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香莞国际教育
1. 为什么说只有莞香能够代表东莞的城市灵魂
第一、莞香有悠久的历史。在东莞,能够找到上千年历史的古迹或其他文化原形吗?我想特别难,而只有莞香,据史料记载,千年前,土生土长的东莞人即在种植。
第二、莞香是尊贵的像征。以前我不知道,但查阅一些历史资料及相关书籍后,我才知道,莞香曾是供奉朝庭的贡品,也为西方皇室所青睐,法国极品香水中添加的香精,其实来自莞香。在爱美修行的人类社会,又有多少动植物比其更风光体面呢?
第三、莞香被世人所喜爱。莞香虽在明清后,因为统治阶层的不力,导致毁灭性砍乏。可其在百姓心中的形象,永远没有因为数量的稀少而江河日下,相反,老百姓越来越怀念、越来越喜欢、越来越渴望。
第四、莞香在世界影响深远。很多人问香港名称的由来,虽有多个不同的版本,但认同香港名称的由来与莞香相关却占绝对多数。试想,如果九龙码头不因堆积莞香而弥留其味,那香从何来?另外,通过寮步香市转运至香港,再从香港转运至世界各地,莞香的流动不正是莞邑文化的传播么?琢磨一下,东莞还有第二种物品比其更具影响力吗?
第五、香类唯一以产生命名。能够生长香树的地方,绝非东莞。福建、海南有之、越南、印度有之,其他的国家与地区,据说也有。可这么多地方所产的香树,唯有莞香以东莞地名命名。其份量与价值,非同一般了。
历史横贯上千年,普罗大众均接受。上千年的历史证实,莞香,仍如一枝独秀,活跃世人心中。试问,东莞还有什么比其份量更足更重更贵的吗?
如果没有,那东莞的灵魂是莞香了。因为它通过时间的检验、岁月的洗礼、历史的沉淀,已从物质升华到文化了,变成文化的东西即可代表一个城市、代表一种思想、代表一种价值。说些题外话,想买沉香的话特别推荐香至尊 。
2. 东莞的灵魂是莞香
最起码我认为,东莞的灵魂应属莞香。为什么这样说,且看我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第一、东莞缺乏代表性的历史人物。虽有林则徐、袁宗焕等载入史册的历史名人,可从籍贯角度讲,林则徐祖籍并非东莞人,二是其禁烟是在清王朝的腐朽无能下进行。所以,我想,想让其代表东莞的灵魂,市民肯定不会同意。袁崇焕虽是地地道道的东莞人,可他毕竟是以武将名扬天下。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试看哪个城市会找一个武官代言自己?所以,不管通过什么渠道评选,袁崇焕也是无法入列的。而其他人物,就更不用提了。
第二、东莞缺乏标志性的历史建筑。提到武汉,大家自然想起黄鹤楼,讲到南昌,大家自然想起腾王阁,提到烟台,大家自然想起蓬莱阁,而说到岳阳,也极易联想到岳阳楼。但提到东莞,那座楼盘最有代表性?市政广场还是西城楼?历史悠久者难以览见,而新兴建筑,顶多只是一个城市符号。就文化的广度、深度而言,是无法毗及的。东莞虽有可园,可可园也只有东莞本土人知道,把视野放至全国乃至全球,知之者寥寥无几。所以,用可园代表东莞的灵魂,当然也不可能。
第三、东莞缺乏影响力的历史名山。五岳秀天下,可没有一岳在东莞。当然这不能怪东莞,因为古代仁人志士、文豪墨客在评选五岳时,可能压根就不知道东莞有座黄旗山。另以东莞所处的地理位置,也是无法拥有五岳的奇、秀、险、美之特点。人因无法征服自然而生敬畏,可黄旗山容易被三岁小孩登顶,所以,以其代表东莞的灵魂,自然也不妥。
第四、东莞缺乏广泛性的核心思想。近些年来,东莞为改变大家对其“文化沙漠”的看法,确实做了不少工作,像广场建设、文化周末、农民书屋等,同时也提炼出东莞的城市精神—-海纳百川,厚德务实。前者只是列行性的城市建设,自然无法用其代表一个城市的灵魂;后者虽有一定的广度与高度,却因时间短暂,不能与历史挂钩,所以用其代表东莞的灵魂,可能会有很大的争议。
第五、工业是不能当作城市灵魂的。近段时间,我留意到,网络上很多朋友在谈工业,东莞是因为工业制造而名扬天下,所以得把工业制造列为最核心的东西。我觉得不妥。工业虽支撑东莞的飞速发展,可它毕竟是经济基础,还未上升到上层建筑,怎么能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混为一谈呢?我们得尊重工业、尊重劳动者,但把工业当作一个城市的灵魂,却太牵强了。
个人入手了一串,牌子是 香至尊的,到手后特意找懂行的朋友看了一下,说品质真好,还夸我眼光好,也幸好选了这个,不然很可能买到假货的
3. 2020年6月3日东莞莞香:市场西瓜价格
西瓜的品种很多,根据产地、运输、市场需求等成本的不同,批发价格也有回区别,西瓜还答没有大量上市,但是有的大棚西瓜是早熟西瓜,所以价格上面相对要贵一点,价格在2~3元一斤,如果西瓜在大量上市的时候价格可以下降到5毛~1块一斤。
4. 莞香在东莞哪里卖
大岭山的和加仁和寮步的老李香,就知道这两,希望帮到您
5. 东莞菜的食在莞香
饮食文化:千年盆菜
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天后诞前一天,长安乌沙陈屋村仍保存吃盘菜的村俗,与香港北区的沙田、大浦,广州芳村等地村民遥相呼应。
1278年4月,南宋朝廷败退到广东,杨太后与弟弟杨亮度携宋帝到东莞、香港一带,6月再迁新会崖山,所到之处广东人民纷纷前往勤王。当年勤王军多达20万人,同于船上漂浮,一来缺乏盛菜钵碟,二来避免船上倾泻,沿海百姓巧用木盆,将三五家所作之菜,盛在一起。由于各家各户,使出各家本领,而且叠于一盆,味道特别浓香丰腻。宋帝连连赞美。从此,盘菜在沿海地区成了贡菜极品流传下来。而且一“开围”,就成千上万人。
盘菜菜色是九层叠放,与九大簋菜式无二。传统是:“萝卜、菜头、浮皮、鱿鱼、鹅(或肉、白切鸡)虾米、鱼饼(鱼有骨、易散,混入盆中危险)、扣肉等。改革开放后,用料讲究,有白蟮、蚝豉、发菜、江瑶柱、海参、白切鸡,林林总总,今非昔比。过年过节也有斋盘菜,用料:云耳、冬菇、木耳、发菜之类。吃盘菜最大的乐趣不在吃而在围,象征团结、团圆。人们围在一起,饮饮食食,说说笑笑,全村人围在一处(过去多在祠堂、庙宇内)。
盘菜过后,人们空前团结,办事同心协力,是一种好风俗。
饮食文化:万江龙船饭
龙船饭是端午节“扒”龙船时慰问龙舟健儿和观赛村民的一种传统美食,吃龙船饭更蕴涵有男子汉的气概。
对于村民来说,划龙舟是对神的敬仰,龙船、龙帽龙船衫、龙船饭都被视为神圣之物,寓意一种好意头。吃过龙船饭,一年都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所以,除了比赛的人以外,村中上下老少都可以到祠堂领取龙船饭。在吃龙船饭的时候,村民们都是平等的,无论你的身份贫富贵贱,条件是一定要自己亲身来领取,拿了一定分量的龙船饭,回家跟大锅饭煮在一起,让全家人都沾沾好运。
龙船饭通常是以粘米或糯米或粘、糯米煮成饭,再加入肉丁、虾仁、鱿鱼粒、豆角、鱼胶和炒花生等配料。万江龙船饭由于用料丰富,做法讲究,风味宜人,受到广大群众喜爱,所以特别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