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
① 以后想当老师,大学里应该看哪些书呢
一、教育名著
1、《陶行知文集》陶行知,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
2、《新教育之梦》(朱永新)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版
3、《中国古代教育论著选读》(已经编好)
4、《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苏]苏霍姆林斯基 著 译者:蔡汀 王义高 祖晶 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8月
5、《教育的经济价值》【美】舒尔茨著《教育的经济价值》,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影响现代比较教育类理论]
6、《终身教育引论》[法]保罗·郎格朗《终身教育引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1985年版[教育管理专业必读书目]
7、《明日之学校》(杜威著,赵祥麟、王承绪编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1月第一版)
8、《民主主义与教育》(写于1916),[美]杜威,王承绪 译,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年10月第1版
9、《教育和美好的生活》杨汉麟译,作者:(英)伯特兰·罗素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 2001年6月
10、《爱弥尔》[法]卢梭,李平沤译,商务印书馆, 1978年版
11、《教育过程》(美国,布鲁纳) 邵瑞珍译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年2月
12、《教育过程最优化》[苏]巴班斯基 吴文侃等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01
13、《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的发展》[美国]罗森塔尔、雅各布森著,唐晓杰、崔允潡译,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3.
14、《孩子们!你好!》苏联,阿莫纳什维利著,朱佩荣先生翻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2002年2月,(《孩子们,你们好!》、《孩子们,你们生活得怎样?》、《孩子们,祝你们一路平安!》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
15、《学习,别听学校的》(德国,菲拉·费·毕尔肯比尔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注:此书为德国中小学教师必读书)
16、《和老师的谈话》(赞科夫)[苏]JI.B.赞科夫 著 杜殿坤 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17、《多元智能》 [美国]加德纳 著,沈致隆 译,新华出版社出版
18、《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英国)斯宾塞 著 颜真 译 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
19、《教育诗》[苏]柯著磊然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三七作家,专门在2003-02-13的《南方周末》上推荐此书)
20、《大教育论》1957年,[捷克]夸美纽斯,人民教育出版社加以修改,用《大教学论》的书名重新出版。影响历史进程的一百本(社会科学类)
21、《普通教育学》[德]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2、《教育论》(英)斯宾塞《教育论》HerbertSpencer1820--1903),19世纪下半期英国功利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家。胡毅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年版
23、《科学与教育》(此书写于1893年)【英】赫胥黎(1825——1895),人民教育出版社版1990.
24、《教育漫话》(汉译世界教育名著丛书) [英] 约翰·洛克 著/ 徐 诚 、扬汉麟 译/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年:1999
25、《成功智力》[美国]R.J.斯腾伯格俞晓琳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
26、《人的教育》,福禄倍尔(福禄倍尔:幼儿教育之父)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27、《审美教育书简》,席勒著,范大灿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28、《早期教育与天才》[日]木村久一,海南出版社,1977年版,王传璧译,邵道生校
29、《西方教育学名著提要》单中惠 杨汉麟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2000年12月,
30、《西方心理学名著提要》主杨鑫辉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12月
二、理论视野
31、《叶圣陶教育文集》叶圣陶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获得国家图书奖
32、《陈鹤琴教育论著选》, 吕静等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33、《爱心与教育》1999年,李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一书出版,这本书同时获得中共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大奖、冰心图书大奖和中国教育学会“东方杯”科研成果一等奖。李镇西著,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34、《顺生论》(张中行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12月版)+《望道杂纂——顺生论外编》(张中行著。2000年3月由群言出版社出版),(建议张中行将两本书合一)
35、《科学家论教育》(苏州大学教授周川著,江苏教育出版社)[马上出版]
36、《教育——财富蕴藏与其中》1996年,教育科学出版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
37、《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1972,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38、《第五项修炼》[美]彼得·圣吉/著 郭进隆/译 杨硕英/审校.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 2002年8月1日
39、《向瑞吉欧学习什么》(《儿童的100种语言》解读)(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08-
40、《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英)埃德蒙·金著,王承绪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1、《有效的管理者》(杜拉克)求实出版社1985年版,吴军译,中译本12万字。
42、《中国教育思想史》郭齐家,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6[专著《中国教育思想史》曾先后在大陆和台湾出版,获全国第一届优秀教育图书一等奖及全国首届优秀教育理论著作优秀奖,以后又被外文出版社译成英文。]
43、《外国教育思想史》单中惠,陕西教育出版社,单中惠,朱镜人 编著
44、《教育基础》(江苏教育出版社)
45、《教育心理学》
46、《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47、《心理学》(江苏教育出版社)
48、《儿童发展》(江苏教育出版社)[美]劳拉·E·贝克著,2002年12月
49、《学习理论》
50、《教育管理学》(江苏教育出版社)(赵中建译)
51、《组织行为学》(江苏教育出版社)(李瑞译)
52、《课程论》(江苏教育出版社)张斌贤译
53、《教育与心理测量》(江苏教育出版社,翻译稿)
54、《有效教学方法》
55、《领导学:理论与实践》
56、《亚洲“四小龙”课程实践研究》 北师大顾明远教授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1999年9月
57、《西方心理咨询经典案例集》 徐光兴主编,2003年6月
58、世界教育危机 【美】菲利普·库姆斯著 王英杰等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年版
59、《发现母亲》王东华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
60、《回答未来的挑战》1984,7 [美]J.W.博特金等/回答未来的挑战--罗马俱乐部的研究报告《学无止境》/上海人民出版社
三、教改实践
61、《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
62、《当前中小学教育改革中的六大焦点问题》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
63、《教育中国——50名流素质教育访谈》夏欣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年7月
64、《素质教育学习提要》(教育部编写)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2001年
65、《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陈向明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66、《案例教学指南》郑金洲,2000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67、《当代教育学》(修订版)袁振国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68、《教育理想与信念》(肖川)岳麓书社出版2002年6月
《我的教学生涯》,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年,(斯霞著(1910-?))江苏教育出版社,1985年
69、《我的教学生涯》,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年,(斯霞著(1910-?))江苏教育
70、《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李吉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
71、《向孩子学习》主编:孙云晓;副主编:康丽颖。晨光出版社1998年12月出版。本书荣获共青团中央第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作品(图书)奖。
72、《青浦教育实验》顾泠沅、郑润洲、李秀玲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10月)。
73、《小学生心理辅导札记》(毛蓓蕾)(已经出版)
74、《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叶澜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
75、《创造性思维与教学》《创造性思维与教学》 陈龙安(台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
76、《讨论式教学法:实现民主课堂的方法与技巧》2002年1月(美国)布鲁克菲尔德 普瑞斯基尔 著 罗静 褚保堂 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
77、《透视课堂》(美)Thomas L.Good等著,陶志琼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译者: 2001年12月
78、《自主课堂:积极的课堂环境的作用》(美)里德利 等著 沈湘秦 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7-1
79、《培养反思力》著者:(美)S.G.Paris等著译者:袁坤译定价:14.00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7月
80、《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加]马克斯·范梅南著,宋广文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81、《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加]马克斯·范梅南著,李树英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82、《理论与战略:国际视野中的学校发展》[挪威]波·达林著,范国睿主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83、《关于美国教育改革的演讲》[美]欧内斯特·L·博耶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84、《走出教育改革的误区》藤田英典[日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85、《中外教育小说选》(已经编写好)
86、《中外教育诗歌选》
87、《中外教育故事选》
88、《中外教育散文选》
89、《中外教育格言选》
90、《中外教育漫画选》
四、教育人物
91、《孔子评传》匡亚明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12出版,此书获得中国图书奖
92、《泛舟诲海》2001年5月(东缨著教育科学出版社)教育纪实文学三部曲之一。
93、《中国教育家评传》沈灌群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1989年全国优秀教育理论著作奖;1995年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教育类硕士必读教材)
94、《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思想录》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7月,获1997年国家优秀图书奖
95、《中国著名校长办学思想录》江苏教育出版社朱永新博士(市长)主编
96、《中国著名班主任德育思想录》朱永新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
97、《教育的奇迹》(主编朱永新)
98、《外国教育家评传》,赵祥麟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
99、《窗边的小豆豆》南海出版公司,黑柳彻子[日本]2003年8月
100、《仁爱一生: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里萨修女传》屈雅君、刘铁英编译,珠海出版社,2002年7月
101、《教师必读书导读》
增补:1、《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皮亚杰著,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年,傅统先译。
2、《班集体建设与学生个性发展》1999年,维果茨基,龚浩然、黄秀兰译,广东教育出版社
3、《为了21世纪的教育——问题与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4、《教育新理念》(袁振国,2001年12月教育科学出版社)《教育新理念》:面向大众的教育科学图书
5、《国际教育新理念》 2001年10月。由顾明远和孟繁华主编的一书,海南出版社出版了。
6、《我的教育思想》(于光远)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
7、《教育社会学》吴康宁著,人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7.1.
8、《教育:我们有话要说》 [中国]杨东平 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9、《21世纪中国教育向何处去》 蔡克勇著 1999年10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10、《当代世界教育改革》 徐辉、徐仲林撰写 1997年1月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11、《一堂一亿七千万的课》(美)约翰·麦克唐纳著,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年8月
12、《人的现代化》(美)英格尔斯. 人的现代化. 殷陆君译.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5
13、《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美]布兰斯福特等编著程可拉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版29.00元)
14、《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加]大卫·杰弗里·史密斯著,郭洋生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5、《美德书》威廉·贝内特[美],何吉贤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
16、《教室的革命——语文主题活动新探索》(浙江教育出版社褚树荣老师主编)2002年9月
17、《现代课程论》(钟启泉)、《现代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初版/1998年第五次印刷,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1991年繁体字版)
18、《德育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鲁洁译)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10月第一版
19、《名人的教师生涯》(莫愁杂志主编马建强编著)
20、《非常教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美)F. J. Stephenson 主编周渝毅,2001年7月
② 南通市教育局局长
缪建新
南通市教育局局长、党组书记
[1]缪建新,男,1957年2月生,1982年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现任南通市教育局局长、党组书记,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主要荣誉称号有南通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南通市名校长,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第十届人大代表。主要社会兼职有南通市教育学会会长,南通市美学会会长,省教育学会高中管理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代表性论文有《“难忘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上海教育科研》2005年第10期);《理解“难忘教育”》(《人民教育》2005年第20期);《试论新课程视角下的校园文化》(《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第5期)等,多篇论文获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代表性著作有:专著《课改背景下的德育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该书获南通市第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主编《人格教育课程论稿》,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该书获江苏省基础教育优秀科研成果奖);主编《辉煌人生从这里起步》(共四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该书获南通市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代表性科研项目有: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人格教育课程研究”,该课题曾被列为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项目,于2007年4月结题;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难忘教育研究”,该课题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研究成果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报道推广,学校被中宣部评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典型”,其德育范式被评为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一等奖,经中央媒体报道向全国推广。
[编辑本段]南通特级教师--缪建新
缪建新同志, 现任江苏省南通中学校长、党委书记。1982年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学高级教师,南通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南通市名校长, 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南通市第九届党代会代表、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第十届人大代表 。 缪建新同志从事中学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已二十多年,是我市目前现职校长中经验丰富、实绩显著、资历最长的 “名校长”。走上校长工作岗位二十二年来,刻苦钻研,发奋工作,不断开拓创新,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在2004年被南通市教育局评为“名校长”,2005年获得“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 缪建新同志在治学方面颇有建树,近五年来就有几十篇教育管理论文在国家级、省市级刊物发表或获奖,特别是在学校德育的理论构建与实践验证上成果斐然。近年来,结合自己大量的德育实践经验,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主线,以塑魂为主旨”的建构新的德育课程结构的新理念和新观点,出版的《德育新论》专著,得到专家和同行的一致好评;同时根据这一新理论的设计,在学校德育实践中大胆进行改革和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以缪建新同志的德育课程新理念为指导的通中德育创新实践引起高层关注,在全国产生巨大反响: 2005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同志亲临我校视察,对缪建新同志近年来办学业绩和德育创新给予了高度赞扬,把南通中学誉为“中华名校”;中宣部副部长胡振民、雒树刚、国家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省委书记李源潮、省长梁保华等高层领导和中央教科所所长朱小蔓、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等著名教育专家对我校办学改革实践作了充分肯定;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将我校确定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典型向全国推广《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省市三十余家媒体对我校“难忘教育”予以宣传报道。缪建新同志本人在2005年被评为江苏省第九批德育特级教师。 缪建新同志在治校方面才干突出,特别是在学校办学的改革创新和发展建设上业绩卓著:先后在普教、职教、一般学校与重点中学等学校担任党政“一把手”,以他的魄力胆识、韬略智慧、敬业奉献和人格魅力,锐意进取,苦干拼搏,对学校的改革发展、质量提高、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特别是德育创新、课程改革等在省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在全省同行中享有较高声誉。 缪建新同志近年来出版和主编的论著、文集 论著、文集 何年何月何出版社出版
出版论著:《课改背景下的德育新论》(16万字) 2004年6月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主编论著:《学习与学习品质研究》 (20万字) 2001年10月 河海大学出版社出版
主编论著:《德育科学与艺术的探索》 (42万字) 2002年8月 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主编论著:《人格教育课程论稿》 (26万字) 2004年01月 中国文献出版社出版
主编论著:《反思与建构—基于新课程的中学德育》(30万字) 2004年4月 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主编论著:《文化书写与人格诠释--通中教学特色》(30万字) 2004年04月 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主编文集:《青春风铃----全国名校作文选 江苏省南通中学卷》(26万字) 2002年10月 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缪建新同志近年来发表论文目录 论文题目 何年何月在何刊物发表
《关于“人格教育的课程实施与开发”的理论思考》 2001年第12期《江苏教育研究》
《基于人格教育的校本课程探索》 2001年第23期《江苏教育》
《论人格教育的德育课程结构》 2002年第2期《苏东学刊》
《人格教育:素质教育的本质内核》 2002年第3期《东南大学学报》
《经验课程:中学德育的主导课程》 2002年第8期《江苏教育研究》
《结构重组:人格取向的德育课程的必然选择》 2002年7月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德育科学与艺术的探索》
《坚持与时俱进,开创名校未来》 2002年8月17日《南通日报》 “理论专版”
《试论中学德育的主导课程》 2002年8月南京师大出版社《走进新世纪中学教育改革》丛书
《实践教育创新重要思想 实现名校跨跃式发展》 2003年第1 期《江苏教育》
《新课程视角下的校园文化》 2003年第12 期《江苏教育》
《校本培训:名校跨越发展之路》 《教师教育--新课改导刊》 2003年第6期
《开发德育隐性课程的思考与实践》 《江海晚报》2004年1月16日 “校长论坛”
《解读素质教育的本质内核:人格教育》 2004年第01 期《中国教育研究》
《系统开发德育隐性课程的思考》 2004年第02期《中国创新教育》
《德育课程结构重组的价值取向论析》 2004年第03期《中国当代教育研究》
《与时俱进 增设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德育课程》 2004年第03期《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
《教育思想引导学校特色发展》 2004年第02期《教育发展研究》
《学校建筑的文化文化自觉》 2004年第02期《南通教育研究》
《 探寻新课改背景下的德育新路》 2004年第7、8期《教育发展研究》
《站高起点 出新思路 开创学校 德育工作新局面》 2005年第01期《江苏教育研究》
《课程理念:引领德育改革》 2005年第04期《班主任》
《理解“难忘教育”》 2005年第20期《人民教育》
《“难忘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2005年第10期《上海教育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