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思道有关的成语
⑴ 与“卢思道”有关的成语有哪些
与“卢思道”有关的成语有共挽鹿车 共为唇齿 共枝别干。
1、
【成语】: 共挽鹿车
【拼音】: gòng wǎn lù chē
【解释】: 挽:拉;鹿车:古时的一种小车。旧时称赞夫妻同心,安贫乐道。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鲍宣妻传》:“妻乃悉归侍御服饰,更著短衣裳,与宣共挽鹿车归乡里。”
【举例造句】: 他们夫妻共挽鹿车回到故乡生活。
【拼音代码】: gwlc
【近义词】:鹿车共挽
2、
【成语】: 共为唇齿
【拼音】: gòng wéi chún chǐ
【解释】: 比喻互相辅助。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邓芝传》:“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长,共为唇齿,进可兼并天下,退可鼎足而立。”
【举例造句】: 这两者是共为唇齿的关系。
【拼音代码】: gwcc
【近义词】:唇齿相依、共相唇齿
3、
【成语】: 共枝别干
【拼音】: gòng zhī bié gàn
【解释】: 比喻一个教师传授下来的但又各人自成一派。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52回:“他们所注之书,或所见不同,各有所取;或师资相传,共枝别干。”
【举例造句】: 我与他是共枝别干的关系。
【拼音代码】: gzbg
⑵ 跟傲慢有关的成语
傲霜枝 傲:傲慢,蔑视。形容菊花凌霜傲雪,不为严寒所屈
出处:宋·苏轼《赠刘景文》诗:“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昂昂不动 昂昂:气概轩昂的样子。形容目中无人,十分傲慢的样子
出处:楚剧《葛麻》第一场:“见了员外,昂昂不动,岂不是丢了一个揖?”
昂然而入 仰头挺胸地走进来。形容态度傲慢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5回:“须臾,李恢昂然而入。”
昂首天外 抬起头望着天边。形容态度傲慢,或做事脱离实际。
出处:清·归庄《王大痴像赞》:“昂其首,睅其目,举觞而望青天者,是为王大痴。”
昂头阔步 昂:仰,高抬。抬起头迈开大步向前。形容精神备发或态度傲慢。参见“昂首阔步”。
出处:方志敏《可爱的中国》:“他们昂头阔步,带着一种藐视中国人不屑与中国人为伍的神气,总引起我心里的愤愤不平。”
昂头天外 昂:抬起。抬起头望着天边。形容态度傲慢或做事脱离实际。
出处:鲁迅《书信集·致萧军、萧红》:“他们昂头天外,评论之后,不知那里去了。”
敖不可长 敖:通“傲”,傲慢。傲慢之心不可以滋长。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傲不可长 傲慢之心不可以滋长。
出处:《礼记·曲礼上》:“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傲慢不逊 逊:谦逊。态度高傲自大,对人不讲谦让。
出处:《汉书·萧望之传》:“有司奏乐君责使者礼,遇丞相无礼,廉声不闻,敖(傲)不逊。”
傲慢少礼 态度傲慢,对人不讲礼节。
出处:《三国志·吴志·三嗣主传》裴松之注引孙皓侍中李仁之言:“视人君相忤,是乃祀所谓傲慢;傲慢则无礼,无礼则不臣,不臣则犯罪,犯罪则陷不测矣。”
傲慢无礼 态度傲慢,对人不讲礼节。
出处:《三国志·吴志·三嗣主传》裴松之注引孙皓侍中李仁之言:“视人君相忤,是乃祀所谓傲慢;傲慢则无礼,无礼则不臣,不臣则犯罪,犯罪则陷不测矣。”
傲睨得志 傲睨:傲慢地斜眼看。得志:愿望实现。形容因实现愿望而看不起一切的神情。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原来曹操自破马超回,傲睨得志,每日饮宴,无事少出,国政皆在相府商议。”
傲睨一世 睨:斜视。高傲地旁观,对当代的一切都不看在眼里。形容傲慢自负,目空一切。
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三十四:“便有傲睨一世,污浊朝廷之意。”宋·高斯得《耻堂存稿·留赵给事奏札》:“但其再来,遂负虚骄之气,傲睨一世,自以人莫能及。”
傲睨自若 睨:斜视;自若:指满不在乎。形容自高自大、藐视一切的样子。
出处:宋·王谠《唐语林·豪爽》:“郑太穆郎中为金州刺史,一日忽致书于襄阳于司空頔,其言恳切,而傲睨自若,似无郡僚之礼。”
傲世轻物 傲世:傲视当世;物:他人或环境。鄙弃世俗,看不起别人。也指高傲自大。
出处:《淮南子·齐俗训》:“敖(傲)世轻物,不污于俗。”
傲贤慢士 贤:有才德的人;士:读书人和有才干的人。用傲慢的态度对待有德有才的人。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何期逆贼恣逞奸雄,傲贤慢士,故特来见明公。”
傲雪凌霜 形容不畏霜雪严寒,外界条件越艰苦越有精神。比喻经过长期磨练,面对冷酷迫害或打击毫不示弱、无所畏惧。傲,傲慢、蔑视。
出处:宋·杨无咎《柳梢青》:“傲雪凌霜,平欺寒力,搀借春光。”
傲雪欺霜 形容不畏霜雪严寒,外界条件越艰苦越有精神。比喻经过长期磨练,面对冷酷迫害或打击毫不示弱、无所畏惧。傲,傲慢、蔑视。
出处:元·吴昌龄《张天师》:“梅花云:我这梅花……玉骨冰肌谁可匹,傲雪凌霜夺第一。”
白眼相看 看别人时眼睛朝上或旁边,现出白眼珠,表示轻蔑,不屑一顾,对人不礼貌。
出处:宋·杨万里《诚斋集·都下和同舍李元老承信赠诗之韵》第四卷:“尽今俗客不妨来,白眼相看勿分剖。”
鼻孔朝天 仰起头来鼻孔朝天。形容高傲自大。
出处:见“鼻孔撩天”。
鄙夷不屑 指轻视;看不起。
出处:叶圣陶《倪焕之》九:“难得笑的平板的脸上却浮着鄙夷不屑的笑意。”
不卑不亢 卑:低、自卑;亢:高傲。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出处:明·朱之瑜《答小宅生顺书十九首》:“圣贤自有中正之道,不亢不卑,不骄不诌,何得如此也!”
不亢不卑 亢:高傲;卑:低、自卑。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出处:明·朱之瑜《答小宅生顺书十九首》:“圣贤自有中正之道,不亢不卑,不骄不诌,何得如此也!”
不抗不卑 抗:高傲;卑:低、自卑。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出处:《红楼梦》第五六回:“他这远愁近虑,不抗不卑,他们奶奶就不是和咱们好,听他这一番话,也必要自愧的变好了。”
不屑一顾 不屑:不值得,不愿意;顾:看。认为不值得一看。形容极端轻视。
出处:明·方孝儒《送龚彦佐序》:“夫禄之以天下而系马千驷,常人思以其身易之而不可得,而伊尹不屑一顾视焉。”
谄上傲下 对上讨好,对下傲慢。
出处:郭沫若《十批判书·孔墨的批判》:“所谓‘富贵在天’便是打破地上的权威,不走谄上傲下的路去求不义的富贵。”
大模大样 形容态度傲慢,目中无人的样子。
出处:明·王世桢《鸣凤记》第二十三出:“又见他烈烈轰轰,呼呼喝喝,大模大样,前遮后拥,把那街上闲人尽打开。”
大摇大摆 走路时身子摇摇摆摆。形容自以为了不起的傲慢神态。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回:“次日早晨,大摇大摆出堂,将回子发落了。”
得意之色 得意:称心如意。因非常称心如意而露出傲慢的神色。
出处:鲁迅《书信集·答有恒先生》:“血的游戏已经开头,而角色又是青年,并且有得意之色。”
飞扬跋扈 飞扬:放纵;跋扈:蛮横。原指意态狂豪,不爱约束。现多形容骄横放肆,目中无人。
出处:《北史·齐高祖纪》:“景专制河南十四年矣,常有飞扬跋扈志。”
高傲自大 自以为了不起,极其骄傲,看不起别人。
出处:毛泽东《学习和时局》:“各种业务专长,都可以成为高傲自大轻视旁人的资本。”
高步阔视 形容气慨不凡或态度傲慢。同“高视阔步”。
出处:清·袁枚《新齐谐·冷秋江》:“果见一丈夫魋肩昂背,高步阔视,持大扇击手作拍板,口唱《大江东》,于于然来。群鬼尽散。”
高视阔步 眼睛向上看,迈大步走路。形容气慨不凡或态度傲慢。
出处:《隋书·卢思道传》:“俄而抵掌扬眉,高视阔步。”
骄傲自满 看不起别人,满足于自己已有的成绩。
出处:宋·王明清《挥麈后录》卷八:“既登宥密,颇骄傲自满。”
矫时慢物 矫时:矫正时俗。慢,傲慢。指对现实不满,态度傲慢。
出处:《后汉书·弥衡传》:“少有才辩,而尚气刚傲,好矫时慢物。”
桀敖不驯 凶悍倔强,傲慢不顺从。同“桀骜不逊”。
出处:茅盾《追求》:“学生们侮辱师长,如此桀敖不驯,即使现在不入‘西歪’,将来要做‘西歪’也是难免的。”
桀傲不恭 凶悍倔强,傲慢不顺从。同“桀骜不逊”。
出处:《二程遗书》附录《门人朋友叙述并序》:“人有不及,开导诱掖,惟恐其不至。故虽桀傲不恭,见先生,莫不感悦而化服。”
桀傲不驯 凶悍倔强,傲慢不顺从。同“桀骜不逊”。
出处:储安平《在塔里木河的下游》:“就在这蜿蜒的沙山脚下,流着来自千里以外,历史上久享盛名的这条旷达、豪壮的、同时也是桀傲不驯的塔里木河。”
桀骜不恭 凶悍倔强,傲慢不顺从。同“桀骜不逊”。
出处:《东周列国志》第六七回:“围乃共王之庶子,年齿最长,为人桀骜不恭,耻居人下,恃其才器,阴畜不臣之志。”
桀骜不驯 桀:凶暴;骜:马不驯良,比喻傲慢。性情强暴不驯顺。
出处:《汉书·匈奴传赞》:“其桀骜尚如斯,安肯以爱子而为质乎?”
桀骜不逊 凶悍倔强,傲慢不顺从。
出处:宋·陈亮《酌古论·先主》:“臣恐既解之后,胜者张势,败者阻险,桀骜不逊,以拒陛下。”
桀贪骜诈 凶暴贪婪而又傲慢狡诈。
出处:清·薛福成《代李伯相拟陈督臣忠勋事实疏》:“虽其桀贪骜诈若李世忠、陈国瑞之流,苟有一节可用,必给以函牍,殷勤讽勉,奖其长而指其过,劝令痛改前非。”
拒人千里 形容对人态度傲慢。
出处:先秦·孟轲《孟子·告子下》:“诣诣之声音颜色,距人于千里之外。”
倔强倨傲 倔强:执拗;倨傲:傲慢。执拗而又傲慢。
出处:汉·桓宽《盐铁论·论功》:“倔强而倨敖,自称老夫。”
狂妄自大 狂妄:极端的自高自大。指极其放肆,自高自大,自中无人。
出处:《旧唐书·皇甫榑传》:“执谊,叔文乘时多僻,而欲斡运六合,斟酌万几;……而狂妄之甚也。”
目空一切 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极端骄傲自大。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二回:“但他恃著自己学问,目空一切,每每把人不放在眼内。”
目空一世 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骄傲自大。
出处:明·焦竑《李氏焚书序》:“宏甫快口直肠,目空一世,愤激过甚,不顾人有忏者。”
目空余子 眼里没有别人。形容骄傲自大,看不起人。同“目中无人”。
⑶ 与卢思道有关的成语
共挽鹿车 共为唇齿 共枝别干 更多..
第二个字包含共的成语: 不共戴天 更多内..
第三个字包含共容的成语: 分甘共苦 和衷共济 鹿车共挽 奇文共赏 人神共愤 天人共鉴 同甘共苦 同条共贯 同文共轨 同舟共济雅俗共赏 有目共睹 有目共赏 更多..
⑷ 与“卢思道”有关的成语有哪些
与“卢思道”有关的成语有共挽鹿车
共为唇齿
共枝别干。
1、
【成语】:
共挽鹿车
【拼音】:
gòng
wǎn
lù
chē
【解释】:
挽:拉;鹿车:古时的一种小车。旧时称赞夫妻同心,安贫乐道。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鲍宣妻传》:“妻乃悉归侍御服饰,更著短衣裳,与宣共挽鹿车归乡里。”
【举例造句】:
他们夫妻共挽鹿车回到故乡生活。
【拼音代码】:
gwlc
【近义词】: 鹿车共挽
2、
【成语】:
共为唇齿
【拼音】:
gòng
wéi
chún
chǐ
【解释】:
比喻互相辅助。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邓芝传》:“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长,共为唇齿,进可兼并天下,退可鼎足而立。”
【举例造句】:
这两者是共为唇齿的关系。
【拼音代码】:
gwcc
【近义词】: 唇齿相依、共相唇齿
3、
【成语】:
共枝别干
【拼音】:
gòng
zhī
bié
gàn
【解释】:
比喻一个教师传授下来的但又各人自成一派。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52回:“他们所注之书,或所见不同,各有所取;或师资相传,共枝别干。”
【举例造句】:
我与他是共枝别干的关系。
【拼音代码】:
gzbg
⑸ 形容来自贵族,或者名门之后的成语, 还有形容留着贵族的血的成语
【大家风范】大家:旧指有声望地位的高门贵族。风范:风度、气派。出自高贵人家特有的气派。
【贵不可言】极其高贵,以至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旧时相面的人卜测人的前程时常说的话。
【高朋故戚】高贵的朋友,至近的亲戚。指至亲好友。
长戟高门
门庭高大,门内列戟。形容旧时显贵人家的威仪。
出处:唐·张鷟《游仙窟》:“鸣钟食鼎,积代衣缨;长戟高门,因循礼乐。”
存亡继绝
存:保存;继:接续。恢复灭亡的国家,延续断绝了的贵族世家。
出处:《论语·尧曰》:“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公羊传·僖公十七年》:“桓公尝有继绝存亡之功,故君子为之讳也。”
存亡续绝
存:保存;续:接续。恢复灭亡的国家,延续断绝了的贵族世家。
出处:清·龚自珍《古史钩沉论二》:“天生孔子不后周,不先周也,存亡续绝,俾枢纽也。”
达官贵人
达官:大官。指地位高的大官和出身侯门身价显赫的人。
出处:《礼记·檀弓下》:“公子丧,诸达官之长杖。”
达官贵要
犹言达官贵人。指地位高的大官和出身侯门身价显赫的人。
出处:《金史·世宗纪下》:“达官贵要多行非理,监察院察未尝举劾。”
达官显宦
达:显贵;宦:官。旧指职位高而声势显赫的官员。
出处:《礼记·檀弓下》:“公子丧,诸达官之长杖。”
达官要人
犹言达官贵人。指地位高的大官和出身侯门身价显赫的人。
出处:宋·惠洪《冷斋夜话·课术有验无验》:“有日者能课,使之课莫不大奇中……凡为达官要人言皆无验;至为市进凡庸山林之士课,则如目见而言。”
大家风范
大家:旧指有声望地位的高门贵族。风范:风度、气派。出自高贵人家特有的气派。
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十八回:“献茶已毕,叙起话来,问答如流,气度从容,真是大家风范,把个狄后乐了个了不得。”
鼎食鸣钟
鼎:古代炊器;钟:古代乐器。击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的豪华生活排场。
出处:宋·王禹偁《贤人不家食赋》:“将期乎鼎食鸣钟,宁虞往吝。”
鼎食鸣锺
击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的豪华生活排场。同“鼎食鸣钟”。
鼎食钟鸣
钟:古代乐器;鼎:古代炊器。击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的豪华排场。
出处:《史记·货殖列传》:“洒削,薄技也,而郅氏鼎食。马医浅方,张里击钟。”唐·王勃《滕王阁序》:“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伐冰之家
伐冰,凿取冰块。古代唯有卿大夫以上的贵族丧祭得以用冰,用以称达官贵族。
出处:《礼记·大学》:“伐冰之家,不畜牛羊。”郑玄注:“卿大夫以上丧祭用冰。”
凤雏麟子
比喻贵族子孙或称誉佳子弟。
出处:唐·李咸用《轻薄怨》诗:“凤雏麟子皆至交,春风相逐垂杨桥。”
凤子龙孙
帝王或贵族的后代。
出处:《二刻拍案惊奇》卷七:“真个是凤子龙孙,遭着不幸,流落到这个地位。”
黼衣方领
华贵的服饰。借指王公显贵。
高车驷马
四匹马驾驶的、车盖很高的车。旧时形容高官显贵的阔绰。
出处:《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范睢归取大车驷马,为须贾御之,入秦相府。”
高官尊爵
显贵的官职和爵位。
出处:《庄子·让王》:“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
膏梁纨袴
膏梁:肥肉和细粮;纨绔:细绢做的裤子。借指富贵人家子弟。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宝钗笑道:‘真真膏梁纨袴之谈!我们虽是千金,原不知道这些事。’”
膏粱纨袴
膏粱:肥肉和细粮;纨袴:细绢做的裤子。借指富贵人家子弟。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6回:“宝钗笑道:“真真膏粱纨袴之谈!我们虽是千金,原不知道这些事。””
膏腴贵游
犹言富家贵族。
出处:《梁书·王承传》:“时膏腴贵游,咸以文学相尚,罕以经术为业,惟承独好之。”
膏腴子弟
富贵人家的子弟。
出处:南朝·梁·锺嵘《〈诗品〉序》:“于是庸音杂体,人各为容,至使膏腴子弟,耻文不逮,终朝点缀,分夜呻吟。”
公子哥儿
指富贵人家只讲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的子弟。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见安公子那一番举动,早知他是不通世路艰难,人情利害的一个公子哥儿。”
公子王孙
旧时贵族、官僚的子弟。
出处:《战国策·楚策四》:“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类为招。”
豪门贵胄
指权们贵族的子孙。
出处:梁启超《新罗马·党狱》:“况且你们那豪门贵胄做官读书的上等人物,个个都做了我家吮痈舐痔一呼百诺的孝顺孙儿。”
侯门似海
王公贵族的门庭像大海那样深遂。旧时豪门贵族、官府的门禁森严,一般人不能轻易进入。也比喻旧时相识的人,后因地位悬殊而疏远。
出处:唐·崔郊《赠去婢》:“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中;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击钟陈鼎
钟:古代乐器;鼎:古代炊器。击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的豪华排场。
出处:《史记·货殖列传》:“洒削,薄技也,而郅氏鼎食。马医浅方,张里击钟。”
击钟鼎食
打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或富人生活奢华。
出处:汉·张衡《西京赋》:“击钟鼎食,连骑相过。”三国·魏·嵇康《卜疑》:“宁聚货千亿,击钟鼎食;枕藉芬芳,婉脔美色乎?”
季孟之间
这里指春秋时鲁国三家大贵族中势力最大的季氏和势力最弱的孟氏。指在季、孟两者之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出处:《论语·微子》:“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
继绝存亡
恢复灭亡的国家,延续断绝了的贵族世家。
出处:《论语·尧曰》:“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公羊传·僖公十七年》:“桓公尝有继绝存亡之功,故君子为之讳也。”
加官进爵
爵:爵位,君主国家封贵族的等级。旧时指官职提升。
出处:《金史·章宗元妃李氏传》:“向里飞则加官进禄。”明·周楫《西湖二集·巧书生金銮失对》:“……征聘吴与弼进京,加官进爵,将隆以伊傅之礼。”
金章紫绶
紫色印绶和金印,古丞相所用。后用以代指高官显爵。
出处:《晋书·舆服志》:“贵人、夫人、贵嫔是为三夫人,皆金章紫绶。”
金枝玉叶
原形容花木枝叶美好。后多指皇族子孙。现也比喻出身高贵或娇嫩柔弱的人。
出处:晋·崔豹《古今注·舆服》:“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常有五色云气金枝玉叶止于帝上。”唐·王建《宫中调笑》词:“胡蝶、胡蝶,飞上金枝玉叶。”
兰桂齐芳
兰桂:对他人儿孙的美称;芳:比喻美德、美声。旧指儿孙同时显贵发达。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现今荣宁两府,善者修缘,恶者悔祸,将来兰桂齐芳,家道复初,也是自然的道理。”
阆苑琼楼
阆:空旷,宽阔;琼:赤色玉。广大的园林,华美的楼阁。传说中的神仙住处。也指皇帝贵族的宫苑。
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十一回:“里面阆苑琼楼,奇花异草,奥妙非常。”
立人达人
立:建树,成就;达:发达,显贵。旧指帮助人建立功业,提高地拉。
出处:《论语·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列鼎而食
列:陈列;食:吃。形容豪门贵族的奢侈生活。
出处:汉·刘向《说苑·建本》:“累茵而坐,列鼎而食。”
鸣珂锵玉
玉珂鸣响,佩玉铿锵。比喻显贵。
鸣钟列鼎
钟,打击乐器,泛指一般乐器;鼎,盛物食器。谓用食时身边响着乐器,眼前列着鼎器。后形容古代贵族高官生活的豪奢。
出处:汉·张衡《西京赋》:“击钟鼎食,连骑相过。”
鸣钟食鼎
钟,打击乐器,泛指一般乐器;鼎,盛物食器。谓用食时身边响着乐器,眼前列着鼎器。形容古代贵族高官生活的豪奢。
出处:汉·张衡《西京赋》:“击钟鼎食,连骑相过。”
裙屐少年
裙:下裳;屐:木鞋。裙屐是六朝贵族子弟的衣着。形容只知道讲究穿戴的年轻人。
出处:《北史·邢峦传》:“萧深藻是裙屐少年,未拾政务。”
深宅大院
房屋多厕而有围墙的院子。旧时多指富贵人家。
出处: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二折:“他每待强巴劫深宅大院,便侍折摧了舞榭歌楼。”
体国经野
体:划分;国:都城;经:丈量;野:田野。把都城划分为若干区域,由官宦贵族分别居住或让奴隶平民耕作。泛指治理国家。
出处:《周礼·天官·序官》:“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高官分职,以民为极。
拖青纡紫
汉制,诸侯佩带的印绶为紫色,公卿为青色。以之比喻官位显贵。
王公大人
国君重臣。后泛指高官贵人。
王公贵戚
泛指皇亲国戚。
出处:《宣和画谱·李成》:“其后王公贵戚皆驰书致币,恳请者不绝于道,而成漫不省也。”
王侯将相
泛指封建社会中位尊、禄厚、权重、势大的贵族。
出处:《史记·陈涉世家》:“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王孙公子
旧时贵族、官僚的子弟。
出处:《战国策·楚策四》:“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类为招。”
王孙贵戚
泛指皇亲国戚。同“王公贵戚”。
出处:《群音类选·好事近·游春》:“觑雕鞍骏马,会王孙贵戚,谩把金尊倒,有时节沉醉花前,把金丸坠落飞鸟。”
五侯七贵
泛指达官显贵。
五陵豪气
指高门贵族的豪迈气概。
五陵年少
指京都富豪子弟。
出处:唐·白居易《瑟琶行》:“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叶公好龙
叶公:春秋时楚国贵族,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出处:汉·刘向《新序·杂事》记载:叶公子高非常喜欢龙,器物上刻着龙,房屋上也画着龙。真龙知道了,来到叶公家里,把头探进窗子。叶公一见,吓得拔腿就跑。
游闲公子
指游手好闲的富家子弟。
出处:《史记·货殖列传》:“游闲公子,饰冠剑,连车骑,亦为富贵容也。”
纡青佩紫
比喻显贵。同“纡青拖紫”。
出处:《隋书·卢思道传》:“外呈厚貌,内蕴百心,繇是则纡青佩紫,牧州典郡。”
纡朱拖紫
形容地位显贵。同“纡朱曳紫”。
出处:唐·白居易《岁暮寄微之》诗之三:“若并如今是全活,纡朱拖紫且开眉。”
纡朱曳紫
形容地位显贵。朱、紫指高官所佩印绶之颜色。
出处:晋·葛洪《抱朴子·逸民》:“何必纡朱曳紫,服冕乘轺。”
玉堂人物
泛指显贵的文士。
出处:金·元好问《息轩秋江捕鱼图》诗之三:“玉堂人物今何在,纸尾题诗一慨然。”
玉叶金枝
封建时代称皇家后裔。
出处:晋·崔豹《古今注·舆服》:“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常有五色云气金枝玉叶止于帝上。”唐·王建《宫中调笑》词:“胡蝶、胡蝶,飞上金枝玉叶。”
簪缨世族
簪和缨,古时达官贵人的冠饰,用来把冠固着在头上。旧时指世代作官的人家。
出处:唐·杜甫《八哀诗·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空余老宾客,身上愧簪缨。”
钟鸣鼎食
钟:古代乐器;鼎:古代炊器。击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的豪华排场。
出处:《史记·货殖列传》:“洒削,薄技也,而郅氏鼎食。马医浅方,张里击钟。”唐·王勃《滕王阁序》:“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朱轮华毂
朱、华:形容装饰华丽;毂:车轮中心的圆木。指古代王侯贵族乘坐的装饰华丽的车子。比喻显贵。
出处:《史记·张耳陈余列传》:“令范阳令乘朱轮华毂,使驱驰燕、赵郊。”
朱门绣户
朱门:红漆大门;绣户:雕绘华美的门户。比喻富贵人家妇女的住处。也借指富贵人家。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封三娘》:“娘子朱门绣刻户,妾素无葭莩亲,虑致讥嫌。”
珠围翠绕
珠:珍珠;翠:翡翠。形容妇女妆饰华丽。也形容富贵人家随侍的女子众多。
出处: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四折:“依旧有翠绕珠围。”
【高朋满座】高:高贵。高贵的朋友坐满了席位。形容宾客很多
⑹ 象征显赫的词有那些
长戟高门
门庭高大,门内列戟。形容旧时显贵人家的威仪。
出处:唐·张鷟《游仙窟》:“鸣钟食鼎,积代衣缨;长戟高门,因循礼乐。”
处尊居显
显:显要,显赫。指有声望有地位。形容职位高,权势大。—— 关于显赫的成语
出处:无
达官贵人
达官:大官。指地位高的大官和出身侯门身价显赫的人。
出处:《礼记·檀弓下》:“公子丧,诸达官之长杖。” ~,略有些名目在世者,其死后必有部诗文刻集。★清·张贵胜《遣愁集·感慨》
达官贵要
犹言达官贵人。指地位高的大官和出身侯门身价显赫的人。
出处:《金史·世宗纪下》:“达官贵要多行非理,监察院察未尝举劾。”
达官显宦
达:显贵;宦:官。旧指职位高而声势显赫的官员。—— 描写显赫的成语
出处:《礼记·檀弓下》:“公子丧,诸达官之长杖。” 我所知道的是四十年前的绍兴,那里没有~,所以未闻有专门为堂会的演剧。★鲁迅《且介亭杂文附集·女吊》
达官要人
犹言达官贵人。指地位高的大官和出身侯门身价显赫的人。
出处:宋·惠洪《冷斋夜话·课术有验无验》:“有日者能课,使之课莫不大奇中……凡为达官要人言皆无验;至为市进凡庸山林之士课,则如目见而言。”
大红大紫
形容显赫、得意。
出处:老舍《四世同堂》:“我看出来,现在干什么也不能大红大紫,除了作官和唱戏!”
大家风范
大家:旧指有声望地位的高门贵族。风范:风度、气派。出自高贵人家特有的气派。—— 关于显赫的成语
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十八回:“献茶已毕,叙起话来,问答如流,气度从容,真是大家风范,把个狄后乐了个了不得。”
带金佩紫
金:金印。紫:紫绶。带着金印,佩着紫绶。形容地位非常显赫。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吾闻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
珥金拖紫
珥:插;拖:下垂。插金珰,拖紫袍。指官位显赫
出处:《梁书·明山宾传》:“明祭酒虽出抚大藩,拥旄推毂,珥金拖紫,而恒事屡空。” 作谓语、定语;指地位显赫
夫荣妻显
丈夫有了荣耀的地位,妻子也会随之显赫起来。—— 描写显赫的成语
出处:无
黼衣方领
华贵的服饰。借指王公显贵。
出处:无
富贵显荣
财多位高,显赫荣耀。
出处:《隶释·汉先生郭辅碑》:“有四男三女,咸高贤姣丽,富贵显荣,可谓子孙繁者已。” 盖流离颠沛,权改男装;~,应修妇职。★清·侯芝《〈再生缘〉序》
高车驷马
四匹马驾驶的、车盖很高的车。旧时形容高官显贵的阔绰。—— 关于显赫的成语
出处:《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范睢归取大车驷马,为须贾御之,入秦相府。”
高官显爵
显:显要,显赫;爵:爵位,官爵。官职很高,爵们显赫。
出处:明·徐元《八义记·猜忌赵宣》:“顺我者高官显爵,逆我者灭族亡身,正是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高官尊爵
显贵的官职和爵位。
出处:《庄子·让王》:“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
高门大户
高门:旧时指富贵之家;大户:声势显赫的家族。有钱有势的人家。—— 描写显赫的成语
出处:《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为开第康庄之衢,高门大屋,尊宠之。” 因他是个市户出身,一时没有高门大族来求他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满少卿饥附饱扬》
高牙大纛
三代军队里的大旗。指军中的旗帜。比喻声势显赫。
出处: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然则高牙大纛,不足为公荣。”
贵人多忘
贵人:地位贵显的人。指地位显赫的人往往不念旧交或讥笑人健忘。
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恚恨》:“倘也贵人多忘,国士难期,使仆一朝出其不意,与君并肩内阁,侧眼相视,公始悔而谢仆,仆安能有色于君乎?” 我怎敢恰为官~。★元·宫大用《范张鸡黍》第四折
赫赫巍巍
显赫高大的样子。—— 关于显赫的成语
出处:唐·韩愈《贺册尊号表》:“众美备具,名实相当,赫赫巍巍,超今冠古。” ~,及时纯熙。昊天成命,后则受之。★《宋史·乐志七》
赫赫扬扬
赫赫:显赫的样子。①光明盛大的样子。②形容兴旺显赫。
出处:明·汤显祖《牡丹亭·诊崇》:“赫赫扬扬,日出东方。” 如今我们家~,已将百载。★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三回
赫赫有名
赫赫:显著盛大的样子。声名非常显赫。
出处:《诗经·小雅·节南山》:“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况且他罗家也是著名的盐商,不过近年稍为疲了点罢了,在外面还是~的,怕没人知道么?★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赫赫之功
赫赫:盛大显著貌。显赫的业绩。形容功劳极大。—— 描写显赫的成语
出处:《大戴礼·劝学》:“无绵绵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金章紫绶
紫色印绶和金印,古丞相所用。后用以代指高官显爵。
出处:《晋书·舆服志》:“贵人、夫人、贵嫔是为三夫人,皆金章紫绶。”
兰桂齐芳
兰桂:对他人儿孙的美称;芳:比喻美德、美声。旧指儿孙同时显贵发达。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现今荣宁两府,善者修缘,恶者悔祸,将来兰桂齐芳,家道复初,也是自然的道理。”
李广未封
汉名将李广部下因军功而封侯的人很多,而李广本人抗击匈奴,战功显赫,却不见封侯。后因以“李广未封”、“李广不侯”、“李广难封”慨叹功高不爵,命运乖舛。—— 关于显赫的成语
出处:无
立人达人
立:建树,成就;达:发达,显贵。旧指帮助人建立功业,提高地拉。
出处:《论语·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门庭赫奕
门庭:指家庭社会地位。赫奕:盛大。形容人地位、名声显赫。
出处:无
明明赫赫
形容光亮夺目,声势显赫。—— 描写显赫的成语
出处:《诗·大雅·大明》:“明明在下,赫赫在上。”
鸣珂锵玉
玉珂鸣响,佩玉铿锵。比喻显贵。
出处:无
妻荣夫贵
荣:荣耀。贵:显贵。指因妻子的显赫地位夫婿也能得到好处。参见“夫贵妻荣”。
出处:无
热可炙手
火热可以灼手。比喻权势显赫。同“炙手可热”。—— 关于显赫的成语
出处:唐·郑棨《开天传信记》:“安乐公主,上之季妹也。附会韦氏,热可炙手,道路惧焉。”
身显名扬
身世显赫,声名远扬。
出处:无
深宅大院
房屋多厕而有围墙的院子。旧时多指富贵人家。
出处: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二折:“他每待强巴劫深宅大院,便侍折摧了舞榭歌楼。” 婶子在里面住着,~,那里就知道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四回)
驷马高门
指门第显赫。—— 描写显赫的成语
出处:《汉书·于定国传》:“始定国父于公,其闾门坏,父老方共治之。于公谓曰:‘少高大闾门,令容驷马高盖车。我治狱多阴德,未尝有所冤,子孙必有兴者。’至定国为丞相,永为御史大夫,封侯传世云。”
拖青纡紫
汉制,诸侯佩带的印绶为紫色,公卿为青色。以之比喻官位显贵。
出处:无
王公大人
国君重臣。后泛指高官贵人。
出处:无
五侯蜡烛
用以形容豪门权势的显赫景象。—— 关于显赫的成语
出处:语出唐·韩翃《寒食》诗:“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旧俗寒食节禁火,而宫中传烛分火于五侯之家,贵宠可见。
五侯七贵
泛指达官显贵。
出处:无
显亲扬名
显:显赫;亲:父母;扬:传扬。指使双亲显耀,名声传扬。
出处:《孝经·开宗明义》:“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倘得一官半职,~,封妻荫子,光耀门闾,乃儿之志也。★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回
扬名显亲
扬:传扬;显:显赫;亲:父母。指使双亲显耀,名声传扬。—— 描写显赫的成语
出处:《孝经·开宗明义》:“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读了这许多年的书,又到东洋留过学,当然要回省做个一官半职,以便将来~。★巴金《雾》六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多指地位崇高权势显赫的大臣。
出处:《六韬》:“屈一人下,伸万人上,惟圣人能行之。”
印累绶若
形容官吏身兼数职,声势显赫。
出处:《汉书·石显传》:“牢邪!石邪!五鹿客邪!印何累累,绶若若邪!”
纡青佩紫
比喻显贵。同“纡青拖紫”。—— 关于显赫的成语
出处:《隋书·卢思道传》:“外呈厚貌,内蕴百心,繇是则纡青佩紫,牧州典郡。”
纡朱拖紫
形容地位显贵。同“纡朱曳紫”。
出处:唐·白居易《岁暮寄微之》诗之三:“若并如今是全活,纡朱拖紫且开眉。” ~,揖让人主之前;当轴秉衡,平章军国之重。★明·张居正《再辞恩命疏》
纡朱曳紫
形容地位显贵。朱、紫指高官所佩印绶之颜色。
出处:晋·葛洪《抱朴子·逸民》:“何必纡朱曳紫,服冕乘轺。”
玉堂人物
泛指显贵的文士。—— 描写显赫的成语
出处:金·元好问《息轩秋江捕鱼图》诗之三:“玉堂人物今何在,纸尾题诗一慨然。” 至二世兄富丽堂皇,不用说,将来一定是~了!★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九回
簪缨世族
簪和缨,古时达官贵人的冠饰,用来把冠固着在头上。旧时指世代作官的人家。
出处:唐·杜甫《八哀诗·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空余老宾客,身上愧簪缨。”
朱轮华毂
朱、华:形容装饰华丽;毂:车轮中心的圆木。指古代王侯贵族乘坐的装饰华丽的车子。比喻显贵。
出处:《史记·张耳陈余列传》:“令范阳令乘朱轮华毂,使驱驰燕、赵郊。” ~,拥旄万里。★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朱门绣户
朱门:红漆大门;绣户:雕绘华美的门户。比喻富贵人家妇女的住处。也借指富贵人家。—— 关于显赫的成语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封三娘》:“娘子朱门绣刻户,妾素无葭莩亲,虑致讥嫌。”
珠围翠绕
珠:珍珠;翠:翡翠。形容妇女妆饰华丽。也形容富贵人家随侍的女子众多。
出处: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四折:“依旧有翠绕珠围。” 刘姥姥进去,只见满屋里~,花枝招展的,并不知都系何人。★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九回
作作有芒
作作:光芒四射的样子。形容光芒四射。也比喻声势显赫。
出处:《史记·天官书》:“岁阴在酉,星居午。……作作有芒。”
⑺ 和卢思道相关的成语
共挽鹿车
【读音】:gòng wǎn lù chē
【解释】:挽:拉;鹿车:古时的一种小车。旧时回称赞夫妻同答心,安贫乐道。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鲍宣妻传》:“妻乃悉归侍御服饰,更著短衣裳,与宣共挽鹿车归乡里
⑻ 关于控制的的成语
按纳不住 按纳:克制。指激动、愤怒等感情无法抑制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8卷:“不想遇着许仙,春心荡漾,按纳不住,一时冒犯天条。”
按捺不下 按捺:抑制,忍耐。无法抑制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3卷:“舜美身心按捺不下,急忙关闭房门,径往夜来相遇之处。”
按捺不住 按捺:压抑,忍耐。心里急燥,克制不住。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白娘子水镇雷峰塔》:“不想遇着许宣……按捺不住,一时冒范天条。”
闭口捕舌 犹言甕中捉鳖。比喻敌方已被控制,无法逃脱。
出处:《晋书·张玄靓传》:“旋谓基曰:‘綝击其东,我等绝其西,不六旬,天下可定,斯闭口捕舌也。’”
不能自已 已:停止。指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
出处:唐·卢照邻《寄裴舍人书》:“慨然而咏‘富贵他人合,贫贱亲戚离’,因泣下交颐,不能自已。”
不由自主 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一回:“我也不很记得了,但觉自己身子不由自主,倒象有什么人,拉拉扯扯,要我杀人才好。”
长辔远驭 用长缰绳远远地驾驭拉车的马。比喻远距离操纵,控制另外的人或物。
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通变》:“是以归略文统,宜宏大体,先博览以精阅,总纲纪而摄契,然后拓衢路,置关键,长辔远驭,从容按节。”
楚界汉河 楚、汉相争中双方控制地区之间的地界与河流。后常比喻战争的前线。
出处: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十六回:“霎时间烟焰冲霄……仿佛枪林弹雨,依稀楚界汉河。”
寸辖制轮 比喻控制事物的关键虽小而极重要。辖,固定车轮与车轴位置,插入轴端孔穴的销钉。
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事类》:“故事得其要,虽小成绩,譬寸辖制轮,尺枢运关也。”
抵背扼喉 抵:按住;扼:掐住。按住脊背,掐住咽喉。比喻控制要害之地。
出处:唐太宗李世民《赐诏》:“抵背扼喉,塞其归路。”
独立自主 多指国家或政党维护主权,不受别人的控制或支配。
出处: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无论处于怎样复杂、严重、惨苦和环境,军事指导者首先需要的是~地组织和使用自己的力量。”
扼喉抚背 抚:按,捺。掐住咽喉,按住脊背。比喻控制敌方的要害,使其丧失反抗的能力。
出处:隋·卢思道《为北齐檄陈文》:“巨舰高舻,顺流东指江都、寿春之域;扼喉抚背之兵,飞龙赤马,绝水南越。”
扼襟控咽 比喻据守险要之地。
出处:宋·周邦彦《汴都赋》:“扼襟控咽,屏藩表里,名城池为金汤,役诸侯为奴隶。”
扼亢拊背 扼:用力掐着。亢:通“吭”,喉咙。拊:击,拍击。掐住喉咙,捺住背脊。比喻控制要害,制敌于死命。同“扼吭拊背”、“扼肮拊背”。
扼吭拊背 扼:用力掐着;吭:咽喉;拊:拍击。掐着喉咙,捺住脊背。比喻控制要害,制敌死命。
出处:《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夫与人斗,不扼其吭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
分而治之 ①分别治理。②利用手段使国家、民族或宗教等产生分裂,然后对其进行控制和统治。
出处:清·俞樾《群经平议·周官二》“巫马下士二人医四人”:“凡邦之有疾病者,疕疡者造焉,则使医分而治之,是亦不自医也。”
拊背扼喉 掐着喉咙,捺住脊背。比喻控制要害,制敌死命。
出处:《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夫与人斗,不扼其吭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
拊背扼吭 吭,喉咙。按住脊背,拤住咽喉。比喻控制要害。
出处:语出《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夫与人斗,不扼其亢,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今陛下入关而都,案秦之故地,此亦扼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按,亢,同“吭”。
拊背搤吭 按住脊背,拤住咽喉。比喻控制要害。亢,同“吭”。
出处:语出《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夫与人斗,不搤其亢,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今陛下入关而都,案秦之故地,此亦搤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
股掌之上 在大腿和手掌上面。比喻在操纵、控制的范围之内。
出处:《国语·吴语》:“大夫种勇而善谋,将还玩吴国于股掌之上,以得其志。”
关门打狗 比喻将对方控制在自己势力范围内,然后进行有效打击。
后发制人 发:发动;制:控制,制服。等对方先动手,再抓住有利时机反击,制服对方。
出处:《荀子·议兵》:“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
据高临下 凭借高处俯控低处,指凭仗优势地位足以控制别人。
出处:清·郑观应《盛世危言·边防一》:“盖有土垒,则据高临下,敌必不克骤攻。”
讫情尽意 指尽量满足自己的情感和心意,不加控制。
情不自禁 禁:抑制。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
出处:南朝梁·刘遵《七夕穿针》诗:“步月如有意,情来不自禁。”
情不自已 犹情不自禁。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
忍俊不禁 忍俊:含笑;不禁:无法控制自己。指忍不住要发笑。
出处:唐·赵璘《因话录》卷五:“柜初成,周戎时为吏部郎中,大书其上,戏作考词状:‘当有千有万,忍俊不禁,考上下。’”
受制于人 制:控制。被别人控制。
出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脱缰之马 比喻脱离羁绊的人或失去了控制的事物。
席卷八荒 席卷:像卷席子一样把东西卷起;八荒:八方荒远的地方。形容力量强大,控制整个天下。
出处:汉·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席卷天下 形容力量强大,控制了全国。
出处:汉·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喜不自胜 胜:能承受。喜欢得控制不了自己。形容非常高兴。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小生去时,承夫人亲自饯行,喜不自胜。”
先发制人 发:开始行动;制:控制,制服。原指丢动手的牌主动地位,可以控制对方。后也泛指争取主动,先动手来制服对方。
出处:《汉书·项籍传》:“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心不由主 为情感所激动,指神智不能由自己控制。
出处:宋·无名氏《张协状元·张协贫女团圆》:“张协本意无心娶你,在穷途身自不由己。况天寒举目又无亲,乱与伊家相娶。”
心猿意马 心意好象猴子跳、马奔跑一样控制不住。形容心里东想西想,安静不下来。
出处:汉·魏伯阳《参同契》注:“心猿不定,意马四驰。”唐·许浑《题杜居士》诗:“机尽心猿伏,神闲意马行。”
欣喜若狂 欣喜:快乐;若:好象;狂:失去控制。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出处:清·霁园主人《夜谭随录·护军女》:“少年得其应答,惊喜若狂。”
养鹰飏去 比喻怀有野心的人不易控制,当其得意之时就不再为主人所用。
出处:语出《后汉书·吕布传》:“譬如养鹰,饥即为用,饱则飏去。”
以一持万 持:把握。形容抓住关键,可以控制全局。
出处:《荀子·儒效》:“法先王,统礼义,一制度,以浅持博,以古持今,以一持万。”
以夷治夷 利用外族或外国之间的矛盾,使其互相冲突,削减力量,以便控制或攻伐。
出处:《明史·张祐传》:“以夷治夷,可不烦兵而下。”
意马心猿 形容心思不定,好象猴子跳、马奔跑一样控制不住。
出处:汉·魏伯阳《参同契》注:“心猿不定,意马四驰。”唐·许浑《题杜居士》诗:“机尽心猿伏,神闲意马行。”
欲扬先抑 要发扬、放开,先控制、压抑。
⑼ 和视有关的成语
视而不见、
视同陌路、
熟视无睹、
一视同仁、
高视阔步、
虎视眈眈、
等闲视之、
淆乱视听、
混淆视听、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虎视耽耽、
坐视不理、
视其所使、
视为寇雠、
听聪视明、
收视反听、
以郄视文、
⑽ 与卢思道相关的成语
鹿车共挽
【读音】:lù
chē
gòng
wǎn
【解释】:鹿车:古时的一种小车;挽:拉。旧时称赞夫妻同心,安贫乐道。
【出处】:《后汉书·鲍宣妻传》:“妻乃悉归侍御服饰,更著短布裳,与宣共挽鹿车归乡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