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艺的教育
⑴ 中国古代教育中的六艺分别指什么
“六艺”是西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本学科。“六艺”具体指:礼、乐、射、御、书、数,按其学科性质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礼乐
礼乐发源于原始社会宗教活动中的仪式(礼)和音乐歌舞(乐)。周礼的范围已十分广泛,涉及政治、伦理、道德、礼仪等各个领域。
西周礼的教育不仅在于养成礼仪规范,同时具有深刻的社会政治作用。即通过礼制来标明尊卑上下的等级关系,强化宗法制度和君臣等级制度,以有效地维护奴隶社会秩序。乐教也是西周官学中的主要科目。当时乐的概念是非常宽泛的,它包括音乐、诗歌、舞蹈等,实际上是各门艺术的总称,包含了德、智、体、美多种教育因素。
礼乐教育是“六艺”教育的中心。礼、乐不仅在贵族生活中融为一体,礼、乐的教育作用也是相互配合的。礼着重于训练人的外在行为规范,乐着重于陶冶人的内在精神情操。
2.射御
西周在巩固政权的过程中,极重视武力建设,反映在教育上是加强射、御之教。射,指射箭的技术;御,指驾驭马拉战车的技术。西周时期以车战为主,常以拥有战车的多少来衡量一国武力的大小。因此射、御是当时主要的军事技术。
3.书数
“书”是指文字,“数”是指计算。书、数是西周小学的主要教学内容。汉字发展到西周,已经相当成熟。根据文献记载,西周时就已经把文字构造规律归纳为六个方面: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称为六书。还编写了小学文字教学用书《史籀篇》,是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数在西周并不单指算法,还包括历法等与数字计算有关的知识。
“六艺”教育经历了夏、商的发展,到西周最为完备,成为西周教育的特征和标志。“六艺”教育包含多方面的教育因素。它既重视思想道德,也重视文化知识;既注意传统文化,也注意实用技能;既重视文事,也重视武备;既要符合礼仪规范,也要求内心情感修养。“六艺”教育对后世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⑵ 先秦时代教育内容以六艺
六艺指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
中国周朝的贵族教育体系,开始于公元前1046年的周王朝,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出自《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这就是所说的“通五经贯六艺”的“六艺”。
【礼】:礼节。 五礼: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乐】:是六乐。六乐:指《云门大卷》、《咸池》、《大韶》、《大夏》、《大濩》、《大武》六套乐舞。古代最早的礼仪性乐舞《云门大卷》。尧时有《咸池》。舜时有《大韶》。孔子自称其听过韶乐,大加赞赏,称其乐舞尽善尽美。禹时有《大夏》。商时有《大濩》。周时有《大武》。这都是古代著名的礼仪性乐舞。 周时保存有完整的这六套乐舞,成为六乐,分别在重大的祭祀活动中使用:《云门大卷》用于祭祀天神;《咸池》祭地神;《大韶》祭四望;《大夏》祭山川;《大濩》祭周始祖姜嫄;《大武》祭祀周代祖先。六乐流传到汉代,只有《大韶》、《大武》二乐。
【射】:军事射箭技术五射: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白矢,箭穿靶子而箭头发白,表明发矢准确而有力;参连,前放一矢,后三矢连续而去,矢矢相属,若连珠之相衔;剡注,谓矢行之疾;襄尺,臣与君射,臣与君并立,让君一尺而退;井仪,四矢连贯,皆正中目标。
【御】:驾驭马车战车的技术 五御:鸣和鸾、逐水曲 、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周礼·地官·保氏》:"乃教之六艺……四曰五驭。"郑玄注:"五驭: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谓行车时和鸾之声相应;车随曲岸疾驰而不坠水;经过天子的表位有礼仪;过通道而驱驰自如;行猎时追逐禽兽从左面射获。
【书】:书法(书写,识字,文字) 六书(周礼并未说明,后人的猜测可能是):象形 、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注:转注、假借是识字方法 ,而象形 、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方法,其中形声字约占百分之九十。)
【数】:数术又称术数,是计算、数学的技术。有九章算术。
⑶ 中国古代教育中的六艺分别是哪六艺
分别为:礼、乐、射、御、书、数.
出自《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内,二曰六乐,三曰容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这就是所说的“通五经贯六艺”的“六艺”.还有一种说法,六艺即六经,谓《易》、《书》、《诗》、《礼》、《乐》、《春秋》.六艺现代解释,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艺.
⑷ “六艺”是哪个时期的教育制度为什么这个时期要学“六艺”
先秦时代的学生们就饱受上学之苦,那个时候的教育内容就以“六艺”为主回,那个时候的“六艺”是答指:礼,乐,射,御,书,数。也就是礼节,乐理,射箭,御马,书法,理数。
⑸ 六艺 是什么指教育吗具体内容是什么
六艺之说有二:(一)六艺者,礼、乐、射、御、书、数也。《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周代教育贵族子弟的六种科目。“艺”为“艺能”之意。即礼、乐、射、御、书、数。礼包含政治、道德、爱国主义、行为习惯等内容;乐包含音乐、舞蹈、诗歌等内容;射是射箭技术的训;御是驾驭战车的技术的培养;书是识字教育;数包含数学等自然科学技术及宗教技术的传授。其萌芽在夏代已见端倪,经商代,至周而逐步完善。“六艺”教育的特点是文、武并重,知能兼求和注意到年龄的差异及学科的程度而教育有所别。“六艺”中礼、乐、射、御,称为“大艺”,是贵族从政必具之术,在大学阶段要深入学习;书与数称为“小艺”,是民生日用之所需,在小学阶段是必修课。当时,庶民子弟只给予“小艺”的教育,唯贵族子弟始能受到“六艺”的完整教育,完成自“小艺”至“大艺”的系统过程。“六艺”服务于阶级需要,但也反映了教育的普遍规律,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周礼.地官.保氏》:“保代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明史.选举志》:“生员专治一经,以礼、乐、射、御、书、数设科分教,务求实才,顽不率者黜之。”
(二)六艺即六经,谓《易》、《书》、《诗》、《礼》、《乐》、《春秋》也。六经之名始见于《礼·经解》孔子之言,又见于庄子之书。盖为《易》、《书》、《诗》、《礼》、《乐》、《春秋》也。其后嬴秦焚书,《乐经》散失,仅存《乐记》一篇,乃并入《礼记》中,后遂有五经之名。
⑹ 名词解释——“六艺”教育
六艺指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是中国奴隶社会时期的学校教育内容专,开始于属公元前1046年的周王朝。礼是仪式、行为方式,乐是音乐、舞蹈、射是弓术,御是马术,书是书法,数是算术。
六艺教育依学生年龄和课程深浅不同分有小艺与大艺。书、数为小艺,系初级课程;礼、乐、射、御为大艺,系高级课程。
(6)六艺的教育扩展阅读:
六艺作为教学的科目,各有其属性,而又彼此密切相关。六艺之中,礼、乐重在伦理的培养及情意的陶冶,二者皆关乎文化素养。射、御重在体能的训练及技艺的精熟,故明显偏向于武艺,亦即属于军事的技能。
其实,五礼中的军礼即属军事范畴,而六乐既然都是一代之乐,当然是文武合一之舞,也与军事相关。书、数重在知识的获取及实际的运用,可以视为礼、 乐与射、御的基础知识与能力。如是,六艺的教学有文事,亦有武备,显然是文武合一的教育。
⑺ 六艺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有哪些积极的借鉴意义
1,一般情况下,六艺,也是就古六艺:礼(礼节,德育或者社会正式行专为规范)、乐(音属乐,一般认为音乐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射(射箭,类似于军训,古代农闲是是全民练兵的时间)、御(驾驭马车,也就是要考驾照)、书(书法和应用文写作)、数(阴阳五行,偏重于哲学的范畴)。
2,借鉴意义:第一,古代教育重视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锻炼的是综合型人才。对于重视考试分时的当下,有借鉴意义。第二,教育要向社会输出人才,至少是遵循和维护社会规范的社会成员。古代教育的要求是为统治阶级服务,其只是储备的方向、社会生存技能的培养,都是直接为统治阶级对接的。
⑻ 六艺教育的名词解释怎么答
六艺教育的名词解释
礼乐射御书数
礼艺:吉、凶、军、宾、嘉礼五科,是关于社交能力内的学问;
乐艺容:云门、咸池、大韶、大夏、大护、大武六科,是关于达情能力的学问;
射艺:白失、参连、剡注、襄尺、井仪五科,是关于知识能力的学问;
御艺:鸣和鸾、逐水曲、舞交衢、过君表、逐禽左五科,是关于主事能力的学问;
书艺:象形、会意、指事、转注、假借、谐声六科,是关于记述思想能力的学问;
数艺:方田、栗布、差分、少广、商功、均输、盈朒、方程、勾股九科,是关于数算能力的学问。
⑼ 中国古代教育中的"六艺"包括下面哪些内容
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内书、数.出自《周礼·容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这就是所说的“通五经贯六艺”的“六艺”.还有一种说法,六艺即六经,谓《易》、《书》、《诗》、《礼》、《乐》、《春秋》.六艺现代解释,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艺.
⑽ 西周六艺教育主要学习什么
六艺中的射御是培养武土的教育,西周礼法中规定士子要习“五射”: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学“五御”: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射御教育不仅仅是一种体力或技艺的练习,而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其中包括道德情操和内心志向的培养。在射御二教中,以射最受重视,在西周铭文中屡有王室贵族子弟在辟雍、学宫习射的记载。如:周康王时的《麦尊》:“若日竭,在壁,王乘于舟为大丰,王射大奔禽。”穆王时的《静嗣》:“王命静嗣射学宫……射于大池。”射艺的高下常作为士子被奖励、提升的标准,诸侯贡士也要经过射礼的考核,以定优劣。六艺中的书数是有关读写算的知识教育。书是识字教育,分作“六书”:象形、会意、转注、指事、假借、谐声;数是数术知识教育,分为九数: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勾股。数术教育具有明显的实用实效特征,并放置于小学讲授,因而称为“小艺”,是学习礼乐的基础;射御在大学阶段学习,故而称作“大艺”,也是修习礼乐的必要准备;礼乐之教,则是最高境界的道德学问,是学为人君、治理天下所必备的修养,故称为“大道”、“大德”,而射御书数虽不可少,却毕竟是“器”,所谓“君子大道不器”,中国古代教育重德轻技的传统大抵发源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