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教育指导师
A. 儿童绘本指导师资格证怎么考都要考什么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综合素质、保教知识与能力、普通话、面试这四个科目。综合素质和保教知识与能力为笔试综合素质(幼儿园)》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综合素质考试内容主要涵盖职业理念、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划、文化素质、基本能力五个模块。考试题型为单选、材料分析及作业三大类题型。 单选题数量为29道题,每题分值2份,题型总分为58分;材料分析题数量为3道题,每题分值14份,题型总分为42分;作文题数量为1道题,题分值为50份,题型总分为50分。《保教知识与能力》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保教知识与能力考试内容主要涵盖学前教育原理、学前儿童发展、生活指导、环境创设、游戏活动的指导、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教育评价七个模块。考试题型为单选、简答、论述、材料分析及活动设计五大类题型。单选题数量为10道题,每题分值3份,题型总分为30分;简答题数量为2道题,每题分值15份,题型总分为30分;论述题数量为1道题,每题分值20份,题型总分为20分;材料分析题数量为2道题,每题分值20份,题型总分为40分;材料分析题数量为1道题,每题分值30份,题型总分为30分。考试合格之后且在有效期内(笔试科目有效期二年)才可以报考面试。面试也合格之后,加上普通话证书就可以取得教师资格证合格证明(有效期三年),在三年有效期内你吧教师资格证申请认定下来就可以了。
B. 请问在学校考的儿童教育指导师对以后学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有什么用
请问在学校考的儿童教育指导师对以后学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有什么用?
C. 儿童教育指导师养老服务管理师那个更好
她们都很好,自我认为儿童教育指导师比较更好一些,现实的家庭中普遍对于儿童的重视程度比较老人的大,所以我想儿童的应该比较好,当然,养老服务也是不错的。
D. 儿童健康指导师怎么报名啊就业前景是什么
报名条件1 具有中专以上教育、医疗或护理相关专业学历,同时有相关从业回经验 5 年以上;
2 具有大专以上相关学答历;
3 具有大专以上学历(非相关专业毕业),需具备相关从业经验 2 年以上;
4 具有育婴师(四级)以上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就业前景:可从事幼儿园教师、中小学教师、青少年活动中心、儿童心理咨询中心、育儿早教中心、社区服务机构、家政服务人员、医院(社区、工厂、学校)医护人员、孕婴用品销售人员等工作。我去年在河南省劳动就业训练中心报名考试的,已经考过了。在文化路任寨北街劳动大厦604,你可以去看
E. “儿童教育指导师”是什么有什么用呢
儿童教育指导师是博若教育针对儿童保育教育研发的的全新国家职业岗位,许世宏博士亲自主持了全套教材的编写,以当今世界生理学、心理学、脑科学、行为科学、社会学以及教育学等学科最前沿的研究结果作为根据,集古今中外儿童教育技术之大成,文字浅显易懂,内容专业实用。
儿童教育指导师没有明确的用处,幼儿园要求老师持有幼师证上岗。的这个证书在各个早教机构招聘教师时会更有用。在王氏教育获得的早期教育指导师证是终身可用的,而且是全国通用的,所以说不管是到什么时候都是可以使用的,对于学过学前教育当然也是有用的。
(5)儿童教育指导师扩展阅读:
儿童教育指导师,将教育心理学、婴幼儿保育、儿童成长环境创设、幼儿园的教育和家庭教育等多个方面融合一体,是儿童教育领域内的全科型人才。2013年1月,该项目顺利通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成为国家职业培训项目。
目前,儿童教育指导已经是当前市场发展的大趋势,专业人才奇缺。
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测算,如果按照教育部规定的师童比例,全国仅幼儿园的专业教师队伍的缺口就有600多万人的缺口,而且全国幼儿园现有教职工总人数220.4万,其中专任教师仅131.6万,并且在这131.6万人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急需专业知识培训和提高。
为了满足市场对儿童教育指导师的需求,尽快在全社会范围内培养和造就一支为儿童提供高质量教育指导的专业人员队伍,博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组织开展儿童教育指导师的培训,对参加培训并经考核合格的学员颁发《儿童教育指导师》全国职业培训证书。
根据国家文件和《职业教育法》的相关规定,该证书可以作为培训学员从业的凭证,同时,也可以作为职业技能鉴定时,接受过相关职业资格培训的证明。
F.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儿童情商指导师岗位证书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儿童情商教育指导能力CAEP证书
从颁发证书机构来看,目前应该是是比较权威的,因为只有国家人社部颁发的证书才有合法和权威性。但是,就像拿到学历证不一定能找工作一样,证书只能证明你参加了培训,是否能被其他人或机构认可,还是取决于培训内容和个人吧。
G. 如何自学成为家庭教育指导师或儿童教育指导师或青少年成长指导师或学习能力指导师
在你当老师前的许许多多年里,你首先的是一个好学生。靠自学要达到你说的这些目标,非常艰难。你首先要学完大学本科阶段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的全部课程。在这个基础上,才谈的上给别人去指导。
H. 儿童指导师就业前景如何
我就得这个职业不错,随着人们对儿童身心发展越来越重视,关注程度越来越高,人们开始意识到,孩子的培养,绝不仅仅是吃饱穿暖和学习知识。儿童健康已经成为一门专门学科。它已经不仅仅是简单局限在好的身体和防病治病,而是已经扩展到儿童营养健康、儿童心理健康、儿童体能健康、儿童家庭教育环境健康、儿童个性领域的新兴学科。
儿童健康指导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已颁布的《育婴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完善儿童及婴幼儿教育和养护专业人员职业建设,进一步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管理,面向从事 0 岁 -18 岁儿童健康管理和指导的专业人员,最新发布的职业定名。儿童健康指导兼具了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相关职业在 0-18 岁年龄段内专业特点,将儿童营养健康、儿童心理健康、儿童体能健康、儿童家庭教育环境健康、儿童个性化指导健康等多个方面融合成为一个大的健康概念,是在 0-18 岁儿童健康领域内的全科型人才。目前,儿童健康指导已经是当前市场发展的大趋势,为了满足市场对儿童健康指导的需求,尽快在全社会范围内培养和造就一支为儿童提供健康成长指导的专业人员队伍,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技术指导中心委托北京爱心家园育英技术服务中心组织开展儿童健康指导的培训,对参加培训并经考核合格的学员,将颁发《儿童健康指导》全国职业培训证书。
理论上家长和教师都知道每一个孩子都有不同。尊重儿童的个性是对儿童的最大尊重。但实际上,在家长莫名的对比和攀比心理和教师听话的孩子好管教的心理驱使下,现在的孩子在越来越失去真实的自我。儿童健康指导师就是要根据儿童成长发育指数,应用标准的测试方法,有针对性地对儿童成长的各个领域的发展状况作出判断,分析状况形成的主客观原因,给与家长明确的发展评价,并提供具体的、个性化和有针对性地指导建议。在帮助家长清楚地了解自己孩子个性化特点的基础上,应用科学的育儿方法帮助儿童在身、心两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因此,面对当前儿童健康领域的现状,做到早期发现、综合分析、合理调整、分级防范。使更多的婴幼儿远离疾病、远离心理困扰,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氛围,使之茁壮成长。儿童健康指导师就是以改变现在的问题而出现的专业工作者。
儿童健康管理是国际上流行的项目,国内需求非常大,迫切需要在全社会尽快培养出一支庞大的技术人才队伍。面向全国近四亿儿童和婴幼儿家庭、超过35万所幼儿园和30多万所高初中和小学、城市中日益完善的广大社区,儿童健康指导师具有非常广阔职业前景
I. 早期教育指导师证对于一个学过学前教育的有用吗
当然有用啊,在王氏教育获得的早期教育指导师证是终身可用的,而且是全国通用的,所以说不管你是到什么时候都是可以使用的,对于你学过学前教育当然也是有用的。
早教指导师是用现代教育观念和科学方法对0~3岁婴儿的父母进行护理指导和教育的专业人员。
早教指导师,面对0~3岁宝宝成长发展的“管理”师,清晰掌握0~3岁宝宝身心理发展规律,了
解宝宝生活护理的各个细节,能够指导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创设出最适合宝宝生长的环境,对宝宝成长环境、发展过程进行科学的管理,预防问题的出现,帮助千万儿
童在生命之初开始进行科学的潜能开发,极大提高宝宝发展质量!
早教指导师,以潜能发展心理学为依据,提供专业科学的0-3岁宝宝成长管理服务,协助爸妈共同完成0~3岁宝宝成长管理方案,促进健康聪明的孩子多起来!
J. 家庭教育指导师学了有什么用
能够知道如何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家庭教育指导师学了之后,能够知道如何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如何表扬与批评孩子,与孩子交流的艺术,能培养孩子的爱心,责任心,指导孩子塑造良好形象。能培养孩子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发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与性格。发展孩子的记忆力,观察力和注意力。
能针对家长与教师对家校合作的不同态度,指出如何做好家校合作,帮助家长调整教育方式,配合学校共同实现对孩子的培养。对孩子的安全教育。从居家安全,外出安全,避免自然灾害的危害,避免人为伤害几个方面谈家庭安全教育的问题。
(10)儿童教育指导师扩展阅读:
家庭教育指导的指导原则。
1、是坚持“儿童为本”原则。家庭教育指导应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儿童合理需要与个性,创设适合儿童成长的必要条件和生活情景,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特别关注女孩的合法权益,促进儿童自然发展、全面发展、充分发展。
2、是坚持“家长主体”原则。指导者应确立为家长服务的观念,了解不同类型家庭之家长需求,尊重家长愿望,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重视发挥父母双方在指导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和影响,指导家长确立责任意识,不断学习、掌握有关家庭教育的知识,提高自身修养,为子女树立榜样,为其健康成长提供必要条件。
3、是坚持“多向互动”原则。家庭教育指导应建立指导者与家长、儿童,家长与家长,家庭之间,家校之间的互动,努力形成相互学习、相互尊重、相互促进的环境与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