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屋及乌这个成语
㈠ 爱屋及乌这个成语的内容,60字以内
传说,殷商末代的商纣王是个穷奢极欲、残暴无道的昏君(参看《助纣为虐》)。“西伯”(西部诸侯之长)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因为反对纣王曾被囚禁,想了很多办法才得以出狱。当时,周的都城在岐山(今陕西省岐山县),周文王回到岐山后,下决心要推翻商朝的统治。他首先聘得军事家姜尚(即姜太公)为军师,积极练兵备战,又兼并了邻近的几个诸侯小国,势力逐渐强大起来。接着,又将都城东迁至丰邑(今陕西省户县附近),准备向东进军。可是,迁都不久周文王逝世了。
周文王的儿子姬发继位,即周武王。姜太公继续担任军师。武王的同母弟姬旦(即周公),异母弟姬奭〔shì 〕(即召公)是武王的两个得力助手。同时,武王还得到了其他几个诸侯的拥护。于是,武王正式宣布出兵伐纣。大军在孟津(今河南孟县之南的一个黄河渡口)渡过黄河,向东北挺进,直逼商朝的朝歌(今河南淇县东北)。因为商纣王已失尽人心,军队也多不愿为他送命,于是逃的逃、降的降,起义的起义,朝歌很快就被攻克。纣王自杀,商朝就此灭亡。以后的八百年,便成了周的天下,称为周朝。
当周武王攻克朝歌之初,对于怎样处置商朝遗留下来的权臣贵族、官宦将士,能不能使局面稳定下来,武王心里还没有谱,因此有些担忧。为此,他曾同姜太公等商议。汉朝人刘向编撰的《说苑·贵法》里有这样一段文字记载: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爱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咸刘厥敌,使靡有余,何如?’” 大意是说:周武王打败了殷商,召见姜太公,问道:“该怎样对待他们的人员呢?”太公答道:“我听说,如果喜爱那个人,就连带喜爱他屋上的乌鸦;如果憎恨那个人,就连带夺来他的仆从家吏。全部杀尽敌对分子,让他们一个也不留,您看怎样?”
㈡ 爱屋及乌这个成语的行书怎么写呢
爱屋及乌
àiwūjíwū
[释义] 乌;乌鸦。喜爱那所房屋;连房屋上的乌鸦也一并喜爱。比内喻由于喜爱某容人也连带地喜爱与他有关系的人或物。
[语出] 《尚书大传》卷三:“纣死;武王皇皇;若天下之未定;召太公而问曰:‘入殷奈何?’太公曰:“‘臣闻之也: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
[正音] 及;不能读作“jǐ”。
[辨形] 乌;不能写作“鸟”。
[近义] 相濡以沫
[反义] 爱莫能助 殃及池鱼
[用法] 含褒义;比喻爱这个而兼爱与此有关的人或物;形容过分偏爱或爱得不当。一般作谓语、定语、分句。
[结构] 连动式。
[例句] 他一直珍藏着学生制作的纪念品;~;这正是教师的爱心。
㈢ 与“爱屋及乌”相似的成语或俗语。
爱屋及乌的近义词:
1、民胞物与[mín bāo wù yǔ]
释义:民为同胞,物为同类。泛指爱人和一切物类。
2、屋乌之爱[wū wū zhī ài]
释义: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喜爱他屋上的乌鸦。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关心与他有关系的人或物。
3、屋乌推爱[wū wū tuī ài]
释义:犹言爱屋及乌。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与他有关的人或物。
4、因乌及屋[yīn wū jí wū]
释义:因某一事物而兼及其它有关事物。
㈣ 在什么情况下用爱屋及乌这个成语
【示例】:子存宠上了小老婆,未免“爱屋及乌”,把他也看得同上客一般。(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四回)
◎子存宠上了小老婆,未免“爱屋及乌”,把他也看得同上客一般。(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四回)
◎这时牛仔裤的流传还不是流行,没有什么生活情趣、鉴赏力或表现个性的成分,登不了时装的大雅之堂,但到后来,西部开发成为美国人进取精神的最好例证,西部牛仔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人们爱屋及乌,牛仔裤成了青春活力和开拓精神的象征,这时人们争相购买牛仔裤已不是为了去开发西部,而是为了表现个性,牛仔服装也就成为流行时装了。
◎同时,我也在揣摩着俄罗斯人民爱看戏剧演出、喜欢读戏剧作品的原委:大概是这个民族乐意在生动鲜明的形象、性格化的语言、戏剧性的生活中间,品咂人生的况味,领略生命的感觉,辨认世间的真善美与假恶丑吧?是一种爱屋及乌的感情,俄罗斯人对从事戏剧职业的人们表现出特殊的尊重和爱戴。
◎人们常常因为同爱一本书而结为知己,就像有时两个人因为敬慕同一个人而交为朋友一样。古谚说:“爱屋及乌”。但是,“爱我及书”这句话却有更深的哲理。
◎妈妈喜欢隔壁那个可爱的小女孩,爱屋及乌的也喜欢上了他们家卖的自种的玉兰花,每次下班都会买上两朵。
◎这是件爱屋及乌之事,她不会去除非他被邀请了。
◎如果有人邀请玛丽而不请安妮,玛丽就不会去。这真是要求人家爱屋及乌了。
㈤ 爱屋及乌是成语
爱屋及乌
àiwūjíwū
[释义] 乌;乌鸦。喜爱那所房屋;连房屋上的乌鸦也一并喜爱。比喻由于喜爱某人也连带地喜爱与他有关系的人或物。
[语出] 《尚书大传》卷三:“纣死;武王皇皇;若天下之未定;召太公而问曰:‘入殷奈何?’太公曰:“‘臣闻之也: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
[正音] 及;不能读作“jǐ”。
[辨形] 乌;不能写作“鸟”。
[近义] 相濡以沫
[反义] 爱莫能助 殃及池鱼
[用法] 含褒义;比喻爱这个而兼爱与此有关的人或物;形容过分偏爱或爱得不当。一般作谓语、定语、分句。
[结构] 连动式。
㈥ 爱屋及乌这个成语故事
商朝末年,纣王残暴无道,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周武王在军师姜太公、弟弟召公、周公等人的辅佐下,联合众诸侯攻入殷都,商朝的残暴统治终于被推翻。然而,伐纣成功的武王却觉得天下还没有安定,该如何处置商朝遗留下来的权臣贵族、官宦将士呢?
于是,他召集姜太公、召公、周公等人问道:“应该怎样处置商朝的士众呢?”姜太公说:“我听说,如果喜爱那个人就连带喜爱他屋上的乌鸦,如果憎恨那个人就连带夺来他的仆从家吏,杀尽所有的敌对分子,让他们一个也不留,您看怎样?”
武王认为你不妥,又问召公,召公说:“有罪者杀,无罪者赦免。(译文:有罪的人就杀掉,没有罪的人就赦免。)大王您看如何?”
武王摇摇头,再问周公,周公说:过错在于纣王,百姓无责,我看应该让他们各回各家,各种各地。”武王听后心中豁然开朗,感慨道:“真是胸怀宽广呀,这样天下就可以太平了。”
(6)爱屋及乌这个成语扩展阅读
爱屋及乌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爱与他(她)有关系的人或物。说明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或事物)的关爱到了一种盲目热衷的程度。在心理学上来说,这是一种晕轮效应。
爱屋及乌的形成原因,与我们知觉特征之一——整体性有关。在知觉客观事物时,并不是对知觉对象的个别属性或部分孤立地进行感知的,而总是倾向于把具有不同属性、不同部分的对象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这是因为知觉对象的各种属性和部分是有机地联系成一个复合刺激物的。
譬如闭着眼睛,只闻到苹果的气味,或只摸到苹果的形状,我们头脑中就形成了有关苹果的完整印象,因为经验为人们弥补了苹果的其他特征,如颜色(绿中透红)、滋味(甜的)、触摸感(光滑的),等等。
由于知觉整体性作用,知觉客观事物就能迅速而明了,“窥一斑而见全豹”,用不着逐一地知觉每个个别属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