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地点在哪
㈠ 《爱的教育》是谁写的哪国人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一部日记体小说。
亚米契斯(1846-1908),意大利作家。早年曾就读于都灵文法学校,后转入军事学校,毕业后参军,于1866、1868年参加了库斯托扎战役,以自己从军的经历写成《意大利军人素描》,一炮而红,此后以写作谋生。
1886年,亚米契斯发表了平生最著名的小说《爱的教育》(原名《一个男孩的心》),至今仍在读者中享有盛誉,被法国《读书》周刊评选有史以来人类最佳读物第3名,自问世以来被译成数百种文学和方言。
《爱的教育》一书以一个小男孩安利柯的眼光,通过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日记的形式,以最朴实的语言,讲述着100个与孩子有关的故事。这些日记形式的故事一篇篇都不是很长,都是孩子在读书期间一天内发生的有趣,有意义的事,孩子只是很简单的将这些学习过程。
包括发生在安利柯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10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故事”。每章每节,都把“爱”表现得精髓深入、淋漓尽致,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间的小我之爱,处处感人肺腑。
198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具有代表性的欧洲系列丛书》中,1994年被列 入世界儿童文学最高奖——国际安徒生奖《青少年必读书目》之中,2001年被教育部指定为中小学语文新课标课外阅读书目。
(1)爱的教育地点在哪扩展阅读;
亚米契斯1846年12月21日出生于意大利里格拉州的一个小镇欧乃利亚。他在意大利北部皮埃蒙特地区的库涅奥城度过童年和少年时代。那时的意大利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国内正酝酿着爱国主义,这股风潮自然也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他曾加入过军队,并在1865年从摩德纳军事学校毕业后就当了军官,参加过统一意大利的复兴运动的战役,退役后担任过随军记者和军报编辑,发表特写、报道、短篇小说。他退伍后定居都灵,致力于专业文学创作。
他游历过欧、亚许多国家,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他继承马志尼“文学描写人民”的民主传统,赞美普通老百姓的真诚、善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暴露统治者的无情和凶残。亚米契斯的作品侧重描写军队和学校生活,1908年3月12日因心脏病于Bordighera(勃丁格尔)去世。
二十岁时他从军校毕业,加入军队,开始写一些具有爱国风味的短篇故事,并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意大利军旅生活》,1886年,四十岁的亚米契斯写出了他最畅销的书《爱的教育》。被公认为是一部人生成长中的必读书本。
㈡ 爱的教育在哪能看到
年前曾看到过这样一段话"我在四年前始得此书的日译本,记得曾流了泪三日夜读毕,就是后来在翻译或随便阅读时,还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觉眼睛润湿.这不是悲哀的眼泪,乃是惭愧和感激的眼泪.除了人的资格以外,我在家中早已是二子二女的父亲,在教育界是执过十余年的教鞭的教师.平日为人为父为师的态度,读了这书好像丑女见了美人,自己难堪起来,不觉惭愧了流泪."我一直想拜读这本让夏丐尊先生如此感动的书《爱的教育》,这个寒假终于如愿以偿了.
《爱的教育》,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虽然我没有流泪,可是我的心已经承认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爱的一些思索.
首先《爱的教育》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与这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对祖国的爱使人读之,尤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恩里科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外国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爱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捐献骨髓,献血,帮助希望工程…… 虽然如同空气般的爱有时会被"污染","稀释",甚至"消失",所以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朴实语言中深厚的爱,我想这部好小说将会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更多的人.
㈢ 《爱的教育》好在哪里啊
《爱的教育来》一书是一个意大源利四年级小学生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全书共一百篇文章,主要由三部分构成。该著作由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耗时近十年完成。无论哪一章,哪一节,都把“爱”表现得精髓深入、淋漓尽致,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间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使得全世界各国都公认此书为最富爱心及教育性的读物而争相翻译出版。
《爱的教育》全书共一百篇文章,包括主人公安利柯在一个学年中所记的日记,其父母为他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发人深省的小故事。“爱”贯穿在每一个章节中,既有国家、民族、社会的大我之爱,也有父母、师长、朋友的小我之爱,处处动人心弦,感人肺腑,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世界的美好向往。本书曾被译为多种文字,广泛流传,堪称经典。
(以上摘自http://www.bbtpress.com/homepagebook/1405/)
㈣ 爱的教育50字在哪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
时间过得飞快,很快一个学期的课程就结束了,暑假来临了。在暑假里,我读了老师给我推荐的好书。这本书就是《爱的教育》,这本书是一百多年前,意大利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亚米契斯创作的。
这本书里的每一篇文章都使我受益非浅,其中“每月例话”里面的《马里奥的微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篇文章十分感人。本文记述了一个十二三岁的意大利少年马里奥乘上了一艘开往马耳他岛的巨轮。在船上,马里奥结识了一个好同伴,这个女孩子跟马里奥年龄差不多,只不过个子比马里奥高了一点儿。经过聊天,马里奥知道,原来这个女孩子叫克莉泰,跟他一样都失去了父母,是来投奔亲人的。深夜,可怕的风暴来了,甲板的东西都被卷走了,船底也经受不住风暴,破了,水汹涌的灌了进来,眼看船就要沉了。乘客们都惊慌失措,跑到甲板上号啕大哭起来。
一半的乘客都跳入了事先准备的小艇里,可只有一艘小艇,小艇上已经坐满了人。只够再容纳一个小孩子了,而克莉泰和马里奥都十分想下去。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眼看小艇离船越来越远,马里奥把机会让给了女孩,女孩跳入小艇,得救了。大船即将沉没,但马里奥面对死亡反而从容镇定,十分开心。
我读了这篇文章后,我十分感动,我想我们大家都应该学习少年马里奥,学习马里奥舍己为人甘牺牲,面对危险十分镇定,十分坚强的品质。
而更让我们这些自诩为教育者的成人失措的是,尽管爱的表现有很多,真正能使其成为受教育者灵魂精髓的那部分却不能强意授予,只有一种力量能有效,那就是——感染。一旦疏忽了这点,爱便失却了成为品格的动力,而沦于虚假和下流。届时,这不仅将成为施教者和受教者的悲哀,更将是家国之悲哀,同类之不幸。记得周国平的散文中曾提到过爱的反义词是冷漠,而非其他,感受颇深。对于他人的冷暖、甘苦,乃至生命价值的冷漠,可谓一种令人恐怖的恶疾。而更让人害怕的是它的传播范围是以人类社会为基础的。免疫力稍差,即被感染,而我们的孩子恰恰是最最易感的人群。这样的病菌一旦侵害了他们的灵魂,再要根除,绝非易事。曾有过这样一个报道,大意是说一位小学教师在班里搞调查——如果你发现路边躺着一只受伤的小狗,会怎么办。大部分孩子竟回答用车轧死它,把它踩死……令人不寒而栗!转眼间,我们离开《爱的教育》所记载的那个年代已经很久了,但是爱这种教育的方式却永远不应该远离我们,特别是远离我们这些教育战线上的工作者。我们要全身心的去爱我们的每一个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为他们的每一点进步而欣慰,用爱的泉水去滋润孩子们幼小的心灵,让孩子们沐浴在爱的阳光中,自由,健康的成长!思之,警之,省之,教育之艰,任务之重,不言而喻。作为教育者,拒绝冷漠,传播爱心,不仅仅是我们对于自己的一份责任,更是我们对受教者、对社会的一份责任。就让我们怀揣朴素的关爱,把心中的这口水井带给沙漠中行走的孩子,带去安全和保障,更带去灵魂的浸润和生命的水源。
这是一个意大利市立小学三年级学生所写的一学年之记事,全部是小孩子的眼光,小孩子的口气。也许不应仅把他当作小孩子,小孩子的观察力往往比其他人敏锐地多。我虽然不是大人,但我也不知道我还算不算小孩子了……
十月始业日 十七日
紧张繁忙的一天。各种等级、阶级的家长带领着他们的孩子,拿着成绩册,挤在学校里。等待着分班,认识新的先生,听先生讲话……记忆中的开学就是这样而已。“我们不能在一处了!安利柯!”“安利柯!你现在要到楼上去了!要不经过我的教室了!”作者的老师与作者深情地告别着。这是我所缺少的,也许也是我们许多人所缺少的。
我们的先生 十八日
“从今天起,现在的先生也可爱起来了。”(才过了一天,果然是小孩啊~)课上,一个学生跳上椅子玩洋娃娃,被先生发现了。先生只是说了句:“下次不要再做这种事了!”课讲完后,先生用那粗大而亲切的声音说:“我没有家属,你们是我仅有的亲人,你们是最可爱的。我爱你们,也希望你们也喜欢我,你们我一个也不愿意责罚!”我的同学们都比较乖,不会用某种夸张的姿势玩娃娃,但这样仁慈的老师我是见过很多的。
灾难 二十一日
洛佩蒂为救其他同学,自己的脚被车子压伤。围观的人有的说:“真可怜,脚骨碎了。”有的说:“洛佩蒂好勇敢。”后来又传来“我的孩子啊~~~”的女人的哭叫声。洛佩蒂在一片赞扬声中被送上救护马车。从小就接受舍己为人的教育,但谁会毫不犹豫地作出这样的牺牲呢?
格拉勃利亚的小孩 二十二日
今天来了一个转学生,是从500英里外的格拉勃利亚来的。先生嘱咐大家要互相友爱,不要因为他是外地人而对他无礼,因为它们同属于一个国家。我恰好是外省市的学生,在开学的第一天,听到了同样的话。
狭义的行为 二十六日
作者最佩服的人是卡隆。班里3,4个小孩聚在一起戏弄那赤发的,一手有残疾的,卖菜人家的孩子克洛里,甚至侮辱他。克洛里气极了,抓起墨水瓶扔了过去,恰好在道从门外进来的先生。卡隆这时站起来态度坚决地说:“是我!”
先生看着卡隆,静静地说:“不是你。”克洛里起立了,澄清了事实。先生说:“卡隆,你的精神是高尚的。4个犯罪者,我饶恕你们!”狭义的卡隆,智慧的先生。同样令人佩服!
贫民窟 二十八日
作者和母亲、姐姐三个人去资助一位穷妇人。作者突然发现在暗腾腾的房间里写作业的竟是他的同学克洛里!妈妈把身上的钱全给了他,然后教育作者要更加努力学习。呵呵,有哪位家长没有说过:“你现在的条件比别人好得多了,还有理由不好好学习么?”这样的话?
少年爱国者 二十九日
任何国家都对国民进行爱国教育。先生见天讲的是一个非常需要钱的少年,不接受对自己国家不尊敬的人的施舍的故事。
烟囱扫除人 十一月一日
一个烟囱扫除人掉了了钱,回去一定会挨骂,大家就帮忙帮他凑齐了钱,解决了困难。曾经看到一篇作文,讲的是一个人被大风吹掉了钱,路人都帮忙收集,最后没丢一张。后来,这个故事不知被抄了多少遍了……
小结:即使国情不同,教育方式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实施爱的教育。
㈤ 《爱的教育》的出版社是哪里
《爱的教育》是流传世界各国的一本儿童名著,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写于1886年,书的原名是《Hou re》,翻译是“心”。它的英译本是《Hea r t》,译意也是“心”。儿童文学翻译家叶君健在《爱的教育》代序中说:“心”这个字又可以作“感情”解释,在中外文都是如此。夏尊先生说原来就想译成《感情教育》。序言中他还说,在1920年,他得到这本书的日译本后,一边读一边流泪。他许愿要译成中文,不光是给孩子们读,让父母和教师都跟他一样,流一些感动的眼泪、惭愧的眼泪。夏先生终于在1923年将书译成中文,并首先在当时一本有影响的成人综合月刊《东方杂志》上连载。后由开明书店作为《世界少年文学丛刊》出版单行本。五四期间,《爱的教育》就被匡互生、朱光潜、丰子恺、陈望道、黎锦熙、茅盾、夏衍等知名学者作为当时“立达学园”学生们的重点读物,几乎人手一册。当时不少学校教师,也把这本书定为中小学生的必读课外书。
那是2001年,为了教育孩子们念书,我在书店买了一本《爱的教育》。没想到,读着读着,我也被书中的故事所感动了。这才明白,这本17万多字的书,不仅是给孩子读的,也是写给父母的啊!《爱的教育》,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虽然我没有流泪,可是我的心已经承认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
《爱的教育》书中那些平凡的人物:小石匠、卖炭人、父亲的老师、我的老师、铁匠的儿子、盲童等等,依然浮现在我眼前。《爱的教育》是以最朴实的语言,讲述着100个与孩子有关的故事:《扫烟囱的孩子》、《班长》、《穷人》、《虚荣心》、《感恩》、《嫉妒》、《争吵》、《告别》等等,歌颂了儿童应该具备的纯真感情。同时书中也表露了从家庭、学校到整个社会,都在营造一种良好的环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塑造着儿童爱祖国、爱人民的感情。从《爱的教育》中,我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爱的一些思索。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恩里科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
《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外国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捐献骨髓,献血,帮助希望工程…… 虽然如同空气般的爱有时会被污染,稀释,甚至消失,所以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朴实语言中深厚的爱,我想这部好小说将会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更多的人。
㈥ 爱的教育在哪有买
世界经典名著,大型书店都有的,还有网上也有的卖,建议去当当网,值得信赖,又是最大的图书购书网站,还可以得到优惠。
㈦ 《爱的教育》这本书。发生在哪里什么时候
意大利,1886
㈧ 《爱的教育》的目录有哪些
始业日 十七日
我们的先生 十八日
灾难 二十一日
格拉勃利亚的小孩 二十二日
同窗朋友 二十五日
义侠的行为 二十六日
我的女先生 二十七日
贫民窟 二十八日
学校 二十八日
少年爱国者(每月例话)
烟囱扫除人 一日
万灵节 二日
好友卡隆四日
卖炭者与绅士七日
弟弟的女先生 十日
我的母亲十日
朋友可莱谛 十三日
校长先生 十八日
兵士 二十二日
耐利的保护者 二十三日
级长 二十五日
少年侦探(每月例话)
贫民 二十九日
商人 一日
虚荣心 五日
初雪 十日
“小石匠” 十一日
雪球 十六日
女教师 十七日
访问负伤者 十八日
少年笔耕(每月例话)
坚忍心 二十八日
感恩 三十一日
助教师 四日
斯带地的图书室
铁匠的儿子
友人的来访十二日
维多利亚?爱马努爱列王的大葬
十七日
勿兰谛的斥退 二十一日
少年鼓手(每月例话)
爱国 二十四日
嫉妒 二十五日
勿兰谛的母亲 二十八日
希望 二十九日
奖牌授予 四日
决心 五日
玩具的火车 十日
傲慢 十一日
劳动者的负伤 十五日
囚犯 十七日
爸爸的看护者(每月例话)
铁工厂 十八日
小小的卖艺者 二十日
“谢肉节”的最后一天 二十一日
盲孩 二十四日
病中的先生 二十五日
街路 二十五日
夜学校 二日
相打 五日
学生的父母 六日
七十八号的犯人 八日
小孩的死亡 十三日
奖品授予式 十四日
争吵 二十日
我的姊姊 二十四日
洛马格那的血(每月例话)
病床中的“小石匠” 二十八日
卡华伯爵 二十九日
春 一日
温培尔脱王 三日
幼儿院 四日
体操 五日
父亲的先生 十三日
痊愈 二十日
劳动者中有朋友 二十日
卡隆的母亲 二十八日
寇塞贝·马志尼 二十九日
少年受勋章(每月例话)
畸形儿 五日
牺牲 九日
火灾 十一日
六千英里寻母(每月例话)
夏 二十四日
诗
聋哑 二十八日
格里勃尔第将军 三日
军队 十一日
意大利 十四日
九十度的炎暑 十六日
我的父亲 十七日
乡野远足 十九日
劳动者的奖品授予式 二十五日
女先生之死 二十七日
感谢 二十八日
难船(最后的每月例话)
母亲的末后一页 一日
试验 四日
最后的试验 七日
告别 十日
编后记
㈨ 爱的教育,在哪里买
书店呀!网上也行。
㈩ 爱的教育第一章印象深刻的地方是哪里
第一章
始业日 十七日
今天开学了,乡间的三个月,梦也似的过去,又回到了这丘林的学校里来了。
早晨母亲送我到学校里去的时候,心还一味想着在乡间的情形哩,不论哪一条街道,
都充满着学校的学生们;书店的门口呢,学生的父兄们都拥挤着在那里购买笔记簿、
书袋等类的东西;校役和警察都拼命似的想把路排开。到了校门口,觉得有人触动
我的肩膀,原来这就是我三年级时候的先生,是一位头发赤而卷拢、面貌快活的先
生。先生看着我的脸孔说:
“我们不再在一处了!安利柯!”
这原是我早已知道的事,今天被先生这么一说,不觉重新难过起来了。我们好
容易地到了里面,许多夫人、绅士、普通妇人、职工、官吏、女僧侣、男用人、女
用人,都一手拉了小儿,一手抱了成绩簿,挤满在接待所楼梯旁,嘈杂得如同戏馆
里一样。我重新看这大大的休息室的房子,非常欢喜,因为我这三年来,每日到教
室去都穿过这室。我的二年级时候的女先生见了我:
“安利柯!你现在要到楼上去了!要不走过我的教室了!”
说着,恋恋地看我。校长先生被妇人们围绕着,头发好像比以前白了。学生们
也比夏天的时候长大强壮了许多。才来入一年级的小孩们不愿到教室里去,像驴马
似的倔强,勉强拉了进去,有的仍旧逃出,有的因为找不着父母,哭了起来。做父
母的回了进去,有的诱骗,有的叱骂,先生们也弄得没有法子了。
我的弟弟被编入在名叫代尔卡谛的女先生所教的一组里。午前十时,大家进了
教室,我们的一级共五十五人。从三年级一同升上来的只不过十五六人,惯得一等
奖的代洛西也在里面。一想起暑假中跑来跑去游过的山林,觉得学校里暗闷得讨厌。
又忆起三年级时候的先生来:那是常常对着我们笑的好先生,是和我们差不多大的
先生。那个先生的红而卷拢的头发已不能看见了,一想到此,就有点难过。这次的
先生,身材高长,没有胡须,长长地留着花白的头发,额上皱着直织,说话大声,
地瞪着眼一个一个地看我们的时候,眼光竟像要透到我们心里似的。而且还是一位
没有笑容的先生。我想:
“唉!一天总算过去了,还有九个月呢!什么用功,什么月试,多讨厌烟!”
一出教室,很不得就看见母亲,飞跑到母亲面前去吻她的手。母亲说:
“安利柯啊!要用心罗!我也和你们用功呢!”
我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可是因为那位亲爱快活的先生已不在,学校也不如以前
的有趣味了。
我们的先生 十八日
从今天起,现在的先生也可爱起来了。我们进教室去的时候,先生已在位子上
坐着。先生前学年教过的学生们都从门口探进头来和先生招呼。“先生早安!”
“配巴尼先生早安!”大家这样说着。其中也有走进教室来和先生匆忙地握了手就
出去的。可知大家都爱慕这先生,今年也想仍清他教。先生也说着“早安!”去拉
学生伸着的手,却是不看学生的脸。和他们招呼的时候,虽也现出笑容,额上皱纹
一里,脸孔就板起来,并且把脸对着窗外,注视着对面的屋顶,好像他和学生们招
呼是很苦的。完了以后,先生又把我们一一地注视,叫我们默写,自己下了讲台在
桌位间巡回。看见有一个面上生着红粒的学生,就让他中止默写,两手托了他的头
查看,又摸他的额,问他有没有发热。这时先生后面有一个学生乘着先生不看见,
跳上椅子玩起洋娃娃来。恰好先生回过头去,那学生就急忙坐下,俯了头预备受青。
先生把手按在他的头上,只说:“下次不要再做这种事了!”另外一点没有什么。
默写完了,先生又沉默了,看着我们好一会儿,用粗大的亲切的声音这样说:
“大家听我!我们从此要同处一年,让我们好好地过这一年吧!大家要用功,
要规矩。我没有一个家属,你们就是我的家属。去年以前,我还有母亲,母亲死了
以后,我只有一个人了!你们以外,我没有别的家属在世界上,除了你们,我没有
可爱的人!你们是我的儿子,我爱你们,请你们也欢喜我!我一个都不愿责罚你们,
请将你们的真心给我看看!请你们全班成为一家,给我慰藉,给我荣耀!我现在并
不要你们用口来答应我,我确已知道你们已在心里答应我,‘愿意’了。我感谢你
们。”
这时校役来通知放学,我们很静很静地离开座位。那个跳上椅子的学生走到先
生的身旁,抖抖索索地说:“先生!饶了我这次!”先生用嘴亲着他的额说:“快
回去!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