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迪的故事150字的作文
❶ 张海迪事迹适合什么话题的作文,概括成俩字多一点
顽强或坚强
有一个人,身残志坚,用她顽强生命演绎出美好的人生,为我们树立了学习她英雄模范的典型;有一个人,她是我们精神恒星,是我们心中不灭的蜡烛,不变的强人,她就是被称为“中国保尔”的张海迪。
如果我们因作业多而感到不幸,因身体残疾而感到生命失去了光彩,那么她,张海迪就是不幸中的不幸。1955年出生在济南的她,5岁因患脊髓病儿高位截瘫,我们都会认为她继续堕落下去,但她没有,而是在一片黑暗中打造出一片光彩。
她无法上学,便在家中自学。完成了中学课程。15岁,她跟随父母下放到聊城的农村,给孩子当家教。于此同时,还自己研究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她为了生计还做过无线电修理工。她虽然没有机会双脚踏入学校,但却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并且靠着自己不懈努力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还写出让人心动的《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著名书籍,她怀着“活着就要做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就连邓小平也亲自提笔: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她就是我们眼中的“弱女子”张海迪。张海迪是拥有脆弱的心灵,但她用坚强的意志,谱写了炫丽的人生。她在《生命的追问》中这样写道:“活着就要创造,就要探索,即使肢体已经残疾,思想的火花也决不停止迸发。这就是众多诗人和艺术家在他们的作品里还没有表现出来的生命的美丽……”她做到了,并得到了我们大家的认证。“当我伏在桌前,麻木的身体却很快将我拖入疲倦的漩涡……,但我坚持着。”这也是《生命的追问》中的一段话。可见她成功的背后也有来之不易的艰辛,正是这份坚强使她从一个渺小的人变成“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的其中之一。正是她的努力与付出,使美好的梦境变成了难以置信的现实,她说过那么一句话:“残疾人的内心世界时很丰富的,越是残缺,想象空间越大,渴望越多……所有的人无论面对什么挫折、困难、困惑都不应该放弃希望,都应该勇敢地面对新的生活。”张海迪用事实证明了无论人很人都有追梦和绽放的权利,就看做没做。是的,她做到了,我们目睹了这一时刻的到来,她是一朵不健全的花,但她用毕生的心血绽放出光彩的人生,在无边的荆棘中开辟出一条成功的道路……
张海迪在“我的梦-大型音乐舞蹈会”就朗诵过那么一段话:
在收获的季节
我听见生命告诉我要坚强
即使翅膀断了
心也要飞翔
是啊,即使命运多么的不公,我们也要继续生活,并向世界下赌约,要做得多么杰出,让小看我们的世界“亲自”向我们说声对不起。她用生命证明了这一点,她就是我家乡伟大并杰出的名人——张海迪
❷ 张海迪作文100字的结尾
张海迪以一个初学者的热情和激动开始了自传体长篇小说的创作。往事历历,时内空飞渡,张海迪在稿纸上开容始了回忆的起初记录。童年奔跑的欢笑、高不可及的校门、病房的洁白、血浆的鲜红、阳光的闷热和黑屋的沉重……不知不觉之间,张海迪竟在桌面上堆起了数百页的手稿。
任何文学作品的生命都根植于生活的沃土之中,都是作者对生活的提炼与思考。张海迪在她生活过的泥土里挖掘、寻觅,她开始了一个漫长的思考过程.
❸ 张海迪的故事(150字左右的作文)
张海迪,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15岁时,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在《生命的追问》之前,这个奖项还从没颁发给散文作品。最近,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即将问世。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
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
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
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邓小平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随后,使张海迪成为道德力量。
张海迪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供职在山东作家协会,从事创作和翻译。
(二)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张海迪说:“我像颗流星,要把光留给人间。”她怀着这样的理想,以非凡的毅力学习和工作,唱出了一首生命的赞歌。
“活着,就要为人民做事。”张海迪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1970年,她15岁的时候,跟着父母到农村生活。在农村,她处处为别人着想,为人民做事。她发现小学校没有音乐教师,就主动到学校教唱歌。课余还帮助学生组织自学小组,给学生理发、钉扣子、补衣服。她发现村里缺医少药,就决心学习医疗常识和技术,用零花钱买医学书、体温表、听诊器和常用药物。她先后读完了《针灸学》、《人体解剖学》、《内科学》、《实用儿科学》等医学书籍。学针灸时,为了体验针感,她在自己身上反复练习扎针。短短的几年,她居然成了当地的一个年轻的“名医”。只要有人求医,她就热情接待。重病号不能行动,她就坐着轮椅,登门给病人扎针、送药。有一位姓耿的老大爷,因患脑血栓后遗症,6年不能说话,并瘫痪了3年,一直没治好。张海迪一面在精神上鼓励耿大爷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一面翻阅大量书籍,精心为耿大爷治疗。后来,耿大爷终于能说话了,也能走路了。这时张海迪深深体会到为人民服务的幸福。
❹ 张海迪的故事作文最后一段
在社会当中,有一个弱势群体,那就是残疾人,其中有一颗永不会褪色的闪亮星星——— 张海迪。
张海迪是一个因5岁患脊髓病、胸下完全瘫痪的人,她因此没有进过学校的大门。也许大家有点不解,我为什么会对这样一个残疾人感兴趣呢?因为她比正常人都顽强,她用她的努力感动了我、震撼了我!她以一个常人达不到的毅力生存了下来,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啊,凭着这份勇气,她以几乎不能动的柔弱之躯体会到了人生之美!
她自学了小学、中学、大学的专业课程,成功地领取了吉林大学的硕士毕业证书。但在人们的一次次惊讶背后,我分明看到了她许多的辛酸与泪水,我想她可能曾经松懈过,想放弃过,但让人震撼的是她以铁打的精神“站起来了”!她真是一个坚强的人,让我感受到了人性的坚强、人生之美!
她成功了,胜利是属于勇于奋斗的人的!这只断翅的南燕飞上了天空,飞得一鸣惊人,飞得直插云霄。
❺ 以张海迪的故事为题写一篇励志作文
题目:《张海迪的励志故事》
张海迪,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15岁时,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在《生命的追问》之前,这个奖项还从没颁发给散文作品。最近,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即将问世。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
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
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
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邓小平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随后,使张海迪成为道德力量。
❻ 读完张海迪的故事我想说什么作文
《 轮椅上的梦》读后感
在老师的推荐下,我一口气读完了张海迪的自传体作品《轮椅上的梦》。文章讲述了张海迪5岁时2/3躯体就失去了知觉,医生断定她很难活过27岁,但张海迪凭着顽强的毅力,不但活了下来,还在轮椅上唱出了高昂激越的生命之歌。
我深深地被张海迪顽强的毅力和积极乐观的精神所感动,当意识到生命不会长久后,她更加珍惜分分秒秒,用勤奋学习和努力工作延长着生命。坐在轮椅上,她为群众治病达1万多人次;精心揣摩并发表了《轮椅上的梦》;自学七、八种外语,她翻译了英国长篇小说《海边诊所》……在日记中她曾写道:“我不能碌碌无为地活着,活着就要努力学习,就要多为群众做些事情。”
想想我自己,拥有健康的体魄却一事无成,平时总是把今天的事留到明天做,明天再拖到后天,有时候玩得忘情就放任自己。与“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爬起身”的张海迪相比,我该多么惭愧啊!
人生中难免遇到挫折,退缩、气馁甚至轻生,这些都是是懦弱和愚蠢的做法。正视挫折,在挫折中奋起,像张海迪那样勇敢地跨过去,才能直达成功的彼岸。
“自然界没有不凋谢的花,人世间没有无曲折的路”,万事万物,无不在曲折中进行,伟大的人物是这样,普通人也是这样。在困难面前退却下来的人,往往怕苦、怕累、怕嘲笑;具有坚强意志的人,才能勇敢地面对,顽强地战胜困难。
让我们像张海迪那样勇敢开拓、无私奉献。为祖国富强、人民幸福而奋斗吧!
❼ 张海迪的故事作文350字数
大家都知道张海迪的故事,今天我为大家讲一个关于张海迪热爱生命版的故事。
1991年张海迪在做过权癌症手术后,继续以不屈的精神与命运抗争,她开始学习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经过不懈的努力她写出了论文《文化哲学视野里的残疾人问题》。1993年,她在吉林大学哲学系通过了研究生课程考试,并通过了论文答辩,被授予硕士学位。张海迪以自身的勇气证实着生命的力量,正像她所说的“像所有矢志不渝的人一样,我把艰苦的探询本身当作真正的幸福。”她以克服自身障碍的精神为残疾人进入知识的海洋开拓了一条道路。
张海迪多年来还做了大量的社会工作,她以自己的演讲和歌声鼓舞着无数青少年奋发向上。她也经常去福利院,特教学校,残疾人家庭,看望孤寡老人和残疾儿童,给他们送去礼物和温暖。近年来,她为下乡的村里建了一所小学,帮助贫困和残疾儿童治病读书,还为灾区和孩子们捐款,捐献自己的稿酬六万余元。她还积极参加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呼吁全社会都来支持残疾人事业,关心帮助残疾人,激励他们自强自立,为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❽ 张海迪的经历的挫折作文100字
张海迪,汉族,山东省文登市人,中国著名残疾人作家,哲学硕士,英国约克大学荣誉博士。1983年3月7日,团中央举行命名表彰大会,授予张海迪“优秀共青团员”光荣称号,并作出向她学习的决定。1960年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自学完成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知识,并学习针灸,在当地行医。1982年7月23日同王佐良结婚。1983年中国共产党决定将张海迪树立为宣传偶像。张海迪女士得到了两个赞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张海迪历任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2008年11月当选中国残联第五届主席团主席,2013年9月19日选举连任中国残联第六届主席团主席。2014年10月6日当选康复国际主席。现任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
小时候因患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特的人生。15岁时,张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莘县,给孩子当起了老师。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园,却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以及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2002年,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问世。
❾ 海伦凯勒,张海迪的故事简介,需要当做素材写作文,谢谢
海伦·凯勒(Helen Keller 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19世纪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她以自强不息的顽强毅力,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完成了她的一系列著作,并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荣获“总统自由勋章”等奖项。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
http://ke..com/view/18088.htm
张海迪(1955年9月16日-),生于济南,中国著名残疾人作家,哲学硕士。现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1960年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1970年又随父母下放至山东聊城莘县,自学完成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学习,并学习针灸,在当地行医。1982年7月23日同王佐良结婚。1983年中国共产党决定将张海迪树立为宣传偶像。张海迪得到了两个赞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张海迪历任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2008年11月当选中国残联第五届主席团主席。
http://ke..com/view/177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