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尚中山教育
⑴ 我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有哪些
就欧体、颜体二位杰出先人的书法风格意境而言,各有千秋,是两座丰碑,名垂千古,誉满华夏。
我只是一个普通书法爱好者,书法水平很低,不配对前人优秀书法艺术品头论足,只能粗略谈一下自己的一孔之见。就欧、颜书法艺术而言,我更喜欢颜体,见解如下:
3.了解了前人的优秀书法艺术,不能只是夸夸其谈,更不能束之高阁,应该虚心学习,从一点一划,一撇一捺学起,在临摹逐渐提高水平的基础上,开始自己独立练习,持之以恒,总结经验,不断进步,逐渐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人。
⑵ 去香港要办签证吗怎么办理签证
要办签证,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办理港澳通行证就可以了。
内地居民因私往来香港或澳门特别行政区旅游、探亲、从事商务、培训、就业等非公务活动,向户口所在地的市、县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凭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签发的往来港澳通行证及有效签注前往。
内地居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常住户口所在地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申请前往港澳通行证:
(一)在香港或者澳门定居人员的内地配偶及其偕行的未满18周岁的子女,需要前往香港或者澳门家庭团聚的;
(二)香港、澳门居民中的中国公民在内地所生的中国籍子女,并且在其出生时,其父母双方或一方已依法取得香港或者澳门永久性居民身份,需要前往香港或者澳门定居的;
(三)未满18周岁(含生日当天),需要投靠在香港或者澳门定居的父母的;
(四)18周岁以上、未满60周岁,在香港或者澳门定居且在香港或者澳门无子女的父母均60周岁以上,需要其前往照料的;
(五)60周岁以上且在内地无子女,需要投靠在香港或者澳门定居的18周岁以上子女的;
(六)特殊情况需要前往香港或者澳门定居的。
前款第(四)项中“在香港或者澳门无子女”,指不具有香港、澳门永久性居民身份的,或者经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批准前往香港或者澳门定居的子女。
前款第(五)项中“在内地无子女”,指不具有内地常住户口的子女。
(2)苏州尚中山教育扩展阅读:
新办流程
首次办理须本人至户籍所在地的出入境管理处提交申请,申请材料有:居民身份证及复印件(用A4纸复印,可复印在同一张纸上)以及填写《中国公民出入境证件申请表》,2寸淡底色彩照2张(也可现场拍照,费用自付),同时分别申请赴香港、澳门的签注。
只去香港则申请香港签注,只去澳门则申请澳门签注,如果香港、澳门都去,则两地签注都要申请。
参考资料:网络-港澳通行证
⑶ 到底是四川话一票之差落选普通话还是粤语
没这回事。 而且,粤语或洛阳话、陕西话 等一票之差 成为国语或普通话 的说法也是假的。
普通话之所以是官方语言,是因为明清两代官话已经形成,全国各地基本认同,粤语又称白话,是两广地区以广州话为主体的方言,在两广地区除了粤语还有壮语、潮汕话、客家话,而除了两广地区有一定人使用,其它各省没有一个用粤语的,所以就算强行使用,也会遭到大家反对。四川话,又称巴蜀方言,属汉语西南官话。现今四川话形成于清朝康熙年间的“湖广填四川”的大移民运动时期,是由明之前流行于四川地区的蜀语和来自湖广、广东、江西等地的各地移民方言逐渐演变融合而形成的。因为使用的人少,就算强行通过也很难普及下去。
其次,这个一票之差很有意思,我搜索了一下,这个一票之差成为国语的方言还有好多,有洛阳话、西安话、四川话、湖南话、武汉话、江东话……提这种说法,更多是出于一种地域的自豪感。
(3)苏州尚中山教育扩展阅读:
普通话(Standard Mandarin/Putonghua)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标准汉语。
清末已出现“普通话”一词,清廷1909年规定北京官话为“国语”,民国时期多次制定国语读音,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规定国家通用语言为普通话。
1932年经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国音常用字汇》后,确定国语标准;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以北京市、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为普通话标准音的主要采集地,制定标准后于1955年向全国推广。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
参考资料普通话_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