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相同的遭遇
❶ “有相同经历的人有相同感受”用成语怎么表达
“有相同经历的人有相同感受”用成语是同病相怜。
同病相怜是一个汉语成语。怜:怜悯,同情。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
成语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子不闻河上之歌乎?同病相怜,同忧相救。”
白话译文:你听不到河岸上的歌声吗?有相同的病的人要相互怜悯,有相同的忧患的人要相互救助。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人。
例句:这对同病相怜的朋友,总是甘苦与共,感情十分深厚。
(1)成语相同的遭遇扩展阅读:
同病相怜的成语典故:
春秋末年,楚平王是出了名的昏君。他听信费无忌的谗言,要把太子建治罪。太子建听说楚平王要处死他,赶忙带着家眷逃走了。于是楚平王迁怒于太子建的太傅伍奢,当时伍奢的两个儿子伍尚和伍员在外地。楚平王要赶尽杀绝,又哄骗伍奢叫回他的两个儿子,伍奢不知是计,写信叫他的两个儿子回来。伍尚得到信,就真的回到楚国都城,结果和伍奢一起被杀害了,而伍员没有回去,从楚国逃走了。
伍员就是伍子胥,他后来逃到了吴国,得到了吴国公子光的信任, 并帮助公子光夺取了王位。公子光即位以后,就是吴王阖闾,他重用伍子胥,让他掌管军国大事。
过了几年,楚国的另一个大臣郤宛也被奸臣陷害,全家都被处死。他有一个亲戚,名叫伯嚭,他是郤宛从小抚养大的,对郤宛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郤宛被杀以后,伯嚭也逃了出来,他听说伍子背在吴国受到歌用,便去投奔伍子胥。
伯嚭到了吴国,找到伍子胥。伍子胥听说他的遭遇和自己相似,十 分同情,就热情地招待了他,并且马上向吴王阖闾推荐。有人见伍子胥对伯嚭这么热心,就问他:“伯嚭刚到这里,他的为人到底怎样还不知道,你为什么一见面就这样信任他呢? ”
伍子胥说:“这是因为他和我有相同的冤仇。俗话说得好,有相同的病的人要相互怜悯,有相同的忧患的人要相互救助。他和我的遭遇相同,我当然要帮助他。”
吴王阖闾看在伍子胥的面上,就收留了伯嚭,还封他做了太宰。
❷ 形容人处境相同的成语
同病相怜、患难与共、惺惺相惜、惺惺惜惺惺、同气连枝
一、同病相怜 [ tóng bìng xiāng lián ]
【解释】:怜:怜悯,同情。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
【出自】: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子不闻河上之歌乎?同病相怜,同忧相救。”
【翻译】:你没有听说黄河上的歌吧?有同样的遭遇而互相同情,忧患相同者互相救助。
二、患难与共 [ huàn nàn yǔ gòng ]
【解释】:共同承担危险和困难。指彼此关系密切,利害一致。
【出自】: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三章:高桂英毕竟是他的患难与共的结发妻子和好帮手。
三、惺惺相惜 [ xīng xīng xiāng xī ]
【解释】:性格、志趣、境遇相同的人互相爱护、同情、支持。
【出自】:柳残阳《断肠花》第34章:这是双方的互相倾慕,惺惺相惜,但是,又何尝不是一种缘分呢!
四、惺惺惜惺惺 [ xīng xīng xī xīng xīng ]
【解释】:惺惺:指聪慧的人;惜:爱惜。比喻同类的人互相爱惜。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三折:“方信道,惺惺的自古惜惺惺。”
【翻译】:古话说,同类的人从古以来一直互相爱惜。
五、同气连枝 [ tóng qì lián zhī ]
【解释】:比喻同胞的兄弟姐妹。
【出自】:冰心《寄小读者·横滨》:我自然爱我的弟弟,我们原是同气连枝的。
❸ 形容经历了相同的事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复经历了相同的事制的成语有:
同病相怜、风雨同舟、患难之交、梯山航海、出生入死、同甘共苦、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❹ 表达“对类似的遭遇而感到悲伤"意思的成语。越多越好
兔死狐悲
物伤其类
唇亡齿寒
❺ 有没有这样一个成语,形容看到了别人的遭遇,从而想到了自己的悲惨命运
物伤其类,兔死狐悲,触景生情,感同身受,触物伤情。
1、物伤其类 [wù shāng qí lèi]
【释义】见到同类死亡,联想到自己将来的下场而感到悲伤。也比喻见到情况与自己相似的人的遭遇而伤感。
【出处】《水浒传》出自 第二十八回:早有十数个一般的囚徒来看武松,说道:“……岂不闻兔死狐悲,物伤其类。我们只怕你初来不省得,通你得知。”(元末明初 施耐庵)
【用法】作谓语、宾语、分句,形容人。
【近义词】兔死狐悲
【反义词】幸灾乐祸
2、兔死狐悲 [tù sǐ hú bēi]
【释义】兔子和狐狸结成联盟共同对抗猎人,兔子死了狐狸因为失去盟友而悲伤。狐狸是真悲伤。表示对同盟的死亡或不幸而伤心。
【出处】《元曲选·无名氏〈赚蒯通〉四》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分句。
【近义词】物伤其类、狐死兔泣。
【反义词】幸灾乐祸。
3、触景生情 [chù jǐng shēng qíng]
【释义】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起联想,产生某种感情。
【出处】元·无名氏《闺怨》曲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引起回忆的事物。
【近义词】触物伤情、见景生情、抚景伤情。
【反义词】无动于衷。
【歇后语】月下花前散步——无动于衷。
4、感同身受 [gǎn tóng shēn shòu]
【释义】虽然没有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像亲身经历过一样。
【出处】《晚清文学丛钞·轰天雷》
【最新解释】根据最新版《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 原指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多用来代替别人表示感谢),现常被用于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同亲身经历过一样。
5、触物伤情 [chù wù shāng qíng]
【释义】看到某一景物内心感到悲伤。
【出处】晋·张载《七哀诗二首》:“哀人易感伤,触物增悲心。”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见到某物品而伤心。
【示例】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七回:“惟有黛玉看见他家乡之物,反自触物伤情。”
❻ 表示突然遭遇袭击的成语有哪些
突然袭击:原指军事上出其不意地攻击,现多比喻突然加于别人的行动使人感到意外而难应付。
❼ 遭遇同样的不幸而互相同情的成语是什么
恻隐之心cèyǐnzhīxīn
[释义]
恻:悲伤;隐:伤痛;恻隐:对遭受不幸的人表示同情。指怜悯受苦受难者的心情。
[语出]
《孟子·公孙丑上》:“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正音]
恻;不能读作“chè”。
[辨形]
恻;不能写作“侧”或“测”。
[近义]
悲天悯人
[反义]
铁石心肠
落井下石
[用法]
用于人;指有同情心。一般作宾语。
[结构]
偏正式。
[例句]
在候车室里;一位贫病交加的老妇人;引起了人们的~;大家不约而同地向她穿搐扁诽壮赌憋涩铂绩伸出了援助之手。
[英译]
inone’smercy
❽ 百度提问形容嘲笑别人遭遇的同时自己也遭遇了相同的事的成语
同浴讥裸【释义】:在一起洗澡却讥嘲他人赤身裸体。比喻与他人有着同样缺陷,却以此嘲讽他人。
❾ 对人的不幸遭遇或事物表示同情、可惜的成语
怜贫恤老 同情和体恤贫穷年老的人
怜贫惜老 同情爱护贫穷的、年老的人
残暴不仁 凶狠毒辣,一点也没有同情、怜悯之心。
恻隐之心 恻隐:对别人的不幸表示同情。形容对人寄予同情。
己饥己溺 别人挨饿、落水就象自己挨饿、落水一样。旧时形容在位者关心人民疾苦。也比喻对别人的痛苦深表同情,并将解除别人的痛苦为己任。
同病相怜 怜:怜悯,同情。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
惜老怜贫 爱护老人,同情穷人。
执两用中 指做事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适宜的办法。
见哭兴悲 见别人哭泣而引起自己的悲伤。谓产生同情心。
情投意和 投:契合。形容双方感情融洽,心意完全一致。亦作“情孚意合”、“意同情合”、“情投意洽”、“情亲意合”、“意合情投”、“情投气合”。
仁民爱物 仁:仁爱,同情、爱护或帮助。爱众人,进而爱护万物。旧指官吏仁爱贤能。
惺惺相惜 性格、志趣、境遇相同的人互相爱护、同情、支持。
因人制宜 〖解释〗因:依据;制:制定;宜:合适。根据人们的不同情况,采取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爱才怜弱 怜:同情。爱护人才,同情弱者
同病相怜,同忧相救 怜:怜惜。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
❿ 害怕遭遇同样的事情的成语
前车之鉴_金山词霸
【拼 音】:qián chē zhī jiàn
【解 释】:前车:前面的车子;鉴:镜子.前面车子翻了的教训.比喻从前人的失败中得来的教训.
【出 处】:清·陈忱《水浒后传》:“前车之鉴;请自三思.”
【示 例】:我们要把一次事故作为~;避免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