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纳别人的建议成语
1. 形容接纳别人的意见并加以改正的成语是什么
从善如流
cóng shàn rúliú
【解释】从:听从;善:好的,正确的;如流:好象流水向下,形回容迅速答。形容能迅速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
【出处】《左传·成公八年》:“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
【结构】主谓式。
【用法】用来指乐于接受别人的好意见。可用上对下;下对上;也可用于平辈之间。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辨形】流;不能写作“留”。
【近义词】从谏如流、从善若流
【反义词】独断专行、刚愎自用
【例句】老张为人正派;~;你们会相处得很好的。
【英译】readilytoacceptgoodadvice
【成语故事】郑国是春秋时的小国。它为了防御楚国,和晋国签订了盟约。结盟的第二年,楚国即发兵进犯郑国。晋军有约在先,便派兵救援,路上与楚军相遇,楚军不战而退。晋将赵同等人主张乘机攻占楚国的蔡地。他们催请栾书元帅下令行动,但“中军佐”知庄子不让栾书元帅发兵,说:“楚军已撤,郑国转危为安,我们就不该进攻楚国。”栾书元帅觉得有理,毅然命令大军撤回晋国。对此,《左传》称赞栾书的举动是“从善如流宜哉”!
2. 能够广泛的听取别人的意见并能接受的成语都有什么
成语:周听不蔽、谏鼓谤木、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纳谏如流、拭面容言
1、周听不蔽
读音是zhōu tīng bù bì,汉语词语,释义为广泛听取意见就不会被蒙蔽。蔽:蒙蔽。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出处〗汉·贾谊《新书·道术》:“周听则不蔽,稽验则不惶。”
2、谏鼓谤木
拼音:jiàn gǔ bàng mù
解释:谏鼓,相传尧曾在庭中设鼓,让百姓击鼓进谏;谤木,相传舜在交通要道立木牌,让百姓在上面写谏言。指广开言路,听取各方意见。
出处:《淮南子》卷九《主术训》:“臣闻尧舜之世,谏鼓谤木,立之于朝。
翻译:尧设置供进谏者敲击的鼓,舜树立了供人们书写意见的木柱,汤设立了监察官员,武王备用了警戒自己谨慎的摇鼓,哪怕出现细微的过失,他们都已做好了防备的措施。
3、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中国成语。意谓听取多方面的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听信单方面的话,就分不清是非。兼:同时涉及或具有几种事物。兼听:多方面听取不同意见。
明:明辨是非。暗:糊涂,辨不清事实真相。现代泛指:在看待某一件事的是非。从正面的角度考虑就会很清楚明白,如果从心里阴暗面分析就会很糊涂。指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
出处:汉·王符《潜夫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翻译:皇帝之所以贤明是因为听取多方面的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听信单方面的话,就分不清是非
4、纳谏如流
是一个汉语词汇,基本意思是接受劝谏就像流水那样自然。形容非常乐意听取别人意见。纳:采纳,接受;谏:旧指规劝君主或尊长,使改正错误;如流:迅速。接受劝谏就像流水那样自然。形容非常乐意听取别人意见。
出处:元·金仁杰《追韩信》第三折:豁达大度,纳谏如流,为宗而罢刑肉。
翻译:豁达大度,常乐意听取别人意见。为宗室而罢免了刑肉之罚。
5、拭面容言
拭面容言是汉语词汇,是接受别人的批评,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的意思,出自《东周列国志》。
拭:擦;拭面:擦去别人吐在自己脸上的唾沫;容言:听取别人意见。泛指接受别人的批评,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十五回:妇人轻丧武夫功,先轸当时怒气冲,拭面容言无愠意。
3. 形容接受一切人的成语
【抱残守阙】:①守着残缺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接受新事物。②谓专笃守属古学古道。③喻在条件很差的情况下坚持着做。
【唱高和寡】:曲调高深,知音很少。比喻高雅深奥的诗文和其他艺术作品很难被大众理解接受。
【超乎寻常】:在合理或可以接受的限度以外,极不公平、极粗鲁或极不正义。
4. 形容虚心听从别人的意见的成语
从善如流
cóng shàn rúliú
【解释】从:听从;善:好的,正确的;如流:好象流水向下,形容迅速。形容能迅速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
【出处】《左传·成公八年》:“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
【结构】主谓式。
【用法】用来指乐于接受别人的好意见。可用上对下;下对上;也可用于平辈之间。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辨形】流;不能写作“留”。
【近义词】从谏如流、从善若流
【反义词】独断专行、刚愎自用
【例句】老张为人正派;~;你们会相处得很好的。
【英译】readilytoacceptgoodadvice
【成语故事】郑国是春秋时的小国。它为了防御楚国,和晋国签订了盟约。结盟的第二年,楚国即发兵进犯郑国。晋军有约在先,便派兵救援,路上与楚军相遇,楚军不战而退。晋将赵同等人主张乘机攻占楚国的蔡地。他们催请栾书元帅下令行动,但“中军佐”知庄子不让栾书元帅发兵,说:“楚军已撤,郑国转危为安,我们就不该进攻楚国。”栾书元帅觉得有理,毅然命令大军撤回晋国。对此,《左传》称赞栾书的举动是“从善如流宜哉”!
从善若流
cóng shàn ruò liú
【解释】形容能迅速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同“从善如流”。
【出处】《新唐书·张玄素传》:“从善若流,尚恐不逮,饰非拒谏,祸可既乎?”
【结构】偏正式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听从别人的意见
【近义词】从善如流
【英译】follow correct opinion like water flowing downward
从谏如流
cóng jiàn rú liú
【解释】谏:直言规劝。听从规劝像流水一样自然。形容乐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
【出处】汉·班彪《王命论》:“从谏如顺流,趣时如响赴。”
【结构】主谓式。
【用法】多含褒义。形容乐于接受批评意见。一般作谓语、宾语。
【正音】谏;不能读作“jiǎn”。
【辨形】谏;不能写作“柬”。
【近义词】从善如流
【反义词】独断专行、讳疾忌医、刚愎自用
【例句】我校领导民主作风好;能~;所以群众有什么意见建议;都能及时反映。
【英译】readily accept somebody's correct opinion or advice
虚怀若谷
xū huái ruò gǔ
【解释】虚:谦虚;谷:山谷。胸怀象山谷一样深广。形容十分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
【出处】《老子》:“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结构】主谓式。
【用法】用作褒义。多用来形容人非常谦虚。一般作谓语、宾语、状语。
【辨形】若;不能写作“苦”。
【近义词】谦虚谨慎、大智若愚
【反义词】自高自大、目空一切
【例句】敬爱的周总理对群众诚恳热情;~;使每个见过他的人都深受感动。
【英译】commom as an old shoe
纳谏如流
nà jiàn rú liú
【解释】纳:采纳,接受;谏:旧指规劝君主或尊长,使改正错误;如流:迅速。接受劝谏就像流水那样自然。形容非常乐意听取别人意见。
【出处】元·金仁杰《追韩信》第三折:“豁达大度,纳谏如流,为宗而罢刑肉。”
【结构】主谓式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含褒义
【反义词】拒谏饰非
【例句】玄德公纳谏如流,敬贤礼士。 ◎明·无名氏《庞掠四郡》第四折
【英译】be able to accept advice from one's inferiors
5. 帝王接纳正确的意见用什么成语来表示
纳谏如流
【拼音】: nà jiàn rú liú
【解释】: 纳:采纳,接受;谏:旧指规劝君主或尊长,使改正错误;如流:迅速。接受劝谏就像流水那样自然。形容非常乐意听取别人意见。
【出处】: 元·金仁杰《追韩信》第三折:“豁达大度,纳谏如流,为宗而罢刑肉。”
【举例造句】: 玄德公纳谏如流,敬贤礼士。 明·无名氏《庞掠四郡》第四折
6. 接纳的四字成语
揽权纳贿】揽:把持。纳:接纳。把持权势,并接受贿赂。
招贤纳士】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招降纳叛】原指收容接纳敌方投降叛变过来的人,以扩大自己的势力。现指收罗坏人,结党作恶。
阿娇金屋】阿娇:指汉武帝刘彻的姑母(长公主刘娇)的女儿。原指汉武帝刘彻要用金屋接纳阿娇为妇。这里泛指美丽高贵的...
纳士招贤】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揖盗开门】比喻接纳坏人,自取其祸。
招亡纳叛】招引接纳敌方叛逃的人。
7. 心胸宽广接纳别人的意见的成语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8. 形容慢慢接纳的词语
潜移漠化
[读音][qián yí mò huà]
[解释]潜:暗中同,不见形迹;默:不说话,没有声内音。指人的思想或性容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潜移默化;自然似之。”
[例句]1. 文艺作品的艺术性越高,对读者~的力量也越大。
[近义]潜移暗化默化潜移近墨者黑耳濡目染默转潜移耳熏目染潜濡默化近朱者赤
[反义]无济于事无动于衷洁身自好
9. 谁知道,关于“接纳”的古诗词、名言、成语
揽权纳贿揽:把持。纳:接纳。把持权势,并接受贿赂。招降纳叛原指收容接纳敌方投降叛变过来的人,以扩大自己的势力。现指收罗坏人,结党作恶。招贤纳士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揖盗开门〖解释〗比喻接纳坏人,自取其祸。 招亡纳叛招引接纳敌方叛逃的人。纳士招贤 〖解释〗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10. 形容虚心接受他人建议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形容虚心接受他人建议的四字词语有:虚己受人、择善而从、广开言路、从谏如流、从善如流等。
1、虚己受人[xū jǐ shòu rén]
【解释】: 虚心接受他人的建议意见。
【出处】: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二:“君子盛德而卑,虚己以受人。”
【译文】:君子品德而低,虚心地接受别人。
2、择善而从[ zé shàn ér cóng ]
【解释】:从:追随,引伸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后来用“择善而从”指采纳正确的建议或选择好的方法加以实行。
【出处】:《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为我所学习的人。我选取那些优良的方面学习它,对那些不良的方面则加以改正。
3、广开言路[ guǎng kāi yán lù ]
【解释】:广:扩大;言路:进言的道路。指尽量给下面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比喻虚心接受他人建议。
【出处】:《后汉书·来历传》:“朝廷广开言事之路,故且一切假贷。”
【译文】:朝廷广开直言之路,所以将一切借贷。
4、从谏如流[cóng jiàn rú liú]
【解释】: 谏:直言规劝。听从规劝像流水一样自然。形容乐于接受别人的批评建议。
【出处】: 汉·班彪《王命论》:“从谏如顺流,趣时如响赴。”
【译文】:刘从谏如顺流而下,去时像响到。
5、从善如流[cóng shàn rú liú]
【解释】: 从:听从;善:好的,正确的;如流:好像流水向下,形容迅速。形容能迅速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或建议。
【出处】: 《左传·成公八年》:“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
【译文】:君子说:迅速的接受别人的好意见,应该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