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觉在教育知识与能力的哪个部分
① 高学历和高能力,哪个更重要
有学历和有能力真的可以划等号吗?
学历是一张名片,很多职位其实非名牌高校的人也完全可以胜任,但却没资格去做,硬生生地被学历这道门槛挡了门外。
甚至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启事里都会写上本科以上(限985和211,清北优先),奈何世外高人们身怀绝世武功却被拒门外,凭啥?
学历限制了你的收入?能力限制了你的学历?
网上总是有人说“只要没有学历歧视,给我一个机会,我一定可以比清北的人做的更好!”。小扎、比尔盖茨这些大佬更是坐实了这个说法,辍学创业却坐拥商业帝国,旗下更是无数名校高学历人才为他们打工。
所以有学历和有能力真的可以划等号吗?
在这个社会上,存在两套评价人的标准。一套按照学校,一套按照能力。
估计你也听过这个比喻:
学历就像一张火车票,博士是软卧,研究生是软座,本科是硬座,专科的民办的是站票!火车到站,都下车找工作,才发现老板并不太关心你是怎么来的,只关心你会干什么。
即使你上了名校,也不代表你的格局一定会就此提高。高学历的人确实可能智商更高,名牌大学的人可能人脉资源更广,但缺乏格局的努力根本都是无用功。
有一句谚语:再大的烙饼也大不过烙它的锅。意思是:你可以烙出大饼来,但是你烙出的饼再大,它也得受烙它的那口锅的限制。
你未来的人生就像这张大饼一样,是否能烙出满意的“大饼”,完全取决于烙它的那口“锅”——这就是所谓“格局”。
一个没考上大学的人如果只是羡慕自己的高中同学可以得到一张毕业证书,那一辈子也就毁了,他可能去买文凭却永远得不到文凭背后的能力和思维。
所以进入名牌大学就能高枕无忧的准备迎接新人生了吗?
也不是,聪明本身,不能说明全部,学历也不能。
每个人都有自己聪明的地方,有些人读书好,有些人身怀绝技,有些人为人处事灵活。
最可怕的是觉得自己“就是聪明” 。自信过头的可怕之处在于,没人能改变这些人的想法,因为他们永远觉得“我已经拿定主意了,别人说什么都没用”。
“上帝给了我们两只耳朵和一张嘴,就是要我们少说多听。”
那除了学历,究竟什么能够说明问题?
别做一个高学历的傻瓜。名校学历固然重要,聪明也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
知道自己的“无知”,并擅于利用别人的技能弥补自己的缺陷心中怀有真正的谦逊跳出自我的小圈子,为了更有意义的事情而活。
② 聪明和勤奋哪个更重要
其实不能完全割裂的把这个两个事情来分别看,因为聪明和勤奋这两个事情,在一个人身上如果单独的体现的话是不会有什么特别好的结果,但是如果两个特性同时聚一身的话,能就会产生1+1>2甚至大于10的效果。嗯,但是我们可以单独的去说一下,到底是聪明重要还是勤奋更重要。其实我觉得这个是根据不同阶段来讲的,就拿学生来说,因为从基础知识学习角度来讲,如果你接受能力非常差的话,你的学习就会非常吃力,这个不是你钱是能够补救的,并不是说你今天在主题你就可以很快能把知识接收。所以我认为在学习的初级阶段,聪明比勤奋更重要,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你会发现,只是掌握的牢固程度与你的勤奋更加重要,因为很多时候,你的知识掌握程度取决于你自己如何去运用这个知识,运用这个知识的话就需要大量的练习是错,才会知道知识的重点和他的要掌握的地方,在哪里。这个其实如果是聪明人的话,他的过程会比那些不聪明的人要短,但是如果你不去做大量的这种实验(我所谓的实验其实就是练习呀,做题啊是错呀,这种的情况)你就自己总结不出来,你自己需要想要知道的,和要去掌握的东西。所以我觉得这个阶段勤奋比聪明要更重要。但总体而言,在整个学习生涯中,如果你没有勤奋,只有聪明的话,你可能你说。不错,但如果你有勤奋没有聪明的话,你有可能会成功,只不过说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当然最好的结果是你既勤奋而且还很聪明。这样你成功的概率就会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