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义务教育 » 儿童观教师观教育观

儿童观教师观教育观

发布时间: 2020-12-24 21:45:15

㈠ 幼儿教师应树立什么样的儿童观和教育

父母就是最好的老师,事实证明,委托教育很难成功。只有父母具备正知见,潜移默化的影响小孩,小孩才能成才,比如孟母三迁的典故就是例证 请参考大安法师开示 要教育这个小孩,对人要平等,即便家里佣人的小孩,也不许打骂,不能摆着小主人的架子,平等心对待。要教他敬重尊长,比自己辈分高的都要毕恭毕敬。然后卑以自牧。卑就是谦卑,牧就是把那个傲慢的心降伏下来,就好像牧牛一样的,要给这个鼻子拴上一个辔头,挽上一根缰绳,否则这个野牛到处跑。所以一个人一定要谦虚,谦卑。这个谦卦,是下面是一个艮,上面是坤。山在地下之象,山本身很高,但是它在地下,这就是谦之象。所以有谦德的人他很收敛,但是内涵很丰富,恭敬一切人,一切都退让。所以《周易》里面,六十四卦,每一卦可能都有一个物极必反,唯有谦卦六爻皆吉。谦谦君子,用涉大川,越谦越好。所以要教小孩的谦德,要奉行吃亏是福的原则,不要吃不了一点亏。现在很多家长就是教育,你不要被人打了,吃饭你不要跑在后面,你不要吃亏。所以就搞得小孩非常要强,非常自我,非常地贪婪。母要教育小孩谦卑,服务他人,吃亏是福,一切好处给别人,一切坏处留自己。这样去教,这是圣人教我们的,这样去做,这个小孩以后就能成为栋梁之才。动不动占便宜,吃不了一点小亏的人,这种人是成不了才的。同时要敬惜字纸,对有字的纸一定要恭敬、爱惜,不能糟践。所以小孩是要教他有字的纸要把它集中起来,放在一个地方,然后要处理——就是要焚烧,焚烧把那个灰沉到大河里面去。现代人看来觉得很迂腐,实际上这里有相当的道理。古人谈到:字为至宝。这个文字是世间的至宝,比黄金、白银还要有价值,这个字传达着圣人的教化的典籍。没有文字,没有这个符号,我们的文化不能传承,我们人类的文明很难进步。尤其我们中国字那个繁体字、文言文,非常好,中国的文字繁体字具有智慧诠释的信息。你学中国的文字能开发智慧,能学会道德的法则,能遵守社会的规则。你在学文字的过程当中,就在培植人格,就在培养我们的审美意识。我们这些年来的文字改革,简化文字,实际上这个过程我们要反省。如果我们早就建立这个字——尤其繁体字——是至宝的概念,有它的神圣性,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惊天动地的一件大事,对文字的神圣性有恭敬的话,我们不敢对这个文字大动干戈。所以现在有一种声音想恢复繁体字,现在还幸好港台还保持着繁体字,所以我们学佛的人应该要学一些繁体字,要习惯于读竖排繁体字的版本,你读上了那个版本,你才知道什么叫读书的快乐,读横排简体字就没有感觉了,要敬惜字纸。爱惜五谷,五谷杂粮是上天的恩赐,我们要爱惜,不能糟践,不能浪费。还有衣服,不一定追求名牌,衣服就是御寒的。各种资身用具,小孩子要让他懂得爱惜,不能让孩子有一种奢侈的这种观念,哪怕你家里是亿万之家,也要让孩子朴实,过质朴的生活,低消费的生活,对他有好处。护惜虫蚁。对这个蚂蚁、昆虫要爱护,不能去伤害,培养小孩的仁爱之心。现在有时候我们看那些广告都痛心,说一些昆虫很有营养,让小孩子去吃,而且吃活的。你是什么样的传导啊?你不是在培养小孩子的残忍之心吗?如果一个小孩对昆虫、蚂蚁都爱护的话,他对人的生命怎么肯起杀害之心?怎么会成为药家鑫?现在德国,他们对二战的反省,法西斯对人类的一种残忍的行为,他们也在反省。所以现在德国的家庭,在提倡一种善良教育,让小孩子养一个宠物,让他跟这个宠物——关爱它。对流浪汉,请流浪汉到家里来饮食,共享,爱护各种动物、环境。他们在提倡这种善良教育。那么我们中国的家长,这实际上是有传统的,乞丐到了门口来了,那一定要给一点东西的,那常常父母就会让小孩子去给。他做多了,他就会有一种布施的心态出来了。如果一个乞丐出来,这个人太脏了,这个人赶快赶走,诸如此类。你这个行为出来,那这个小孩就受这个影响,他就没有仁爱之心嘛。没有仁爱之心的人,即便他念到了博士学位,博士后,最后也是祸国殃民的,一定要有道德的基础。然后让小孩不要吃零食。现在就更有时代意义了。传统社会,可能国民道德比较好一点,零食还不至于出大问题。现在的零食,各种添加剂,各种危险太大,小孩尽量不要吃。你看现在小孩有的胖墩,他都是吃这些零食,吃这些肯德基等等吃出来的,方便面这些。所以,虽然胖,但不结实,让他跑个几里路,气喘吁吁,爬点山爬不动。如果真的打仗还能指望他吗?再加上自私自利,一听枪声,扭头就跑,这很麻烦的事情啊。

㈡ 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好处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我个人认为,首先这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的质量,能全方位的促进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减少一些悲剧的发生。其次,也有助于教师自身更加的成熟,优秀。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㈢ 如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儿童观

教育首先是心与心的交流。中国的教师和家长首先要学习尊重孩子,而孩子则要学会忠实于内心,相信真,善和美。

㈣ 如何树立幼儿教师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

正确的教师观,儿童观,能让教师更好的工作,更好地推进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对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起到推动性的作用,反之,则后退。当老师要给予幼儿一个知识经验内容分时候,一定要心中有明确的计划。要有一个大的高位目标,并且要有一个切合幼儿的具体小目标。这就需要老师充分的研究学科,理解幼儿年龄特点,才能够更好的实现。使自己给予幼儿的内容是丰富有价值分量的。这就需要老师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修养,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多年在一线引导幼儿学习,但是如果想要使自己做的东西更有价值,使幼儿获得的内容更加饱满丰富,就要提高自己对各学科的理论知识和认识。
新《纲要》第三部分强调:教师要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以前的教育是由教师选定内容,设置好活动的各个环节,“填鸭式”地灌输给幼儿,不管幼儿是否对教育内容感兴趣。千篇一律的方式方法忽略了幼儿的真正感受,严重影响了幼儿的学习兴趣,限制了幼儿想象、创造力的发展。在新《纲要》中明确了应将幼儿教育与幼儿生活紧密联系,教育要利用生活,强调要通过生活进行。比如:“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体验与教师、同伴共同生活的乐趣……”教育内容、教育活动生活化,是《纲要》的一个基本理念,远离幼儿生活的教育内容绝不可能促进幼儿的发展,让幼儿主动地学习,充分的发挥主体性。
举个例子来说:一次,我们参与幼儿园的教研活动,研讨中 班老师在引导幼儿制作陀螺的过程,能否为幼儿的主动学习提供有效的支持。活动后 中班老师在自我反思中提到:今天的活动没有很好的完成目标,因为,在小组学习中只有两位孩子制作的陀螺成功了,其他小朋友的陀螺因为中心点和固定点的问题,影响了旋转速度,所以都没有成功。结合教师的反思,园长抓住了“如何看待孩子的成功?成功的标准是什么?”这样两个关键性问题,在问题的引导下,老师们开始关注和分析孩子们的作品通过认真地观察分析、操作尝试孩子们的作品,大家得出了一致的结论,作为中班孩子很难有意识的将中心点的确立与转速建立联系教师不应该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他们能把陀螺的平面图立体化就是成功了。当我们又提出“为什么孩子认为自己做的陀螺是假的,做好后谁也不急于玩”的这一问题的时候,教师的关注点由作品又开始转向孩子,有的老师提出“虽然每一位孩子的陀螺制作成功了,但是为什么从孩子们表情和行为上看不到他们快乐?他们感受到快乐和成功了吗?”这位老师的话,引发了大家的共鸣和深入的思考,通过分析,大家认为这主要源于教师在每个孩子做完陀螺后,都要让孩子与买来的陀螺对比一下,看一看谁转的时间长,谁转的速度快,以引导幼儿关注陀螺的平衡点和固定点……由于教师的期望与孩子的自主探究水平和原有经验形成明显落差,所以这种做法直接带给孩子的就是不成功的感受。为此,作为教师应该因人而异,使得能够把陀螺做出来的孩子、能够使陀螺转起来的孩子以及不仅转起来而且转得好的孩子都有成功感。教研活动围绕“如何看待孩子的成功”这一生动的问题展开讨论,伴随着老师们由不成功—到成功——再到不成功的疑问。引发了教师思想观念上的一个又一个的认知冲突,它帮助老师们由只关注教育目标,到关注孩子的行为表现,再到关注孩子的心理感受,直至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它不断地引导着教师逐渐走向孩子、走进孩子。

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只有不断的更新儿童观,才能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教育观点,使之符合新时代对儿童的需要,才能保证我们的教育有效地促进儿童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活动“做中学”,儿童促发展
儿童是一个全方位不断发展的“整体”的人,应尊重并满足儿童各种发展的需要。活动对学前儿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不论是婴儿期,还是在幼儿期均如此。而操作活动却是儿童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所谓操作活动,就是儿童通过与物体的相互作用而获得发展。儿童在做中学,做中成长。通过动手操作,儿童逐渐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掌握基本的概念。在我设计的科学活动“纸的吸水性”中,请五岁的幼儿说出塑料纸、纸巾及打印纸等各种不同质地纸的吸水性时,幼儿难以凭空想象,这时,如果我们请幼儿分别在不同的纸上滴上一到两滴清水,请幼儿边操作边观察,很快,孩子们得出了结论:塑料纸和打印纸不具有吸水性,而纸巾具有吸水性,这样的答案是通过孩子自己操作得出的,不但容易理解,而且不易遗忘。所以,在针对很多抽象问题的理解时,我们应该放手让孩子去做,不要怕麻烦,不要省程序,所谓“做中学”就是说的这个道理。
二、活动“游戏化”,快乐伴成长
儿童期也叫游戏期,游戏既是儿童的一项重要权利,也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幼儿可以通过游戏学习和成长,其能力水平也是在游戏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幼儿的日常活动中,游戏分很多种,如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智力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等等,面对多种多样的特色游戏,作为教师,我们一方面要认识到游戏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将游戏巧妙地贯穿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在日常带班中,我们经常运用讲道理的方式教育幼儿要表现好,如“请坐好!”“不要再动了。”“谁的眼睛还没有看着老师?”……似乎这样的话经常出自我们的嘴边,但有时过多的说服教育会让我们事与愿违。试一试:再想请全班幼儿都坐好时,开展一个“小木人”的游戏;当有个别小朋友在课堂上窃窃私语时,我们不妨通过“小灵通”、“一休哥”的角色引导,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另外,在组织幼儿一日生活活动时,教师经常以游戏的口吻来引导幼儿去做事情,“小猫静悄悄的去喝水”、“小兔子快速回到小椅子上”、“一起学做讲卫生的小花狗”等等。简单的一两句游戏语言,就会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习惯,不会让其感到自己做的事情是命令、是要求,而是在玩,并且是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玩,逐步建立良好的常规,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在这十几年们的教育教学中,我感悟到:成人要多为儿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不仅要保证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发展的需要,还要给他们提供自由活动的空间。要注重个别差异,对儿童个性的尊重和自由的发展是培养儿童创造性的前提。儿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我们应提供适当的环境和教育的条件,应最大限度的发展儿童的潜力。这些潜能必须在适当的环境和教育的条件下才能挖掘出来,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所以,我们对儿童观应有正确的认识,应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不仅是社会发展对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要求,同时也符合幼儿的发展需求,我们必须要让幼儿学会生活、学会学习,终身学习。

㈤ 幼儿园教师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有哪些

幼儿园教师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是有差别的,首先,幼儿园的教师在教导对象是幼儿,一定要考到幼儿本身的行为特点和心理特点和教育观要相结合。

㈥ 学前教育的教师观,儿童观的内容

一、现代儿童观的基本内涵

1.儿童是人,具有人的尊严和一切基本权利; 

2.儿童是一个全方位不断发展的“整体”的人,他具有满足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权利。 

3.儿童期不只是为成人期做准备,他具有独立存在的意义; 

4.不同性别的儿童应受到平等待遇; 

5.儿童有其内在的生动的精神生活;成人应当尊重和珍视这种精神生活,儿童还具有行文以外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成人应注意理解和参与儿童的精神生活和文化活动,不应将成人文化无条件的强加儿童学习。  

6.儿童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可以给成人启示;承认应当向儿童学习。 

7.每位儿童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儿童的发展, 而且还在于儿童的欢乐和幸福。 

8.儿童有权拥有欢乐自由的童年,应最大限度的发展儿童的智能。

二、现代儿童观

儿童观是指人们对儿童的认识、看法以及与此有关的一系列观念之总和。它涉及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儿童期的意义与价值、儿童的权利和地位、教育与儿童之间的关系问题。它对幼儿教育有深刻的影响,在生产力发展的一定水平上,儿童观的发展水平对幼儿教育实践水平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没有正确的儿童观,就不可能产生优质的幼儿教育。    

(一)儿童是人,具有与成人一样的人的一切基本权益,具有独立人格 

每个儿童都有固有的生命权,并不为成人或家庭私有,更不能被其随意处置。儿童自出生起就有获得姓名、国籍的权利,以及尽可能知道谁是其父母并应得到其父母或其他养护人的照料的权利。儿童与成人同样有自由发表言论的权利,享有思想、信仰和宗教的权利。每个儿童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并且教育机会均等,儿童的这些权益都要受到国家和政府的尊重与保护。 

(二)儿童是一个全方位不断发展的 “整体 ”的人,应尊重并满足幼儿发展的各种需要 

儿童身心各方面的发展是一个有机整体。所谓完整儿童是指全面发展和谐平衡的儿童,其发展是身体的、认知的、情感的、社会的和人格的整体性的发展。成人及社会应承认儿童所具有的各种发展需要,并尽可能为儿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条件,不仅保证其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还要给他们提供充分参加文化、艺术、娱乐和休息活动的机会,使其获得最充分的发展。要避免孤立地只偏重某一方面的发展。    

(三)每个儿童发展上都有其个性特点 

儿童发展中共性与个性共存,儿童个性发展,有些特征与共性一致,有些特征在发展速度上会超前或滞后于共性;此外每个儿童都有鲜明的个性差异,同龄儿童中,没有完全一样的儿童,对儿童个性的尊重和自由的发展,是创造性的前提。                

㈦ 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情感是人勇往直前的力量,是人对待周围事物的态度与体验,在孩子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应高度关注他们的情感教育。因此,我十分认同朱爸爸带领女儿参加公益活动的做法,这不是在浪费孩子学习的时间。相反,是一种教育的过程,义务奉献活动是培育孩子心智、体能和爱心的重要媒介,在公益的路上孩子能学会做一个有责任心、有爱心、乐于助人的好人,因此朱爸爸的做法值得效仿。
童年是一个人人格和心智定性的关键时期。不同的家庭教育观念,就会有不同的家庭教育方法,从而带来不同的家庭教育效果。然而,现在家长普遍存在重智轻德的育儿观念:希望多学知识,掌握技能,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喜欢沿用成人的学习方式,要求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特长训练,忽略习惯养成和个性培养,不能充分尊重幼儿的兴趣。这些急于求成,重结果的做法,根本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每个儿童都是有独立存在价值的实体,他们有自己的权利、思想、情感与需求,是正在发展中的人。所以不能因为儿童弱小、需要保护,就轻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被动发展。父母要相信儿童是积极主动的个体,有主动发展自己潜能的能力,他们有充分行使自主行动的权利。同时应认识到儿童的生长发展是按一定的规律进行的,现代心理学认为,在人的一生中,人格都在不断地发展,而且不同阶段有不同阶段的任务,应该在恰当的时间让孩子学习恰当的知识,而不能强迫儿童去学习超越他身心发展的内容,应帮助儿童解决成长和发展的矛盾,帮助他们逐步形成积极的品质。
另外,尽管在生活、情感和精神上儿童对成人都有很强的依赖性,但他们的体验、感受和思想都是完全属于他们自己的。每个孩子的智力结构不同、气质类型不同,无论从同一个维度来看孩子发展的速度,还是从不同的维度来看孩子发展的优势,他们都有各自的特点。因此,我们不能拿别人孩子的长处和自己孩子的短处比,要善于发现自己孩子的优势领域,也要善于等待孩子发展中的过程,不能只看结果。
急速变革的现代社会,已经提出了终身教育、终身成长的要求,作为家长,我们应该言传身教,在家庭教育中提倡主动发展、与孩子共同成长。主动发展不是你要孩子学,而是她要学会怎样学。
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不仅是社会发展对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要求,同时也符合幼儿自身的发展需求。只有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才能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教育观点,才能保证我们的教育有效地促进儿童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㈧ 幼儿园教师分析儿童观教育观

儿童观、教育观的核心是如何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同的儿童观、教育现在教育活动中反映出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是不同的,并将对幼儿的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从传统的儿童观、教育现看教师与幼儿的关系,教师是长者、教者,幼儿是服从者、接受者,反映在教育活动中,就形成了教师与幼儿的特定关系,即“给予”和“接受”的关系。

㈨ 教师应如何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教育是一项神圣的事业,教师是教育中坚和主导因素,要求教师要有高度的理智和丰富的情感,所以,教师必须首先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新型的儿童观。 儿童观的深刻内涵: 一、孩子是社会性的人,生来就有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应该享有人的一切权利。这是儿童观的一个核心思想。因为儿童生来就有尊严和价值,我们应该把他当成一个处...在生命的最初阶段,发展完整的人来看。 二、儿童是一个发展的人。他是一个发展的人,又是一个最初的人,需要成人给予精心地呵护和细致地照料,需要我们的教育。孩子的可塑性极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内心世界,这种心理结构具有很强的个性特点和自主意识。面对每个不同的孩子,我们应该寻求一个最适合他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策略,只有适宜的教育对儿童的发展才是有效的。 三、儿童期应该享有童年的快乐和幸福。儿童期是为成人期准备,不仅要为将来而活着,还要为现在而活着,教育者的位置不应凌驾于儿童之上,应低下身来跟他们一同成长,用爱包容儿童的一切,我们会发现儿童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四、孩子是一个主体性的人。孩子有自身的潜力,有内在的能动性。孩子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很多阶段需要自理、自立、自强,这种自理、自立、自强需要外部环境来进行调整。了解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前提,尊重孩子是教育的基础。 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教师的儿童观是一种以意识或潜意识的形式存在,它能够深刻影响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行为的内在认识,所以树立积极的儿童观是幼儿教师自我矫正自身教育行为的前提条件。然而这些大多还停留在观念上、口头上,在现实生活中,不尊重儿童的现象,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一些教师和家长身上表现出来,从而严重影响了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主体,他们有独立的人格,有被爱、被肯定、被尊重的心理需要。教师要尊重幼儿,平等地对待每个幼儿,充分认识心理伤害的严重后果。 教育必须坚持因材施教。教育所追求的就是要实现每个儿童“个人的”、“自由的”、“充分的”发展,就是要根据每个幼儿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以及个人的发展需要“因材施教”,真正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切不可“一刀切”。 教师必须加强对自身情绪的调节,要善于做自己情绪的主人。首先,要加强道德修养,“以理制情”。其次,要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自觉地支配自己的情绪。第三,要自我疏导。自己有不良情绪时,可及时向亲人、朋友倾诉,万不能迁怒于幼儿。第四,要用意志克服各种困难,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始终保持乐观都达的心态。 儿童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应有主动活动、自由活动和充分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在教学中,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动者,儿童通常被当作接收器,而不是被当作能动的人,教师是指导者,而不是操纵者、替代者。教师应了解孩子的兴趣,尊重孩子的兴趣,并为孩子提供学习、探索的条件和机会,这才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位置。 由此可见,教育工作者不科学、不正确的儿童教育观还是或多或少地存在于教育教学活动中,这样势必会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影响。其关键是要把握好儿童教育观的内涵所在,树立真正的、科学合理的教育观,从而指导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总之,科学的幼儿教育是建立在科学的儿童观基础上的。重视每一个孩子,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人格是教育人的前提。我们应看到每一个孩子都有闪光点,都可能成才,相信孩子的能力,给他们的独立生活创造机会,提供一个丰富多彩,有利于生长的空间,让孩子活得轻松、快乐,这是他们人生健康的基础。我们的宽容,我们的接纳,我们的鼓励大大高于剖析、训斥、责备。使他们在感受到被重视、被关爱的同时,经常充满信心。我们的孩子应该是健康的、正直的、活泼的、善良的;我们的教育应有:平等的态度,善意的理解,多一些沟通,多一些赞赏。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