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义务教育 » 教育学的教学方法

教育学的教学方法

发布时间: 2020-11-18 09:27:31

❶ 中学教育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

1、观察法

教育科学研究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自然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并作出准确、具体和详尽的记录,以便全面而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观察法不限于肉眼观察、耳听手记,还可以利用视听工具,如录音机、录像机、电影机等作为手段。

2、文献法

通过阅读有关图书、资料和文件来全面地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查阅的文件最好是第一手材料。如果是第二手材料,必须鉴别其真伪后才可选用。

3、调查法

研究者有计划地通过亲身接触和广泛了解(包括口头或书面的,直接或间接的),比较充分地掌握有关教育实际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在大量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找出科学的结论,以指导以后的教育实践活动。

4、统计法

通过观察、测验、调查、实验,把得到的大量数据材料进行统计分类,以求得对研究的教育现象作出数量分析的结果。这是数理统计方法在教育方面的应用。统计法可用于对教育行政效率的检验,对教育经费的合理分配,对课程分量规定的测定,对学生的成绩的科学比较等等。

5、行为法

一种综合的研究方法。主要用于观察和访问,了解儿童的行为,进行分析研究,探求关于儿童行为的规律,从而采取具体措施,帮助儿童修改他的行为,故也称为行为修改法。

6、历史法

通过对人类历史上丰富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的分析研究,去认识教育发展的规律性,用以指导今天的教育工作。历史研究须广泛地查阅文献,它同文献法有关,但不能等同文献法。文献法不一定研究某一现象的全部过程,历史研究法也不限于只查阅文献。

7、比较法

比较法是对某类教育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地点、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研究,以揭示教育的普遍规律及其特殊表现。采用比较法,要考虑各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历史传统、科学和技术以及文化发展的水平、教育理论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反映,明确可比较的指标。

8、分析法

或称逻辑分析法,即对所收集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这种方法本身包括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等具体方法。

9、实验法

在人工控制教育现象的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教育现象的变化和结果。它能使观察、记录更为精密,便于弄清每一个条件所产生的影响,保证研究工作的准确进行。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10、个案法

对单一的人或事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研究的人或事可能是典型的,也可能不是典型的。可以通过若干个个案研究,再作比较,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以指导工作。

11、假说演绎法

是指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根据所提出的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验证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相吻合,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

教育科学的历史研究法,是指通过搜集某种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事实,加以系统的分析研究,从而达成疏理、解释或评价、预测任务的一种方法。

(1)教育学的教学方法扩展阅读

教育研究的意义

1、首先,教育研究是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动力。通过教育研究,转变教育观念;探索教育体制、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改革的途径、手段,并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教育政策、提高教育质量与办学效益提供决策依据。教育研究既能提高教育决策的科学性,又能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

2、其次,教育研究是发展和完善教育科学理论的基础。教育研究是充实和完善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的根本前提,它在理论开拓与学科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最后,教育研究能够增强研究者的研究能力,是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的主要途径。教育科学研究是提高研究者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特别是对于广大教师来说,通过教育科研,能够使他们在教育实践中勇于探索,由单凭经验向依靠理论过渡,通过认识、学习和运用教育规律,掌握科研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成为研究型、学者型教师,成为未来的教育改革家。

❷ 教育学的方法有哪些

我个人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看教育视频,教育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学科,受益最大的是要学会看人。

❸ 教育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社会科学。它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中。通过对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研究来揭示教育的一般规律。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生产、经济、文化、人口之间的关系,

2、教育活动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教育内部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

3、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之间的关系,中学教育中教育目标与教学、课外教育之间的关系,

4、教育、教学活动中智育与德、体、美、劳诸育之间的关系,

5、智育中教育者的施教与受教育者的受教之间的关系,

6、学生学习活动中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等等都存在着规律性联系。

(3)教育学的教学方法扩展阅读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教育现象和问题,以及教育的一般规律。教育是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中的社会现象,是有目的地培养社会人的活动。

为了有效地进行教育活动,必须对其进行研究,经过长期积累而成为教育学特定的研究对象。特别是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实践的发展,对于教育学研究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

有人们深入研究的教育问题很多,例如教育本质问题,教育、社会、人三者关系问题,教育目的、内容、教育实施的途径、方法、形式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问题,教育过程问题,教育主体问题,教育制度、教育管理问题,以及反映中国特色的各种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问题等。

❹ 小学教育学中有那些教学方法急

讲授法 讨论法 演示法 练习法
读书指导法 课堂讨论法
实验法 启发法……
希望能帮到你

❺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首先,教育研究是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动力。通过教育研究,转变教育观念;探索教育体制、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改革的途径、手段,并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教育政策、提高教育质量与办学效益提供决策依据。教育研究既能提高教育决策的科学性,又能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
其次,教育研究是发展和完善教育科学理论的基础。教育研究是充实和完善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的根本前提,它在理论开拓与学科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最后,教育研究能够增强研究者的研究能力,是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的主要途径。教育科学研究是提高研究者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对于广大教师来说,通过教育科研,能够使他们在教育实践中勇于探索,由单凭经验向依靠理论过渡,通过认识、学习和运用教育规律,掌握科研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成为研究型、学者型教师,成为未来的教育改革家。

❻ 教育学案例分析 从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分析

uld like giving up the cro

❼ 教育学评价方式具体有哪些

教育学评价方式的具体表现在于评价人和评价单位之间的关系。

❽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有什么区别

一、考试内容模块copy与要求方面
1.教育学的教育研究与教育改革新增了两个内容:(1)了解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中几大学派(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生本教育学派、生命化教育学派、主体性教育学派、新教育学派、情境教育学派、情感教育学派、理解教育学派)的主要观点。(2)能用所学理论,正确分析我国教育改革中遇到的问题与现象。
2.教学法的教学设计中有部分修改:(1)理解教学设计的含义、理论基础、过程和方法。(2)原本的5、6点修改为“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
3.教学法的教学实施中新增了“理解校本课程的含义、特点和开发。”
二、试卷结构方面
今年的《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在考试模考的赋分上面做了一定的修改,教育与教育学由原来的约7分减少为约5分,学校由约10分减少为约7分,教育研究改为教育研究与教育改革,并从约5分增加为约10分。

❾ 中小学常用的教育学原则和方法

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
(1)基本涵义
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教师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通过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
2.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
(1)基本涵义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①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②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③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④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教师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正确处理好教学中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讲与练、学与用的关系,使学生掌握比较全面的科学知识,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与技巧。
3.直观性教学原则
(1)基本涵义
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
直观教学可以分为三大种类: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三大类。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②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
③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乌申斯基指出,一般来说,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
4.启发性教学原则
(1)基本涵义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原则。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①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③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发扬教学民主。包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向教师提问、质疑等。
5.循序渐进教学原则(又称为系统性原则)
(1)基本涵义
教师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循序渐进的“序”,包括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学生生理节律的发展顺序、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和认识活动本身的顺序,是这四种顺序的有机结合。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①教师的教学要有系统性。
②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③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教学。
6.巩固性教学原则
(1)基本涵义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①要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加强知识的巩固。
②组织好学生的复习工作。
③教会学生记忆的方法。
7.量力性原则(又称为可接受性原则)
(1)基本涵义
指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这一原则是为了防止发生教学难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的。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①重视儿童的年龄特征。
②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
③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
8.因材施教教学原则
(1)基本涵义
教师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①要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
②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③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创造条件。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