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淮南围棋教育
『壹』 淮南蔡家岗哪里有学围棋的
超市的对面
『贰』 淮南哪有高级一点的围棋班
看看这两篇文章能不能从中找些什么。:)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棋圣童年》,也许真正让我开始对围棋产生兴趣的就是这
部电视剧吧。电视上偶尔出现围棋的节目,我也会从头到尾看完,最基本的“提子”等
概念大概就是这样学会的。我的第一个对手是我的舅舅。他的水平可能还不到6级,战胜
他却花了我几个月的时间。接着又赢了几个父母给我找的对手。比我强的对手越来越少,
棋瘾却越来越大。1991年,父母送我进了市青少年宫的围棋班。那时候,我10岁。
当时在少年宫教棋的两位教练是丁杰老师和陈玉东老师,他们不仅水平高,教学也
非常出色。有意思的是两位老师的棋风截然不同,丁老师是棋风稳健的本格派,而陈老
师则是喜欢走模样棋的力战派。他们俩配合可谓相得益彰,使我们受益匪浅。
我是插班进来的,前面的课程没有学过。起初和同学下棋的时候总是定式吃亏,不
过中盘我的优势就发挥出来了,所以造成我早期的风格非常之裸。(如果那时谈得上风
格的话。)
91年底到92年初,市里办了一个段位赛。这可能是淮南市办的第一届段位赛吧,当
时参赛者中只有一个业余2段,其他人似乎都没有段位。围棋班里有一个叫张毛毛的同学
和我一起报了名,不过他输了几轮以后就打了退堂鼓。我坚持下完了12轮比赛,5胜7负,
还拿到了一张业余1段的证书。对于正式学棋只有几个月的我来说,这次比赛是一个不小
的鼓励。
这次段位赛在淮南围棋史上还是颇有意义的,比赛中涌现的姚珣、熊旭光、曹淮胜
等人很快就成为了淮南围棋的中坚。我还在这次比赛中和姚珣下了一盘。那天风雪很大,
交通不便,那盘比赛实际上我已经迟到了。慌忙跑到赛场的我,一直在担心是否已经被
判弃权。找到我那台的时候,姚珣正抽着烟和别人在下,我想:“这下完了!”姚珣却
笑眯眯地一边说“没关系”,一边把棋子收掉。结果自然是输掉了,不过和他却成为了
很好的朋友。曹淮胜、水巨清等人也是通过他才熟识的。
92年上半年我还参加了市“青春杯”,成绩是4胜5负。冠军是当时还在上初中的水
巨清,亚军是他们中学的老师赵逢春。师生包揽冠亚军,非常有趣。
92年是我的高潮。暑假下了一通棋,感觉水平提高了不少。我和我妈妈以前教过的
学生陈斌还下了一次十番棋,结果我4:3领先的时候连输了三盘,从而输给了他。在暑假
里的市中小学生围棋赛前,我确实有些踌躇满志。
比赛第一轮我就输给了中学组的陈斌,为以后的小分悲剧埋下了伏笔。连胜了几轮
之后,在倒数第二轮遇到了高玉林。我以前和他下过几次,从没有输过。谁知道这盘棋
一开始,我就莫名其妙地自己走死了一大块。虽然拼命把棋盘另一边他的棋几乎全吃掉
了,却还是没有逆转。最后小学组高玉林、张毛毛和我三个人大分相同,计算小分,高
玉林第一,张毛毛第二,我第三。中学组冠军是全胜的熊旭光。由熊旭光、张毛毛和我
组成的少年宫队以绝对优势夺取了团体冠军。
虽然没有拿到冠军,但棋的内容却被教练看好。教练向父母流露出把我送到省队训
练的意向,他们经过考虑,最终还是没有让我走这条道路。说起来确实很遗憾,不过我
还是理解父母的想法。
开学了,我升入了初中。不久,我离开了少年宫。
这样的日子——虽有些辛苦,但快乐!
弈筋经
还在我上池州师专的时候,凭一技在身,(当时已经获得首届TCL杯业余锦标赛安徽赛区2段组亚军)通过校学生会的大力支持,在当地(安徽省贵池市)的大学校园里第一次开展围棋普及活动。记得当时宣传工作做得还不错,海报贴在了校公告栏,加上事前我和学校的一位亦师亦友的汪老师配合默契代表学校捧得了全市团体赛的冠军杯,有不少同学对围棋产生了兴趣,一下子就有36人报名。当时每人只收费5元钱,并且这180元最终全部用于办围棋班结业时的“霸王战”的比赛了……
1999年我的校园生活结束,回到了故乡安徽省淮南市。这是一个有200万人口的新兴能源城市,围棋活动开展得一般,每年只能保证有两个市级比赛,其中值得骄傲的是“棋王赛”已经成功办九届了,冠军奖金也由首届的500元提高到现在的800元。我参加了其中的3——8届,可以说是这个比赛伴随了我的棋艺成长。从第一次参加比赛,为了仅胜的一盘棋高兴得手舞足蹈,到后来平静面对6连胜,我的棋力得到了较快的提升,比赛心理和经验都得到了磨炼。
2003年4月,全市比赛,我9连胜夺冠。由于几年里都能在市里比赛中拿到较好名次,逐渐在围棋圈里有些名气了,加上自己是师专毕业,顺其自然地开始了教棋生涯。2003年在市少年宫出任围棋班教练,期间还专门教了几个已经有一定棋力的棋童,如果正常发展的话,今明两年就可以去参加段位比赛了。
2000年,互联网开始普及,我就被困在网中央。开始只知上联众网下棋。记得那是一个成为2D都会非常激动的时期,取个“小玉”的昵称,吸引了不少棋友,他们棋力较高,也很乐意指导我。就这样,用了两年左右的时间,我达到了7D的水平。2001年,加入了网络围棋帮派“菜花村”;2003年,由老村长(网名:好大一只鸟)推荐,我出任菜花村村长(网名易筋经)。只要有时间,我就会用7D的ID指导村友,也算是网上教棋吧,当然这都是纯义务的。
2003年9月,我在网上认识了沈阳的棋友,他已经在沈阳开办了围棋兴趣班。10月23日,我接受了他的邀请,从淮南坐火车北上,行程3000里,到了东北重镇沈阳。沈阳作为历史名城,围棋氛围是不错的。我在这里结交了很多朋友。这里的幼儿围棋普及工作开展得相当好,学生家长大都看重幼儿早期教育,也比较认同围棋的智力开发功能。现在我这里就有叫李星孚的小孩,三岁就开始学棋了;还有一个五岁多的小孩叫金玉赫,2003年末获得沈阳市电视十强赛幼儿组大赛的亚军。——这些让我对教棋充满了信心。
围棋课上起来挺有意思的,因为都是童真稚趣的孩子,我这个快到而立之年的老师,仿佛回到了孩提时代。——通常来说,围棋教练尤其是教初、中级的,棋力再想提高就很难了。但是我倒是觉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对每一个围棋术语或者一些浅显棋理的讲述,自身也能加深理解,从而提高理论修养;而且,备课时考虑如何把知识生动有趣地讲出来,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在刚刚结束的“辽宁政协会馆”杯中日围棋友好交流赛上,我带着学生参赛;同时参加了成人组比赛,结果还算满意,四连胜获得冠军。赛后,我很高兴地和日本来访的苑田勇一九段合影留念。
来沈阳后,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围棋教练们大多未婚,有的已经30多岁了,经济状况也很好,但就是没成家。不知这是否与围棋的社会普及率及认同度有关。——我至今也是单身。晚上的时间除了带家教以外,全都挂在网上下棋打谱了。这样的日子
『叁』 淮南 哪有学 围棋的
一般,少年宫有
『肆』 淮南哪有围棋和象棋班
淮南田家庵棋类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