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义务教育 » 蒙特梭利艺术教育的目的有哪些

蒙特梭利艺术教育的目的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0-11-28 12:24:07

A. 艺术教育学的特点是什么还有它的目的

艺术教育学是一种培养人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审美教育,其目的是促进人的身心实现和谐的发展。艺术教育即是感性学科,又是人文学科,它着眼于情,关乎着美,直抵人的五官感觉;它以美启真,以美储善,在生动形象鲜明直观的艺术呈现中展现善良美好的情感。因而,它是真善美联结的纽带,也是真善美统一的桥梁。艺术教育与着眼于知、关乎着真的科学教育及着眼于意、关乎着善的伦理教育共同构成了以发展人的知情意实现人类真善美理想的教育的组成部分。
艺术教育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艺术基础理论知识和美术、音乐、舞蹈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学校的艺术教育教学、训练、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艺术科学研究工作、学校艺术管理工作及社会艺术指导等工作一专多能的复合型艺术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

B. 艺术教育还有其他哪些作用

艺术教育功能与作用

一、审美认知作用

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艺术对于社会、历史、人生具有审美认识功能。由于艺术活动具有反映与创造统一、再现与表现统一、主体与客体统一等特点,往往能够更加深刻地揭示社会、历史、人生的真谛和内涵,具有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的特长,并且常常是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给人们带来难以忘却的社会生活的丰富知识。

对于大至天体、小至细胞的自然现象,艺术也同样具有审美认知作用。艺术可以帮助人们增长多方面的科学知识。

二、审美教育作用

主要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引起人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的变化,引导人们正确地理解和认识生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艺术作品,使读者、观众和听众感受与领悟到博大深厚的人文精神。

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第一个特点是“以情感人”。以情感人的方式,是艺术教育与其它教育之间最鲜明的区别。艺术作品总是灌注着艺术家的思想情感,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描绘,作用于欣赏者的感情,使人受到强烈的感染和熏陶。所以,艺术的教育作用决不是干巴巴的道德说教,更不是板着面孔的道德训诫,而是以情感人、以情动人,通过艺术强烈的感染性,使欣赏者自觉自愿地受到教育。1876年,当俄国大作家列夫· 托尔斯泰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为他举办的专场音乐会上,听了柴科夫斯基的 D 大调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即《如歌的行板》后,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托尔斯泰说在这首乐曲中,“我已经接触到忍受苦难人民的灵魂深处”。

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第二个特点是“潜移默化”。艺术作品对人的教育,常常是在毫无强制的情况下,使欣赏者自由自愿、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在这种渐渐地长期作用下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对人的思想情感和精神面貌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以爱国主义诗词为例,从屈原《离骚》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到北朝民歌《木兰诗》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从唐代诗人高适《燕歌行》中“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到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从南宋诗人陆游《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到文天祥《正气歌》“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强烈的感染力和冲击力,确实是其它社会意识形态所达不到的。应当说,在艺术作品这种长期潜移默化作用下而形成的思想情操,常常具有更强的稳固性和延续性,常常成为人生观、世界观中最核心的组成部分。

三、审美娱乐作用

艺术的审美娱乐作用,主要是指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愉心悦目、畅神益智,通过阅读作品或观赏演出,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物质产品是为了满足人们生存的需要,精神产品则是为了满足人们心灵的需要。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正是因为它能给人们带来审美的愉悦和心理的快感。古罗马美学家贺拉斯提出艺术应当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中国先秦时期的艺术理论著作《乐记》中,也有类似的思想,提出了“乐者乐也”的主张,认为艺术 ( 包括音乐) 应当使人们得到快乐。《乐记》总结了秦以前的音乐美学思想。

艺术审美娱乐功能的另一个作用,是使人们通过艺术欣赏得到积极的休息,从而以新的精力去投入新的工作。20世纪 50 年代以来,音乐疗法逐渐引起各国医学界和音乐工作者的兴趣和重视,美、英等国先后创办了各种音乐医疗的刊物,运用音乐手段来治疗某些病症,并在这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工作,美国某些高等院校还专门设立了艺术疗法的学位。西方现当代心理学的许多流派,都十分重视艺术对欣赏者深层心理的宣泄作用或净化作用,认为艺术可以使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受到压抑或无法实现的情绪、愿望、期待、理想,通过艺术创造的想象世界或梦幻世界得到完成和满足。

C.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

1、以儿童为中心。反对以成人为本的教育观点,视儿童为与成人有别的独立个体。

2、不教的原则。六岁以前的幼儿是逐渐建构认知、辨别能力并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不适合说教的教育。蒙氏从日训着手,并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具及教学材料,让儿童自发、主动的学习,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随着幼儿成长,会出现某一段时间只对环境中的某一项事务专心而拒绝接受其他事务的特点,若在此时提供专向的帮助,会收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4、教师作为环境的一部分存在,扮演协助、启导的角色。教师的工作是观察儿童的内心需要,设计环境、并示范教具的准确操作,再依儿童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提供适时的引导。这种不教的教育能使师生关系和谐,儿童能够愉快的学习。

5、着重智慧与品格的养成。幼儿教育的本质意义在于帮助幼儿的生命完美成长。因此幼教的目标不只是为小学做准备,更重要的是为他们的一生奠定智慧和品德的基础,培养他们终生学习的好习惯。

6、尊重儿童的成长步调。在蒙氏教育中没有严格的课表及上下课时间,让儿童循着内在需要,自由而专心地工作,若孩子的专心时常被打断,会养成孩子不专注及草率的习性。相反,经常使孩子处于不受打扰反复练习的状态则能培养孩子的耐心和专注力。

7、混龄教学。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会相互模仿、相互学习并养成儿童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社会行为,并在智能上相互影响、促进。

8、丰富的教材与教具。教具并非是教师用来教孩子用的,而是儿童工作的材料,旨在诱发儿童由浅入深的自我重复操作,以达到
自我教育的目的。

9、摒弃奖惩制度。蒙氏尊重儿童的选择,让儿童有自愿、自发的学习意愿与需求,儿童对奖惩并不在乎。

10、教学成果常以爆发的力量呈现。以循序渐进的自我教育方式训练儿童,因此在短时间内不易察觉学习成果,但却常以爆发力量突然呈现出内在的心智成长。

(3)蒙特梭利艺术教育的目的有哪些扩展阅读:

蒙特梭利教育的优点

1、每项教具的单独和联合使用,都有步骤和顺序。而且不管在设计上或者在使用方法上,都是由简单到复杂,其主要目的是增减培养孩子了解步骤,重视秩序,并间接地培养其“内在纪律”。

2、蒙氏教具不选用五彩杂陈的色泽,以朴实、干净的色调为主。因为它具有教育意义,所以通常用单色调,突显真正的教育目标,也就是具孤立的特性。例如:粉红塔的十块木头全部都是粉红色。

3、在设计上,具有控制错误的特性,可以使小朋友自行发现错误、而能自行改正,例如:粉红塔有十块,最小的一块是一公分的正立方块,最大的一块为十分公分的正立方体,所以最大块与次大块刚好差一公分。在堆完塔后小朋友可以拿起最小的那块,量一量各块之间的差距,他会发现恰好都是一公分。

4、由于教具的最重要目标,是为符合儿童的内在需要,所以在大小、尺寸上,只以儿童的能力为考虑范围,例如:粉红塔最大的一块,孩子也可以搬得动。

5、每项教具都有能够吸引小孩子的因素,例如粉红塔木头的重量、颜色;或者勺豆子时,豆子沙沙的声音。

6、由步骤、秩序中培养孩子的逻辑习性和推理的能力。

7、教具的设计,以供给一个人操作为主要考虑目标。

8、每样教具都具有直接与间接的教育目的。

D. 蒙特梭利教育艺术区的目的

蒙特梭利教育没有艺术区, 蒙特梭利教育主要有4大区,分别是:感官区,生活区,数学区和语言区

E. 蒙特梭利教育到底有什么好处

玛丽亚•蒙特梭利是二十世纪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她所创立的、独特的幼儿教育法,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先进国家的教育水平和社会发展。蒙特梭利教育法的特点在于十分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她为此从事了半个多世纪的教育实验与研究;她的教学方法从智力训练、感觉训练到运动训练,从尊重自由到建立意志,从平民教育到贵族教育,为西方工业化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几代优秀的人才基础。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于20世纪初传入我国,经过多年在我国的发展与实践应用,产生了良好的效果。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对我国学前教育的改革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一、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改变了人们传统的学前教育观念
时代在不断地进步,改革传统教育模式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我国引进的。传统的教育模式中人们往往认为儿童的心智发展规律没有任何的规律可循,儿童缺乏自主性,只有通过成人的指导下才能够得以发展。这种否定儿童能力的观点,不重视儿童个性的理念导致了一些不良的后果,如:成人们往往把自己的观点或者认识强加到孩子身上等。传统的教育模式就是灌输和指挥儿童的心智发展,并且往往不顾儿童的兴趣爱好和接受能力,将一些固定的知识传递给儿童,这样就阻碍了儿童正常的心智发展,束缚了儿童的一些思维方式。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正是打破了这一现象。
蒙台梭利经过对学前儿童不断的研究中发现:儿童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儿童的这种内在的生命力,是一种活动的、积极地、并且有着我们无法想象的无穷的力量。所以,蒙台梭利把学前教育的任务归纳为“激发和促进儿童的内在潜力,并且要按照儿童自身的规律,使其获得自由的发展。”蒙台梭利在其编著的《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中提到:“儿童不是成人和教师进行灌注的容器,也不是任意可以塑造的蜡或泥,也不是任意刻画的木块,不是父母和教师培植的花木或饲养的动物,而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能动的、发展着的一个活生生的人。”这一句话打破了传统的学前教育模式观念。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就是要让我们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应该相信儿童,让儿童在自然、自由的活动中得到全方面的成长。”
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让我们重新审读幼儿教师的角色,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要从课堂上的主导地位转变成内心的辅导者。教师要愉快的工作,要让儿童通过自由选择来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二、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为我国学前教育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
我国的传统教育理论一直受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所影响。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采用的是自上而下的传授法,强调的是灌输式的教育,并且认为教学活动就是教师和学生两个因素组成的。这样的教育模式把儿童当成了贮备知识的容器,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处于被动以及消极的地位。而且教学内容空泛缺乏新意,教学的程序是严格按照五步教学法进行的,作为主角的儿童只能作为被动的服从者。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儿童的个性和能力被埋没,无法得以展现。所以,人们呼吁教学的改革,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也是时代的要求。
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为我国学前教育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首先,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的引入丰富了学前教育的内容。传统的学前教育的课程主要以唱歌、游戏、手工、谈话为主。而蒙台梭利的教学内容就十分丰富,它包括感观教育、生活练习、语言教育、数学教育和文化教育。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注重日常生活练习,日常生活练习有助于促进儿童健全的人格。其次,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的引入改进了学前教育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自上而下的传授法。这种教学的方法忽视了儿童的个性特点,有碍于儿童的身心正常发展规律。蒙台梭利把科学的观察与研究儿童作为教师首要的任务,给儿童提供环境和工作材料,重视环境的创设,使儿童通过自我教育得到发展。再次,丰富了教学组织形式。在我国以往的教学形式上是采用同龄编班的形式,而蒙台梭利显著的特点就是混龄编班。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中小城市的家庭中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儿童缺少兄弟姐妹,这样不利于儿童社会性发展。混龄编班促进了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三、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推动了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进程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确定了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主要任务和试点单位,在这次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十项任务中,学前教育改革力度最大,试点动作也是最快的,因为我国学前教育相对薄弱,群众反映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学前教育成为这次国家要着力解决的问题。现阶段,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已经深入到了基层,蒙台梭利教育机构从大城市发展到小城市,从国办园发展到私立园,已经遍及到了全国各地。很多幼儿园将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引入幼儿园,纷纷设立了蒙氏课程。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也已经开始走入到普通家庭,很多孩子的家长都认同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在这样的影响下逐渐的改变了原有的教育观念,很多教育学家也开始探索新的教育模式,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有效地推动了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进程。

F. 蒙台梭利科学领域的教育意义有哪些

你的这个概念范围太大:你可以看看相关的书籍。

蒙特梭利本来是针对智障儿童进行的;但是对我们现在的儿童的智力开发意义很大。

蒙特梭利强调的是直观展示:强调的是感官教育;通过视、听、嗅、味、触来帮助孩子获得知识。

G. 如何理解蒙台梭利日常生活教育的功能和目标

“蒙台梭利”在家长的眼里是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不论是在网络、微信还是市面上的各类早教机构或是幼儿园,这几个字出现的频次高得吓人,甚至开始成为家长为孩子选择教育时的“首要问题”。但蒙台梭利教育到底是什么?如何进行教学?这个问题说不定连不少标榜蒙氏教育的机构都说不出所以然,更不要提看得云里雾里的家长了,让小编来解答大家的困惑吧!
蒙台梭利是培养学习能力和习惯的教育
首先,在提蒙台梭利的具体教育环境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下蒙台梭利的教育目标是什么。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由玛利亚·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发展而来,基本原则是“追随孩子”。
同大部分学数学、学英语并声称教导孩子多少基本知识的幼儿教育不同,蒙台梭利教育中最重要的方面与学业无关。蒙氏教育注重的是孩子的个人发展并培养与提升每个孩子对快乐与惊奇的感知能力。在蒙台梭利环境的学习过程中,孩子应该享受自己童年的快乐,而不是提前掌握多少学术上的知识,更注重的是孩子学习的过程。
为什么会和我们过去固有的思想有这样的差异呢?这就同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和目标相关了,“这是着重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教育”,接受蒙氏教育的孩子并不会通过机械式记忆记住某些算式、每天默写单词这样的方式提高知识的密度,而是在蒙氏教育的环境中自己探索、寻找答案,逐渐掌握自己独特的学习能力,从而拓宽知识面。
“其实是这样,孩子们在幼儿园的环境中并没有接触到一些基础背诵的概念和难度略高的题目,他们被教导的是自由地探索和学习,所以他们的学习习惯、能力和自主性会非常强。慢慢地我们孩子的优势就会逐渐体现出来。
有准备的环境
“有准备的环境”是蒙台梭利的特点之一。
蒙台梭利关于有准备的环境的理解就是:儿童来到这里所接触到一切有利于发展并最大程度促进孩子独立学习与探索的条件。在这个安静有序的环境里拥有许多活动,孩子们来去自如,自由选择已被教导的工作,以自己的步调练习。在这里,在环境和老师的引导,孩子们体会自由,学习自律。

其教室分为七个区域,分别是生活区、感官区、语言区、数学区、文化区、艺术区以及读书角。各个区域都准备了各类教具,供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工作”。
在生活区,各种茶杯、盘子、碗都是根据孩子的大小真实打造的,而不是小孩玩“过家家”用的那种塑料器具。这不,一个小朋友小心翼翼地捧着接好水的玻璃杯子,生怕打碎。“这样的环境可以让孩子们适应真实的生活,并且锻炼独立性。
生活区的真实用具
感官区听起来好像有些难以理解,其实就是通过各类感官教具,如不同颜色的色板、不同气味的味觉瓶等让他们通过感官来学习。

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跟日后学习相关的数学区和语言区。顾名思义,这两个区域是锻炼孩子数学和语言能力的。在这里,会有各式的教具供孩子进行学习。
在数学区,会有一些彩色串珠,分别由10个、100个、1000个等等数量的珠子组成,孩子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视觉及触觉,一个个数珠子的数量,然后循序渐进慢慢接触一个个更大的立方体,通过具象的方式理解数学问题。

同样,语言区的孩子们也是通过视觉联系现实中的内容,配合学习。在语言区有这样一组教具,不同的单词与教学模型相对应,比如“elephant”对应的就是大象模型,不同单词旁边都会有一个模型进行参照,这样就可以通过多感官的形式帮助学习。

语言区的模型和单词
文化区则会有一些文化类的教具,比如世界地图拼图,孩子可以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将世界地图拼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了解一些基本知识。

文化区的教具
艺术区一般来说,是孩子进行绘画的场所。在这个区域,孩子们可以自由的在自己的小毯上进行绘画。
读书角,顾名思义,里面放了很多书,小朋友可以在这里的书架上自由取阅,看自己想看的东西。
总之,孩子可以在蒙台梭利环境中学习各种文化知识,做复杂的算术题、说出各大洲的名称、识别几何形状、书写等,得到更好的成长。
不要去教孩子应该怎么做,自己探索才是学习的关键
在蒙台梭利的教室中,学习被称为“工作”。这个“工作”的主体是孩子,老师起的只是引导的作用。——她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者、资源的提供者、教具的展示者,也是每个孩子成长和发展的纪录者和观察者,但却不是那个告诉孩子“1+1=2”结论的公布者。
在蒙氏环境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们会一遍又一遍的重复做手上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并掌握手上的教具所蕴含的概念。
用蒙台梭利的典型教具“粉红塔”来举例,“粉红塔”由十个边长递减的粉色立方体组成,孩子们需要做的就是将其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搭成一个塔状。在孩子们用这个教具“工作”的时候,老师并不会在边上以任何形式进行指导,只是孩子一个人完成。可能孩子第一次做的不对、粉红塔最后倒下了,第二次也不对、中间一环出现了差错,在这样的自由选择过程中耗费的时间会很长,但他却能够靠自己“摸”、自己思考,最终掌握抽象的辨别能力。要知道,在这个过程中,全部依靠的都是孩子自己的思考。
蒙台梭利教具“粉红塔”
“让孩子自己学、自己判断”这个道理非常浅显,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有的家长会经常抱怨孩子什么都要问父母,不论学习、生活还是各类问题,甚至长大之后依然如此。却不知,造成这样问题的源头在家长本身。孩子很小的时候,大人就习惯告诉他这个不应该这样,那个该是这样,久而久之,孩子就习惯了不思考。
一次开放孩子家长观察的课堂上,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当时,一个女孩正在聚精会神的完成“圆柱体插座”的教具,这个教具由十个木头的圆柱体凹槽和一个个圆柱体组成,孩子要做的就是把十个圆柱体全部放进相对应的凹槽。“在女孩‘工作’的时候,她的父亲坐在一旁观察,但不一会儿,她的父亲就按耐不住了:女孩子每拿起一个圆柱体在思考、比对放入圆柱体凹槽时,她的父亲就说‘不是这个’、‘换一个’,这样次数多了之后,我们发现,她拿起那个教具的时候,就会抬头看她的爸爸,好像在问是不是这个,然后默默地等待父亲的答案,其实我们应该让孩子自己选择,父母不能在孩子都还没自己尝试找到答案前,就抢在前面给她答案。

蒙台梭利教具“圆柱体插座”
在规则下,有限度的自由
看到这里,或许你认为蒙台梭利教育就是放任孩子自由的玩耍、学习,但事实却不是这样的。在蒙氏教育的环境里,孩子必须在遵从“规则”和“秩序”下自由的玩耍。
每个蒙台梭利教室都是“按照有限度的自由”这一原则运作的。
每个教室都有基本的规则,这些规则都是以尊重个人和环境这一蒙台梭利核心理念为依据的。
这里的规则大多是关于学生个人习惯和教养方面的内容。举例,假设一个小朋友想要玩粉红塔的教具,而另外的小朋友还在“工作”中,那么他就需要在旁边等。
“这个‘等’是我们在蒙氏教育中希望孩子学习的一样东西。另一个孩子在工作的时候,这个小朋友只能等待,而等待期间其实没有什么事情只能看其他孩子在做什么。所以这段时间就变成了学习的过程,他可以在看到其他孩子工作的过程,然后用自己的思维模拟,等到轮到他之后,他就可以通过实践验证自己的想法,等待也培养到孩子的好性格。”
这只是规则其中的一个方面,在蒙台梭利的教室中,有很多这样关于孩子的习惯、教养方面的规则需要遵守。比如当老师在和小朋友聊天或者在忙的时候,其他学生要找老师就要轻轻拍一下老师的肩膀,然后静静地等老师忙完;又比如小朋友从来不会自己去碰没有教过的教具,因为他们知道规则不允许。
在遵循规则的前提下,孩子可以自行选择感兴趣并且已被教过的教具,按自己的步调工作,当然也可以独自完成也可与他人合作。而老师则通过对孩子课堂上的观察,决定哪个孩子或哪些孩子适合学习新的活动或新的教具。目的就是鼓励孩子积极自主的学习,并在个人学习和小组合作中取得平衡。
如何在家创造蒙台梭利环境
在知道蒙台梭利理念和基本的规则之后,家长又要如何将这种理念吸收实践,在家里就为孩子布置一个蒙台梭利环境呢?
家庭的环境要有秩序
这里的秩序做起来很简单,可以这样来理解:家里的各式摆放都要依据一定的“秩序”来布置。
比方说:很多家长会把孩子的各种玩具放进一个筐子里,但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应该把孩子的不同玩具分门别类摆放,不同的车子、积木、拼图都可以分开。这样孩子玩耍完之后,就会自己把东西收好,放在原来的地方。
孩子日常的作息有一定的“秩序”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学校,会规定几点到几点吃饭、几点是出去玩,这样孩子对时间就有一定的概念;但是在家里,没有固定的作息规划,他有时就会玩一样东西玩很久,这样也是不对的,要让他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
布置蒙氏房间
蒙台梭利的理念中有这样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孩子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所以在蒙氏的房间中,孩子的床应该是非常低的,这样他醒来之后就可以自己下床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除此之外,一些玩具、小柜子、衣服都要尽可能放在孩子够得到的地方,让他可以自己碰到,从而培养出自己的独立性。比方说:孩子的衣柜可以设计一个比较矮的杆子,这样他就可以自己选衣服、挂衣服,而不是什么都要父母帮忙。
同样,如果想要在房间里挂画培养孩子的艺术感,也要尽可能的放在与孩子视线平行的地方。
厨房的设计
有条件的话,家长在厨房旁边可以设计一个小朋友“mini size”的各种厨房用具,这样他就可以自己洗自己的小碗、杯子,培养他的独立能力。
厨房角落放上一些小拖把、簸箕这样的物品也是培养孩子手眼协调性和独立能力的好办法。起初,家长可以教孩子怎么拖地、怎么擦桌子,教会之后,他打翻水、看到桌子脏就可以自己去处理。

自己可以设计一些特别的方法或工具让孩子动手做
其实蒙台梭利环境没有特定的标准,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设计。
比方说,对年龄特别小的孩子来说,自己取水、打泡沫、弄干这样的擦桌子的步骤比较复杂,那么家长可以简化步骤,就让孩子单纯的拿块布沾水擦桌子;也可以买一个小的喷雾瓶,教孩子擦玻璃。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细节,但是家长都可以布置一些简单的任务,在教会他们之后,他们就会经常自己做了。

H. 蒙特梭利的教育理念是什么

蒙特梭利所倡导的教育理念是"教育不是为上学作准备,而是为未来生活作准备。"其教育的核心目的是帮助儿童的生命自然地成长和完善。具体的说就是让儿童获得身体、意志、思想的独立,达到人格、心理、智力、精神的完善。

I. 艺术教育的意义有哪些

文化包含了诸如价值、信仰、语言、知识、艺术、传统、制度以及个体或回者群体表达其人文答需求和赋予其本身存在、发展的生活方式和意义。——《关于文化权利的弗里堡宣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7年
本公约缔约各国承认人人有权:
(甲)参加文化生活;
(乙)享受科学进步及其应用所产生的利益;
(丙)对其本人的任何科学、文学或艺术作品所产生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利益;享受被保护之利。——《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联合国,1976年生效
文化权利是人权的一个组成部分,同其他权利一样,是普遍的、不可分割的和相互依存的。全面增进和尊重文化权利,对于维护人的尊严和在一个多样化的多种文化的世界里个人和社群之间的积极的社会互动,至关重要。——《第21号一般性意见:人人有权参加文化生活》,联合国,2009年
2.艺术教育是不容亵渎的基本人权之一,以上三个联合国及教科文组织的文件可以说明,艺术并非是属于少数人的,艺术教育也不应该成为精英化教育。

J. 蒙特梭利教育的含义是啥

1、 日常生活教育-

育是一种由个人自发地完成的自然历程;它必

这类教育的工作材料都是儿童平日生活中可见到、可摸到的,如扫帚、杯、碗、汤匙、餐巾……等。这些活动是为了满足儿童在发展的过程中对於秩序感、手眼协调、专心工作及独立的特性所需而预备的教为环境。

的观察已证明教育不是在于教师给予什么,教
2、 感官教育-

人类必须透感官与外界接触,智力的发展也有赖于感官的经验。幼儿期是感官能力的形成时期,如果此时给予孩子视、触、听、嗅、味等五觉教育练习,将能使孩子的感官更加敏锐。

一、新教育与旧教育的不同: “科学

3、 学术性教育-

须由人直接从环境中得到经验,而不是藉着听
包括数学及语文。这些教具由数学前准备,语文前准备开始有一完整的系统,除了能使儿童获得基本的数学概念,并使语文能力获得充分的发展,奠定日后学习的基础。

4、 艺术性教育-

蒙特梭利教育的特点

包括音乐、美工及科学。音乐培养孩子的欣赏力与音感发展;美工培养儿童自我的表现力、创造力与美感能力﹔而科学则使孩子能与大自然接触。了解自然的和谐与美丽。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