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字成语 » 成语目不识

成语目不识

发布时间: 2020-11-21 23:37:58

Ⅰ 目不可以组成那些成语

【目下十行】形容看书速度极快。
【目不邪视】眼睛不向旁边看。形容为人正派。
【目不交睫】上下眼毛没有交合,即没有合眼。多形容心情不安而长夜不眠。
【目不见睫】眼睛看不见自己的睫毛。比喻人无自知之明。语出《韩非子?喻老》:“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
【目不忍见】见“目不忍视”。
【目不忍视】眼睛不忍看视。形容景象极其悲惨。
【目不忍睹】眼睛不忍看视。形容景象悲惨。
【目不苟视】眼睛不随便乱看。形容为人正派。
【目不知书】见“目不识书”。
【目不斜视】见“目不邪视”。
【目不给赏】眼睛来不及观赏。形容景物优美繁多。
【目不暇给】美好新奇的事物太多,眼睛来不及看。
【目不窥园】《汉书?董仲舒传》:“?仲舒?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后遂以“目不窥园”形容专心致志的苦学精神。
【目不转睛】眼珠一转不转。形容注意力集中,看得出神。
【目不识丁】连丁字都不识。形容人不识字或没有学问。语出《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
【目不识书】谓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不甚识字或不识字。

Ⅱ 目不什么的四字成语

目不见睫 自己的眼睛看不到自己的睫毛。比喻没有自知之明。也比喻只见远处,不见近处。
目不交睫 交睫:上下睫毛相交接,即闭眼。没有合上眼皮。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
目不窥园 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
目不识丁 连最普通的“丁”字也不认识。形容一个字也不认得。
目不暇接 指东西多,眼睛都看不过来。
目不邪视 邪:通“斜”。眼睛不偷看旁边。比喻为人行止端方。
目不转睛 眼珠子一动不动地盯着看。形容注意力集中。
目不别视 眼睛不往别处看。形容精神集中,专心致志。亦作“目不旁视”。
目不给赏 眼睛来不及观赏。形容景物优美繁多。
目不苟视 眼睛不随便乱看。形容为人正派。
目不忍睹 眼睛不忍看,形容景象很凄惨。
目不忍见 形容景象极其悲惨。同“目不忍视”。
目不忍视 眼睛不忍看视。形容景象极其悲惨。
目不识书 指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不甚识字或不识字。
目不暇给 美好新奇的事物太多,眼睛来不及看。
目不斜视 眼睛不偷看旁边。比喻为人行止端方。也形容只朝一个方向看。
目不知书 指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不甚识字或不识字。同“目不识书”。

Ⅲ 成语目什么不什么有哪些

目大不睹
查看《汉语词典》中“目大不睹”的解释
【拼音】mù dà bù dǔ
【典故】此何鸟哉?翼殷不逝,目大不睹,蹇裳躩步,执弹而留之。 《庄子·山木》
【释义】眼睛虽大,但看不见东西。比喻徒具形式而没有作用。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骂人等
【结构】紧缩式
【近义词】有眼无珠
【同韵词】扬幡擂鼓、金丹换骨、豪商巨贾、缧绁之苦、西方浄土、流血漂橹、视如粪土、大刀阔斧、彪炳千古、各为其主、......

【纲目不疏】比喻法令细密。
【过目不忘】看过就不忘记。形容记忆力非常强。
【目不别视】
【目不苟视】眼睛不随便乱看。形容为人正派。
【目不给赏】眼睛来不及观赏。形容景物优美繁多。
【目不见睫】自己的眼睛看不到自己的睫毛。比喻没有自知之明。也比喻只见远处,不见近处。
【目不交睫】交睫:上下睫毛相交接,即闭眼。没有合上眼皮。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
【目不给视】给:供给。眼睛来不及观赏。形容景物又美又多。
【目不窥园】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
【目不旁视】视:看。形容对身边的事物不关心或不愿看。
【目不忍睹】眼睛不忍看,形容景象很凄惨。
【目不忍见】形容景象极其悲惨。同“目不忍视”。
【目不识丁】连最普通的“丁”字也不认识。形容一个字也不认得
【目不妄视】妄:胡乱。不随便乱看。形容遵守礼制。

Ⅳ 姓氏成语大全目不识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答案如下:
目不识丁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满意请采纳。

Ⅳ 成语目不识什么

目不识丁【解释】:连最普通的“丁”字也不认识。形容一个字也不认得。【出自】:《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 目不识书【解释】:指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不甚识字或不识字。

Ⅵ 目不识什么成语

目不识丁mùbùshídīng
[释义] 丁:表示最简单的字。形容连一个字也不认识。
[语出] 宋·洪迈《容斋俗考》:“今人多用不识一丁字;谓祖《唐书》。”
[正音] 识;不能读作“shì”。
[近义] 不识之无 胸无点墨
[反义] 学富五车 满腹经纶
[用法] 中性词。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主谓式。
[辨析] ~和“胸无点墨”;都形容没有文化。但~偏重“一字不识”;“胸无点墨”偏重在“没有一点学识。”
[例句] 原来~的他;经过两年学习已经可以读报纸了

Ⅶ 目不识丁是成语不

是成语,目不识丁(mùbùshídīng),指连一个字也不认得,形容人不识字或没有学问。出自《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其在句子中一般作谓语、定语,构成主谓结构。历史上曾有关于目不识丁的争议,认为丁字应为“个”字,“丁”不过是古人的讹传;同时,历史上也有不少关于目不识丁的故事和典故,甚至出现过目不识丁的皇帝。
目不识丁 ( mù bù shí dīng )
目不识丁
【近义词】胸无点墨、不识之无
【反义词】学富五车、满腹经纶、两脚书橱
【解释】丁:表示最简单的字。目不识丁:形容一个字也不认得。
这句话是唐穆宗长庆年间幽州节度使张弘靖说的。据《旧唐书》列传第七十九载:“弘靖……谓军士曰: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同样,《新唐书》列传第五十二也写道:“弘靖……尝曰:天下无事,而辈挽两石弓,不如识一丁字。”

Ⅷ 成语有目什么

1.目不识丁 2.目中无人 3.面目全非

Ⅸ 目不识丁是成语不

是成语,目不识丁(mùbùshídīng),指连一个字也不认得,形容人不识字或没有学问。出自《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其在句子中一般作谓语、定语,构成主谓结构。历史上曾有关于目不识丁的争议,认为丁字应为“个”字,“丁”不过是古人的讹传;同时,历史上也有不少关于目不识丁的故事和典故,甚至出现过目不识丁的皇帝。目不识丁 ( mù bù shí dīng ) 目不识丁【近义词】胸无点墨、不识之无【反义词】学富五车、满腹经纶、两脚书橱【解释】丁:表示最简单的字。目不识丁:形容一个字也不认得。这句话是唐穆宗长庆年间幽州节度使张弘靖说的。据《旧唐书》列传第七十九载:“弘靖……谓军士曰: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同样,《新唐书》列传第五十二也写道:“弘靖……尝曰:天下无事,而辈挽两石弓,不如识一丁字。”

Ⅹ 目不什么什么的成语

成语是:目不暇接

目不暇接

【解释】指东西多,眼睛都看不过来。

【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在山阴道上行走,路上山光水色交相辉映,让人应接不暇。

【示例】一切艺术的道理也是这样,单一必然导致枯燥。而丰富多采、目不暇接则是绝大多数人所欢迎的。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令人”后

【近义词】应接不暇、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眼花缭乱

【反义词】一目了然、一览无遗、一览无余

(10)成语目不识扩展阅读

1、目不暇接的近义词

眼花缭乱

【解释】缭乱:纷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出自】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回:“匡大被他这一番话说得眼花缭乱,浑身都酥了,一总都依他说。”

【示例】这桌子上的美味佳肴让在场的所有人都眼花缭乱。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事物纷杂

2、目不暇接的反义词

一目了然

【解释】目:看;了然:清楚,明白。一眼就看得很清楚。

【出自】明·张岱《皇华考序》:“可见按图索籍,三溪道路,一目了然。”

可见按照地图搜索典籍,三条道路,一眼就看得很清楚。

【示例】却说这中堂正对着那个围场,四扇大窗洞开,场上的事,一目了然。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