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义务教育 » 建立行业为背景的职业教育

建立行业为背景的职业教育

发布时间: 2020-11-25 17:11:29

❶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的创建背景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成立于2005年,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理工、经管、文法协调发展的多科型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学院属第三批A线录取院校,招生对象为参加普通高考学生,面向全省和其他部分省份招生。
学院设有三个校区。学院校本部位于经济发达的广州市城市中心,花果山下。南海校区位于广州近邻的佛山市南海区。中山校区位于中山市五桂山职业教育园区,占地1001.4亩。中山校区首期工程于2008年9月完成并正式招生入住。广东理工职业学院2012年在校生10218人。省教育厅核准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最终办学规模为15000人。
学院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大精品课程和示范性专业的建设力度,积极实施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双证书”制度,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使学生成为适应现代化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2011年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8.73%。近三年,学院在国家、省级各项技能竞赛中共获86个奖项,其中在2011年和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决赛中分别代表广东省荣获三等奖。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中正高职称43人,副高职称89人,博士(含博士研究生)16人,硕士生导师5人。学院现有广东省精品课程教学团队1个,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质课程教学团队1个,院级教学团队14个,“全国优秀教师”3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南粤优秀教师”12人,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2人,院级专业带头人9人、骨干教师6人。学院根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需要,从行业企业聘请了一批兼职专业教师,较好的满足了人才培养的需要,师资结构日趋合理。近几年,学院教师先后承担纵向和横向课题29项,校内立项科研课题88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省级科研项目10项、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3项。2007以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5部。
学院有良好网络环境,建有主干千兆的校园网,有独立的IP地址、网站和独立域名;学院建有完善的网络课堂直播和双向视频会议系统、点播系统和功能齐全的音像教材录制中心等;学院图书馆拥有藏书1052630册(其中电子图书408746册)、现刊1181份、现报153份,引进维普、CNKI等多种类型的电子资源数据库;学院举办五届校企合作联谊大会,与120余家企业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建立校外实训基地97个和校内实训基地25个;设立全国秘书职业资格考核等与专业相匹配的技能鉴定考点8个。学院建有完善的多媒体课室、多功能电教室、计算机网络课室、语音室、计算机实验室、汽车实训车间、数控加工车间、电工实习室、制冷实验室等教学设施。中山校区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42.4万平方米。
学院面向广东省尤其是中山市等珠三角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办学,设有工程技术系、计算机技术系、经济管理系、文法系、外语系、数码设计与制作系、机械与自动化工程系、管理工程系、文化产业系、汽车工程系、工商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基础教学部等 13个系(部)。学院2012年招生专业46个(方向),涵盖了电子信息、制造、土建、财经、旅游、公共事业、文化教育、艺术设计传媒、法律等高职高专教育大类。学院拥有1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质(建设)课程、12门院级精品课程、10个院级特色专业。通信技术(物联网工程)专业和投资与理财专业列入“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获得中央和省财政720万元支持。
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学院坚持“立足中山、面向全省、服务全国、走向世界”的发展方向,明确“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发展战略,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技能,服务社会,改革创新”的办学理念,不断深化“培养文理兼通、技能突出、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理念,尽快把学院建成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

❷ 职业学校出现的社会背景是什么

我国的职业教育还比较落后,与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的要求有一定距离。我国的职业教育还主要依靠政府投入,虽然政府对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每年都有增加,但还不能适用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需要,仅靠政府举办职业教育还不够,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参与。因此,职业教育法规定了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的办学体制。社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增大,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为社会提供各类服务。

❸ 在智能制造背景下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如何构建职业能力我职业素养

作为高职业院校学生,应以学业为重。首先要把书本上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好,只有具备坚实的理论知识,才能为以后的社会实践奠定基础。共次,现在已进入人工智能时代,要了解相关的理论,掌握科研动态,紧跟科学发展的脚步,才能不被时代淘汰。最后,要掌握相关技能。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学校,要利用有限的在校学习时间,掌握必要的技能,这样才能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发挥重要的作用。总之,要想构建职业能力,就要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具备相应的职业素养。

❹ 工业4.0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面临哪些危机

在全球产业转型升级的驱动下,世界制造业发达国家纷纷实施了为制造业提质增速的战略,因此,深入把握工业4.0进程中引发的就业变化,思考和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应对产业新要求,显得尤为重要。

另一方面专业与产业不匹配的矛盾将会更加凸显。第二,技能人才培养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高级技工仅占工人总数的5%左右,缺口数量巨大,与发达国家高级技工40%的比例相差甚远。

而当前一些职业学校的专业群虽然基本涵盖当地重点产业,但重点专业和重点产业的对接却不是很完整,学校尚未建立针对产业升级做出相应专业调整的动态机制,“结构性失业”在所难免。再加上现代产业结构逐渐趋向软化,市场需求重心逐渐向服务业偏移,使得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难以形成互动共赢模式。

希望教育可以跟得上时代发展的脚步!

❺ 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职业教育发展困境

(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张志坚)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各国经济日益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存局面,既加剧竞争,又深化合作。随着经济全球化进展,职业教育也正呈现出国际化的趋势。今天上午听取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施建军校长所作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与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关系”专题报告,深受启发,受益匪浅。在此,结合自己的学习收获,谈一谈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职业教育发展的几点浅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必然凭借其经济和文化等优势,进入我国办学市场,扩大境内办学。再则,目前适龄学习人口的数量在大规模减少。因此,职业教育必然在生源和人才市场方面将面临严肃挑战和巨大压力。笔者认为,要破解这个难题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突出办学特色,提升核心竞争能力 办学特色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对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我们在办学过程当中,特别注重加强传统特色专业建设,把师资力量强,生源质量优,学生就业好的财务管理、工商管理、国际贸易及旅游管理等专业作为重点来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在专业建设上,建立领军人制度。为了提升传统特色专业的影响力,做出品牌,我们在全国范围招贤纳士,积极引进一批专业知识深厚、企业经验丰富的专业建设领军人,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头规范作用,引领学院各专业建设发展。 在教学科研改革上,设立专项资金,资助专业教师开展教学科研改革工作,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鼓励专业教师与企业骨干人员联合开展横向科研课题研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按照培养与引进并重的原则,着力培养和引进一批省级以上优秀教学名师,建立优秀教学团队,对年青专业教师形成传帮带的作用。同时通过制度性安排,定期选派骨干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增强实践能力,提升课堂执教水平。2009年底,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我们针对国际旅游岛建设主要发展的旅游业、文化体育产业、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商贸餐饮业和现代物流业、热带特色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海洋经济等8大产业,适当地调整专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相关专业群、国际贸易业相关专业群、储运服务业相关专业群、财务管理业相关专业群、信息服务业相关专业群、艺术设计业相关专业群等6大专业群。二是建立全球视野,加强国际合作办学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十分迅速,各国和地区间都面临人才的竞争和教育的竞争,特别是技能型人才和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竞争。因此,我们要建立国际视野,在人才培养上,要遵循国际标准,加大企业参与力度,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在培养目标上,要实现从国际教育到全球教育的价值转向。随着经济全球化日趋加深,大量跨国公司涌入,职业教育毕业生也必然会面临参与国际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因此,职业教育要建立全球视野,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而且还应具有跨文化适应能力、国际理解能力以及外语能力等。在教育教学上,要以国际化标准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教学改革,加强专业建设,培养师资队伍。在人才培养质量上要遵循相关国际标准。借鉴发达国家开展国际合作办学的经验,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合作办学,建立专业教师互访制度,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在企校合作上,由于企业将更广泛地参与国际竞争,技术发展和转移的进程加快,这必然导致新的职业岗位不断产生,即使是传统职业岗位的科技含量也不断发生变化。就此角度而言,职业教育发展应密切联系与企业,加强与地方龙头企业、支撑产业企业及著名企业的合作,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形成人才共育,成果共享的双赢局面。在具体实践上,近年来,我们在国际合作办学上主要是大力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借鉴国外现代的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等,促进学院专业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加强和巩固与韩国、俄罗斯、丹麦等国的合作基础上,着重与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建立起紧密型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机制,按照国际行业标准和职业要求,着力培养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紧缺的和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职业人才。与此同时,笔者认为,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地不断深入,海南相关产业必然进行升级,也对海南高职教育的办学质量与内涵提出了新的要求。行业产业要按照国际标准来进行,这是国际旅游岛建设对海南行业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海南高职教育而言,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否合格,是否适应国际旅游岛建设需要,关键在于能否按照现代企业的岗位标准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❻ 2018年学前教育的行业背景及职业发展是怎样的

根据目前的发展趋势,2018年学前教育本科毕业是比较好找工作的,所以好好安心学习喽。

❼ 工业4.0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应如何发展

在全球产业转型升级的驱动下,世界制造业发达国家纷纷实施了为制造业提质增版速的战略,因此,权深入把握工业4.0进程中引发的就业变化,思考和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应对产业新要求,显得尤为重要。

应对工业4.0与职业教育发展的新一轮矛盾,牢牢把握工业4.0对职业教育人才需求的脉搏,通过新渠道、新途径实现新的就业增长与结构优化,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和关键发展方向。

依据产业动态调整专业结构。在生产与再生产的过程中,经济发展对信息、服务、技术等“软要素”的依赖程度加深,“经济服务化”趋势明显,另一方面紧跟产业变革步伐,增设发展营销、设计、创意等与服务业相关的专业,以适应经济服务化、市场需求重心向服务业转移趋势。

希望中国可以牢牢把握此次的机遇!

❽ 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这一文件的背景意义包含了哪一些呢

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这一文件的背景意义包含了教育体制

❾ 中华职教社的成立背景

中华职业教育社由黄炎培联合教育界、实业界的蔡元培、梁启超、张謇、宋汉章等48位知名人士于1917年在上海创立。该教育社是以倡导、研究和实施职业教育为职志的全国性群众团体。曾先后在上海、昆明等地开办职业补习学校、职业指导所等。1941年,职教社参加发起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后改称中国民主同盟)。1945年,又联合迁川工厂联合会等发起成立了民主建国会。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