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义务教育 » 教育技术学的典型定义

教育技术学的典型定义

发布时间: 2020-11-28 17:14:37

1. 什么是教育技术学

一、关于教育技术学的产生和特点

教育技术是在视听教学方法、个别化教学方法和设计与改进的实验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科技手段的引入和有关理论{传播理论、系统科学理论、学习理论等}的影响,形成了以对教学过程的设计、评价技术和教学媒体开发与利用技术为基本内容的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是在教育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框架,并逐步从教学方法范畴中分离出来的一门新兴的教育分支学科。它区别于其他教育分支学科的特点不是表现在这个学科的目的任务上——为了改善和获得有效的学习结果,而是在于它分析、解决教育和教学问题的思想、手段、方法和方法论。正如伊利(D.Ely)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所说:“教育技术领域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和改善人类学习的质量。由于这个目标提出的任务是由教育学科的各个分支所共同负担的,那么它就不能作为某个特殊领域的理论依据而提出了。教育技术学的特点,从而可谓它赖以存在的理由是在于它达到这个目标的哲学方法和实践方法。作为教育技术的特征,其方法已被3个先后发展起来的模式所揭示。在以往50年间,它使这一个领域得到发展。这3个模式是:应用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强调个别化学习;运用系统方法。正是这3个模式被综合成一个促进学习的智慧方法和操作方法时,就形成了教育技术的特点,从而也确立了这个领域的理论依据。”从这段阐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理解到教育技术学在分析、解决教育与教学问题中的基本思想、操作方法与方法论,以及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所以我们认为教育技术学是基于系统科学理论、传播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思想、原理和方法研究解决教育和教学问题,探讨学习模型的建立与实施的技术过程以及媒体利用的理论和实践。

正如加涅(R.Cape)所说:“教育技术学领域的一个基本目标就是促进和辅助在教学的设计和传授中应用那些众所周知并得到证实的方法。因此,从理论上讲,教育技术学研究的核心可以认为是有效的学习条件的研究,技术学可以用于改善教学的设计和传授。”但是,由于教育技术的发展只有几十年的历史,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和学科。不同背景的学者和实际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教育技术提出了不同的定义和界定,并且都在实践中取得了相应的效果。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对它们作出判断,应相互借鉴,允许各自发展。

二、关于教育技术的定义与实质

自1963年以来到1994年,在美国先后出现了6个主要的定义。定义的变化反映了教育技术领域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AECT出版的《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与范畴》一书中给出了最新的定义:“教学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以下简略为94定义)。这个定义是一个具有纲要性涵义的规定性定义。它较明确地说明了教育技术领域的目的、观点、对象、范畴和主要特点。这个定义的内涵与我国1991年出版的教育大词典中有关教育技术学的学科定义的主要方面(如目的、观点、对象、范畴、特点和研究方法等)是基本一致的。所以94定义虽然是作为领域的定义和范畴来发表,但它基本上是侧重地体现了学科定义的性质。94定义一书的作者在另一篇文章中亦表达了这种观点。在这6个定义中1970年的定义是一个规定性定义,说明了教育技术是什么的问题。1977年的定义是一个过程性定义,描述了教育技术的操作过程和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就定义的实质而言,伊利曾经对教育技术的定义作了研究,并指出各种定义均有三方面的主题思想。“它们表达了:一种系统化的方法;一种对手段的研究;一个具有某种目的的领域。”94定义一书中将手段解释为过程和资源,将系统化描述为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5个范畴。它反映了教育技术从一场教改运动到一个领域和行业(由相应学科专业人员构成的行业)的演变过程,以及这个领域对理论与实践做出的贡献。“所以教育技术其实质是描述解决教和学问题的技术过程和工具的使用。”

三、关于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技术基础和基本原理

教育技术在发展过程中要从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系统科学等有关的研究成果中寻求理论依据,作为自身进一步发展的指导理论。同时,在自己的领域内亦需要从实践中总结出规律并把它上升为理论以指导本领域的实践。由于教育技术学也具有应用性学科的特点,其理论体系中大部分概念与理论依据来自其它相关学科。但教育技术学的理论架构是新的,融学习与教育心理学、传播学、系统科学等学科的概念、原理和方法于一个有机整体之中,创造出一门新的学科体系。正如94定义一书中所指出:“教育技术是教育中的媒体、教育心理学和系统方法的融合。”其中教育中的媒体的概念与理论均来自传播学。媒体作为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它是解决信息传播的基本手段。系统方法的基本内涵是系统科学的整体研究思想和科学的操作方法(系统工程方法),它是分析、解决教学过程和教育过程所涉及的因素和各因素间关系的指导理论,并根据教育心理学中有关学习模型和学习结果类型对教学过程进行总体设计,从而开发出一个有效促进学习的过程并付诸实施。在设计过程中教学媒体的选择或开发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而教学媒体的开发与利用是以印刷技术、视听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整合技术为基础的。特别是现代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使获得有效学习结果的手段与形式更加丰富,使建构主义学习模型的实现成为可能。所以说教育技术是描述解决教与学问题的技术过程和工具的使用。这里的技术过程指的是对过程的系统化设计,工具的使用指的是教学软件和传播手段的利用。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有两个方面:其一是过程理论,即传播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其二是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理论,即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而印刷技术、视听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是它的技术基础。

在AECT出版的94定义一书中把教育技术学的理论与实践概括为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5个方面。亦可以细分为教学设计、评价的理论与技术(包括微观层次的教学设计和中观层次的课程开发);教学媒体(或资源)开发、利用的理论与技术;过程与资源的组织与管理的理论与技术;教育开发的系统方法与分析、处理技术(或称为教育研究的技术学方法)。教学设计与课程开发理论是教育技术学基本原理的核心部分,亦是教育技术学对教育理论的主要贡献。借助资源和媒体是教育技术学解决教与学问题的基本手段和表现形式,而对过程和资源的科学组织与管理是获得有效学习成果的保证。所以,对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是应用教育技术学系统化分析、解决教与学问题的一个有机整体的理论、手段与方法。目前,教学设计和媒体开发的理论与技术较为成熟,而课程开发、过程和资源的组织与管理的理论,以及教育开发的系统方法和分析、处理技术尚不完善,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四、关于教育技术的实践领域

教育技术实践领域是教育实践的一个特定的组成部分,它是应用教育技术学的理论、手段和方法来分析、解决教与学实际问题的一个领域。它是按照系统方法的操作程序来解决教学问题的,即按照鉴定需求、寻找问题解决方案的技术流程,来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有关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在这个系统化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需要各种相关理论和分析、处理技术(如需求分析技术、数据处理技术、评价技术、系统管理技术等)的支持。但在实际应用中,整个系统与过程中的部分因素已经确定。因此,在实施的过程中并不一定需要按照系统方法的线性过程来操作,往往是一个非线性化操作过程,起点亦不同。在有些情况下,需求已经确定,甚至传播教育信息的手段亦已经确定。例如远程教学中的网络教学形式和学校教学中的课堂教学形式。在这种情况下,只须根据已知的条件应用教学设计理论来设计、开发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策略。在长期的教育技术实践和应用中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较定型的教学模式。如以视听技术为基础的集体教学模式、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个别化教学模式、以过程技术为基础的小组教学模式、以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的远程教学模式。但必须指出的是,这些以技术来命名的教学模式的应用,必须以教育技术学理论与方法来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整个教学过程,从而获得有效的学习。如果离开了教育技术理论的指导和应用,只是一些技术手段的应用,则不能说是教育技术的实践领域。其本质的区别在于是否应用了对过程的教学设计理论,而技术手段的应用是第二位的。因此,在实践中应注意加以区别。例如远程教育,它有其自身的理论与方法,其理论称为远程教育学,它是教育实践的一个领域,但不是教育技术实践领域的一个方面。如果是应用了教育技术理论与方法的远程教学则属于教育技术实践领域的一个方面。当然其中有些交叉,但不能混为一谈。此外还应指出,这4种教学模式无论是学校教育、职业教育或远程教育等各类教育中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有选择地综合使用,或以一种教学模式为主其它模式配合使用,不能机械地认为学校教育只能使用集体教学模式,远程教育只能使用个别化教学模式。如果这样来理解就有点形而上学了。这4种模式是教育技术在教学模式中应用的概括。教育技术学在实践中应用还有其他方面,如课程开发的应用、教学媒体的开发应用、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和教学各环节的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等各个方面。由于教育技术的指导思想包含了一些现代教育的理念和解决问题方法的技术学特点,因而受到了教育工作者和教师们的欢迎,但它不是高于或替代了其它教育分支学科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理论和方法,而是各有所长。作为教育技术学的应用来说,应从其它教育理论与方法中吸取营养,更好地为教育事业服务。

2. 教育技术学的就业方向是什么

就业方向:教育技术的相关研究人员、高等院校教育技术方面的教师、教学软件版相关研发人员、中小学的计权算机教师、文员、记者、编辑、继续考研深造,考取研究生,甚至博士研究生.

主要方向: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网络技术与管理、信息化教学技术以及电视编导与制作。

(2)教育技术学的典型定义扩展阅读

本专业学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教育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教学系统分析、设计、管理、评价的方法和技术;

3、具有媒体(幻灯投影、电视电声教材、计算机课件)制作的基本能力;

4、具备计算机网络设计开发、常用软件熟练应用的能力以及影视编辑制作的能力;

5、具备计算机硬件、局域网等小型网络维护的能力。

3. 教育技术学属于什么类

教育技术学属于教育学类。

教育技术作为优化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可谓源远流长,这种说法则是以教学媒体的运用为前提。人们真正使用教育技术这个术语,并围绕它形成一个独立的知识体系,则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的事情,当然它有一个孕育期和生长期,那至多也是近一个世纪的事情。

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赋予了教育技术概念充实的内涵和无限的生命力。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其最终的价值追求是优化教育教学。教育以人为本,以传授为主。

(3)教育技术学的典型定义扩展阅读:

一、学科特点

教育技术是在视听教学方法、个别化教学方法和设计与改进的实验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科技手段的引入和有关理论(传播理论、系统科学理论、学习理论等)的影响,形成了以对教学过程的设计、评价技术和教学媒体开发与利用技术为基本内容的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学是在教育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框架,并逐步从教学方法范畴中分离出来的一门新兴的教育分支学科。

它区别于其他教育分支学科的特点不是表现在这个学科的目的任务上——为了改善和获得有效的学习结果,而是在于它分析、解决教育和教学问题的思想、手段、方法和方法论。

二、学科性质

1、教育技术是教育科学领域的一门新兴的二级分支学科,是连接教育科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桥梁。

2、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研究中的技术学层次的学科。

3、教育技术学是具有方法论性质的学科

4、此外,教育技术学还具有明显的应用性学科和综合性学科的特点。

4. 教育技术学是什么

业务培养目标: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够在新技术教育领域从事教学媒体和教学系统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等的教育技术学科高级专门人才,包括各级师范院校和中等学校教育技术学课程教师以及各级电教馆、高校和普教的教育技术人员。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教育技术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新技术教育应用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教育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教学系统分析、设计、管理、评价的方法和技术;

3.具有媒体(幻灯投影、电视电声教材、计算机课件)制作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家关于教育、教育技术方面的有关方针、政策、法规;

5.了解教育技术学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教育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教育技术学、教学系统设计、计算机教育基础、网络教育应用、远距离教育、电视教材设计与制作、教育技术研究方法、教育传播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媒体制作实践、课程设计与开发实践、教育实习等,一般安排不少于20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教育学或理学学士

5. 教育技术定义演变

从94到05定义你看一下区别就知道了!但是有专家说这定义越来越含糊不清啊

6. 教育技术学的定义

94定义应用最广:教育技术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7. 教育学与教育技术学有什么区别

教育科学中研究教育规律、原理和方法的基础学科。教育学可分为学前教专育学、普通教育属学、高等教育学、业余教育学和特殊儿童教育学等。通常所说的教育学,是指普通教育学。普通教育学的内容,包括教育基本理论、教学论、德育论、体育、美育、学校管理等几个部分。教育学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和实用性的特点。需要运用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生理学、心理学、病理学、卫生学等方面的知识,对教育进行综合性的研究,以揭示教育规律,论证教育原理,说明教育方法,指导教育实践。

教育技术是恰当地运用相关的手段和方法提高教育绩效的研究领域,它和下属的三个不同层面的概念组成完整的教育技术定义体系。教育技术学是研究在教育中运用相关的技术来提高绩效的理论、规律和方法的一门学科,它是教育学门类中技术学层次的、具有方法论性质的综合应用学科,是教育科学与教育、教学实践之间的连接桥梁。教育技术学科应该是教育学门类中与教育学并列的一级学科。由于其逻辑起点的双重性,教育技术学科自身也同时具有双重属性,因而作为培养教育技术专业人才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应该“双重定位、多元发展”。

8. 教育技术学的学科特点

教育技术是在视听教学方法、个别化教学方法和设计与改进的实验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科技手段的引入和有关理论{传播理论、系统科学理论、学习理论等}的影响,形成了以对教学过程的设计、评价技术和教学媒体开发与利用技术为基本内容的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是在教育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框架,并逐步从教学方法范畴中分离出来的一门新兴的教育分支学科。它区别于其他教育分支学科的特点不是表现在这个学科的目的任务上——为了改善和获得有效的学习结果,而是在于它分析、解决教育和教学问题的思想、手段、方法和方法论。正如伊利(D.Ely)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所说:“教育技术领域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和改善人类学习的质量。由于这个目标提出的任务是由教育学科的各个分支所共同负担的,那么它就不能作为某个特殊领域的理论依据而提出了。教育技术学的特点,从而可谓它赖以存在的理由是在于它达到这个目标的哲学方法和实践方法。作为教育技术的特征,其方法已被3个先后发展起来的模式所揭示。在以往50年间,它使这一个领域得到发展。这3个
模式是:应用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强调个别化学习;运用系统方法。正是这3个模式被综合成一个促进学习的智慧方法和操作方法时,就形成了教育技术的特点,从而也确立了这个领域的理论依据。”从这段阐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理解到教育技术学在分析、解决教育与教学问题中的基本思想、操作方法与方法论,以及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所以我们认为教育技术学是基于系统科学理论、传播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思想、原理和方法研究解决教育和教学问题,探讨学习模型的建立与实施的技术过程以及媒体利用的理论和实践。
正如加涅(R.Cape)所说:“教育技术学领域的一个基本目标就是促进和辅助在教学的设计和传授中应用那些众所周知并得到证实的方法。因此,从理论上讲,教育技术学研究的核心可以认为是有效的学习条件的研究,技术学可以用于改善教学的设计和传授。”但是,由于教育技术的发展只有几十年的历史,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和学科。不同背景的学者和实际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教育技术提出了不同的定义和界定,并且都在实践中取得了相应的效果。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对它们作出判断,应相互借鉴,允许各自发展。

9. 简述教育技术aect'94定义和aect'05定义,并分析两版定义的异同

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发布了著名的AECT'1994定义,这个定义对教育技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我国教育技术领域的重要理论基础。但是,随着时间和科技的发展,教育技术所关注对象也在发展,因此教育技术的概念又赋予了新的涵义,为顺应时代发展,更好的定义教育技术,2004年美国AECT定义与术语委员会再次提出了新的定义,并于2005年正式公布,在我国被称为AECT'2005定义,成为新时代定义的代表。对于这两个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定义,我们有必要对这两个定义予以关注和深究。
一、AECT94与05定义内容分析
(一)94定义概述
AECT 94教育技术领域定义
1994年,AECT(Association for E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出版了《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畴》,发表了教育技术定义: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sign,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management and uation of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for learning.
AECT1994年定义: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按照教育技术的AECT'94定义,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等五个方面,每个方面都有其具体的内容:
1、设计:主要包括理论和实践的四个主要方面:教学系统设计、信息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学习者特征分析。
2、开发:是把设计方案转化为物理形态的过程。需要使用印刷技术、广播电视等视听技术、计算机辅助技术、整合技术等。
3、运用:包括媒体的运用、革新与推广、实施和制度化、政策和法规等。
4、管理:包括项目管理、资源管理、教学系统管理和信息管理等。
5、评价:包括问题分析、参照标准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等。
94定义使我国电化教育界从只重视对“教”的研究转向“教”和“学”两方面的研究;从重视硬件建设、媒体使用与管理,转向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建设;从孤立地研究和发展技术、提供设备与技术的维修、服务,到重视技术和教育之内在结合,尤其是信息技术新环境下学习与教学模式创新。
(二)05定义概述
在2005年的《教育技术的含义》中,AECT2005定义的英文表述为:
Eca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study and ethical practice of facilitating learning and improving performance by creating, using, managing 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 process and resources.
AECT2005定义:教育技术是指通过创建、运用和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来促进学习和提升绩效的研究和符合职业道德规范的实践。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05定义的主要内容有一下几方面:
1、教育技术研究对象: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
2、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对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的创建、运用和管理。
3、教育技术研究目的:促进学习和提升绩效。
4、教育技术的研究领域:研究和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
5、教育技术包括三个范畴:创建、利用和管理。
(三)通过以上两个定义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下表:
时间
名称
研究领域
研究对象
理论基础
研究目标

1994
教学技术
理论、实践
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
学习理论,系统方法
为了学习
2005
教育技术
研究,实践
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
创新理论,系统方法,道德规范
促进学习,提高绩效
二、对94定义和05定义的对比分析
对于94和05这两个具有代表意义的定义,我国教育技术界给予高度的关注,许多专家、学者积极讨论、研究。定义一般是对事物属性最凝练的概括,理解定义我们要逐字句的分析理解。这两个定义的变化具体在哪些方面,二者各自有哪些优点和局限性。首先我们从两定义名词的变化入手:
①名称的变化:94定义的英文表述为“教学技术”,而05定义的英文表述为“教育技术”;
②教育技术领域的变化:94定义为“理论与实践”这两个研究领域,05定义确定为 “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③研究对象和目的的变化:94定义为“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05定义变换为“用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并有合适技术支持的过程和资源”;
④ 研究范畴的变化:94定义中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等五个研究范畴,而在05定义被缩减为相关过程和资源的“创造、使用和管理”等三个范畴。
94定义和05定义可以分别用图1、图2 来表示:
图1 图2
其次,我们从两定义中名词术语的变化内涵研究:
第一、05定义把原来的“为了学习”改为“促进学习”。“为了学习”强调的只是“学”;“促进学习”则关注“学”与“教”的整个过程,所以由“为了学习”转向“促进学习”是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与提高,是和94定义相比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
第二、05定义将原来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变换为“用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并有合适技术支持的过程和资源”。由于“促进学习”有赖于教,“绩效的提高”也与教有很大关系,所以这里所说的过程和资源是指教育过程和教育资源(对于学校来说,就是指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与94定义相比,显得更加严谨——并非任意的教育过程与教育资源,而是伴随有合适技术的支持的教育过程与教育资源。这样就较好地克服了94定义未能体现教育技术学科特色的不足。05定义在前面加了起修饰作用的限定词(有合适技术的)不能理解为纯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
第三、除了强调相关过程和资源要促进学习之外,还强调要“提高绩效”。绩效的定义为:“绩效技术是运用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的系统方法来提高个人和组织结构的工作业绩的研究领域。”对学习者来说,绩效是指有目的、有计划的行为倾向和结果即学习者的能力及其在新环境中的迁移能力。05定义中增加了“提高学习绩效”这一目的,强调运用教育技术能更有效的学习,提高学习绩效。在05定义中强调学习者能够运用新获得的“知识与技能”的能力。对于教育技术而言,“提高学习绩效”意味着对学习效率的追求,以更少的时间、努力和耗费来达到学习的目的。学习绩效强调了学习的含义,不单指获取知识,更强调注重培养和提高能力。对学习绩效的关注也使得教育技术更加联系现实世界,更加关注人的发展。教育技术的目的从为了学习扩大到促进学习和提高学习绩效。
绩效技术是教学系统设计成熟发展后的产物,94定义提出后,在领域内绩效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在05定义中明确地将其纳入其中,对拓宽教育技术的研究和实践领域均有益处。
第四,在“实践”前面加上了“符合道德规范的”限定词。05定义对伦理道德的的理解不仅仅是知识产权、版权意识等,更重视社会责任感。在此之前,对技术的过度重视,使人们在教育技术的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不道德的,甚至违法的行为,有些技术至上者一味地追求新技术的应用,而不考虑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以致给教育技术、教育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因此,在教育技术领域,对职业道德的关注正在不断增强。05定义明确地把“符合道德规范”纳入专业定义之中,说明了教育技术这一领域正在不断地走向成熟和理智。
第五,在“过程”和“资源”前增加了限定词“合适技术的”,说明新定义更加强调过程和资源的技术性与合适性。过程和资源的技术性是教育技术的主要特征,也是教育技术区别于其他教育领域中过程与资源的本质所在。定义中的“技术性的过程”是指基于有价值的目标的研究过程、反思性的实践过程。“技术性的资源”主要指的是通常意义上的各种媒体(硬件与软件)。同时,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还应是合适的,即必须注意到学习者、教育者、学习环境、教学环境、学习资源等的具体情况。“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的应用要想取得好的效果,一定要注意合适性问题,遵循“最佳使用”原则。
第六、教育技术的研究范畴发生了变化,用05定义的“ 创建、使用、管理”取代了94定义中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评价”。05定义中的三个范畴使用的都是动名词,包含了过程与状态双层含义;94定义中均使用了名词,仅能表示性质和状态等静态属性。
把94定义中的“设计”和“开发”两个范畴合并成了05定义中的“创造”一个范畴。“‘创造’包括一系列有目的的活动,用来设计、开发有效学习必须的材料、扩展资源和支持条件。”可见,“创造”包括了“开发”、“设计”这两个过程,并且是一种比“开发”、“设计”更富内涵且要求更高的过程。也更能体现21世纪人们对创新的要求。
将94定义中的“运用”改为了“使用”。“使用”比“运用”更加注重要将学习者带入真实的环境之中,是以实际行动为中心的。
以上六个面都是05定义和94定义相比,有所前进、有所发展的突出优点。但是05定义也有其局限性。
第一、“研究”取代“理论”。以“研究”取代“理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育技术内涵的不定性,对澄清领域内的一些问题没有任何帮助;05定义中用“研究”取代94定义中的“理论”也可能会带来不少问题。教育技术要想成为一个专门领域,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就必然少不了理论的支持,而教育技术又是一个交叉学科,借用了许多其它学科的理论,因此适用于教育技术领域的理论的建设是很重要的。05定义在这方面的改变或许会使人们忽略对理论的研究,不利于教育技术的学科建设。
第二、“实践”之前加上“符合伦理道德的”修饰语,强调伦理道德的重要性无疑是对的,但不是把它直接纳入定义而应通过制定专门的职业道德规范加以限制及约束。每一领域都有自己默认的职业道德规范。虽然职业道德问题重要,但是把“职业道德规范”明确纳入领域定义中合理性还需要再探讨。
第三、将“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等五个研究范畴缩减为“创造,使用和管理”等三个范畴。新定义使用了比94定义更通俗化的术语,以便让更多的非教育技术专业人士理解;然而,这样做是以丧失教育技术理论框架的清晰性为代价的。系统方法是教育技术的核心,只有通过系统方法才能把握教育技术的本质。94定义的原有理论框架是历史形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已成为教育技术学科领域相对独立而且稳定的研究范畴,其中涉及的概念、术语均已明确界定,且有各自特定的内涵与外延。因此,若继续运用这一理论框架将能有效地促进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若代之以“创造”、“使用”之类未经明确界定的非专业术语,将既不利于本领域内专业人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更不利于教育技术学科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三、小结
两定义的变化有其背景和认识的变化,依据的理论基础不同,94定义主要是以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辅;而05定义主要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94定义时,网络技术、网络教育刚刚起步,人们对计算机、网络等新技术抱有很大的期望;05定义时,网络技术、网络教育已经飞速发展,人们开始关注绩效和深度学习。
94定义对我国教育技术界影响巨大,但是对于非教育技术专业的人士,很多人都不知所谓。原因之一就是教育技术的定义不容易为非专业人士所理解。05定义有志于让社会各界人士了解教育技术,因此05定义承担了专业沟通与公众宣传两种责任。要同时承担专业沟通与公众宣传两种责任,就要处理好专业化与通俗化二者之间的关系,这无疑是非常困难的。05定义究竟能不能达到提出者预期的这一目的,还有待于时间与实践的检验。
领域的界定是一项漫长而艰辛的工作。无论94还是05定义都是一个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的领域界定。教育技术定义的演变是随着该领域发展而不断进化成熟, 正如定义的作者所言,2005新定义也是“一个暂时性的定义, 是一个时代的印象”。这个定义合理与否还需得到实践的检验。因此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这两个定义,不要拘泥于定义本身,而应分析定义深层次的内涵。从我国教育技术事业发展的具体实情出发, 批判的接受, 从中提取有利于我国教育技术发展, 有利于我国教育技术学科建设, 有利于我国教育技术人才培养, 有利于教育技术概念在我国普及的要素, 真正地把理论用于实践, 用理论指导实践, 从而推动我国教育技术事业走向辉煌。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