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36计的成语
⑴ 三十六计成语
瞒天过海,釜底抽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偷梁换柱,背水一战,笑里藏刀,趁火打劫,顺手牵羊,无中生有,借刀杀人,擒贼擒王,以逸待劳,树上开花,声东击西,隔岸观火,围魏救赵。
⑵ 出自三十六计的四字成语
走为上计
【释义】遇到强敌或陷于困境时,以离开回避为最好的策略。
【出处】《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
⑶ 三十六计有哪些成语
偷天换日
tōutiānhuànrì
[释义] 暗中把天日换了。比喻暗中改变事物的真相;以达到蒙混欺骗的目的。
[语出]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这个王婆;岂不是偷天换日的老手。”
[近义] 移花接木 弄虚作假
[反义] 正大光明
[用法] 用作贬义。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联合式。
[辨析] 见“偷梁换柱”(957页)。
[例句] 搞阴谋诡计的人;经常采用~的卑劣伎俩来混淆黑白;蒙蔽群众。
[英译] inanunderhandattempt
⑷ 三十六计成语
“三十六计”是一个古语。原为虚指,极言计策之多。后人便附会实有三十六种计策。这三十六种计策如下:
○第一套〖胜战计〗
第01计 瞒天过海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第02计 围魏救赵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第03计 借刀杀人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第04计 以逸待劳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第05计 趁火打劫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第06计 声东击西 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第二套〖敌战计〗
第07计 无中生有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第08计 暗渡陈仓 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第09计 隔岸观火 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第10计 笑里藏刀 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第11计 李代桃僵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第12计 顺手牵羊 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
○第三套〖攻战计〗
第13计 打草惊蛇 疑以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
第14计 借尸还魂 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第15计 调虎离山 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
第16计 欲擒姑纵 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第17计 抛砖引玉 类以诱之,击蒙也。
第18计 擒贼擒王 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第四套〖混战计〗
第19计 釜底抽薪 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
第20计 混水摸鱼 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
第21计 金蝉脱壳 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
第22计 关门捉贼 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往。
第23计 远交近攻 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
第24计 假道伐虢 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
○第五套〖并战计〗
第25计 偷梁换柱 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曳其轮也。
第26计 指桑骂槐 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第27计 假痴不癫 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
第28计 上屋抽梯 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
第29计 树上开花 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以为仪也。
第30计 反客为主 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渐之进也。
○第六套〖败战计〗
第31计 美人计 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将弱兵颓,其势自萎。利用御寇,顺相保也。
第32计 空城计 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
第33计 反间计 疑中之疑。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第34计 苦肉计 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第35计 连环计 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使其自累,以杀其势。在师中吉,承天宠也。
第36计 走为上 全师避敌。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瞒天过海:本指光天化日之下不让天知道就过了大海。形容极大的欺骗和谎言,什么样的欺骗手段都使得出来。
围魏救赵:本指围攻魏国的都城以解救赵国。现借指用包超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借刀杀人: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以逸待劳:指作战时不首先出击,养精蓄锐,以对付从远道来的疲劳的敌人。
趁火打劫:本指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东西。现比喻乘人之危,捞一把。
声东击西:指表面上声言要攻打东面,其实是攻打西面。军事上使敌人产生错觉的一种战术。
无中生有:本指本来没有却硬说有。现形容凭空捏造。
暗渡陈仓:后多比喻暗中进行某种活动(多指男女私通)。
隔岸观火:隔着河看对岸的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予援救而在一旁看热闹。
笑里藏刀:比喻外表和气而内心阴险。
李代桃疆:原指桃、李共患难。比喻兄弟相爱相助。后用来指互相顶撞或代人受过。
顺手牵羊:顺手就牵了羊。比喻不费劲,乘便得到的。现多指乘机拿走人家东西的偷窃行为。
打草惊蛇:打动草惊动了藏在草里的蛇。后用以指做事不周密,行动不谨慎,而使对方有所觉察。
借尸还魂:迷信人认为人死后灵魂可附着于别人的尸体而复活。后用以比喻已经死亡或没落的事物,又假托别的名义或以另一种形式重新出现。
调虎离山:设法使老虎离开山头。比喻为了便于行事,想法子引诱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欲擒故纵:要捉住他,故意先放开他。比喻为了进一步的控制,先故意放松一步。
抛砖引玉:以自己的粗浅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见解。这是谦虚的话。
擒贼擒王:作战要先擒拿主要敌手。比喻做事要抓关键。
釜底抽薪:从锅底抽掉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混水摸鱼:比喻趁混乱时机攫取不正当的利益。也作“浑水摸鱼”。
金蝉脱壳:蝉变为成虫时要脱去幼早的壳。比喻用计脱身。
关门捉贼:关起门来捉进入屋内的盗贼。
远交近攻:结交离得远的国家而进攻邻近的国家。这是秦国用以并吞六国,统一全国的外交策略。
假道伐虢:以借路为名,实际上要侵占该国(或该路)。虢,诸侯国名。也作“假道灭虢”。
偷梁换柱: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
指桑骂槐:指着桑树哭槐树。比喻借题发挥,指着这个哭那个。
假痴不癫:假装痴呆,掩人耳目,另有所图。
上屋抽梯:上楼以后拿掉梯子。借指与人密谈。也用以比喻怂恿人,使人上当。
树上开花:比喻将本求利,别人收获。语出《荡寇志》。
反客为主:本是客人却用主人的口气说话。后指在一定的场合下采取主动措施,以声势压倒别人。
美人计:以美女诱人的计策。
空城计: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缺乏兵备而故意示意人以不设兵备,造成敌方错觉,从而惊退敌军之事。后泛指掩饰自己力量空虚、迷惑对方的策略。语出《三国演义》。
反间计:原指使敌人的间谍为我所用,或使敌人获取假情报而有利于我的计策。后指用计谋离间敌人引起内讧。语出元曲《英雄布》。
苦肉计:故意毁伤身体以骗取对方信任,从而进行反间的计谋。语出《三国演义》。
连环计:本为元杂剧名。剧本写汉末董卓专权,王允设计,先许嫁美女貂蝉与吕布,后又献给董卓,以离间二人,致使吕布杀死董卓。后用以指一个接一个相互关联的计策。语出《儿女英雄传》。
走为上计:指战争中看到形势对自己极为不利时就逃走。现多用于做事时如果形势不利没有成功的希望时就选择退却、逃避的态度。
⑸ 三十六计里的成语
瞒天过海、打草惊蛇、调虎离山、 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等。
1、瞒天过海
【解释】:用欺骗的手段在暗地里活动。
【出自】:清·无名氏《三十六记》:“瞒天过海。”
【译文】:用欺骗的手段在暗地里活动。
2、打草惊蛇
【解释】:打草惊了草里的蛇。原比喻惩罚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觉。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
【出自】:宋·郑文宝《南唐近事》:“王鲁为当涂宰,颇以资产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贿于县尹。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惊蛇。’”
【译文】:王鲁为当涂县令,由于资产为目标,在部民连状诉主簿贪污受贿在县尹。鲁国就判说:“你虽然打草,我已惊蛇。”
3、调虎离山
【解释】:设法使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冈。比喻用计使对方离开原来的地方,以便乘机行事。
【出自】: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八十八回:“子牙公须是亲自用调虎离山计,一战成功。”
【译文】:子牙公须是亲自用调虎离山计,一战便成功。
4、 欲擒故纵
【解释】:擒:捉;纵:放。故意先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充分暴露,然后再把他捉住。
【出自】: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回:“大人这里还不要就答应他,放出一个欲擒故纵的手段,然后许其成事。”
【译文】:人这边还没有重要到答应他,释放出一个想抓获故纵的手段,然后允许他成功。
5、釜底抽薪
【解释】:釜:古代的一种锅;薪:柴。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出自】:汉·董卓《上何进书》:“臣闻扬汤止沸,莫若去薪。”
【译文】:我听说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⑹ 包含三十六计的成语
第01计 瞒天过海 比喻用伪装来瞒哄对方,偷偷地行动第计 围魏救赵 战国时,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向盟国齐求救.齐威王派田忌率兵救赵.田忌用军师孙膑计,乘魏国精锐部队在赵,国内空虚,引兵攻袭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在魏军从邯郸撤退回救时,乘其疲惫,大败魏军于桂陵(今山东菏泽东北),赵国之围遂解.这次战役又称桂陵之战,后以"围魏救赵"泛指一切类似的战役. 第03计 借刀杀人 比喻自己不出面,借助或利用别人去害人. 第04计 以逸待劳 在作战时采取守势,养精蓄锐,待敌人疲劳时出击取胜. 第05计 趁火打劫 利用失火的时候去抢东西.比喻趁人危急的时候捞一把. 第06计 声东击西 声张击东而实击西.用以迷惑敌人,造成敌人错觉,给予出其不意的攻击. 第07计 无中生有 把没有说成有,凭空捏造. 第08计 暗渡陈仓 传说楚汉用兵,汉王刘邦表面上修筑栈道象要南进,暗地里却要回兵攻占楚军据点陈仓(今陕西宝鸡东).后来比喻以制造假象来达到某种目的. 第09计 隔岸观火 比喻见人有危难采取观望的态度,不予援助. 第10计 笑里藏刀 形容对人表面温和,内心阴险毒辣. 第11计 李代桃僵 本比喻共患难,相爱助.后转用为顶替或代人受过的意思. 第12计 顺手牵羊 比喻趁便随手拿别人的东西. 第13计 打草惊蛇 后用以比喻采取机密行动前,行迹有所暴露,惊动了对方. 第14计 借尸还魂 比喻已经被消灭的旧事物不甘心自己的灭亡,又凭借别的事物或以另一种形式再次出现. 第15计 调虎离山 比喻用计使对方离开其有利的环境,以便乘机行事. 第16计 欲擒故纵 想要抓住他,故意先放开他.比喻为了达到进一步控制的目的,故意先放松一步. 第17计 抛砖引玉 比喻自己先发表很粗浅的意见,目的是在引出别人更好,更成熟的意见. 第18计 擒贼擒王 比喻先要抓首恶的或首要的敌手. 第19计 釜底抽薪 从锅底下抽去燃烧的柴火,使水停滞.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20计 混水摸鱼 乘着混乱捞取利益第21计 金蝉脱壳 比喻使用计谋,脱身溜走,而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 第22计 关门捉贼 是指对弱小的敌军要采取四面包围、聚而歼之的谋略.如果让敌人得以脱逃, 情况就会十分复杂. 第23计 远交近攻 联络距离远的国家,进攻邻近的国家.原是战国时亲国的一种外交和军事的策略. 第24计 假道伐虢 处于敌我两大国之间的小国,当受到敌方的武力胁迫时,我方应以援助的姿态, 把力量渗透进去.当然,处在夹缝中的小国,是不会相信空话的.我方应以 “保护”为名,控制其局势,再突然袭击,就可轻易的夺取胜利. 第25计 偷梁换柱 比喻玩弄手法,暗中以假代真,以劣代优. 第26计 指桑骂槐 指着桑树骂槐树.比喻明指甲而真意骂乙. 第27计 假痴不癫 用于商业经营之中常常是经营者为了掩盖自己的企图,常以假痴来迷惑众人, 宁可有为示无为,聪明装糊涂,不可无为示有为,糊涂装聪明. 第28计 上屋抽梯 意思是说送人家上了高楼却搬掉梯子,比喻诱人向前而断其后路,使其束手就缚. 第29计 树上开花 借其他局面布成有利的阵势,虽然兵力弱小,但阵容显得强大. 第30计 反客为主 客人反过来成为主人.指违反了通常的主客关系.也比喻变被动为主动. 第31计 美人计 利用美人诱惑,从思想意志上打败敌方的将帅,使其内部丧失战斗力,然后再行攻取. 第32计 空城计 兵力空虚,再放意显示出不加防守的样子,使敌人难以捉摸,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这种用兵之法,显示得更加奇妙. 第33计 反间计 此计运用象理,是说在布下一重重的疑阵之后,能使来自敌内部的间谍归顺于我. 第34计 苦肉计 意思是说,人一般都不愿伤害自己,因此,如果某人身受毁伤,这种情况 多半是真的,即使是受害者故意受害,别人也会信以为真.于是,用计者的阴谋就会得逞第35计 连环计 指多计并用,计计相连,环环相扣,一计累敌,一计攻敌,任何强敌,无攻不破. 第36计 走为上计 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 有退却,方是上策.
⑺ 关于三十六计的成语三十六个
三十六计
01 瞒天过海
02计 围魏救赵
03计 借刀杀人
04 以逸待劳
05 趁火打劫
06 声东击西
07 无中生有
08 暗渡陈仓
09 隔岸观火
10 笑里藏刀
11 李代桃僵
12 顺手牵羊
13 打草惊蛇
14 借尸还魂
15 调虎离山
16 欲擒姑纵
17 抛砖引玉
18 擒贼擒王
19 釜底抽薪
20 混水摸鱼
21 金蝉脱壳
22 关门捉贼
23 远交近攻
24 假道伐虢
25 偷梁换柱
26 指桑骂槐
27 假痴不癫
28 上屋抽梯
29 树上开花
30 反客为主
31 美人计
32 空城计
33 反间计
34 苦肉计
35 连环计
36 走为上
⑻ 三十六计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成语故事包括:
第一集:上屋抽梯
战国时期,天下群雄并立,小国被鱼肉,大国争霸权.
在中原的鬼谷,有一个既知天时地理,又知兵法战阵的奇人,人称鬼谷子.鬼谷子手下有两个得意弟子,一个是孙子(孙武)的后世子孙--孙膑,另一个是庞涓.庞涓应魏国之邀,先于孙膑出山,鬼谷子将失传的《孙子兵法》独自传于孙膑一人.
庞涓当了魏国的元帅,与魏王一同率军进攻楚国,在方城楚国军队相持不下,若拖下去,对魏国十分不利.
庞涓派谋士公孙阅请鬼谷子为其出一良策,鬼谷子将此事推于孙膑.孙膑引用《孙子兵法》,向公孙阅献"上屋抽梯"之计.庞涓用孙膑之计,引诱城内楚军出击,然后截断后路,消灭了楚军.楚国被迫割城认败.
第二集:笑里藏刀
庞涓请孙膑出山,孙膑推辞不过,告别鬼谷子来到魏国.庞涓嫉妒孙膑的才能,但为得到《孙子兵法》,表面上笑脸相迎,派美女钟离秋照顾孙膑.钟离秋钟情于孙膑.
庞涓利用孙膑的思乡之情,设下圈套,栽脏孙膑.魏惠王听信庞涓,欲杀孙膑.庞涓出面为孙膑说情,孙膑死罪免除,被处以膑刊.
庞涓将受伤的孙膑接回家中,请来最好的医师为他医腿,并让钟离秋继续照看孙膑,孙膑十分感激,答应将所知道的《孙子兵法》为庞涓抄录下来.
第三集:假痴不癫
公孙阅早就看中了钟离秋,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他有意将庞涓陷害孙膑的事实悄悄告诉孙膑.
孙膑对庞涓所为气愤之极,但无计可施,情急这中想到临别之时鬼谷子送给他的锦囊秘计.他依据鬼谷子之计,装疯卖傻,将抄录的部分兵法全部烧毁.
庞涓不相信孙膑真疯,多次试探,都没看出破绽.庞涓还是放心不下.
钟离秋盼望孙膑不是真疯,向孙膑倾吐真情,以期打动孙膑.孙膑无动于衷,仍疯疯癫癫.钟离秋痛苦万分,当着孙膑的面拨剑自杀,孙膑见死不救,钟离秋彻底失望.暗中监视孙膑的庞涓因此也信以为真.
第四集:金蝉脱壳
公孙阅托媒人到钟离家说情,钟离秋的姐姐钟离春为使妹妹忘记疯子孙膑,收下聘礼,未曾想钟离秋痴心不改,并与姐姐大闹一场.
钟离春是个剑术高超的烈女,她为了断绝妹妹的恋情,欲杀孙膑.孙膑面对死亡,仰天长叹,叹自己空有世上无双的《孙子兵法》,却无用武之机,辜负了祖先和老师的厚望.钟离春方知孙膑是装疯.
钟离春只身来到孙膑的家乡齐国国都,遇到了齐国将军田忌,将孙膑的遭遇告诉了田忌,请田忌设法解救孙膑.田忌不信孙膑其才,田忌的门客禽滑说他到魏国一试孙膑,然后见机行事.
禽滑来到魏国,在钟离春的安排下与孙膑见面.一番交谈,禽滑与孙膑相见恨晚.禽滑用孙膑之计,让自己的仆从装扮成蓬头垢面的孙膑醉卧猪栏,孙膑乘机躲入禽滑的马车逃离魏国.
第五集:李代桃僵
数天后,有人在河边发现了孙膑的衣服,误以为孙膑已死,钟离秋闻此痛不欲生.公孙阅娶钟离秋为妻,钟离春见妹妹有了归宿,悄悄离开魏国,来到齐国.,
孙膑为了不得罪魏国,暂时隐居在田忌家中.钟离春来到田忌家,照顾孙膑.
田忌爱马,常和齐威王赛马,每赛必负.孙膑告诉田忌,可采用"李代桃僵"之计,即牺牲三等马,用一等马对齐王的二等马,用二等马对齐王的三等马,必胜无疑.田忌听从孙膑的意见.下重赌和齐王赛马,果然获胜.齐威王纳闷,询问田忌,田忌将孙膑的计策告诉齐王,齐王立即召见孙膑.
第六集:围魏救赵
庞涓为报中山之仇,带重兵进攻赵国,赵国连战连败,国都危在旦夕.
赵国向齐国求救,田忌主张救赵,相国邹忌等人惧怕魏国,坚决反对.齐威王力排众议,派兵救赵,命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
田忌采取孙膑的计策,不去赵国,直逼魏国.田忌的堂弟田国是一个有战功的将军,他以为孙膑怕死,怂恿数名将军不听孙膑之令,定要前往赵国和魏军一决高低.孙膑好言相劝,田国等人不从.孙膑按军法斩杀田国手下一个有功之将,田国等人在军法的威慑下,带军向魏国开进.
魏国告急,庞涓只好从赵国撤军.回军途中,庞涓和齐军相遇,孙膑用计大败庞涓.庞涓这才知道孙膑没死,率残部逃回魏都,田国等人此时对孙膑口服心服.
第七集:擒贼擒王
庞涓为报复齐国,纠集楚国、韩国、燕国讨伐齐国,扬言若齐国不交出孙膑,便毁灭齐国.邹忌等人也推波助澜主张交出孙膑以解齐国之难.齐威王为齐国安危,答应了庞涓的条件.
钟离春劝孙膑离开忘恩负义的齐国,另择明主.田忌、田国也劝孙膑逃走.孙膑胸有成竹,说他可兵不血刃,使庞涓撤兵.
盟坛上,四国元帅商谈退兵和好之事,庞涓坚持必须得到孙膑,才可退兵.装扮成齐国将军的钟离春押着假孙膑来到坛下,庞涓上前辨认孙膑,冷不防被钟离春用剑逼住,周围的魏国士兵怕钟离春杀庞涓,不敢上前.庞涓无奈,只好答应退兵.
第八集:以逸待劳
楚、韩、燕三国军队退去.庞涓也只好撤军.回军的路上庞涓越想越气,又带大军杀回.
魏国大军的突然返回,使齐国有此措手不及.齐威王命田忌和孙膑带兵抗敌.虽然楚、韩、燕三国的军队已经返回,齐军和魏军相比还是敌强我弱,孙膑令全军守而不出.
庞涓为激孙膑出营作战,命魏国士兵在营外高声漫骂.孙膑仍按兵不动.田国气愤不过,要求出兵,没想到孙膑竟然同意.田国率精干之兵不断袭击敌人,使魏军更加疲惫.
庞涓战不能战,拖又拖不起,只好撤军,孙膑乘机出兵,大败魏军.
第九集:无中生有
庞涓回到魏国后,又气又恨,欲杀钟离秋.公孙阅为保钟离秋,说他可以用计让孙膑和田忌失去兵权,然后再治他们于死地.
公孙阅带着钟离秋来到齐国,投奔在相国邹忌门下,向邹忌讲述田忌得势的利害.邹忌本来就嫉妒田忌的功劳,便向齐威王进谗言,诬陷田忌和孙膑,齐王不信.公孙阅告诉邹忌,无中可以生有,多说几次,齐王就会相信.
钟离春向孙膑表露爱慕之心,孙膑以占卜者的话拒绝了钟离春,钟离春一气之下,离开齐国.
公孙阅冒充田忌的门人带重金请占卜者为其占卜,所问乃谋国之事.邹忌将此事禀告齐王,齐王终于相信了邹忌的谗言.
第十集:借刀杀人
齐威王派人监视田忌,孙膑告诉田忌,只有交出兵权才可免去杀身之祸.田忌听从孙膑的计策,主动交出兵权,齐威王打消斩杀田忌的念头.
公孙阅劝邹忌斩草除根,邹忌说在齐国难以得手.公孙阅让邹忌"借刀杀人".
邹忌向齐威王建议与楚国建立联盟,共同对付魏国,并提议让田忌和孙膑出使楚国.齐王担心二人一去不回,邹忌说他们如果不回,就灭其九族.邹忌随后派心腹赶往楚国,密报田、孙到楚国是为了探查虚实.
孙膑和田忌一路上几遇危险,幸遇钟离春暗中保护,才化险为夷,到达楚国.楚国为了对付魏国,要留往田忌孙膑,并许以高官厚禄,田忌和孙膑执意要走,楚王一怒之下将二人困在楚国.
第十一集:趁火打劫
庞涓听说孙膑被困在楚国,带着珍宝亲自出使楚国,将珍宝献给喜爱珍宝胜于自己生命的楚王,还答应将占据楚国的城邑还给楚王,以换取孙膑.楚说可以考虑庞涓的建议.
楚王要挟孙膑,说他如果不答应留在楚国,就把他交给庞涓.孙滨告诉楚王,庞涓要的不是他,是《孙子兵法》,有了《孙子兵法》,魏国就会称霸.孙膑答应为楚王抄录一套《孙子兵法》,楚王同意先放田忌回国.
钟离春收买众多敢死之士,欲救孙膑,孙膑为保田忌回国,没有答应,钟离春十分不快.
庞涓得知孙膑答应为楚王抄录兵法,进见楚王,说他知道兵法的一些内容,为防止孙膑抄录假兵书欺骗楚王,他可以为楚王监视孙膑,条件是他再把兵书抄录一遍带回魏国.楚王答应了他的要求.
第十二集:瞒天过海
庞涓又会见孙膑,说他即使给楚王抄录了兵法,楚王还是不会放过他,不如为他抄写一部兵法,他可以帮助孙膑逃离楚国.孙膑将计就计答应庞涓的要求.按照庞涓和孙膑定下的计策,庞涓离开楚国.庞涓走后,孙膑拜见楚王,说兵法乃兵圣之作,必须找一类似鬼谷的山谷抄写,才可不辱圣灵,否则将受到上天惩罚.楚人一向宠信鬼神,楚王答应了孙膑的要求.
孙膑选择了靠近楚魏边境的一条山谷,假意不敢前往.楚王得兵法心切,派军队保护孙膑.
庞涓带兵秘密袭击孙膑所在的山谷,意欲劫持孙膑.孙膑乘庞涓与楚军混战之机,在钟离春的帮助下,逃离楚国.
第十三集:偷梁换柱
孙膑的逃离使庞涓十分恼怒,他来到楚国,一番口舌,使楚王相信了他的谎言.楚王派使者来到齐国,污蔑孙膑偷走了楚国的国宝,要孙膑将国定送回楚国,否则楚国将与魏国一同向齐国问罪.齐威王明知孙膑不是鸡鸣狗盗之徒.但迫于楚国的威胁,再加之邹忌的谗言,齐王让孙膑亲自到楚国向楚王说明.
钟离春与钟离秋姐妹终于相见,感慨万分.钟离春将公孙阅的所为告诉了妹妹,钟离秋逼公孙阅离开邹忌.
孙膑为了田忌将军一家人的性命,打算再次动身去楚国,钟离春极力阻止孙膑前往楚国.
禽滑用偷梁换柱之计,命手下人装扮孙膑,带着一批希世珍宝随自己前往楚都.孙膑乘机带着田忌的信,随钟离春经楚国前往到韩国去找申大夫.
第十四集:假道伐虢
孙膑来到韩国申大夫家,申大夫要将他引见给韩王,孙膑不愿让自己来到韩国的消息传到魏国,因此不愿去见韩王.申大夫还是将孙膑来到韩国的事告诉了韩王,韩王立即召见孙膑,拜孙膑为军师.
庞涓得知孙膑在韩国,故作不知,派使者来到韩国,邀请韩国在成周会盟,对付共同的敌人秦国,请韩王允许魏国参加盟会的人路经韩国成皋.
孙膑向韩王进言,说魏国肯定另有所图,并向他讲了当年晋献公假道伐虢的故事.韩王只答应盟会,未答应借路.
盟会之时,魏王假作劳累过度,旧病复发,庞涓再次提出借路韩国的北方重镇成皋,从近路回国.韩王以为盟约以定,魏国不会与之为敌,答应了庞涓了请求.庞涓回国途中,乘韩国不备,突然占领了成皋.然后向韩王提出:以成皋换孙膑.
第十五集:声东击西
成皋是韩国北方的屏障,成皋失陷,韩国上下一片慌乱.
韩国不少大夫主张用孙膑换回成皋,韩王也打算把孙膑交给魏国.申大夫坚决反对,他说只要孙膑在韩国,成皋就不愁不能夺回,而且魏国也不敢小视韩国.身为大将军的韩国太子也反对交出孙膑,认为如此将是韩国的羞辱.韩王改变主意,命太子和孙膑带兵夺回成皋.
韩国的军队没有进攻成皋,而是直逼魏国的重镇中牟.庞涓估计孙膑会象当年围魏救赵一样故计重演,并未回兵中牟,而是率主力直逼韩国国都.韩王立刻命太子和孙膑回军.
孙膑让太子率大军明为回国救急,实为虚晃一枪,他与钟离春率领一支精干轻装军队,夜奔成皋,乘敌不备,夺回了成皋.
⑼ 36计成语(全部36个)
金蝉脱壳、抛砖来引玉、借刀杀自人、以逸待劳、擒贼擒王、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浑水摸鱼、打草惊蛇、瞒天过海、反间计、笑里藏刀、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树上开花、暗渡陈仓、走为上、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屋抽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道伐虢。
⑽ 三十六计有关的成语
瞒天过海:【基本解释】:用欺骗的手段在暗地里活动。
【拼音读法】:mán
tiān
guò
hǎi
【近义词组】内:掩人耳目、瞒天昧容地、瞒上欺下
【反义词组】:实事求是、以诚相待、光明磊落
【使用方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出处】:清·无名氏《三十六记》:“瞒天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