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字成语 » 成语故事退避三舍

成语故事退避三舍

发布时间: 2020-11-25 11:53:07

⑴ 退避三舍的成语故事简介

退避三舍的故事:

【成语】: 退避三舍

【拼音】: tuì bì sān shè

【解释】: 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成语故事】: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⑵ 成语故事退避三舍及意思

成语故事退避三舍及意思

解答
退避三舍_成语解释
【拼音】:tuì bì sān shè

【释义】: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⑶ 成语故事退避三舍及意思

成语故事退避三舍及意思
解答
退避三舍_成语解释
【拼音】:tuì

sān
shè
【释义】: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⑷ 退避三舍的故事视频 成语故事·退避三舍

退避三舍
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拼音]
tuì bì sān shè
[出处]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战国时晋国国君重耳在与楚军交战中;信守当年立下的诺言开战前先退军九十里。”
[例句]
惹他做啥?先退避三舍吧!
[近义]
委曲求全 避君三舍 远而避之 望而生畏 ...
[反义]
针锋相对 锋芒毕露 长驱直入 争权夺利 .

⑸ 成语故事退避三舍典故

【典故】晋楚治兵,重耳退避三舍。《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释义】舍、定语;指退让【近义词】委曲求全【相反词】针锋相对【拼音】tuì bì sān shě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用法】作谓语: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其辟君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遇于中原。主动退让九十里,他许以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退避三舍,避免冲突,两军在城濮相遇。比喻退让和回避

⑹ 退避三舍成语故事

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文公即位以后,整顿内政,发展生产,把晋国治理得渐渐强盛起来。他也想能像齐桓公那样,做个中原的霸主。这时候,正好周朝的天子周襄王派人来讨救兵。周襄王有个异母兄弟叫太叔带,联合了一些大臣,向敌国借兵,夺了王位。周襄王带着几十个随从逃到郑国。他发出命令,要求各国诸侯护送他回洛邑去。列国诸侯有派人去慰问天子的,也有送食物去的,可就是没有人愿意发兵打敌人。有人对周襄王说:“现在诸侯当中,只有秦、晋两国有力量打退敌人,别人恐怕不中用。”襄王才打发使者去请晋文公护送他回朝。 晋文公马上发兵往东打过去,把敌人打败,又杀了太叔带和他那一帮人,护送天子回到京城。 过了两年,又有宋襄公的儿子宋成公来讨救兵,说楚国派大将成得臣率领楚、陈、蔡、郑、许五国兵马攻打宋国。大臣们都说:“楚国老是欺负中原诸侯,主公要扶助有困难的国家,建立霸业,这可是时候啦。” 晋文公早就看出,要当上中原霸主,就得打败楚国。他就扩充队伍,建立了三个军,浩浩荡荡去救宋国。公元前632年,晋军打下了归附楚国的两个小国——曹国和卫国,把两国国君都俘虏了。楚成王本来并不想同晋文公交战,听到晋国出兵,立刻派人下命令叫成得臣退兵。可是成得臣以为宋国迟早可以拿下来,不肯半途而废。他派部将去对楚成王说:“我虽然不敢说一定打胜仗,也要拼一个死活。” 楚成王很不痛快,只派了少量兵力归成得臣指挥。成得臣先派人通知晋军,要他们释放卫、曹两国国君。晋文公却暗地通知这两国国君,答应恢复他们的君位,但是要他们先跟楚国断交。曹、卫两国真的按晋文公的意思办了。成得臣本想救这两个国家,不料他们倒先来跟楚国绝交。这一来,真气得他双脚直跳。他嚷着说:“这分明是重耳这个老贼逼他们做的。”他立即下令,催动全军赶到晋军驻扎的地方去。楚军一进军,晋文公立刻命令往后撤。晋军中有些将士可想不开啦,说:“我们的统帅是国君,对方带兵的是臣子,哪有国君让臣子的理儿?”狐偃解释说:“打仗先要凭个理,理直气就壮。当初楚王曾经帮助过主公,主公在楚王面前答应过:要是两国交战,晋国情愿退避三舍。今天后撤,就是为了实现这个诺言啊。要是我们对楚国失了信,那么我们就理亏了。我们退了兵,如果他们还不罢休,步步进逼,那就是他们输了理,我们再跟他们交手还不迟。” 晋军一口气后撤了九十里,到了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才停下来,布置好了阵势。楚国有些将军见晋军后撤,想停止进攻。可是成得臣却不答应,一步盯一步地追到城濮,跟晋军遥遥相对。成得臣还派人向晋文公下战书,措词十分傲慢。晋文公也派人回答说:“贵国的恩惠,我们从来都不敢忘记,所以退让到这儿。现在既然你们不肯谅解,那么只好在战场上比个高低啦。” 大战展开了。才一交手,晋国的将军用两面大旗,指挥军队向后败退。他们还在战车后面拖着伐下的树枝,战车后退时,地下扬起一阵阵的尘土,显出十分慌乱的模样。成得臣一向骄傲自大,不把晋人放在眼里。他不顾前后地直追上去,正中了晋军的埋伏。晋军的中军精锐,猛冲过来,把成得臣的军队拦腰切断。原来假装败退的晋军又回过头来,前后夹击,把楚军杀得七零八落。晋文公连忙下令,吩咐将士们只要把楚军赶跑就是了,不再追杀。成得臣带了败兵残将回到半路上,自己觉得没法向楚成王交代,就自杀了。晋军占领了楚国营地。把楚军遗弃下来的粮食吃了三天,才凯旋回国。晋国打败楚国的消息传到周都洛邑,周襄王和大臣都认为晋文公立了大功。周襄王还亲自到践土(今河南原阳西南,践音jiàn)慰劳晋军。晋文公趁此机会,在践土给天子造了一座新宫,还约了各国诸侯开个大会,订立盟约。这样,晋文公就当上了中原的霸主。这就是“城濮之战”。

二、基本解释:

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近义词】:委曲求全

【反义词】:针锋相对、锋芒毕露


【语法】:作谓语、定语;指退让

三、应用示例:

  • 我说姊姊不过,只得退避三舍了。

  • 似你这般诗才,不怕杜羔不退避三舍。

  • 贤侄少年如此大才,我等俱要退避三舍矣。

  • 可是一碰到嘴巴不闲的吴教授,他却要退避三舍,再也轮不到他。

四、来源:

春秋晋公子重耳出亡至楚, 楚成王礼遇重耳,并问:“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重耳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舍,军行三十里。后重耳返国执政, 晋楚城濮之战,晋军果“退三舍以辟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僖公二十八年》

⑺ 从“退避三舍”这个成语故事,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历史信息

历史信息:

春秋晋公子重耳出亡至楚,楚成王礼遇重耳,并问:“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重耳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舍,军行三十里。后重耳返国执政,晋楚城濮之战,晋军果“退三舍以辟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僖公二十八年》

⑻ 1 从“退避三舍”这个成语故事,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历史信息

历史信息:

春秋晋公子重耳出亡至楚,楚成王礼遇重耳,并问:“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重耳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舍,军行三十里。后重耳返国执政,晋楚城濮之战,晋军果“退三舍以辟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僖公二十八年》

⑼ 成语故事:退避三舍

【拼音】tuì bì sān shě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以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退避三舍。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典故】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释义】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退让
【近义词】委曲求全
【相反词】针锋相对、锋芒毕露

⑽ 退避三舍是什么成语故事

退避三舍是成语故事。
历史典故:晋文公退避三舍
晋文公安定国内后,采取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政策。晋国的国力很快就上升了。正在此时,周襄王的异母弟太叔带勾结翟人杀进京城;襄王逃到郑国,派人向各诸侯国求救。
晋文公见在各诸侯国中显示自己实力的机会来了,便立即亲自率军前去勤王。公元前635年(周襄王十七年四月),晋军将周王迎回洛邑,并杀死了太叔带。
襄王将京城附近的温、原、阳樊、攒茅四地封赐给了晋文公。晋国得了四地,它的国土扩大了,可以直通太行山之南,它在诸侯国中的威信也大大提高了。但是晋文公并不满足于此,他要像齐桓公那样称霸称侯。于是,文公努力扩充军队,将原来的二军建制扩充成上中下三军。当时的军队建制,小国为一军,中等国家有二军,只有大国才有三军。
公元前634年,楚成王拜成得臣为大将,纠集陈、蔡、郑、许四国军队进攻宋国。宋成公马上派司马公孙固到晋国求援。
晋文公有些为难。宋国在他流浪的时候,待他很好,现在有急难,应该去救援;但楚成王在那时待他更好,难道就这么去和楚国打仗吗?他就召集群臣们商议办法。
新提拔的将军先轸(zhēn)说:“楚国强横中原,觊觎(jì yú)霸权,早晚要与我们兵戎相见的;这是天赐我们在诸侯中建立威望的良机,我们不能坐失!”
“那么,如何去解宋国之围呢?”文公又问。
狐偃说:“曹、卫两国与楚国关系密切,卫国最近还同楚国结了亲。我们如派兵去攻曹、卫,楚军必然来救,宋国的围就可以解了。”
晋文公同意了这个方案。任命先轸为元帅,于公元前632年,出师南渡黄河,攻克了卫国的五鹿。
再说这时楚军已打到了宋国的都城睢阳,忽然接到卫国告急的讯息,楚成王只好留成得臣围困宋都,自己率军去救卫。军队走到半路上,又得报曹国都城已被晋军攻下,曹君也被俘虏了。楚成王于是决定暂时撤回军队,不去与晋军硬拼。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