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帘听政成语什么意思
1. 垂帘听政成语什么意思
垂帘听政[ chuí lián tīng zhèng ]
基本释义
垂帘:太后或皇后临朝听政,殿上用帘子遮隔。听:治理。指太后临朝管理国家政事。
出 处
宋·王偁《东都事略》:“英宗暴得疾;慈圣后垂帘听政。”
2. 垂帘听政是什么意思
3. 垂帘听政(打一成语)
后来居上
4. 垂帘听政是成语吗
是成语
垂帘听政
chuí lián tīng zhèng
[释义]
垂帘:太后或皇后临朝听政,殿上用帘子遮隔。听:治理。指太后临朝管理国家政事。
5. 垂帘听政成语什么意思
垂帘听政通常用来比喻幕后操纵指挥事件的人。
垂帘听政最早出自于《旧唐书·高宗本纪下》:“时帝风疹不能听朝,政事皆决于天后。自诛上官仪后,上每视朝,天后垂帘于御座后,政事大小皆预闻之,内外称为二圣。”说的是唐朝高宗李治继位,立武则天为皇后。由于高宗得了风疹不能听朝处理政事,就在朝堂御座后挂块帘子,皇后武则天坐在后面,参与高宗与大臣们讨论朝政。高宗死后,武则天就继续在帘后辅佐年幼的皇帝执政。后来垂帘听政被用来指太后临朝管理国家政事,也被用来比喻幕后操纵某事。
垂帘:太后或皇后临朝听政,殿上用帘子遮隔。
听:治理
近义词:越俎代庖、牝鸡司晨
反义词:包而不办
范 例:后一垂帘听政,我等皆受制于人矣,不若先事而起。
选自于《元史·阿沙不花传》
乾兴元年,真宗即位,辅臣请与皇太后权同听政。礼院议:自四月内东门小殿垂帘,两府合班起居,以次奏事,非时召学士亦许至小殿。”又“徽宗即位,皇太后权同听政。三省、枢密院聚议……曾布曰:“今上长君,岂可垂帘听政?请如嘉佑故事。”
选自于《宋史·礼志二十》
帝闻事急,诏禅位元子,太后垂帘听政……朱胜非等诱以复辟,命王世修草状进呈。太后喜曰:‘吾责塞矣。’乃以手札趣帝还宫,即欲撒帘。帝令胜非请太后一出御殿,乃命撒帘。是日,上皇太后尊号。
选自于《后妃传下·哲宗昭慈圣献高皇后》
定宗崩,后抱子失列门垂帘听政者六月。
选自于《元史·后妃传》
咸丰十一年十一月乙酉朔,上奉两太后御养心殿,垂帘听政。
选自于《清史稿·后妃传》
典 故:在我国历史上的垂帘听政多因嗣君年幼,最早的垂帘听政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赵太后听从触龙的讽谏,把幼子长安君送到齐国做人质,求得齐军帮助,解了赵国之危。到了汉朝,除了汉惠帝不理政事,吕后临朝外。汉殇帝刘隆出生刚满百日,继汉和帝立为汉殇帝,尊邓皇后为皇太后,邓太后临朝垂帘听政,但毕竟年轻新寡,多有不便,遂命其兄邓骘为车骑将军,可随招入宫议事。延平元年,殇帝夭折,邓太后定立清河王刘祜为汉安帝,是年不足十三岁,邓太后继续临朝。她一直到永宁二年(公元一二一年)病死,垂帘听政达十六年之久。到了南北朝时期,北魏冯太后也曾经临朝称制。唐朝时期,武则天也曾以太后临朝,直至废唐建周,自己做皇帝。在宋朝的历史上也有多位皇太后曾临朝称制。但真正垂帘听政的要算唐朝武则天开始的,此前的太后临朝不需垂帘。近代史上清慈禧太后临朝听政也是非常著名的,还被拍成了同名电影《垂帘听政》。
6. 慈禧垂帘听政打一成语
答案是【后来居上】
建议提问的朋友遇到正确答案时,能够及时将最快回答正确的答案采纳,免得其他朋友以为前面还没正确的答案而费尽脑筋。
采纳他人的答案,既是对他人劳动成果的肯定,且提问者和答题者双方都能获得财富值,正所谓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如果觉得我的回答未彻底解决你的问题或有其它疑难,尽可向我发起追问,亦可求助于我的团队。
7. “垂帘听政”是什么意思
垂帘听政,汉语成语。
拼音:chuí lián tīng zhèng
垂帘:太后或皇后临朝听政,殿上用帘子遮隔。听:治理。
释义:指太后临朝管理国家政事。
成语出处:
《旧唐书·高宗纪下》:“时帝风疹不能听朝,政事皆决于天后。自诛上官仪后,上嵘视朝,天后垂帘于御座后,政事大小皆与闻之,内外称为二圣。”
成语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女后当朝处理国事。
示例:
《三国演义.第二回》:娘娘可临朝,垂帘听政,封皇子协为王,加国舅董重大官。
《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翌日,郭威帅百官请太后临朝,垂帘听政。
神宗崩,哲宗即位,太后垂帘听政,用司马温公。——《宣和遗事》
(7)垂帘听政成语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近义词:
越俎代庖,汉语成语,拼音是yuè zǔ dài páo,意思是主祭的人跨过礼器去代替厨师办席。比喻超出自己业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出自《庄子·逍遥游》。
反义词:
包而不办,汉语成语,拼音是bāo ér bù bàn,意思是把事情包揽下来却不办理。出自杨植霖《若飞同志在绥远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