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义务教育 » 学前教育教师法律法规

学前教育教师法律法规

发布时间: 2020-11-18 09:21:02

Ⅰ 什么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是指党和国家颁布实施学前教育政策及法规。学前教育政策与学前教育法规的联系与区别:学前教育政策与学前教育法规的联系:我国的政治体制决定了教育法和教育政策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它们都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由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决定并为之服务的,都是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意志的体现,都具有规范性。教育政策对教育法的制定和实施起指导作用,而教育法则是教育政策的具体化、条文化、定型化,是保证教育政策贯彻执行的一个主要手段。

(1)学前教育教师法律法规扩展阅读:

近些年来,我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学前教育政策法规体系,这为我国学前教育健康有序地发展提供了较全面的保障。为了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在校学生的幼教法律、法规意识和依法治教的水平,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专科、本科和研究生等不同层次基本上都开设了《幼儿园政策法规》这门课程,但目前并没有合适的教材,相关教学参考书也不多。

同时,基层幼教行政管理部门和一线园长、教师也迫切需要学习和掌握幼儿教育的相关政策法规,却缺乏适宜的参考书。在这种需要的推动下,本人以执教这门课程的经验为基础,权且尝试着主持编写了这本教材,希望能解决同行们的一些问题。

Ⅱ 学前教育的政策法规有哪些

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目录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十五号);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年6月6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六十号);
4、《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基[2001]20号);
5、《幼儿园工作规程》(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25号);
6、《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2011-12-12);
7、《幼儿园管理条例》(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4号);
8、《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 第23号);
9、《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03〕13号);
10、《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国家教育部2012年10月15日发布);
11、《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教基二[2011]8号);
12、《幼儿园教师管理条例》(1995年12月12日国务院令第188号发布)》;
13、《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发改价格〔2011〕3207号) ;
14、《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1994年12月1日卫生部、国家教委发布);
15、《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
16、《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妇字〔2010〕6号) ;
17、《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12号);
18、《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10号,2000年9月23日发布实施)
19、《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2007年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的意见》(教基厅[2007]3号)
20、《城市幼儿园建筑面积定额(试行)》([88]教基字108号];
21、《全日制、寄宿制幼儿园编制标准(试行)》(劳人编[1987]32号);
22、《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国办发[2003]13号)。

Ⅲ 教育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太多了。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内》、《中容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教师资格条例》、《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等等。

Ⅳ 总结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发展有哪些趋势稳规律

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1.单选题
1.1同一类型的法由不同部门立法,由不同层次的教育法律、法规组成的等级有序的纵向关系,表现出一个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由哪些层次的教育法律渊源组成以及各层次之间的从属关系,是指()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
A纵向结构
B纵向层次
C横向结构
D横向层次
该题考查的是纵向层次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的概念。
1.2《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以后,教育价值观发生了由应试教育向()的巨大变化。
A基础教育
B素质教育
C全面教育
D全人教育
该题考查的是21世纪我国教育的发展新特点。
1.3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方针是()
A为工农服务的方针
B“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C借助苏联教育模式
D全面规划、加强领导
本题考查的是《幼儿园管理条例》中关于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方针的规定。
1.4标志着我国幼儿园走向规范化、法制化的里程碑式的法律是()
A《幼儿园工作规程》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幼儿园管理条例》
该题考查的是《幼儿园工作规程》的法律地位。
1.5教育行政法规是由()制定的。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国务院
D各省、市、自治区的权力机关
该题考查的是我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中纵向层次中各层次的基本知识点。
1.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纵向层次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的法律规章是()
A教育部门法
B教育行政法规
C学位条例
D教育规章
该题考查的是我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的纵向层次。
1.7目前,部分幼儿园教育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是()
A“中学化”现象
B“小学化”现象
C灌输式教学
D“大学化”现象
该题考查的是我国幼儿园教育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
1.8我国幼儿园管理体制不包括()
A地方负责
B分级管理
C有关部门分工负责
D分头领导
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幼儿园管理体制,包括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
1.9下列关于举办幼儿园审批程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国家实行幼儿园申请制度,未向有关部门申请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举办幼儿园
B城市幼儿园的举办、停办,由所在区、不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登记注册
C农村幼儿园的举办、停办,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登记注册,并报县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D城市幼儿园的举办、停办,由所在区、不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建设部门登记注册
本题考查的是举办幼儿园的审批程序。
1.10下列选项中,属于幼儿园环境创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的是()
A教师参与原则
B发展适宜性原则
C结果导向原则
D因地制宜性原则
该题考查的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基本原则。
1.11我国教育政策体系是由教育质量政策、教育体制政策、教育经费政策和()四大政策组成的。
A教育法律政策
B教育调控政策
C教育行政政策
D教师政策
该题考查的是我国教育政策体系的构成。

Ⅳ 福建省关于学前教育法律法规颁布的文件及时间

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师德法规

Ⅵ 学前教育法规

《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知识点归纳

  1. 目前我国涉及教育法律、法规渊源的规范性文件主要有哪些?

答:目前我国涉及教育法律、法规渊源的规范性文件主要有宪法、教育法律、教育行政法规、地方性教育法规、自治性教育法规、教育行政规章、教育法律解释和国际教育条约。

2.我国现有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的构成。

答:我国现有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由纵向五个层次和横向六个部门构成。

(1)我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中纵向主要有五个层次:教育法、教育部门法、教育行政法规、地方性教育法规、教育规章。

(2)我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中横向层次主要有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成人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六大部门法律。

3.学前教育政策与学前教育法规的联系与区别。

答:(1)学前教育政策与学前教育法规的联系:

首先,学前教育法规集中地反映党和国家教育行政机关在学前教育方面的意志和主张,规定学前教育各工作的行为准则,是学前教育政策的定型化和规范化。

其次,学前教育政策不仅指导着学前教育立法的过程,而且指导着学前教育法规的运行和实施,是学前教育法规的灵魂。

第三,学前教育政策是制定学前教育法规的依据,学前教育法规是学前教育政策得到实施的保证。只有在党和国家制定的学前教育政策的指导下实施学前教育法规,才能更好地发挥学前教育法规为学前教育政策服务的作用。

(2)学前政策与学前教育法规的区别:制定的机关不同、约束力不同、表现形式不同、实施方式不同、稳定性不同、调整范围不同。

4.简述教育法律责任的归责要件。

答:教育法律责任的归责要件:

(1)有损害事实。违法对社会所造成的损害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违法行为造成了实际的损害,如体罚学生使幼儿身体受到伤害;另一种是违法行为虽未造成实际损害,但已存在这种可能性,如有关部门明知幼儿园房屋有倒塌的危险,却拒不拨款维修。

(2)损害的行为必须违反教育法。一方面是指行为的违法性;另一方面违法行为必须是一种行为。

(3)行为人有过错。所谓过错是指行为人在实施行为时,具有主观上的故意或过失的心理状态。

(4)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Ⅶ 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一线教师应承担什么责任

1、行政法律责任是行为人因实施了行政违法行为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简称为行政责任。进一步说,就是行为主体违反了属于行政方面的法律、法规所规定的义务,致使国家、社会或公民的利益受到损害时,在行政上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行政责任特征在于:(1)行政责任给予违反了行政法律义务而产生。包括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管理和发展教育事业、实施教育活动中的行政不当行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及社会组织和个人的违法行为等。如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权时的行政不当或行政迟缓行为,以及行政相对人未经批准或注册自行学、不按规定使用和变更学校名称、在招生工作中营私舞弊、买卖文凭、不按规定授予学位等行为。应承担行政法律责任。承担行政法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行政处分,它是国家行政机关依照行政隶属关系对有轻微违法失职行为的国家工作人员所实施的惩罚措施,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另外一种方式是行政处罚,它是享有行政处罚权的主体依法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但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个人或组织所实施的惩罚措施。在教育领域,教育行政处罚的种类主要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违法颁发、印制的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及其他学业证书;撤销违法举的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取消颁发学历、学位和其他学业证书的资格;撤销教育资格,停考、停止申请认定资格;责令停止招生;吊销学许可证;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教育行政处罚。除此之外,行政法律责任还包括对他人权利的侵权行为的追究,例如行政机关由于行政不当而造成的侵权行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关收取不符合规定的费用即高收费乱收费,对学生处理上的不当以及对学生安全、健康方面的保护失当等,都有可能造成对学生权利的侵害,除了追究民事法律责任之外,行为人可能要负行政法律责任,受到某种行政制裁。(2)行政责任是由有人民法院或有关国家行政机关依照相关行政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予以追究的,其他机关和其他社会组织无权行使这一权力。(3)追究行政责任,出适用行政诉讼程序外,还可以适用其他行政程序。例如,行政复议制度、教师申诉制度、学生申诉制度等。

Ⅷ 幼儿园学期教职工学前教育法律法规学习会议内容

1、依法执教:就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按照教育法律的规定,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逐步使教育教学工作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 2、依法执教具有四个特点: ①执教主体的特定性; ②执教依据的专门性; ③执教性质的特殊性; ④权利和义务的双重性。 ①依法执教的主体是特定的,只能是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中任教的教师和其他从事教育管理工作的人员; ②作为整个教育活动中的一个环节——实施教育的教师的执教活动,必须依照教育法律进行并受教育法律调整和规范; ③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行为,既不能任意行使也不能随意放弃,而是集权利处义务为一体,表现为权利和义务的双重性。 3、当代教育为什么必须依法执教?(或简述当代教师依法执教的义务) 答:当代教师依法执教是因为: ①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 ②公民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 ③教师法律素质的亟待提高; ④教师以德执教的必然要求; ⑤教师依法维权的迫切需要。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