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字成语 » 耳四个字成语典故

耳四个字成语典故

发布时间: 2020-11-22 10:59:34

❶ 隔墙有耳的成语典故

成语出处
管仲《管子·君臣下》:“墙有耳,伏寇在侧。墙有耳者,微谋外泄之谓也。”
成语示例
又谁料知己倾谈,忘了隔墙有耳,全灌进了杨子衢的耳中。——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三回 “隔墙有耳”,既是一句民谚,又是一句醒世警言,劝告人们凡事要小心,观前察后,耳听四方,以免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这句民谚有一个小小的故事。 两个惯以偷猪宰卖的浪荡子,有一次在一家屋后屋檐下分赃争议时,恰好县衙里的捕头刚好蹲在他家屋后猪圈里小解,听得分明。分赃后,他俩各自刚进家门,四个捕快分两路随后把他俩抓到县衙里捕头的房间,俩惯偷一见面,目瞪口呆,不知何故。突然,捕头出现在他俩面前说,“你们俩人,快把各分得的100文铜钱交出来,否则,本捕头就要……”俩惯偷听后异口同声说:“难道你是……”捕头哈哈大笑道:“隔墙有耳。”俩惯偷才恍然大悟,乖乖地各交出100文铜钱。 在实际生活中,同事、朋友之间,往往三五成群,谈笑戏言,以话引话,或逆转话题,评说某官员,廉洁无私,是一位好公仆;某官员常上酒楼歌厅,在任不满二年而家资大发等等。却不知道在同行三五成群中,有廉政官员和腐败官员两方面“隔墙有耳”的亲戚、朋友。 也有在公共场所中对友人炫耀自己交了“好运”,跑生意赚了不少钱,家里置办各种高档用品,银行存多少款,近日又购置摩托车尚未入户等等“富馅”。却不知隔席的几位“食客”也是“隔墙有耳”,是惯偷,你的新车高飞远走,也出之于此。

❷ 成语有几种来源

一.来源于神话寓言
我国古代的很多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含义深刻,富有教育专意义,往属往被概括成为成语。例如:
女娲补天 精卫填海 开天辟地 夸父追日
愚公移山 守株待兔 刻舟求剑 拔苗助长
二、来源于历史故事
我国古代有许多著名的历史故事和历史事件,后人把它们凝缩成四个字的成语。例如:
卧薪尝胆 负荆请罪 四面楚歌 草木皆兵
破釜沉舟 完璧归赵 望梅止渴 三顾茅庐
三、来源于古书成句
这又分两种情况:一是从古书中直接摘引原句;一种是经过加工的,或紧缩、或减字、或增字、或换字。例如:
①一鼓作气一《左传·庄工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瓜田李下一古乐府《君子行》:“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四、来源于群众口语
有不少成语来源于群众口头用的通俗而形象的俗语。例如:
①狼子野心一《左传·宣公四年》 :“谚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
②千夫所指一 《汉书·王嘉传》 :“谚曰:千夫所指,无病而死。”

❸ 成语第四个字是耳

不绝于耳 绝:断。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
不堪入耳 堪:可,能;入耳:听。指说的话使人听不进去(多指脏话)。
长目飞耳 看得远,听得远。比喻消息灵通,知道的事情多。
出口入耳 指品德、才能超出同类之上。

❹ 第四个字是耳的成语有哪些

不绝于耳
绝:断。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

不堪入耳
堪:可,能;入耳:听。指说的话使人听不进去(多指脏话)。

长目飞耳
看得远,听得远。比喻消息灵通,知道的事情多。

出口入耳
指品德、才能超出同类之上。

盗钟掩耳
盗:盗窃;钟:古代一种乐器。偷钟时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欺欺人。

鼎铛有耳
鼎、铛:均为两耳三足的金属炊具。电鼎和铛都有耳朵。指某人或某事影响大,凡是长耳朵的都应该听说、知道。

肥头大耳
一个肥胖的脑袋,两只大耳朵。形容体态肥胖,有时指小孩可爱。

俯首帖耳
象狗见了主人那样低着头,耷拉着耳朵。形容卑屈驯服的样子。

隔墙有耳
隔着一道墙,也有人偷听。比喻即使秘密商量,别人也可能知道。也用于劝人说话小心,免得泄露。

交头接耳
形容两个人凑近低声交谈。

苦口逆耳
苦口:药吃起来特别苦。逆耳:听起来使人感到不舒服。形容真诚的规劝。

赖有此耳
赖:依赖、倚靠。幸亏有一着(才得解救)。

两豆塞耳
比喻为局部的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不能认清全局或看到根本。

聊复尔耳
姑且如此而已。

秋风过耳
象秋风从耳边吹过一样。比喻与己无关,毫不再意。

如风过耳
象风在耳边吹过一样。比喻漠不关心,不相关涉。

如雷贯耳
贯:贯穿,进入。响亮得象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

搔头摸耳
抓抓头皮,摸摸耳朵。形容一时无法可想的焦急神态。

言犹在耳
犹:还。说的话还在耳边。比喻说的话还清楚地记得。

褎如充耳
褎:常带笑容。面带笑容,塞耳不闻。

望采纳为满意回答

❺ 言犹在耳的成语典故

公元前620年,晋国君襄公去世,决定将在秦国的晋公子雍迎接回国,准备继承国君位。但是晋襄公夫人穆赢不同意,她每天着抱着太子在朝廷上哭闹,说: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舍弃嫡子不立而到外边求国君,将太子置于何地?出朝后,她拉着太子到卿大夫赵宣子(赵盾,赵国国君的先人)家,向赵叩头说:先君在日捧着这孩子嘱托于您,说:'此子成才,我就是受了您的赐予;若不成才,我就唯您是怨。'现在国君虽死,言犹在耳,而您都把这些忘了,不管了,想怎么着?赵宣子和诸大夫都怕穆赢,又怕她威逼,就改立了灵公为国君,发兵抵抗秦国护送公子雍的军队,并打败了秦军。

❻ 带耳的四字成语

带耳的四字成语 :
面红耳赤、
耳聪目明、
掩耳盗铃、
震耳欲聋、
耳熟能详、
抓耳挠腮、
充耳不闻、
交头接耳、
洗耳恭听、
俯首帖耳、
耳濡目染、
如雷贯耳、
掩人耳目、
肥头大耳、
耳目一新、
历历在耳、
隔墙有耳、
忠言逆耳、
不堪入耳、
稗耳贩目、
耳食之徒、
属人耳目、
耳不离腮、
言犹在耳、
三耳秀才、
袖手充耳、
酒酣耳热、
耳听心受、
赁耳佣目、
掩耳而走

❼ 耳濡目染成语故事

耳濡目染ěr


rǎn
【成语解释】:濡:沾湿;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内,不知不觉地受容到影响。
【成语出自】: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濡耳染,不学以能。”
【成语简拼】:ermr
【成语字数】:4个字
【感情色彩】:耳濡目染是褒义词
【成语结构】:联合式
【成语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常用
【成语示例】:她完全没有读过书,但她单凭耳濡目染,也认得一些字,而且能够暗诵得好些唐诗。(郭沫若《少年时代·我的童年》)
【近义词】:耳闻目睹、耳熟能详
【反义词】:
【成语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分句;指不知不觉地改变

❽ 贵贱目耳四个字组成语

贵耳贱目

重视传来的话,轻视亲眼看到的现实。比喻相信传说,不重视事实。

❾ 第4个字是耳的成语

第四个字是耳的成语 :
交头接耳、
俯首帖耳、
如雷贯耳、
肥头大耳、
历历在耳、
忠言逆耳、
隔墙有耳、
不堪入耳、
言犹在耳、
隔窗有耳、
盗钟掩耳、
苦口逆耳、
双珠填耳、
两豆塞耳、
属垣有耳、
濯缨洗耳、
方面大耳、
不绝于耳、
拭目倾耳、
嵬目鸿耳、
抓头挖耳、
嵬眼澒耳、
秋风过耳、
瞽旷之耳、
长目飞耳、
洋洋盈耳、
风吹马耳、
蹑足附耳、
垂头塞耳、
垂首帖耳、
眩目震耳、
伏首帖耳、
鼎铛有耳、
双豆塞耳、
感心动耳、
聊复尔耳、
墙风壁耳、
搔头抓耳、
言提其耳、
褎如充耳、
赖有此耳、
妥首帖耳、
言不入耳、
出口入耳、
禾头生耳、
袖手充耳、
顿足捩耳。

❿ 什么成语第四个字是耳

第四个字是耳的成语 :
交头接耳、
俯首帖耳、
如雷贯耳、
肥头大耳、
历历在耳、
隔墙有耳、
忠言逆耳、
不堪入耳、
言犹在耳、
袖手充耳、
垂头塞耳、
苦口逆耳、
双珠填耳、
属垣有耳、
眩目震耳、
盗钟掩耳、
墙风壁耳、
鼎铛有耳、
抓头挖耳、
方面大耳、
双豆塞耳、
嵬眼澒耳、
两豆塞耳、
不绝于耳、
嵬目鸿耳、
拭目倾耳、
褎如充耳、
濯缨洗耳、
秋风过耳、
妥首帖耳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