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教育学校好
『壹』 有哪些学校的针灸推拿学比较好
学习艾灸的学校推荐:合肥市康泰职业培训学校、蓄元健康教育培训学院、哈尔滨宏博职业培训学校、湖湘杏林教育、老艾堂中医艾灸培训机构。
1、合肥市康泰职业培训学校
合肥市康泰职业培训学校成立于2002年,是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全日制正规社会办学单位。办学资质证号--“劳社民 4号”,专业培养初、中、高级中医推拿师、刮痧师、美容师等,培养的学员于“21世纪的中国家庭保健医生”,是安徽省一所被中国中医研究院授予《传统医学特色专科学校》称号的职业技术学校。
5、老艾堂中医艾灸培训机构
经过多年的技术实力打造,老艾堂中医艾灸培训基地拥有不同级别的灸疗师培训班课程体系,包括中级灸疗师考证培训班、高级灸疗师研修班、中医古方理疗技术培训等实用技能培训班。
培训班由高级灸疗师赵心老师、古方理疗主讲欣阳老师、北京老艾堂中医研究院靳心老师、灸疗师培训主讲于莹老师、郭淑君老师等多位中医艾灸专家组成,20%理论+80%实操的教学方式令学员快速掌握知识技能,获益匪浅。
『贰』 作为国内较早开办中医高等教育的学校,湖北中医药大学教学怎么样
第一,2019年以来,国家明确支持中医药传承发展,所以不用想都知道,中医版药发展趋势绝对权是越来越好。第二,依托中医药新时代发展趋势,湖北中医药大学也会越来越体现价值,而且你看人家湖北中医药大学,已经培养出了多少优秀的人才,比如著名中医诊所北京胜永祥中医的创始人张胜兵,代表作品《医门推敲》五部、《攻癌救命录》,人称“中医鬼谷子”啊!这已经足以说明一切了。
『叁』 中国最好的中医药专业在哪所大学
中国最好的中医药专业在广东省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位于美丽的羊城广州,成立于1956年,是新中国首批创办的4所中医药高等学府之一,原属国家卫生部(现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2000年转为中央和地方共建、以广东省管理为主,为国内首批拥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拥有硕士研究生推荐免试资格,两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结果均为优秀。现为广东省"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着力打造优质本科和卓越研究生教育,拥有国家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开设本科专业18个,横跨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教育学7个学科门类;拥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硕士点4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点1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中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蝉联该学科唯一的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生来自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日制在校生接近2万人。已培养出6万多名中医药高级人才,分布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中医药全球化做出了杰出贡献。
『肆』 针灸专业中医院校排名
中国最有名的中医院校有六所,分别是
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和上海中医药大学。
1 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始建于1958年。1992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加挂中国传统医药国际学院校牌,是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挂靠单位。
学校建有中医学、中药学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医学、中药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学科,18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和25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8个本科专业。学校现有教职工3200余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现有本科以上在校生9000余人,其中留学生1100余人。
学校目前拥有针灸推拿学和中医内科学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学校建有科技部、天津市政府和意大利卫生部共建的中意中医药联合实验室、教育部省部共建方剂学重点实验室、教育部现代中药发现与制剂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科技部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天津)——现代中药研究中心、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针灸学实验中心,天津市组分中药工程技术中心等重点科研和教育机构。
学校出版有《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天津中医药》、《中医脑病杂志》等学术刊物。
学校以“进德修业,继承创新”为校训,以重点学科建设和中医药对外教育为特色,以科学研究为优势,以中医药学为主,医、理、文、管多学科协调发展。坚持“传承与创新协同,科研与服务并举,以质量求内涵,全面协调发展”方针,建设高层次、外向型、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教学研究型中医药大学。
2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创建于 1956 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成立的高等中医院校之一,是唯一一所进入国家“ 211 工程”建设的高等中医药院校。
学校现设有基础医学院、 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中药学院、针灸学院、管理学院、护理学院、人文学院、国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远程教育学院、台港澳中医学部、高职部、体育部、信息中心等教学机构。
学校致力于构建面向新世纪的以高层次教育为主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设有中医学、中药学、制药工程学、针灸推拿学、公共事业管理学、工商管理学、护理学、英语(医学)、法学(医药卫生) 9 个本科专业。其中中医学七年制含中医科研方向、中医临床方向、中医骨伤方向、中西医结合方向、中药方向、针灸推拿方向、针推康复方向、针推对外交流方向、医院管理方向等 9 个培养方向班,分别与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中日友好医院等单位联合培养。
目前,我校全日制在校生总计10581人,其中本科生6614人(大陆学生4956人,台港澳学生317人,留学生1341人),专科生1406人(高职1138人,护理专业268人),硕士生1992人,博士生569人。
我校是全国中医药院校中首批建立博士学科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之一,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医学 3个一级学科均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并均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涵盖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4个,部局级重点学科10个,北京市重点学科3个,重点学科建设在全国中医药院校中保持领先地位。
学校现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2 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 2 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最高级)实验室 9 个。学校是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中药制药与新药开发关键技术工程中心、中医药现代化网上合作研究中心、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工程中心、国家大学科技园(与北京师范大学共建)、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
创办于 1958 年的附属东直门医院是学校临床教学及医疗、科研基地。经过半个世纪的艰苦创业,已发展成为一所医教研力量雄厚、科室齐全、设备完善、综合服务能力强并具有中医专科专病特色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附属东方医院已建设成环境优美、布局合理、设备先进、人才优化、管理科学、医疗水平一流、中医特色突出、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国家级现代化的综合性中医医院。2006年,北京冶金医院正式划转北京中医药大学,成为学校第三附属医院。
建于 1958 年的药厂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齐全的生产设备和先进的工艺技术,现已通过小容量注射液 GMP 认证。其拳头产品“清开灵注射液”连续三次被审定为全国中医医院急诊首选必备中成药。
建校50多年来,北京中医药大学以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为己任,已为国家培养了30000余名高级中医药专业人才,为世界87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13000余名中医药专门人才;近年来,先后与 2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 43个合作项目,与境外45所知名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学术联系。
学校主办有国家一级学术期刊《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和《中医教育》杂志,是中医药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
3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成立于1956年,是全国首批4所中医药高等学府之一,原直属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是国内首批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1995年获博士生导师自审权;1998年成为全国首批开展临床医学(博士、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单位;2000年改为中央和地方共建、以广东省管理为主;2002年获国家首批开展非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攻读中医学研究生试点工作,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结果优秀;2003年以优秀成绩通过广东省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九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整体验收,同年启动广州大学城新校区建设;2004年通过广东省“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立项,成为广东省“211工程”建设高校。2004年在全国的一级学科评估工作中,我校中医学一级学科整体水平全国排名第一;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排名第三;中药学一级学科排名第六。2005年主体搬迁进驻大学城,中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评为全国唯一一个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6年,“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均以“优秀”成绩通过整体验收,同时,成为广东省唯一一所新增具有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资格的院校。
目前,学校有国家级重点学科4个,部局级重点学科7个,省级重点学科8个,其中国家级重点学科总数在全国地方中医药院校和广东省属高校中均居首位;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博士学位授权点、硕士学位授权点已全面覆盖了中医学、中药学以及中西医结合三个一级学科项下的所有二级学科,博士点15个、
硕士点24个;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设有二级学院15个,开设本科专业16个,横跨医、工、管、理、经、文、教7个学科门类,其中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制药工程是广东省名牌专业;已形成“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医疗实力雄厚,有附属医院(含非直属)12所,拥有全国一流的专科专病医疗中心、研究实验室。
学校设施齐全,占地1450亩,仪器设备总值3.09亿元;已建成信息网络管理中心、测试中心和实验动物中心,图书馆藏书77万册;有综合教学实验室5个、临床教学综合实验室1个,临床教学综合实验室功能处于国内医药院校领先水平;有教学医院20间,实习医院26间,药学类实习基地24间,其它类教学基地4间,实践教学条件良好。
学校的科研及技术开发颇具实力,是卫生部临床药理研究基地及中国中医药师培训基地之一,已建成5个国家科技部重点实验室(中心、基地)和一批省级重点实验室(研究室、中心、基地)。
『伍』 中医硕士、教育硕士哪个好 谢
中医的好,毕竟当医生
『陆』 广州中医推拿培训学校哪家好听朋友说中慈健康养生教育口碑挺好的
学中医推拿最好找权威、正规、可信度高的培训学校去学,第一会专业一些、第二也不会上当受骗,建议推荐广州中医药大学可以去问问,看有没有针对社会人员的技术培训,也可咨询一下当地的人资源局(劳动部门),他们会推荐他们政府的职业技术的定点培训正规单位。如果还是没有满意的,可以看看附近省份的,我知道湖北武汉有一个湖北健康职业培训学校,他们是专业培训中医推拿针灸的,我一个亲戚就是在那学的,听他说还不错,他现在在他们小区里租了一个门面,开了一个小推拿店,生意还过得去。希望能帮到你。
『柒』 中医专长医师考试培训,中域教育好不好
医学教育网有对中医专长政策的全面解答,您可以参考一下。
『捌』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育培训中心和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职业技能培训学校 哪个好啊
我个人建议你去北京按摩医院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好好学学按摩。那里的老师都是按摩医院的大夫,临床经验也多,他们针对残疾人好象还有什么优惠政策,你去问问吧
『玖』 谈谈你对中医教育的看法
中医传承千年,我觉得是非常有价值的,如今中医正在遭受西医攻击,所以我觉得中医教育非常有必要,更需要被带进我们的生活当中。
『拾』 我想学中医,在北京,哪个学校好呢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创建于 1956 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成立的高等中医院校之一,是唯一一所进入国家“ 211 工程”建设的高等中医药院校。 2000 年 7 月 31 日 原北京中医药大学与原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合并,组成新的北京中医药大学,并成为直属国家教育部管理的重点大学。
学校现设有基础医学院、中药学院、针灸学院、管理学院、护理学院、国际学院、远程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临床医学院、文法系、台港澳中医学部等教学机构。
学校致力于构建面向新世纪的以高层次教育为主体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设有中医学、中药学、制药工程、针灸推拿学、公共事业管理 ( 卫生事业管理 ) 、工商管理 ( 中药企业管理 ) 、护理学、英语(医学)、法学(医药卫生) 9 个专业。其中中医学七年制含科研方向、针推对外交流方向、中西医结合方向等 9 个培养方向班,分别与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中日友好医院等单位联合培养。
截止 2003 年 9 月,学校各类在校生达到 16160 名,其中本专科生 5950 名,硕士研究生 688 名,博士研究生 356 名,来自 41 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 758 名,台港澳学生 416 名,远程教育学员 4897 名,继续教育学员 3095 名。
我校是全国中医药院校中首批建立博士学科点 和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之一,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医学 3 个一级学科均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并均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学校现有 6 个国家级重点学科, 10 个部局级重点学科, 3 个北京市重点学科,重点学科建设在全国中医药院校中保持领先地位。
学校现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2 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 2 个。学校是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有“教育部中药制药与新药开发关键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药现代化网上合作研究中心”,并与北京师范大学共建“国家大学科技园”。
创办于 1958 年的附属东直门医院是学校临床教学及医疗、科研基地。经过近半个世纪的艰苦创业,已发展成为一所医教研力量雄厚、科室齐全、设备完善、综合服务能力强并具有中医专科专病特色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附属东方医院于 1999 年开诊,已建设成环境优美、布局合理、设备先进、人才优化、管理科学、医疗水平一流、中医特色突出、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国家级现代化的综合性中医医院。
建于 1958 年的药厂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齐全的生产设备和先进的工艺技术,现已通过小剂量注射液 GMP 认证。其拳头产品“清开灵注射液”自 1992 年以来连续三次被审定为全国中医医院急诊首选必备药品。
建校 48 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各级各类中医药专门人才 2 万余名,为世界 87 个国家和地区培养各类中医药人才 2342 名。近几年来,学校先后与 19 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建立了 40 个合作项目,与 12 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及学术团体合作开办了教学分院和医疗机构。
学校主办有国家一级学术期刊《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和《中医教育》杂志,是中医药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