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艺术教育试题音乐
⑴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作业1 2 3 4 的参考答案
对于这种抄学前儿童的教育,袭其实很简单,也不需要太多的备课,只要有一份教案就可以,建议你买一台巨典儿童平板电脑,我给我儿子买了一台,他每天都可以自学,这里面有很多资料,包括各个方面的知识,美术、音乐、语文、数学、英语、应有尽有,你可以看看,希望能帮到你
⑵ 幼儿艺术教育为什么以美术和音乐为基本
艺术教育的好处刺抄激和发展的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并精选了认知和创造性的技能。有一个巨大的影响每一个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已经被证明有助于水平“学习领域”。加强解决问题和批判性思维的技能,增加整体学术成就和学校的成功。开发一个意义上的工艺、质量任务的性能幼儿艺术教育的范畴具体包括音乐、美术、舞蹈三类。而且艺术教育最重要的一个前蝗就是要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选择,这一点父母绝对不能替代孩子做主,因为每一个孩子和成人的兴趣爱好是截然不同的,替孩子做选择就等于失去了艺术教育的宗旨。同时,现在的幼儿教育中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将艺术教育作为教育中的辅助内容,如将其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抽取出来,以艺术的形式包装,但却忽视了幼儿欣赏、创造美的过程,忽视了艺术本身的特点。错误概念:艺术教育变成了技能训练重“术”不重“道”是现在艺术教育中最常见的通病,虽然很多父母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还是不自觉地拿弹得好不好、画得像不像等作为孩子艺术教育成果的衡量标准,而忽视了孩子艺术修养、审美情趣的提高,不少父母都认为艺术教育是教育的附属品,学好艺术可以为各类考试添加筹码也是多数父母的心态。
⑶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作业1 2 3 4 的参考答案
书都没有看见过
⑷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形容成性考核的设计题怎么做
1.从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产生的渊源来看,我国传统的音乐教育内容是西方音乐作品
1.加德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这三大系统是:(制作系统、知觉 系统、 感受系统)。
2.幼儿园音乐作品表现性的二种依附性是对形式的依附、对再现性的依附。 3.儿童艺术发展三阶段是:(0-1岁)前符号阶段、(2-7岁)符号运用阶段、(8岁后)继续进步与可能的退 步阶段。
4.音乐的句法因素是旋律、和声与节奏。 5.节奏的两个方面是拍子与节奏型。
6.幼儿拍感的两个方面是合拍,二拍、三拍的强弱韵律感。 7.音乐的非句法因素是音色、织体、速度、曲式结构与力度。
1.幼儿的三种身体动作类型非移动动作、移动动作、与物体一起移动动作。
2.非移动动作可以从四个方面探究,它们是意识到身体的部分与整体、空间、层次、重量。 3.3-4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是d1-b1。 4.4-5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是d1-c2。 5.5-6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是d1-d2。
6.歌曲即兴的两种类型是创编歌词与自发咏唱。 7.幼儿的音乐创作形式是即兴。
8.音乐制作的关键经验有动作制作、歌唱、演奏。 9.幼儿音乐学习中的原有知识是音乐音响之外的内容。 10.音乐再现性最重要特征是与幼儿生活经验相连。
11.幼儿音乐感知有效性的两个制约条件是在行动中感知;感知的内容指向音乐形式的样式。 1.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的主要取向是表现性目标。
2.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目标的四个层次是音乐课程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具体活动目标。 3.学前儿童音乐课程内容组织的标准是连续性、顺序性与整合性。
4.幼儿园音乐课程评价的四个基本问题是评什么、谁来评、为什么评、怎么评。
5.学前儿童音乐技能类型有身体动作音乐技能、嗓音表达音乐技能、打击乐器音乐技能、即兴音乐技能。 6.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运用铺垫手法的两种目的是为音乐审美经验铺垫;为生活经验本身铺垫。 7.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两种铺垫方式是围绕目的进行铺垫;以综合为视角进行铺垫。 1.节奏经验的年龄目标有稳定的节拍;疏密节奏型。
2.节奏与节拍分离的二种音乐材料类型是童谣与常规游戏;一字一音并具活泼风格的歌曲。
3.学习打击乐器音色所用的三类音乐材料是打击乐器演奏的音响材料;能用打击乐乐器模拟的生活中的声音; 即兴创作打击乐作品。
4.学习人声所用的四类音乐材料是分辨说、唱、悄悄话与喊叫的音响材料;故事;歌曲;用于辨别的音响。 5.风格经验的年龄目标有摇篮曲、舞曲、进行曲。
6.进行曲的音乐特点是进行曲的音乐特点是用偶数拍子、节奏鲜明、重拍突出、结构整齐。 7.进行曲的二种类型是比较优雅的进行曲、比较喧闹的进行曲。
1.制作系统:制作系统的产物是行动,而行动是指向目的的,不只是单纯的身体运动。
2.知觉系统:知觉系统的产物是识别,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是对各种音乐形式样式的辨别、确认。 3.音符单一的节奏型:音符单一的节奏型只有一到二种音符组成的节奏型。
4.音乐作品的再现性: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主要用来描绘或刻画人、物、地点、事件等客观现实的 性质。
5.音乐作品的形式性:音乐作品中涉及由句法与非句法因素组成的作曲或即兴的音乐设计。 1.故事性歌曲:指那类歌词内容有故事情节的歌曲。
2.音乐即兴:是音乐制作的一种形式,在这种形式中一人或多人自发地、同时地对一音乐作品进行诠释、表 演、创作。
3.创编歌词活动:是利用幼儿语言发展能力先于音乐能力的优势,通过把歌唱的心理能量主要用于编歌词的方 式促进嗓音控制能力自动化的活动。
4.自发咏唱:幼儿基于一个很熟悉的歌曲片断或一个简单的词,或是无词的,哼唱出在一个简单的音调上绕来 绕去的旋律。
5.感受系统:感受系统的结果是情感,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这种情感可以包括任何有关儿童的情绪情感反 应。
1.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音乐经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 各种音乐教育活动的总和。
2.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内容组织:指在音乐价值观的指导下,将选出的课程内容要素妥善地组织成幼儿园教育 活动结构,使教育活动要素在动态运行的教育活动结构系统中产生合力,以便有效地实现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 3.音乐技能:指对感知到的音乐再现性与表现性做出符合音乐形式特性的表达,即音乐能力。
4.技能:指做身体动作、咽喉肌肉控制、打击乐器的肌肉动作等能力,它们本身与音乐可以毫无关系。 5.意象:是由想象力形成的一种形象显现,经由感知、表象到意情统一。
1.音乐作品的表现性: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对人类情感、情绪的表达性质。
2.自发咏唱:一般是指幼儿基于一个很熟悉的歌曲片段或一个简单的词,或是无词的歌曲,哼唱出在一个简单 的音调上绕来绕去的旋律,其中有许多旋律被认为是音阶歌。当幼儿的身体不停的摇摆时,这些音阶歌的曲调 就随着向上或向下进行配合。
5.直列舞:是指以两直列队形为基本队形的集体舞。 简答题
1.音乐所能表现的两种情感状态是:
答:(1)表现与人类的说话调、动作姿态比较接近的情感;
(2)表现生命意义上的广泛的情感。
2.演奏即兴有哪几种契机:
答: (1)音色探究活动的展开;
(2)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 (3)音乐创作。
1.简述“瑞典狂想曲”音乐内容的主题:
答:A段表现农民扛着劳动工具上田头,接着浇水、松土,然后回家的情境;
B段表现禾苗茁壮成长,并与同伴嬉戏、玩耍的情境;
A’段又表现农民扛着劳动工具上田头、浇水、松土,然后回家的情境。
1. 幼儿节奏感发展特征是:
答:3-4岁幼儿可以通过大量的身体动作表演与打击乐演奏表演获得稳定的节拍感;
4-5岁幼儿通过快与慢的配合理解节拍,通过歌谣朗诵理解节奏型;
5-6岁幼儿已经能够理解歌曲的节奏型,能独立完成快慢节拍的变换,能理解节奏的主题、动机。
2.幼儿速度知觉的年龄特征是:
答:3-4岁幼儿能用简单的身体动作合中速、稍快、中速偏慢的音乐;
4-5岁的幼儿可以辨别渐快、渐慢,并能调节身体动作去合速度; 5-6岁幼儿能辨别与理解快慢的所有变换关系。
1.符合幼儿趣味的歌曲特点:
答:(1)歌词本身生动、具有儿童语言的口味,幼儿容易朗诵;
述的主题突出、故事性强、幼儿容易动作表演; 与词调吻合,幼儿容易歌唱。
4.学前儿童再现性音乐作品的类型有: 答:(1)句式规整、童趣盎然的再现性器乐曲;
(2)句式规整的再现性成人器乐曲; (3)句式不规整的再现性器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