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教育利弊
『壹』 去英国留学一年费用多少
首先说下英国留学的优势:
1.学制短,费用低:英国中学GCSE仅需2年,英国高中A LEVEL仅需2年,英国本科仅需3年,英国研究生大部分专业仅需1年。整体学制与国内相比更短,其中,研究生阶段的花费可控制在30万~35万之间,部分生活成本较低地区的花费也可控制在30万以内。
2.院校认可度高,教学含金量高: 英国作为现代教育的发源地,中学阶段私校教育世界闻名。公立院校由于其合理的收费,独特的教学模式和突出的学术表现也受到广大家长学生的认可;世界排名Top200的大学里英国院校占14%。其中,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等名校的全球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3.主流留学国家: 英国是英语的发源地,语言环境纯正,领略文化的同时掌握真正的皇室英语。英美作为长期以来的主流留学国家为我国输入了很多顶尖人才,无论是政策导向还是学术环境,都非常适合个人发展。
4.脱欧后工作机会多:留学英国的国际毕业生可以在毕业后获得留英两年的PSW签证。
英国脱欧后由于签证问题,部分欧洲雇员不得不返回自己所在的国家,岗位空缺使得英国政府更重视国际人才的价值。
5.文化气息浓厚:英国是现代工业文明的发祥地,拥有众多的博物馆,美术馆,剧院,画廊等文化艺术场所,且英国国民普遍接受教育程度较高,国民福利待遇高,犯罪率较低,是理想的留学国家。从英国可选择搭乘渡轮、火车或飞机等各种交通工具,访问巴黎、罗马和马德里等欧洲主要城市,感受欧洲大陆多元的文化和历史面貌,还有机会学习一门欧洲语言。
下面给大家说说去英国留学一年费用是多少?
院校申请费
中学申请基本都有申请费,一般在50-500英镑之间。本科硕士申请费在50-100英镑之间(大部分学校没有)。
语言培训费
根据学生水平而定。一个阶段在2万元人民币左右。
雅思考试费
最近几年来,雅思考试费用逐年上涨,现在普通A类雅思的考试费用是1960元,而UKVI类雅思考试是2000元。
签证费
英国签证费用上调:各类签证费用上涨2%,学生签证费用上涨为3015元。加急费用上涨23%;3-5天加急费用为人民币1656元,24小时加急费用为8271元。
体检费
英国留学群需要进行体检,费用基本在550元。
医疗保险费
医疗保险费为150英镑。
机票
英国的飞机票一般是7000至9000之间
担保金
英国留学的担保金是25至30万人民币
学费
之前一些报道说英国大学学费上涨,但其实是针对英国本土和欧盟的学生,这些学生本来享受着巨大的学费优惠,学费上涨是为了弥补教育资金的不足,与英国本土学生之间的学费高低没有必然的联系,家长也不必过于担心。硕士的学费一般在12000-20000英镑/年。
生活费
英国的生活费会因为地区不同因此会有所不同。伦敦地区的生活费一个月一般大约1100英镑,非伦敦地区一个月是900英镑左右。
住宿费
英国留学除了学费外,生活费用最大的支出花费就是住宿费。如果留学生是住宿舍,一般在80-250英镑/周。如果在校外租房则价格不定,要看留学生选择的地理位置、房屋条件等来确定。
『贰』 中国的教育有什么弊端如何彻底改变中国的教育
中国的教育的弊端:来只注重基础教育,源不注重去开发学生的天赋和兴趣爱好。
如何改变:加强教育力度投资,提高老师收入,多给老师培训,最好是出国,接受西方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老师思想层次和素质。引进先进教育资源,也就是多引进外教多培养好老师,购买先进教学器材,多给学生时间机会去实践,别老在分数上纠缠,因材施教,实行小班制,多建学校。
『叁』 考研还是就业
对于明年毕业的大学学子来讲,考研还是就业,成为一个现实的两难问题。如今,大多数选择考研的学生早已不是单纯做学问的心态,而是各种性格、价值观、人生态度交织在一起产生的综合反映。
据权威部门统计,2006年的研究生报考人数仍然占应届毕业生的半壁江山,甚至还略高一些。从以上学生的心态来看,虽然目的各异,但是对就业的恐惧,对自己就业能力的不自信却是共同点,那么考研真的能帮他们解决现有问题,走上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吗?
专家支招:先算三笔账
“扩招赶不上扩报”,考研成功的几率并不比找到好工作的几率大。
对此,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理事长谭浩强教授表示,如果不是有强烈的愿望希望自己在所学的领域有所建树,只是为了逃避目前的就业压力、抱着不确定的心态考研,那么就不妨先算清三笔账,理性分析各种机会与成本,再看看考研是否适合自己。
首先是经济成本。如果考得上,三年的学费和生活费也不是小数字。如果一次考不上,还要考第2次、第3次,成本更加惊人。
其次是时间成本。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讲,他们更重视的是实际能力、实践经验和可塑性,因此一个新踏上社会的研究生并不一定比有着三年工作经验的本科生有太多优势。
最后是机会成本,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以某高校的小王和小赵做比较,小王选择考研,放弃了找工作的黄金时段,而小赵选择了一份月薪2000元的工作。三年后小赵的薪水达5000元,但没有工作经验的小王在研究生毕业后不一定可以找到一份月薪5000元以上的工作。
职业规划 职培更重实战
面对不少学生的彷徨,北大青鸟APTECH就业推荐部负责人的张老师表示,如果学生不选择考研,而同时对自己就业缺乏信心时,选择一些专业培训机构提升自身竞争力,则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以通过培训后成功进入搜狐工作的佘晖为例,在毕业前他也考虑过用考研来充实自己的学习内容,面临就业还是考研犹豫不决,最后他咨询了他大学期间实习的软件企业的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告诉他,他的项目开发能力不强,主要是缺乏实战训练和实际能力的培训。最后权衡之后,他选择了职业培训的道路。经过一年的学习,佘晖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极大的进步,现在已经进入搜狐做软件开发和网络开发工作,不但薪水可观,上升空间也很大。
另外,除了应届毕业生外,甚至有些研究生为了给自己未来的就业添一份筹码,也会参加职业培训。毕竟学历教育学到的多是理论,而真要找工作时还是要看实际能力。 对此,职业规划专家提醒,在面临选择的时候,最关键的是头脑清醒,要明确自己今后要走什么样的道路。对于那些学习成绩不是特别优秀、同时对自己就业没有太大信心的在校生来讲,参加社会上的职业培训不失为一种现实的解决方案,如果选择得当,也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
考研还是就业
2005年的紧张气息还未散去,2006年的战鼓已经敲响。朋友,就要上路了,考研抑或就业,哪个才是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呢?在大三彷徨的十字路口上,是准备考研,还是为就业而积累经验?对于这一问题,有相当一部分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难以作出取舍。
为此,笔者近日收集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能帮助困惑中的你,更清楚的认识自己的人生目标。
-、就业压力和考研趋势分析
据初步估计,到2005年,进入就业市场的高校毕业生突破了340万人,以致今年可能有60万甚至更多大学生毕业失业。数量如此之大,使得许多毕业生谈“业”色变。由于就业的巨大压力及高校研究生的连续扩招,许多毕业生选择了考研进一步深造。据教育部统计结果显示:报考2005年硕士研究生的人数比2004年增加了22.7万人,增幅为24.1%。而2005年硕士生招生计划为31.6万人,比2004年增长15%,录取比例大约为4∶1。据预测,未来几年考研热将继续“高温”。
二、就业抑或考研的理由归纳
有些人以为,读研得大把花钱,且不知三年后就业形势如何,付出的机会成本巨大;而另一部分人认为本科学历太低,担心在竞争中被淘汰。那么,究竟有哪些理由让我们困惑呢?
1、就业理由归纳:
最简单的理由:考研太苦。
最有眼光的理由: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充电,不断放电的过程,不能够总是处于同一种状态。在经历了十几年的读书生活以后,走向社会实践一番为一个很好的选择。
最现实的理由:有过工作经验后,学习比目前的直升会更有针对性,与现实更贴近。
最有经济头脑的理由:考研是需要成本的,即使能够上研,还是要付出机会成本,因为两三年的时间可以做很多事情,而毕业后面临的就业压力是一样的。
最无奈的理由:有一大笔上大学的欠款要还,而考研需要更多的投资。
2、考研理由归纳:
最直接的理由:为了高学历,容易找到好工作,本科生的薪水太少了,一个月薪水还买不到一平方米的房子。
最有挑战性的理由:考研只是一种尝试。
最现实的理由:学校级别不高,自己平时表现平平,本科生找工作难,考研积累资本。
最没有主见的理由:考研已成为一种潮流,别人都考,我也跟着考。
最避世的理由:找工作难,社会复杂,通过考研继续享受校园生活。
三、向左走,向右走
无论是先考研,还是先就业,都各有利弊,不能一概而论。
“当学历遭遇经历,我们选择经历。工作同样也是一种经历,这种经历是书本永远无法给我们的,我们可以选择这种经历!”有人这样认为。无论如何,选择就业的人是一群勇敢的人,他们是在同龄人当中首当其冲去社会的大潮流中试水的人。但在就业的过程中最主要的是要了解自己,首先需要知道自己能做什么,适合什么样的环境,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如果不了解自己,就会失去选择的基准。
随着大学生“天之骄子”的风光不再,研究生也从“皇帝的女儿”变成了“行走在尴尬地带的群体”,有的本科生带着盲目性去读硕士,当他在取得高学历的同时,错过了青春,错过了良好的实践历练的机会。一个除了上学什么也不会做的人,又对工作的要求条件很高,这个时候毕业面临社会比本科毕业面临社会会有更大的适应上的困难。
四、专家分析和指引
一份初步意向统计表明:在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中,有86%的人表示曾经考虑过要考研。面对如此庞大的“研民”队伍,就业指导专家们的看法并不乐观。
他们解释道,虽然从2000年起,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也不断增加,但是扩招如此快速的增长不可能满足更快速度的考研人数数量的增长,因为我国现有的研究生教育毕竟是高级别的精英教育,不可能成为一种大众化的义务教育。这就意味着必定会有一部分一门心思打算考研的大学生最终无法考上,从而也就错过了就业的机会。
其次,即使有一部分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研究生,两三年以后他们所学专业的就业形势未必会和现在一样,这种变化谁也不可能很准确地预料到。
第三,读完研究生出来后,学历起点高了,但社会经验和实践经验与已经就业的同届毕业生比起来,会显得有些单薄,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还是不利于就业的。
因此,考研不一定能规避就业风险,这是在报考之初应该想清楚的。
专家观点:如果你是学工科的,理论和实践都搞得不错,那么工作应该不会很难找,所以考研没有太大的必要;如果你是学实践型经济类学科的,如会计、国贸等,本科学的理论在实践中应该够用了,去社会上锻炼比在学校学理论要好的多,所以考研也没什么必要;如果你是学理论型学科的,那么考研还是一条比较好的选择;如果是文科生,以后读研究生,千万要想清楚一点,免得出来竞争力还不如本科生,如果一定要读,最好换个专业,比如本科学新闻的学点经济,本科读中文的再加门外语,说不定能对自己找工作多些帮助”。有条件和对考研有信心的同学还是在学校直接考研为好。因为有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优势。从某种意义上说,考研是一次成年人的考试。从做出这个选择的开始,你就要为自己的将来负责。
考研是否有利于就业,至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不管你是选择就业还是选择考研,都必须要摆正自己的心态,看清自己的位置,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