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自传里的成语
㈠ 谁知道巴金自传里的好词好句
自己看吧
我是一个不善于讲话的人,极少发表演说,今天破例在这里讲话,只是为了报答日本朋
友的友情。我讲友情绝不是使用外交辞令,我在这个词里倾注了深切的感情。友情不是空洞
的字眼,它像一根带子把我们的心同日本朋友的心牢牢地拴在一起。想到日本朋友,我无法
制止我的激动,我欠了你们一笔友谊的债。我不会忘记“四人帮”对我横加迫害要使我“自
行消亡”的时候,日本朋友经常询问我的情况,关心我的安全。而我在被迫与世隔绝的十年
中也常常想起同你们在一起度过的愉快日子,从这些回忆中得到安慰。今天我们又在一起欢
聚了,我的兴奋和欢欣你们是想得到的。
我是一个不善于讲话的人,唯其不善于讲话,有思想表达不出,有感情无法倾吐,我才
不得不求助于纸笔,让在我心上燃烧的火喷出来,于是我写了小说。
我不是文学家,但是我写作了五十多年。每个人从不同的道路接近文学。我从小就喜欢
读小说,有时甚至废寝忘食,但不是为了学习,而是拿它们消遣。我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会成
为小说家。我开始写小说,只是为了找寻出路。
我出身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僚地主的大家庭,在二三十个所谓“上等人”和二三十个所谓
“下等人”中间度过了我的童年,在富裕的环境里我接触了听差、轿夫们的悲惨生活,在伪
善、自私的长辈们的压力下,我听到年轻生命的痛苦呻吟。
我感觉到我们的社会出了毛病,我却说不清楚病在什么地方,又怎样医治,我把这个大
家庭当作专制的王国,我坐在旧礼教的监牢里,眼看着许多亲近的人在那里挣扎,受苦,没
有青春,没有幸福,终于惨痛地死亡。他们都是被腐朽的封建道德、传统观念和两三个人一
时的任性杀死的。我离开旧家庭就像摔掉一个可怕的黑影。我二十三岁从上海跑到人地生疏
的巴黎,想找寻一条救人、救世,也救自己的路。说救人救世,未免有些夸大,说救自己,
倒是真话。当时的情况是这样:我有感情无法倾吐,有爱憎无处宣泄,好像落在无边的苦海
中找不到岸,一颗心无处安放,倘使不能使我的心平静,我就活不下去。一九二七年春天我
住在巴黎拉丁区一家小小公寓的五层楼上,一间充满煤气和洋葱味的小屋子里,我寂寞,我
痛苦,在阳光难照到的房间里,我想念祖国,想念亲人。在我的祖国正进行着一场革命与反
革命的斗争,人民正在遭受屠杀。在巴黎掀起了援救两个意大利工人的运动,他们是沙柯
(N.Sacco)和樊宰底(B.Vanzetti),他们被诬告为盗窃杀人犯,在美国麻省波士顿的
死囚牢中关了六年,在我经常走过的街上到处张贴着为援救他们举行的“演讲会”、“抗议
会”的海报。我读到所谓“犯人”之一的樊宰底的“自传”,里面有这样的话:“我希望每
个家庭都有住宅,每个口都有面包,每个心灵都受到教育,每个人的智慧都有机会发展。”
我非常激动,樊宰底讲了我心里的话。
㈡ 读者文摘里的成语
栩栩如生xǔxǔrúshēng
[释义] 形容形象逼真;如同活人一样。栩栩:生动活泼的样子;生:活的。
[语出] 清·吴趼人《发财秘诀》:“那个人做得才和枣核般大;头便像一颗绿豆;手便像两粒芝麻;却做得须眉欲活;栩栩如生。”
[正音] 栩;不能读作“yǔ”。
[辨形] 生;不能写作“升”。
[近义] 呼之欲出 活灵活现
㈢ 《邓稼先》里的成语
可歌可泣:
鲜为人知:
锋芒毕露:
家喻户晓:
妇孺皆知:
马革裹尸:
鞠躬尽瘁,至死不渝
至死不懈
当之无愧
知人之明
层出不穷
碎首黄尘,燕然勒功
引人注目
忠实平厚
热泪满眶
蓬断草枯
禁止复制
㈣ 出自《资治通鉴》里的成语有哪些
暗弱无断【àn ruò wú àn】:愚昧软弱,没有决断。
出处:《资治通鉴·卷九十一·晋元帝太兴三年》:“(司马保)好读书而暗弱无断,故及于难”。
出奇取胜【chū qí qǔ shèng】:出奇兵战胜敌人。比喻用对方意料不到的方法取得胜利。
出处:《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元年》:“今用兵岁久,生民疲弊,苟非出奇取胜,大功何由可。”大有人在【dà yǒu rén zài】:形容某一种人为数不少。
出处:《资治通鉴·隋纪炀帝大业十一年》:“帝至东都,顾眄街衢,谓侍臣曰:‘犹大有人在。”
人才辈出【rén cái bèi chū】:形容有才能的人不断涌现。
出处: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元纪·世祖至元二十年》:“得如左丞许衡教国子,则人才辈出矣。”耳闻目睹【ěr wén mù dǔ】:亲耳听到,亲眼看见。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睿宗景云二年》:“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睹。”请君入瓮【qǐng jūn rù wèng】:比喻用某人整治别人的办法来整治他自己。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则天皇后天授二年》:“兴曰:‘此甚易尔!取大瓮,令囚入中,何事。”丝恩发怨【sī ēn fà yuàn】:形容极细小的恩怨。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文宗太和九年》:“是时李训、郑注连逐三相,威震天下。于是平生丝。”敦默寡言【dūn mò guǎ yán】:稳重而少言语。
出处:《续资治通鉴·元泰定帝泰定元年》:“回回、博果密之子,库库之兄也,敦默寡言,嗜学。”顿纲振纪【dùn gāng zhèn jì】:整顿朝纲,重振法纪。
出处:《资治通鉴·周显王四十八年》:“夫贤者,其德足以敦化正俗,其才足以顿纲振纪。”剖腹藏珠【pōu fù cáng zhū】:破开肚子把珍珠藏进去。比喻为物伤身,轻重颠倒。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太宗贞观元年》:“吾闻西域贾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诸?”
㈤ 巴金自传四字成语
家长里短
jiā
cháng
lǐ
ǎn
【解释】指家庭日常生活琐事。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十五回:“这一关了门,他再问我家长里短的事,我对不来,却不弄走了风,被他拿住?”
【结构】联合式成语
【用法】联合式;作宾语;指家庭日常生活琐事
【近义词】家常里短、家长礼短
【例句】这一关了门,他再问我~的事,我对不来,却不弄走了风,被他拿住?(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十五回)
㈥ 杨绛的《老王》里有哪些成语全部
因小失大
yīn xiǎo shī dà
【解释】为了小的利益,造成大的损失。
【出处】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他却只是不理,只道他身在洋界,可以没事。不知查抄起来,反恐因小失大,他却如何懂得?”
【结构】偏正式。
【用法】含贬义。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正音】大;不能读作“dài”。
【辨形】失;不能写作“湿”。
【近义词】舍本逐末
【反义词】一举两得
【例句】他~;为了多赚一点钱;而耽误了孩子的前程。
㈦ 里成语有哪些
一、雾里看花
1、【拼音】: wù lǐ kàn huā
2、【解释】: 原形容年老视力差,看东西模糊,后也比喻看事情不真切。
3、【出处】: 唐·杜甫《小寒食舟中作》诗:“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4、【释义】:春来水涨,江河浩漫,所以在舟中飘荡起伏犹如坐在天上云间;身体衰迈,老眼昏蒙,看岸边的花草犹如隔着一层薄雾。
二、万里长城
1、【拼音】: wàn lǐ cháng chéng
2、【解释】: 指我国长城。也比喻国家所依赖的大将。现也比喻人民的军队。
3、【出处】: 《南史·檀道济传》:曰:‘乃坏汝万里长城!’
4、【释义】:你敢破坏我万里长城!
三、志在千里
1、【拼音】: zhì zài qiān lǐ
2、【解释】: 形容志向远大。
3、【出处】: 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神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4、【释义】:这里指曹操统一天下的雄心。
四、一泻千里
1、【拼音】: yī xiè qiān lǐ
2、【解释】: 泻:水往下直注。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也比喻文笔或乐曲气势奔放。
3、【出处】: 宋·陈亮《与辛幼安殿撰书》:大江在河,一泻千里。
4、【释义】:大江大河,水流得很快。
五、花里胡哨
1、【拼音】: huā lǐ hú shào
2、【解释】: 形容颜色过分鲜艳繁杂。也比喻浮华而不实在。
3、【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二回:“这里那里是我家,我家是清凉瓦屋,不像这个害黄病的房子,花狸狐哨的门扇。”
㈧ 里的成语有哪些
百里挑一、
雾里看花、
左邻右里、
表里山河、
表里如一、
忙里偷闲、
死里逃生、
绵里藏针、
万里长征、
行家里手、
万里无云、
日行千里、
赤地千里、
不远千里、
由表及里、
尺幅千里、
皮里春秋、
不远万里、
里通外国、
月明千里、
金城千里、
万里雪飘、
壶里乾坤、
家常里短、
曲里拐弯、
千里鹅毛、
拒人千里、
街坊邻里、
绿衣黄里、
千里结言
青云万里、
里勾外连、
袖里玄机、
外合里差、
一举万里、
肚里泪下、
皮里抽肉、
里谈巷议、
必里迟离、
村哥里妇、
话里藏阄、
一泻百里、
鞭约近里、
水里纳瓜、
彻里至外、
表里相依、
一毫千里、
表里相符、
鞭辟着里、
没里没外、
话里有刺、
蜜里藏刀、
鞭擗进里、
甕里酰鸡
㈨ 求《战国策》里的成语100个
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楚策》
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秦策》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赵策》
鹬蚌相持,渔人得利《燕策》
战无不胜,攻无不克《齐策》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已者容《赵策》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燕策》
一、《战国策·西周策》
【百步穿杨】(百发百中):能射中百步以外目标的杨树叶。形容射击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后世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绝不落空。
二、《战国策·秦策》
【比比皆是】(秦策一):到处都是,形容为数很多。
【侧目而谈】(秦策一):斜着眼睛看人,指心存畏惧,不敢正视。也指愤怒或不满地看。
【抵掌而淡】(秦策一):抵掌:鼓掌、击掌,形容无拘无束地畅谈,气氛欢洽。
【前倨后恭】(秦策一):倨:傲慢,怠慢。光前傲慢而后来恭敬,前后态度不一样。常指人势利。
【曾参杀人】(秦策二):曾参:孔子的学生,向来以孝贤出名。比喻流言传播得广,也会让人相信。
【两虎相斗】(秦策二):比喻力量强大的双方之间的争斗。
【远交近攻】(秦策三):结交离得远的国家而进攻邻近的国家。这是战国时秦国用以吞并六国,建立统一王朝的一种外交策略。后也指一种为人处世的手段。
【积少成多】(秦策四):积累少量的东西,能成为巨大的数量。
【未路之难】(秦策五):未路:最后一段路,走最后一段路很困难。比喻保持晚节不容易。也比喻做事情越接近成功,工作越艰巨。
【悬梁刺股】(《汉书》(秦策一):因怕困倦影响学习,而把头发束起来吊在屋梁上,用锥子刺大腿。形容勤奋苦读。
三、《战国策·齐策》
【安步当车】(齐策一):用慢步行走当作坐车。
【吠非其主】(齐策一):狗专向不是它主人的人叫,比喻人各为其主,为主人做事。
【毂击肩摩】(齐策一):车碰着车,肩摩着肩形容行人车马来往拥挤。
【挥汗成雨】(齐策一):原形容人多拥挤。后也形容因天热或劳动等出汗多。
【接袂成帷】(齐策一):袂:衣袖;帷:帷幕,衣襟可以连接成帷幕。形容城市繁华,人口从多。
【门庭若市】(齐策一):门口和庭院里热闹得像集市一样。原形容进谏的人很多。现形容来的人极多。
【以一当十】(齐策一):一个人可以抵挡十个人。比喻军队以寡敌众,勇敢善战。
【战无不胜】(齐策二):打仗没有不取得胜利的。形容力量强大百战百胜。或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画蛇添足】(齐策二):比喻多此一举,弄巧成拙。
【比肩而立】(齐策三):肩靠着肩站立,比喻距离很近。
【不自量力】(齐策三):不能正确估量自己的力量。
【布衣之交】(齐策三):平民之间交往的友谊,亦指显贵者与平民的交往。
【随踵而至】(齐策三):一个跟着一个。形容来得人很多,连绵不断。
【直言不讳】(齐策四):有话直说,无所忌讳。
【狡兔三窟】(齐策四):狡猾的兔子有三个洞穴。比喻藏身的地方多,便于逃避灾祸。
【归真反璞】(齐策四):指除去外饰,恢复其本来面目。
【高枕而卧】(齐策四):指垫高枕头安然睡觉,比喻无所顾虑。
【扶老携幼】(齐策四):搀着老人,领着小孩。多形容某些欢迎、投奔、逃亡等吻合,人们成群结队而行的情况。
【寝不安席】(齐策五):睡觉时不能安于枕席,指有心事而睡不着觉。
【折冲尊俎】(齐策五):冲:古时用以冲去敌城的战车;折冲:挫败敌人;尊俎:酒器和放肉的祭器,借指宴席。原指在宴席上运用策略制胜对方。后也泛指外交谈判。
四、《战国策·楚策》
【心旌摇曳】(楚策一):旌:古代的一种旗帜,心神像旗帜一样摇摆不定。形容情思起伏,不能自持。
【被坚执锐】(楚策一):身穿锐甲,手拿兵器,形容全副武装投入战斗。
【狐假虎威】(楚策一):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去吓唬其它野兽。比喻倚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或吓唬人。
【桂薪珠米】(楚策三):薪贵如桂,米贵如珠,形容物价昂贵。
【食玉炊桂】(楚策三):指吃的东西像玉器一样贵重,燃烧的同桂木一样珍贵。形容物价昂贵,生活艰苦。
【见兔顾犬】(楚策四):看到野兔,就回头唤狗去追捕。比喻事态紧急,但及时想办法还来得及。
【峻阪盐车】(楚策四):阪:指山坡。形容老人年迈,难负责任。
【亡羊补牢】(楚策四):丢失了羊,就补修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差错,及时设法补救,以免继续受损失。
【与世无事】(楚策四):跟世人没有争执。形容不慕名利,超然达观的处世态度。
五、《战国策·赵策》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赵策一):师:榜样、借鉴。记住以往的经验教训,可以为以后的事作借鉴。
【胡服骑射】(赵策二):原指学胡人的服饰装束,练习骑马射箭。后比喻政治文化改革措施。
【不可同曰而语】(赵策二):不能同时谈论。形容事物之间差异很大,两者不能相提并论。
【不遗余力】(赵策三):不留下一点剩余的力量。
【弹弓之地】(赵策三):弹弓所用的泥丸、石丸或铁丸。比喻地方很小。
【天崩地坼】(赵策三):坼:开裂。天坍塌,地开裂。比喻重大事变。也形容倒塌或爆炸声音的强烈。
【交浅言深】(赵策四):交浅:交往不深,关系不很密切。指对交往不多的人谈心里话。
六、《战国策·魏策》
【高枕无忧】(魏策一):比喻认为太平无事,无忧无虑。或者放松警惕,麻痹大意。
【积羽沉舟】(魏策一):羽毛虽然很轻盈,但积聚多了也能使船沉没。比喻积聚小祸患社会铸成大祸。
【四分五裂】(魏策一):分裂成很多块。形容分散、破碎、不完整。
【冠盖相望】(魏策四):头载礼帽的官吏坐在有逢子的车上,车子络绎不绝,相互隔得很近,谁都看得清清楚楚。形容使者和官吏来往不断。
【南辕北辙】(魏策四):辕:车前驾牲畜的横木,引申指车;辙:车轮滚过的痕迹,引申为道路。意思是本想往南,而车却向北行。比喻行动跟目的相反。
【白虹贯日】(魏策四):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古人认为人间有不平凡的事,就会引起这种天像的变化。
七、《战国策·韩策》
【鸡口牛后】(韩策一):宁可做鸡的嘴巴,也不作牛的屁股。比喻宁可在小范围内做主,也不愿在大范围内受支配。
【井中求火】(韩策三):比喻方法或方向不对头,达不到目的。
八、《战国策·燕策》
【转祸为福】(燕策一):把灾害变为幸福。比喻把坏事变成好事。
【同甘共苦】(燕策一):甘:甜,指欢乐。一同享受幸福,一起担当苦难。形容同欢乐,共患难。
【千金市骨】(燕策一):市:买。比喻求贤若渴。
【尺寸之功】(燕策一):指微小的功劳。
【长驱直入】(燕策二):指军队以不可阻挡之势顺利前进。
【鹬蚌相持,渔人得利】(燕策二):持:争持、对抗。比喻双方相争,两败俱伤,却使第三者得利。
【无可奈何】(燕策三):指不得已,没有办法。
【图穷七见】(燕策三):穷:极点;见:显露。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终于露出了真相。
【痛入骨髓】(燕策三):指痛到骨髓里。形容极度伤心或痛恨。
【肝肠寸断】(燕策三):形容极其悲痛、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