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字成语 » 成语于情不

成语于情不

发布时间: 2020-11-25 04:52:04

A. 形容“碍于情面不便或不肯”的成语是什么

形容“碍于情面不便或不肯”的成语是”不好意思“。

B. 你该明了 万事藏心而不表于情,用成语怎么表达

隐忍不发

成语解释:隐忍:勉强忍耐,把事情藏在心里。把事情藏在心里不说。

读音:yǐn rěn bù fā

出处:宋·秦观《淮海集·石庆论》:“特以太后之故,隐忍而不发。”

白话释义:特别是因为太后的缘故,把事情藏在心里不说。

(2)成语于情不扩展阅读

反义词:口如悬河、吐露心腹

1、口如悬河

读音:kǒu rú xuán hé

解释: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

出处:唐·韩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白话释义:怎么才能把此事向皇帝建议,愿借善辩之人发挥口若悬河。

2、吐露心腹

读音:tǔ lù xīn fù

解释:指说出心里的话。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十七:“司户隐瞒不得,只得吐露心腹。”

白话释义:司户隐瞒不了,只能把心里话都说了。

C. 表示情不自禁的成语有哪些

情不自禁
禁:抑制。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
[拼音专]
qíng


jīn
[出处属]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补遗》:“一妇人;悲歌怅饮;情不自禁。”
[例句]
这首歌曲旋律优美,姐姐情不自禁地随着唱起来。
[近义]
不能自已
油然而生
身不由己
鬼使神差

D. 于情的四字成语

于情的四字成语 :
情见于色、
情深友于、
寓情于景
情见于色 [qíng jiàn yú sè]
基本释义
真情从脸色中表现出来。

E. 谁能帮我想些成语,类似于情非不得已这种的

无可奈何
wúkěnàihé
[释义] 奈何:如何;怎么办。不得已;没有办法。
[语出] 《史记·周本纪》:“太史伯阳曰:‘祸成矣;无可奈何!’”
[辨形] 何;不能写作“合”。
[近义] 百般无奈 迫不得已
[反义] 诚心诚意
[用法] 用来形容遇事毫无办法;无力改变事物的现状或发展趋势;是一种迫不得已的心理状态。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结构] 偏正式。
[辨析] ~和“迫不得已”都含有没有办法的意思。但~可用于自己;也可用于别人;并没有出于逼迫的意思;而“迫不得已”仅用于自己;强调出于逼迫。
[例句] 那忧郁的眼神;那寂寞的情绪;那份瑟缩和那份~;都没有逃过他的眼睛。
[英译] againstone’swill
[成语故事]
汉武帝时,由于统治阶级对内以严酷的手段进行治理,对外又不断地进行扩张,对百姓强征暴敛,使百姓怨声载道,苦不堪言,尤其是广大农民,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他们纷纷举行起义,起义队伍大的数千人,小的几百人,自立旗号,攻打城池,夺取武库,释放死囚,杀官员,在乡里抢劫富豪,救济贫民,响应者不计其数。起义震惊了当时的皇帝和朝中大臣,他们都很害怕,急忙调兵遣将,派重兵前去武力镇压。然而,起义的队伍却越战越勇,有不可阻挡之势。皇帝和大臣们恐慌了,只得调集了更多的军队,执行残酷的杀戮政策,一下子杀了一万多人,还杀了给起义军运送粮食的几千人,这样,几年后才捕获了一些起义军首领。但是那些被打散的起义者和没被杀死的人,又重新聚集起来,占领山岭和水乡,使水陆交通阻塞,他们往往成帮结伙地袭击官军,闹得声势很大,统治者心中既恨又怕,但又对起义军毫无办法。于是朝廷又制定了《沈命法》规定:对于成伙的盗贼没有发觉的,或者已经发觉应捕获而没有能够捕获的,凡年俸禄在二千石以下的官吏主要责任者,一律处死。打这以后,小官吏怕杀头,虽有农民起义者也不敢揭发,怕揭发了抓不住人,自己触法并牵连郡太守,而郡大守也不愿意他们揭发,所以,农民起义军队伍越来越壮大。“无可奈何”这句成语,在这个故事中是用来形容统治者对农民起义恨之入骨,干方百计想消灭他们,但起义军却越战越勇,声势越来越大,统治者对此只能怀恨在心中,却毫无办法。

迫不得已
pòbùdéyǐ
[释义] 迫:逼迫;已:停止;结束。逼得毫无办法;不得不如此。
[语出] 《汉书·王莽传上》:“公深辞让;迫不得已;然后受诏。”
[正音] 迫;不能读作“pǎi”。
[辨形] 已;不能写作“己”。
[近义] 无可奈何
[反义] 自觉自愿心甘情愿
[用法] 凡并非出于本意;只是由于环境或条件限制;使人不得不违心做的事;用此语。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结构] 补充式。
[辨析] ~和“无可奈何”;都含有“毫无办法”的意思。但~仅用于自己;强调“出于逼迫”;“无可奈何”可用自己;也可用于别人(表示对别人没有办法);并没有“出于逼迫”的意思。
[例句] 在人证、物证俱在的情况下;他~交待了事实真相。
[英译] nototherway

F. 形容人沉迷于情欲的成语

形容人沉迷于情欲的成语
七情六欲
qīqíngliùyù
[释义] 泛指人的情欲;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六欲:生、死、耳、目、口、鼻所生的欲望。
[语出] 《飘荡的尘埃》:“项英不是神仙;也不是木头;而是一个具有普通人的七情六欲的活生生的人;是个既有优点又有错误的人。”
[正音] 情;不能读作“qīnɡ”。
[辨形] 情;不能写作“请”。
[近义] 五情六欲
[反义] 四大皆空

G.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念过去不畏将来用一个成语代替

看破红尘
kàn pò hóng chén
〖解释〗旧指看透人生,把生死哀乐都不放在心上的消极的生活态度。现也指受挫折后消极回避、无所作为的生活态度。
〖出处〗汉·班固《西都赋》:“阗城溢郭,旁流百廛,红尘四合,烟云相连。”
〖示例〗~的老汉,要求全家人都不必难受。 ★柳青《创业史·题叙》

其实,什么才是真正的看破红尘呢?
红尘是由两个字组成:红与尘。红色是传统中国的最爱,新年佳节或是一般喜庆都少不了以红色挂彩。红色代表世间的种种诱惑,象征着生命的追求和世人的欲望;经过源远文化意识熏陶,红色已涵盖了世间的特色,红色即是世间。

说到“尘”,我们即想起尘埃污浊。 西方容许穿着鞋子进入宗教场所,如犹太基督教堂。反观在东方的传统风俗里,每个人在进入屋子庙宇都必须先把鞋脱掉,不把鞋底的尘埃带进;以佛教的教义则是不把自己的烦恼带入别人的家庭或是神圣的庙宇。

诚然,看破红尘的真正意义就是知道、明了、体悟世间的实相。佛教认为我们是不可能在世间满足自己的追求与欲望。裟婆世界的本质是不圆满,是苦的;世间一切都是无常,有情与无情终逃不掉生老病死,成住坏空的命运。当我们深入了解无常现象,我们亦然体悟“无我”乃是一切万物的实相。这有别于西方传统的知识与信仰认知,如犹太基督教认为我们的灵魂是永恒不变的。

佛教认为看破红尘是洞悉与体悟世间的实相,而要追求永恒的悦乐则应该要看破红尘;看破红尘不是冷漠无情,六亲不认,而是在知性上体悟世间的本质:苦kkha、无常anicca、无我anatta;在情感上不因执着而生起烦恼。

H. 成语情不( ) ( )

情不自禁
【解释】:禁:抑制。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
【出自】:南朝梁·刘遵《七夕穿针》诗:“步月如有意,情来不自禁。”
【示例】:她又~地放声哭了。 ◎沙汀《一个秋天晚上》
【近义词】:不由自主、身不由己
【反义词】:不露声色、无动于衷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状语;用于描写人的感情

I. 成语什么于情

不困于情、
不惑于情

J. 于什么情什么成语

于情于理 这是这个成语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