。
出处:《庄子·列御寇》:“小夫之知,不离苞苴竿牍。”
断羽绝鳞 断绝书信。羽鳞,犹鱼雁。
出处:元·柯丹邱《荆钗记·套书》:“因科举离乡半春,从别后断羽绝鳞。今日天教遇你们,趁良使附归音信。”
堆案盈几 堆:堆积。案:案头。公文、书信、图书等堆积满案头。原指等待处理的文凭大量积压。后也指书籍或文字材料非常多。
出处: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素不便书,又不喜作书,而人间多事,堆案盈机;不相酬答,则犯教伤义,欲自勉强,则不能久。”
蜂媒蝶使 花间飞舞的蜂蝶。比喻为男女双方居间撮合或传递书信的人。
出处:宋·周邦彦《六丑·蔷薇谢后作》词:“多情为谁追惜?但蜂媒蝶使,时叩窗槅。”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偏是你瘦影疏枝,不受那蜂媒蝶使。”
付诸洪乔 洪乔:晋朝人,姓殷名羡,字洪乔。比喻书信遗失。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殷洪乔作豫章郡,临去,都下人因附百许函书。既至石头,悉掷水中,因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作致书邮。’”
河鱼天雁 古传鱼雁都能传递书信,后即以之借指传送书信者。
出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意马心猿萦梦寐,河鱼天雁托音书。”
鸿断鱼沉 书信断绝,音讯全无。
黄耳传书 黄耳:犬名;书:书信。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后比喻传递家信。
出处:《晋书·陆机传》:“初机有俊犬,名曰黄耳,甚爱之。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机乃为书以竹筩盛之而系其颈,犬寻路南走,遂至其家,得报还洛。其后因以为常。”
寄雁传书 指传递书信。
出处:宋·黄庭坚《寄黄几复》诗:“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陇头音信 指寄往或来自远方的书信。
出处:元·高明《琵琶记·伯喈行路》:“叹路途千里,日日思亲。青梅如豆,难寄陇头音信。”
目断鳞鸿 鳞鸿:鱼和雁,比喻书信。形容望眼欲穿,盼望书信到来。
书不尽言 书:书信。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出处:《易·系辞上》:“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书不尽意 指文辞难充分达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出处:《北齐书·文苑传·祖鸿勋》:“与阳休之书曰:‘……已矣哉,书不尽意。’”
停云落月 表示对亲友的怀念(旧时多用在书信里)。
出处:晋·陶潜《停云诗序》:“停云,思亲友也。”唐·杜甫《梦李白》诗:“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言不尽意 情意曲折深远,言语难以全部表达。常用于书信末尾,表示说的话没能把意思都表达出来。
出处:《易·系辞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雁去鱼来 书信往来。雁、鱼均喻书信。
出处:元·汤式《湘妃引·有所赠》曲:“莺煎燕聒惹相思,雁去鱼来传恨词。”
雁素鱼笺 指书信。
出处:明·邵璨《香囊记·途叙》:“雁素鱼笺,离愁满怀谁与传。”
音问两绝 书信与消息都断绝。亦作“音问杳然”。
鱼肠尺素 指书信。
出处:北周·庾信《谢滕王集序启》:“鱼肠尺素,凤足数行,书此谢辞,终知不尽。”
鱼肠雁足 泛指书信。
出处:唐·李绅《逾岭峤止荒陬抵高要》诗:“鱼肠雁足望缄封,地远三江岭万重。”
鱼沉鸿断 比喻书信不通,音信断绝。
出处:明·王玉峰《焚香记·饯别》:“又恐鱼沉鸿断,阻隔云山,衔悲饮泪有万千。”
鱼沉雁静 比喻书信不通,音信断绝。
出处:明·高濂《瓦盆儿·题情》套曲:“未知道自别来他心可至诚,他应恨鱼沉雁静。”
鱼沉雁渺 比喻书信不通,音信断绝。
出处: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四十二回:“谡如蒿目时艰,空自拊髀,兼之宝山僻在海隅,文报不通,迢递并云,鱼沉雁渺,十分懊恼。”
鱼沉雁杳 比喻书信不通,音信断绝。
出处:唐·戴叔伦《相思曲》:“鱼沉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
鱼传尺素 尺素:古代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因此称书信。指传递书信。
出处: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鱼封雁帖 泛指书信。
出处:《吴骚·步步娇·闺怨》:“湘江竭,燕山截,断鱼封雁帖。”《南宫词纪·绛都春·四时怨别》:“伤秋宋玉悲何切,盼征鸿在天外行列,烦寄却鱼封雁帖。”
鱼笺雁书 泛指书信。
出处:明·史叔考《醉罗歌·题情》套曲:“泪痕一线罗裙绣裾,相思两字鱼笺雁书。”
鱼书雁帛 泛指书信。
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器玩·制度》:“则笺简二字中,便有无穷本义,鱼书雁帛而外,不有竹刺之式可为乎?”
鱼书雁帖 泛指书信。
出处:明·高濂《绛都春序·题情》套曲:“空接,鱼书雁帖,反教人添哽咽。”明·王九思《绛都春序·四时闺怨》套曲:“盼征鸿在天外,行列,烦寄却鱼书雁帖。”
鱼书雁信 泛指书信。
出处:《雍熙乐府·古调石榴花·闺思》:“总是伤情别离,则这鱼书雁信,冷清清杳无踪迹。”
咫尺之书 书信。古代书写用木简,信札之简长盈尺,故称。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而后遣辩士奉咫尺之书,暴其所长于燕,燕必不敢不听从。”宋·苏洵《上欧阳内翰第一书》:“欲徒手奉咫尺之书,自托于执事,将使执事何从而知之,何从而信之哉?”

⑽ 车马邮箱 马车书信诸如此类的四字成语

学富五车 对解答满意请采纳 谢谢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