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之推主张的教育内容是
㈠ 《颜氏家训》主要内容是什么
1、主要内容《颜氏家训》一书不仅对当时诸如“玄风之复扇、佛教之流行、鲜卑之传播、俗文字之盛兴”等多方面作了较为翔实的纪录,为后人保留了一些很有价值的历史文献,还在它的《文章》篇中,通过论述南北朝时的作家作品,反映了当时的文学观点和他自己的文学主张。颜之推很重视文学。他批评扬雄视文学为雕虫小技的说法,并从个人立身修养的角度说明文学(包括学问、口辩、作文等文化修养)的重要性。对于文学的功用,颜之推不狭隘地仅仅把它归结为服务于政治教化和实用,他也肯定文学具有愉悦耳目、陶冶性灵的审美功能,同时也在自己的写作实践中表现出了较强的文学审美能力。 2、作品思想作为汉族传统社会的典范教材,《颜氏家训》直接开后世“家训”的先河,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理论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颜之推并无赫赫之功,也未列显官之位,却因一部《颜氏家训》而享千秋盛名,由此可见其家训的影响深远。被陈振孙誉为“古今家训之祖”的《颜氏家训》,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部重要典籍,这不仅表现在该书“质而明,详而要,平而不诡”的文章风格上,以及“兼论字画音训,并考正典故,品第文艺”的内容方面,而且还表现在该书“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时俗之谬”的现世精神上。因此,历代学者对该书推崇备至,视之为垂训子孙以及家庭教育的典范。纵观历史,颜氏子孙在操守与才学方面都有惊世表现,光以唐朝而言,像注解《汉书》的颜师古,书法为世楷模、笼罩千年的颜真卿,凛然大节震烁千古、以身殉国的颜杲卿等人,都令人对颜家有不同凡响的深刻印象,更足证其祖所立家训之效用彰著。即使到了宋元两朝,颜氏族人也仍然入仕不断,尤其令以后明清两代的人钦羡不已。
㈡ 颜之推提出的家庭教育原则有哪些
颜之推曾著有《颜氏家训》,在封建家庭教育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影响。他的家庭教育原则有:
一、固须早教
二、威严有慈
三、均爱勿偏
四、应世经务
五、重视风化陶染
㈢ 颜之推的教育内容
为了培养“行道以利世”的实用人才,颜之推提倡“实学”的教育内容。他认为培养出来的人才必须“德艺同厚”。所谓“德”,即恢复儒家的传统道德教育,加强孝悌仁义的教育。所谓“艺”,即恢复儒家的经学教育并兼及“百家之书”,以及社会实际生治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和技艺。
关于“艺”的教育,当然是以五经为主。他认为学习五经,主要是学习其中立身处世的道理,“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慎言检迹,立身扬名,亦已备矣。”但读书不能止限于《五经》,还应博览群书,通“百家之言”。此外,他还重视学习“杂艺”。他认为在社会动荡的非常时期,学习“杂艺”可以使人在战乱“无人庇荫”的情况下“得以自资”,保全个体的生存和士族的政治、经济地位。颜之推倡导的“杂艺”内容相当广泛,主要包括文章、书法、弹琴、博弈、绘画、算术、卜筮、医学、习射、投壶等,这些技艺在生活中有实用意义,也有个人保健、娱乐的价值。但这些“杂艺”“可以兼明,不可以专业”。否则,不仅有劳身、智,而且易为更高一层的统治者所役使、所羞辱。颜之推的思想反应了当时士族地主阶级对技艺的歧视。
值得注意的是,颜之推强调士大夫子弟要“知稼穑之艰难”,学习一些农业生产知识。关于德育和艺教两者之间的关系,颜之推认为是相互联系的。
㈣ 颜氏家训中提到哪些主要的学前教育思想
颜氏家训里关于学前教育的内容,有对幼儿的教育方式要爱护和教育并行,公平对待每一个孩子,为幼儿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并且要重视幼儿的人格教育,等等这些理念
㈤ 颜之推的教育思想对后世家庭产生了什么影响
一、颜之推家庭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爱护和教育之间的矛盾是现代家庭教育面临的难题之一。现代家庭教育的主要问题是对子女溺爱太多,保护过多,包办过多,这是爱的误区。教育是理性行为,而家长的爱往往出于本能,缺乏理智。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颜之推提倡爱教结合的养教原则。父母要做到威严和慈爱相结合,把爱子和教子结合起来。他认为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他认为在家庭内,应当形成健康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父母即是师友。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甚大,父母要以身作则,起模范示范的作用。春风化雨,以此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二、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对现代家庭教育的意义
(一)重视爱教结合思想的现代意义
爱教结合思想对现代家庭教育产生的积极意义
颜之推所强调的“威严而有慈”的思想已经成为我们现代家庭教育的原则,而且是值得我们现代家庭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颜之推提倡树立父母的威信、正是现代家庭教育提倡的“家教需要家长的权威”这一原则。现代家庭教育理论提出,家长的权威是保证家教有效性的重要条件,慈祥与严肃是教育子女的基本原则。要注意把握好严与慈的度,缺乏慈祥的子女容易冷酷,缺乏严肃的子女则容易被放纵。这点和颜之推的思想可谓不谋而合。因此,颜之推的严慈结合的教育原则对现代家庭教育有着积极的借鉴
意义。
2.爱教结合思想在现代家庭教育实施中的不足
(1)“严”与“慈”严重失衡
“威严而有慈”思想在现代家庭教育实施中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溺爱超过严慈。现在的独生子女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父母往往呕心沥血为孩子营造安乐窝,让孩子吃好的、穿好的,孩子自己的活儿也由父母代劳。这些家长把溺爱当作了爱护,殊不知在安逸舒适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往往经不起挫折,受不了委屈。另一方面,严慈超过溺爱。家长对孩子要严格要求,但也应注意严而有度。不能一味地对孩子进行打骂,认为只要让孩子怕了自己,就是进行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在有些家庭教育中,父母一个严一个松,这个管那个护。这不但使教育影响互相抵消,而且更会导致孩子无所适从,是非不分。
(2)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导致家教过于严格
我们知道,现在的独生子女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今后能成才,这无可厚非,但家庭教育的期望值不宜过高,往往家长过高的期望与孩子的实际水平存在着差距,过度的期望常常成为孩子沉重的包袱,对孩子学习过于严格地要求,使他们失去童年。甚至有的孩子为了满足家长过高的期望不惜篡改分数、蒙骗父母等。
(3)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分离导致家教过于溺爱
学校要求学生生活自理,学会干家务活,家长却舍不得孩子劳累,不让干。多数家长把智育摆在首位,要求子女把全部时间花在学业上,认为只要学习好就行了,忽视了对孩子家庭劳动的教育。从而造成了孩子学校家庭的两面性,在家和学校表现不一致性,时间一长会出现孩子在校听话乖巧,在家撒娇蛮横,继续发展会导致学生出现诚信问题,说谎也就随之出现,其后果会非常严重。
3.对爱教结合思想在现代家庭教育实施中的建议
(1)家长要把握好严格与溺爱的尺度
父母必须克服对孩子的溺爱,做到对孩子严而有度。婴幼儿年龄小,身心发育不成熟,经验少,需要家长的关心和爱护。多数家长却把溺爱当作了爱护,然而在安逸舒适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自我中心严重,独立性差,抗挫折能力弱,不能很好地立足于社会。应根据孩子的生长阶段、心理和生理特征,对孩子提出适当可行的要求,既不要求过高,又不操之过急,循序渐进。尤其要注意的是,父母和长辈教育思想要统一,才能促进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实施。
(2)家长要调整现实性的期望值,以均衡严慈
家长应立足现实、调整期望值、讲求教育价值。家长应以培养一个健全的身心和谐发展的普通人为目标来塑造孩子。因为,毕竟成为卓越的人是极少数的。这样,当孩子长大后,真正立足于社会,为社会创造价值,作为家长感到这也是真正的成功。同时,也不会因为孩子成为一个普通人而感到失望。因此,家长只有从孩子的实际能力出发,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立足于现实,调整期望值,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重视环境影响思想的现代意义
1.重视环境思想对现代家庭教育产生的积极意义
颜之推认为教育孩子要营造健康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氛围,这在现代家庭教育看来,也是如此。现在很多资料表明,在气氛松缓、父母关系和谐的家庭里,父亲和母亲常常是和平相处、性情温和、言语规范、对长辈孝敬。对于还没有独立生活能力、完全依赖父母的儿童来讲,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情绪较好。孩子长期处在温暖和关爱中,容易使孩子形成团结、自立等良好品质,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正面影响。孩子们行为习惯的养成,主要来自对周围人行为的模仿。因此,家长必须净化家庭环境,树立良好的
榜样。
2.重视环境思想在现代家庭教育实施中的不足
(1)父母之间的不和谐相处
父母间的和谐相处是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的基础,也是促进家庭教育达到良好效果的根本保障。生活中我们不乏所见,很多不和睦的父母,对孩子有的只是物质和金钱的满足,不能给予基本的亲情关怀;有的父母感情不和,长期分居,特别是离异的单亲家庭等,这些均会给孩子造成不利的影响,使孩子小小的心灵蒙上阴影,所以说,父母关系不和谐的家庭不仅不能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更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
(2)亲子关系的不平等
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受古代等级制的影响,认为父亲一定比儿子高明,儿子必须听父亲的。如果儿子批评父母,那就是大逆不道。做父母的总认为自己当然的是孩子的老师,总要把孩子的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中,不能接受孩子比自己高明的事实,其结果扼杀了孩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加深了子女与父母的“代沟”。
我认为,现代家庭教育目的是为了促进孩子的个性发展,培养独立意识、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以及让孩子掌握独立生存的能力。加强对我国古代家庭教育方面的丰富思想进行挖掘整理和研究,掌握借鉴古代教育思想的过程中应注意的原则,对促进家庭教育水平,提高民族素质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㈥ 颜之推的教育思想与社会历史现实的关系
颜之推的教育思想是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虽然他的教育思想都是围绕如何加强士大夫子弟的教育这个中心而展开的,而且其中还有诸如提倡棍棒教育等迂腐观点;但是,他的许多主张是他自己治学治家的经验的结晶,他所揭露的士大夫教育的腐朽也是她耳闻目见的产物,因此,她的教育思想仍有着相当的价值,知道我们研究和吸取.
㈦ 颜之推在家庭教育方面有哪些主要见解
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
1、及早施教,推崇胎教(“固须早教”)
2、严慈结合(不能溺爱宽严相济“威严有慈”)
3、均爱无偏(“均爱勿偏”)
4、风化陶染(重视环境和师友的影响“熏渍陶染”)
5、规范语言教育
6、家长以身作则(身教胜于言教)
7、学习要虚心、勤奋
8、注重实用(“应世经务”)
㈧ 怎样概述《颜氏家训》
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共分为7卷,20篇,其中《文章》、《书证》、《音辞》、《杂艺》等6篇讲述作文、考证,音韵等内容,其余14篇则是作者向子孙后代讲述了立身行事的种种方面,或引古训,或征时谚,或述古之圣贤以为榜样,或说时之肖之以为鉴戒,举凡为人处世之道,几乎无不涉及。
颜氏家族之所以能连绵几百年长盛不衰,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严格的家教,深厚的家学,使颜氏子孙多能独善其身。颜之推在《勉学》、《省事》、《止足》等篇目中教育子孙要加强个人修养的培养;在《教子》、《兄弟》、《后娶》、《治家》等篇目中要求子女妥善处理好家庭伦理关系;在《风操》、《慕贤》、《名实》、《涉务》等篇目中则对子女们在社会交往中提出种种告诫。
《颜氏家训》内容弘丰、道理深邃,其思想的一个主要方面是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子女是一个家庭的未来,是父母的希望和寄托,为父母者是万万不可忽视的。在教子与爱子问题上,颜之推主张爱子与教子相结合,反对溺爱。他说父母对子女只知一味地溺爱而不注重教育,对子女在生活方面的要求总是给予满足,完全放松而不加以限制;孩子做错了事本该训诫,反而给以奖励;说错了话应当责备,反而不了了之;长期如此教育,对于孩子并没有什么好处,到孩子长大成人后,终归要成为品德败坏的人。为此,他提出爱而有教,严而有慈。
对待多子女问题上,颜之推主张一视同仁而不能偏爱。他认为有些做家长的重男轻女,往往出于极端的自私或愚蠢的偏见,这样做实际上已背离了父母之道。如果做家长的不从思想认识上解决“爱子贵均”的问题,而只是在教育方法上试图一视同仁,与父母朝夕相处而又十分敏感的子女,还是很容易感受到父母的偏爱,从而受到心灵上的伤害。这对他们的成长是极不利的。
勤奋学习以成为有用之才,也是颜之推在家庭教育上的一个重要主张。他要求子孙在学习上专心致志,一定要刻苦、要勤奋、要有毅力。他说,自古以来,就是圣明的君主,尚且需要勤奋学习,何况一般的人呢?颜之推认为学习的目的在于自己受益,因此他明确指出:我们读书做学问,就是磨炼我们的心志,培养敏锐的眼光,使我们待人处世不致出现差错。有的人读了几十卷书,就自高自大,欺侮凌辱长辈,鄙视怠慢同辈;人们憎恨他如仇敌,厌恶他如对鸱鸮(猫头鹰)。像这样因为学习而遭到自我损害,还不如不学习为好。
颜之推还看到了环境对子女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少年,孩子们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很容易受社会的感染。他要求审慎对待周围的人,“必慎交游”。颜之推所说的慎交游并不是限制交游,而是鼓励交游,反对闭门读书,要求相互切磋,但一定要时时注意与子女接触的人,以防误入歧途。
在颜之推看来,学习一技之长是自立的前提和根本,他引谚语说:“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颜之推提倡自己养活自己。他说父兄不能长期依靠,家中的财产是不能永远保持下去的,一旦遇到不测之祸,不得不背井离乡,就没有人来庇护。因此,最有效的办法,便是自己靠自己立足于世。而在技艺中容易学习和最有用途的,莫过于读书。通过读书可以认识中国的文明和历史,扩大知识范围,不仅可以知道人的成功与失败、喜悦与悲伤,甚至可以达到天地鬼神都不能隐藏的地步。
重视守道崇德,少欲知足也是颜之推的一个主要观点。颜之推在《家训》中批判了门阀士族生活的奢侈浪费,针对士族奢靡浪费之风而提倡节俭。颜之推还批判了门阀士族的嫉贤妒能,斥责这些人是自己的眼睛看不见自己的睫毛,不自量力。针对门阀士族的嫉贤妒能,颜之推在《慕贤》篇中对人才问题进行了专述:第一,疾呼要重视人才;第二,指出要善于发现人才和使用人才;第三,强调要爱护人才。
《颜氏家训》专有《养生》一篇,叙述各种养生之道。颜之推认为不能傲物受刑,贪溺取祸,否则就会无生可养。作者还提出了“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的观点,这是孟子“舍生取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向来为正人君子所重视、所提倡。颜之推对保养生命十分重视,把避祸全身当做养生的第一要务。他虽然重视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但并不一味地苟惜生命。他对待生命价值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无价值的丧失生命,颜之推认为这十分可惜;另一种是有价值的丧失生命,颜之推认为这并不可惜。
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是中国古代“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时俗之谬”的一部重要典籍,历代学者都给予高度评价。王三聘称颂“古今家训,以此为祖”。袁衷认为,古今家法《颜氏家训》最正,相传最远。王钺评价更高,认为“篇篇药石,言言龟鉴。凡为人子弟者,可家置一册,奉为明训,不独颜氏”。《颜氏家训》的确是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㈨ 颜之推简介及其家训原文
《颜氏家训》作者颜之推(----590)是颜子第三十五世孙,字子介,是颜协第三子。祖籍琅琊临沂。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教育家和文学家。他所著《颜氏家训》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部以专著形式出现的教育名作。
颜之推任湘东王国右常侍黄门侍郎、平原太守。他生活在南北朝分裂割据的时代,战祸不断,民生涂炭,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流离颠沛历尽痛苦。他九岁时,父亲颜协去世,此后家道中落,人丁冷落,他由两位兄长抚育。颜之推19岁(549年)被任命为湘东王国右常侍,加镇西墨曹参军,开始了仕途生涯。
颜之推21岁(551年)在郢州治所夏口(今湖北武汉)掌管记。候景叛军攻陷郢州,颜之推被俘,例当被杀,赖人救免,被囚送建康(今南京)。第二年,梁军收复建康,候景败死,颜之推回到江陵,任梁元帝萧绎的散骑常侍,奏舍人事,奉命校书。两年间尽读秘阁藏书。
梁元帝承圣三年(544年),西魏兴兵攻陷江陵,颜之推全家被掳,因被西魏大将军李穆看重,推荐他去掌管其兄阳平公李远书翰,次年被遣送弘农郡(今河南灵宝市北)李远处。颜之推在弘农不忘故国,蓄志南归,得知北齐放使归国,凡梁臣留齐者,均以礼遣,便决心逃往北齐。
北齐文宣帝天保七年(556年),他趁黄河水暴涨,携全家冒险从弘农夜乘小船经砥柱之险,逃奔北齐,不得已出仕北齐。颜之推在北齐度过20年相对稳定的生活,先后担任赵州功曹参军、通直散骑常侍、中书舍人、黄门侍郎等官职,主持文林馆工作并编纂《修文殿御览》。他在仕途上虽然屡有升迁,经北周灭亡,隋代周后,颜之推又为隋王朝效力。后被隋太子杨勇召为学士,甚受尊重。《颜氏家训》就成书于这个时期。
开皇十年(590年),颜之推病故于京兆万年(今西安)。享年59岁。有子三人: 思鲁, 愍楚, 游秦.
颜之推著《颜氏家训》二十篇,内容宏富,篇篇药石, 言言龟鉴, 除了向子孙后代传授保家护身之法,为人处世之道,经世济国之策外,还涉及到儒学、佛学、史学、文学、玄学、道学、文字学、音韵学、卜巫学、算术历法、琴棋书画,而且上至天文、下及地理、中及人事,每篇多切实用,还提出独创见解。对今日研究南北朝时期的教育史、语言文学等都有重要价值。
《颜氏家训》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一. 内容广泛; 二. 学术性强; 三, 举例多,可信性强; 四, 将南北风俗作了比较,要求子弟好学,尚德, 孝悌, 淡泊. 是对颜氏家族家风,学风方面系统化的论语述.
颜之推著《颜氏家训》二十篇的主要内容为“孝悌”,给后代规定的行为准则是中庸之道。颜之推认为家庭即是社会的缩影,父子关系即君臣关系的缩影。如果子不孝父,即有臣不忠君的危险。要想使人们达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境界,就必须从家庭教育开始。
颜之推认为后代只有对父母尽孝,居官才能忠君,若国难当头,会毅然捐躯。
中国传统原则认为:事亲至孝,才能为人所信,对国尽忠,而“孝”是人生道路最基本的起步点,是中国家庭及社会伦理中的重要环节。《颜氏家训》突出了“孝”的内容,所以在中国历史上许多家庭选取《颜氏家训》为家庭教育的必备教材,所以说《颜氏家训》对弘扬和发展中国家庭文化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㈩ 颜之推的教师观是什么
颜之推的教师观:
颜之推是南北朝末隋初时代著名的文学家、家庭教育家和思想家。他早年受家传儒学的熏陶,奠定了他整个学术思想的基础,使他在本质上是一位儒家思想的代表。
1.《颜氏家训》:《颜氏家训》从世族地主的立场出发,为保持自己家族的传统与地位,他根据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写出了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科书—《颜氏家训》用以训诫其子孙。《颜氏家训》是汉民族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颜氏家训》在封建家庭教育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后世称此书为家教规范。《颜氏家训》不仅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教育史上也已引起人们的注意,它比西方第一部家教著作《母育学校》还要早1000多年。
2.论士大夫教育
颜之推对南北朝时期世族地主教育的没落深为忧虑,如何改良已经衰弱的士大夫教育,是他整个教育思想的全部内涵。
(1)士大夫必须重视教育
南北朝时期士大夫阶级虽垄断教育,但又轻视教育,他们的子弟,庸碌无为,不学无术,只图享乐,倚仗门荫获得一官半职便自为满足,全忘修学,可见他们的教育程度和精神面貌十分糟糕,为此,颜之推要求整个士族阶层都应该注重教育。
首先,他继承了前辈从人性的角度来论述教育作用的传统,认为人性分为三品,性的品级与教育有直接的关系。他说:“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
其次,他从接受教育与个人前途的利害关系出发,强调了士大夫受特殊知识教育的必要性,一个人有无知识,决定着他社会地位的高下。士大夫子弟要保持其原有的社会地位,只有重视教育,通过学习获得特殊知识,并依靠这些所占有的知识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