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招生简章
㈠ 教育心理学考研学校,有哪些学校推荐
一个好的老师,抄不但要袭有专业性
更要具备授课生动性,
将理论和实战结合起来,
达到“听得懂、有兴趣、会做题”。
来到学府你很幸运,在人生的岔路口做出了正确选择
针对不同考生复习时间及对各阶段备考测重点不同,
专门设置了科学7阶段标准化系统课程,
包含基础、强化、专题、模考、冲刺、预测、热身阶段逐级拔高,
满足不同个性化需求,
更配有课外补弱拔高辅导,
零基础及跨考生无门槛学习。
㈡ 北京师范大学有没有教育心理学这个专业啊,为什么我找不着,有的话各位给点具体信息吧,比如说考什么科目
北师在心理学专业下面有教育与发展心理学方向,你想学教育心理学,可以报考心版理学的权研究生,然后选择教育与发展心理方向。
心理学是全国统考科目,考研科目有:政治、英语、专业课(普通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题型有单选、多选、简答、综合。
参考书目:*普通心理学 彭聃龄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5元
*实验心理学 郭秀艳、杨治良 人民教育出版社 56.2 元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张厚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8 元
*心理测量学 郑日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1.7 元
*发展心理学 林崇德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37.6 元
*当代教育心理学 陈琦、刘儒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3 元
*社会心理学 侯玉波 北京大学出版社 28 元
㈢ 如何跨专业报考“教育心理学”研究生
兄弟,先这么叫你了。因为不知道你是男的还是女的!心理学其实是一个非常内有趣容的学科。你能报考这个专业真的很有眼力。
我谈我自己的想法,心理学发展前景最好的是应用心理学。因为实践的东西要相对对一些。你是跨专业考心理学说明你对心理学还不是很了解。我建议你现在首先要做的就是确定你要报考的学校。心理学最好的应该是浙大,其次北师、华师、东师都可以。你可以在这几个学校里选着一下。选好后,你要查一下这个学校最近一年的招生简章,上面会有各个专业学科要考的科目。因为这个东西每年的变动不大,你就可以按照上面提供的参考书去准备。
心理学是一个边缘学科,偏向理科。一般学校主要都考这几科。心理统计学、心理测量、实验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基础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不同学校考的科目一样但不一定是同一本书。这要看你报考学校的要求。
因为你是跨专业考心理学,我建议你可以先看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彭冉龄的《普通心理学》。对心理学这门学科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这样对你以后学更难的分支学科有帮助。心理学要有一点高数的基础。不过不用太深。它是不考高数的。
最后祝你能一举成功!
52268410 jacky 你加吧
㈣ 陕西师大考研招生简章“我校教育学、心理学、历史学一级学科内各专业不接收单独考试考生报考”是什么意思
1、单独考试是针对优秀在职人员实行的单独考试。凡是全日制大学本科毕业并在本专业或相近专业连续工作四年以上的在职人员,经所在单位推荐,可申请参加学校的单独考试。
2、“我校教育学、心理学、历史学一级学科内各专业不接收单独考试考生报考”就是说优秀在职人员不能申请这三个学科的单独考试。
3、本科毕业就不是同等学力。
㈤ 2021心理学考研招生简章在哪查
这个你应该去就是考研的研究网上去看一下,应该会有。
㈥ 湖南大学2018研究生招生有教育心理学专业吗
具体要参考学校官网发布的招生简章,或者打学校招生办的电话咨询。那是最靠谱的。
㈦ 报考心理学
有大专以上学历就可以报考的。
心理学是个一级学科,研究生学习的是二级学科。
各个学回校的各个专业的考试科答目是不一样的。
http://www.ezkaoyan.com/search/search_paper.aspx
去你想报的学校的招生简章里去看就知道了。
㈧ 想考心理学研究生,但非心理学专业,能考不
非心理学专业可以跨考心理学研究生。
考前准备:
心理学考研是不考数学。学硕目前有部分院校是312统考,有部分院校是自命题的,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院校都是已经自命题了。312统考是统一出题的,自命题是每个学校指定书目,自己出题的。专硕的话,都是各个院校自己出题的,只是有一个347大纲,各个院校参考347大纲来出题的。
如果提前准备还没有确定院校的话,先把专硕学硕定下来。先按照312大纲书单和347大纲书单准备就行,先把基础打好,后期针对院校准备。
书单:
1、《普通心理学》彭聃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四版)
2、《实验心理学》郭秀艳、杨治良 人民教育出版社 (淡蓝色封皮)
3、《实验心理学》 (第二版) 朱滢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4、《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三版)
5、《心理与教育测量》郑日昌 人民教育出版社 (白底红皮)
6、《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白底红皮)
7、《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二版)
8、《社会心理学》侯玉波 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三版
推荐学校: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暨南大学等
拓展资料:
312统考:312心理学考研是全国统考的。
从2013年开始,招收心理学研究生的部分院校退出统考,改为自主命题了(其中公共课是统考,专业课是自主命题),如果心理学专业课改为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则该院校是统考,反之则是自主命题。
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的参考书主要有以下几本:
1.《普通心理学》彭聃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社会心理学》章志光人民教育出版社;
3.《发展心理学》(第二版)林崇德人民教育出版社;
4.《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实验心理学》 郭秀艳 人民教育出版社;
6.《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张厚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7.《心理与教育测量》 戴海琦 暨南大学出版社。
347大纲:347心理学专业综合考研大纲是《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的大纲,而《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要力求反映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培养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所必需的心理学技能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以解决都市压力、公共安全、灾害救助、危机防御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考试内容包括:
导论
人格心理
发展心理
临床心理
变态心理
社会心理
管理心理
㈨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硕士招生简章
教育硕士与教育学硕士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学位,前者是职业性学位,在我国被称为专业学位,后者是学术性学位。专业学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与学术性学位有所不同。学术性学位的培养方式以研究性为主,学位课程只要求学习三到四门,最后以研究论文为主要成果。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则以课程为主,同时也要求撰写论文,一般需要学习十二门必修课和选修课。课程分为公共课和专业课两大部分,公共课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外国语。专业课依学科教学方向的不同而不同,比如“学科教学——语文”的专业课为:语文教学论、语文教育改革与研究、中国语文教育发展史、汉语言文学研究。但两者在学位上处于同一层次。
为了适应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多渠道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国务院学位办公室自1997年以来,逐步为在职人员设立了各种专业学位,已有MPA、法学硕士、教育硕士、MBA等 10多个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证书都是由国务院学位办公室统一印制的。硕士专业学位和统招研究生获得的硕士学位是等价的,只是类型不同。专业学位的硕士论文必须结合本专业的工作实际来撰写,属于应用性学位论文,统招硕士生的学位论文强调学术性和理论性,属于学术型学位论文。
教育硕士培养的目的是培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具备较高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教育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在我国的设置,为中小学教师获取研究生学位开辟了渠道。虽然我国早已建有教师进修制度和机构,但是这种进修往往是零星的、不系统的,开设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师可以系统地学习新知识,掌握学科的前沿,得到教育研究的培养。
㈩ 我想考首都师范的教育学的研究生,但是看这个学校的招生简章里面教育学还分好多种啊。一下迷茫了。
你好,跨专业考研要比本专业考研相对难一些,需要多下些功夫才行。教育学考研主要是四大方面的内容:教育学原理(最基础的科目,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分值100分);中外教育史(内容繁多,记忆比较难,框架记忆比较好);教育研究方法(这门课不能死记硬背,需要好好理解);教育心理学。
教育学复习过程中,专题整理是一种不错的方法,既可以提高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专业知识的系统化和融会贯通。专题可分为热点专题和基本知识专题,前者要求根据一些重要的原理性知识点,结合当前的社会热点,列举出一系列问题,然后从教材、复习资料及专业杂志中整理出答案,以备日后复习使用;而后者是对各科具体内容的梳理和归纳,是对基础知识的系统整合。
参考书目:
教育学原理: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
★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柳海民:《教育原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三版。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中外教育史:
★王炳照等著:《简明中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修订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吴式颖著:《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教育心理学:
★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版;
★冯忠良、伍新春等著:《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
★邵瑞珍主编:《教育心理学》(修订本),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
教育研究方法
★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
★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杨小微主编:《教育研究的原理与方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