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字成语 » 成语故事瓜田李下

成语故事瓜田李下

发布时间: 2020-11-25 11:46:30

成语故事瓜田李下

发音
guā tián lǐ xià
释义
经过瓜田,不弯下身来提鞋,免得人家怀疑摘瓜;走过李树下面,不举起手来整理帽子,免得人家怀疑摘李子.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或指比较容易引起嫌疑,让人误会,而又有理难辩的场合.易误用为形容田园生活.
古人强调正人君子要顾及言谈举止,风度礼仪,除此之外,还要主动避嫌,远离一些有争议的人和事.
出处
《君子行》:“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附:《君子行》
(《乐府解题》曰:“古辞云‘君子防未然’,盖言远嫌疑也.又有《君子有所思行》,辞旨与此不同.”)
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嫂叔不亲授,长幼不比肩.劳谦得其柄,和光甚独难.周公下白屋,吐哺不及餐.一沐三握发,后世称圣贤.
《君子行》:此首无作者名,《文选》卷二七作《古辞》,《艺文》卷四一、《诗纪》卷一三作《曹植》,又见《曹子建集》卷六,无“嫂叔不亲授”四句,注称“古乐府作古辞,冠字下有四句云云”,恐编者有误,故附此.
用法
联合式;作主语、定语;同瓜李之嫌

Ⅱ 成语故事瓜田李下什么意思 瓜田李下的主人公是谁

瓜田李下 [ guā tián lǐ xià ]——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
出处:三国·《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1]
解释:“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在瓜田里不提鞋子,在李树下不整理帽子,以免被别人怀疑。因此,“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中的“瓜田”和“李下”就是有可能被人怀疑的场合了。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或指比较容易引起嫌疑, 让人误会,而又有理难辩的场合。形容不跟别人说闲话。
经过瓜田,不要弯下身来提鞋,免得人家怀疑摘瓜;走过李树下面,不要举起手来整理帽子,免得人家怀疑摘李子。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或指比较容易引起嫌疑,让人误会,而又有理难辩的场合。容易误用来形容田园生活。古人强调正人君子要顾及言谈举止,风度礼仪,除此之外,还要主动避嫌,远离一些有争议的人和事,不做让人误会的事情,也很重要。

Ⅲ 幼儿成语故事大全 瓜田李下

【成语】: 瓜田李下
【拼音】: guā tián lǐ xià
【解释】: 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
【成语故事】:
唐朝唐文宗时,大书法家柳公权忠良耿直,能言善谏,官职担任工部侍郎。
当时有个叫郭宁的官员把两个女儿送进宫中,于是皇帝就派郭宁到邮宁(现在的陕西邮县)做官,人们对这件事议论纷纷。皇帝就以这件事来问柳公权:郭宁是太皇太后的继父,官封大将军,当官以来没有什么过失,现在只让他当邮宁这个小小地方的主官,又有甚么不妥呢?柳公权说:议论的人都以为郭宁是因为进献两个女儿入宫,才得到这个官职的。唐文宗说:郭宁的两个女儿是进宫陪太后的,并不是献给朕的。柳公权回答:瓜田李下的嫌疑,人们哪能都分辨得清呢?
瓜田李下是从古乐府“君子行”中的诗句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引申来的。这里柳公权是比喻皇帝的做法很容易让人产生怀疑。

Ⅳ 成语故事大全瓜田李下

瓜田李下 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和事件. 出自三国·魏·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现在,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或指比较容易引起嫌疑,让人误会,而又有理难辩的场合。成语容易误用来形容田园生活。古人强调正人君子要顾及言谈举止,风度礼仪,除此之外,还要主动避嫌,远离一些有争议的人和事,不做让人误会的事情,也很重要。

Ⅳ 瓜田李下成语故事

经过瓜田,不弯下身来提鞋,免得人家怀疑摘瓜;走过李树下面,不举起手来整理帽子,免得人家怀疑摘李子.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或指比较容易引起嫌疑,让人误会,而又有理难辩的场合.易误用为形容田园生活.
古人强调正人君子要顾及言谈举止,风度礼仪,除此之外,还要主动避嫌,远离一些有争议的人和事.
出处
《君子行》:“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附:《君子行》
(《乐府解题》曰:“古辞云‘君子防未然’,盖言远嫌疑也.又有《君子有所思行》,辞旨与此不同.”)
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嫂叔不亲授,长幼不比肩.劳谦得其柄,和光甚独难.周公下白屋,吐哺不及餐.一沐三握发,后世称圣贤.
《君子行》:此首无作者名,《文选》卷二七作《古辞》,《艺文》卷四一、《诗纪》卷一三作《曹植》,又见《曹子建集》卷六,无“嫂叔不亲授”四句,注称“古乐府作古辞,冠字下有四句云云”,恐编者有误,故附此.
用法
联合式;作主语、定语;同瓜李之嫌
示例
《北史•袁聿翻传》:,古人所慎.愿得此心,不贻厚责.”
晋·干宝《搜神记》第15卷:“惧获~之讥.”
只要自己行得正,就是在~也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近义词
瓜李之嫌
典故
唐朝唐文宗时,大书法家柳公权忠良耿直,能言善谏,官职担任工部侍郎.当时有个叫郭宁的官员把两个女儿送进宫中,于是皇帝就派郭宁到邮宁(现在的陕西邮县)做官,人们对这件事议论纷纷.皇帝就以这件事来问柳公权:“郭宁是太皇太后的继父,官封大将军,当官以来没有什么过失,现在只让他当邮宁这个小小地方的主官,又有甚么不妥呢?”柳公权说:“议论的人都以为郭宁是因为进献两个女儿入宫,才得到这个官职的.”唐文宗说:“郭宁的两个女儿是进宫陪太后的,并不是献给朕的.”柳公权回答:“瓜田李下的嫌疑,人们哪能都分辨得清呢?”
“瓜田李下”是从古乐府《君子行》中的诗句“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引申来的.这里柳公权是比喻皇帝的做法很容易让人产生怀疑.

Ⅵ 瓜田李下的成语故事

瓜田李下的故事。经过瓜田不要弯身提鞋,免得被别人怀疑摘瓜;走过李树下面不要举手整理帽子,免得被人怀疑摘李子。

美图

送你一个美图,祝你生活充满阳光的味道!

Ⅶ 瓜田李下这个成语故事的大致内容

袁聿修是南北朝时期的北齐临漳(今河北瓜田李下临漳)人。他 少年老成,性格沉静,很有见识。据说,他九岁时就做了州主簿,十八岁时就做了州中正,兼尚书度支郎中,后来又升为博陵太守,且政绩空出,很有声望……。他所以政绩突出又很有声望,主要原因是他能够为官清白自守,从不收任何贿赂。

据说他在尚书的十多年里,从未曾接受过任何人家的一升酒喝。因此,在他的官地有不少文人联名为他立碑表彰,并送他一个雅号:“清郎”…… 。当然,“清郎”也有为难的时候。有一次,袁聿修到外地考查地主官吏途经 兖州。兖州刺史正是他的老朋友 邢邵。二人叙述别情以后,邢邵拿出一匹白绸想送袁聿修作为纪念。

这就叫袁聿修为难了。不收,怕得罪老朋友;收,又怕留下什么不必要的嫌疑。但反复思索之后,袁聿修还是谢绝了,并留书曰:“我这次路过这里,与往常不同呀!瓜田李下,古人是很谨慎的。我们不能忘记古人说过的走在瓜地里不要弯腰提鞋子,走在李树下不要伸手整帽子的话。只有这样,才能躲避嫌疑。你的心意我领了。白绸不能收,不能留下不好的话柄。”邢邵很理解袁聿修的心思,就没有再勉强他。

Ⅷ 瓜田李下的主人公是谁 成语故事瓜田李下什么意思

瓜田李下
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
[拼音]
guā tián lǐ xià
[出处]
《北史·袁聿修传》:“瓜田李下;古人所慎。愿得此心;不贻厚责。”
[例句]
这次弊案,凡有瓜田李下之嫌的人,都被警方传讯了。
[近义]
瓜李之嫌 李下瓜田

Ⅸ 有趣的成语故事:瓜田李下

瓜田不纳履,
李下不整冠,
意思就是不引起嫌疑。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