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中的名词解释顿悟
发布时间: 2020-11-28 15:07:10
❶ 教育心理学中苛勒道德学习理论称为什%
苛勒的“顿悟”学习理论
苛勒(1887-1967),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苛勒曾在1913~1917年间,对黑猩猩的问题解决行为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从而提出“完形——顿悟”说。苛勒指出:“真正的解决行为,通常采取畅快、一下子解决的过程,具有与前面发生的行为截然分开来而突然出现的特征。”这就是所谓顿悟,而顿悟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建一种心理完形。其基本观点是:
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苛勒认为,学习是个体利用本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境及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而不是动作的累积或盲目的尝试。学习包括知觉经验中旧有结构的逐步改组和新的结构的豁然形成,顿悟是以对 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手段与途径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学习的过程就是顿悟的过程。
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完形是一种心理结构,它是在机能上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整体结构,是对事物的关系的认知。苛勒认为,学习过程中问题的解决,都是由于对情境中事物关系的理解而构成一种“完形”来实现的。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构建完形的过程。
苛勒的“顿悟”学习与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不是互相排斥和绝对对立的。“尝试—错误”往往是“顿悟”的前奏,“顿悟”则是练习到某种程度时出现的结果。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