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等教育课程
初等教育即小学教育,基础教育或称,是使受教育者打下文化知识基础和作好初步生活准备的教育。通常指一个国家学制中的第一个阶段的教育,对象一般为6~12岁儿童。 这种教育对提高国家民族文化水平极为重要,因此各国在其经济文化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都把它定为实施义务教育或普及教育的目标。
根据中国政府颁布的《义务教育法》有关规定,全国各地必须普及初等教育。凡年满六岁的儿童必须接受在校的教育。初等教育的学制为六年,一般为全日制普通小学。开设的课程有:思想品德、语文、数学、自然、历史、地理、图画、音乐、体育等。
2002年,全国共有幼儿园11.18万所,在园幼儿(包括学前班)2036.02万人,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共65.93万人。全国共有小学45.69万所,在校生12156.71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8.58%,其中女童入学率98.53%。
② 初等教育要学什么
初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需求,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能胜任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并能对小学生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和学习障碍问题进行指导和咨询服务的专门人才。 初等教育(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能胜任小学、幼儿园开展与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师,以及在教育领域从事教学媒体和教学系统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教育技术学科中高级专门人才,包括在IT产业、广电系统从事相关工作的教育技术职业人才。 各专业均开设的公共必修课程有: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思想道德修养、心理健康教育、语文、口语、数学、英语、音乐、美术、书法、小学生心理学、小学教育学、小学教育心理学、小学班队管理与实务、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家庭教育学、体育和教育实习指导等课程。 初等教育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有:古代汉语、中国文学、外国文学、文艺理论、儿童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选读、高等数学、初等数论、概率与统计、小学语文教材教法、小学数学教材教法、小学班级管理与实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现代教育技术等课程。 初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有:儿童卫生学、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心理测评与心理档案、心理咨询理论与实务、全国心理咨询员考试培训、现代教育技术等课程。 初等教育(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有: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计算机程序设计,信息技术课程教法,图像处理,动画设计与制作,课件设计与制作,网页设计与制作,计算机软硬件维护,现代远程教育,摄影技术,数字摄录技术,数字视频与非线性编辑,计算机网络技术等课程。
③ 请问初等教育(师范类)专业和学前教育(师范类)专业学哪几门课程啊,
初等教育专业课程:现代汉语、文学概论、中国历史、中国地理、世界历史、世界地理、教育原理、教育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小学教材教法、中小学教学研究。
就业面向:小学教师、边远地区的初中教师。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幼儿园语言教育、幼儿园数学教育、幼儿园音乐教育、幼儿园体育教育、幼儿美术教育、幼儿科学教育、幼儿健康教育、学前教育概论、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儿童文学、游戏理论与指导、现代教育技术。
就业面向:学前教育行政部门、幼儿园教师或管理工作。
④ 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有哪些
1、主要课程
主要开设课程有:教育通论、德育原理、教育社会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管理学、教育经济学、教育哲学、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课程与教学理论、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教学法、小学数学教学法、小学英语教材与教学研究等。
2、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能适应基础教育改革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施素质教育能力的,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3、培养模式
为了更好地满足基础教育对小学教师的人才需求,在院、系办学思想的指导下,积极实践以人为本、整体教育、目标培养、实践体验的教育理念,构建2111人才培养模式。2111即可担任小学语文、数学2门主课的教学,兼顾1门其它课程,指导1门活动课程,专长1门课的教学。
在构建课程结构体系上坚持体现“三性一体”的特征,三性指高等教育的共性、高师教育的特性、与小学教育专业的个性,一体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为一体。
在培养工作中坚持大学通识课、基础专业课、学科专业课、公共选修课、活动课、社会实践课六个课程平台以小学教育专业实践和小学教育研究一线贯穿,并充分体现小学教育专业综合培养、学有专长的2111人才培养特色。
(4)初等教育课程扩展阅读:
小学教育的作用
从人生发展历程来看,小学阶段是最重要的,是长身体、长知识最旺盛的时期。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思维敏捷,对什么问题都要问个为什么,他们像海绵吸水那样,不断地吸收各种知识。小学生记忆力强,善于背诵,对感兴趣的事物,能够牢记在心。
小学生模仿力强,容易做到习久成性,在儿童时代养成的好习惯,可以牢固地保持一辈子;相反,小学阶段养成的不良习惯,到中学和大学时纠正起来就很困难。因此,在小学阶段,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发展智力,还要在学习上对他们进行严格的训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思想品德上要有严格的要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的基础打得好,会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学习和成长,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一生。
⑤ 大专 初等教育专业 有什么课程啊
主干学科:教育学、心理学。
主要课程:普通心理学、教育社会学、声乐、舞蹈、美术、学前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心理学、幼儿保健学、幼儿教育研究方法等。
⑥ 初等教育学习什么课程
我有个同学是初等教育专业。我记得他们学得有点杂——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其他的公共课以外还要学习什么音乐,美术,跳舞……
⑦ 美国初等教育的课程主要有哪些
初等教育的课程设置中,读、写、算占总学时的80%,另外还设有自然常识、史地、音乐、体育等课程,有的学校还设有卫生、缝纫、烹饪等。
⑧ 初等教育专业要学些什么
大一的时候,有大学数学,普通心理学,大学英语,体育,形势与政策,军事理回论,小学生心理答学,民族理论,语文,毛泽东概论等等(想不起来了,呵呵)
大二:小学生健康发展心理学,体育,初等数论,大学英语,班级管理,影视与鉴赏,形势与政策,社会学导论,古代作家作品选
大三的我还没上呢,呵呵,所以不知道了。
希望对你有帮助。
⑨ 基础教育课程的分类
1、综合课程。主要指小学阶段设置的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2、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指初中阶段的设置的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
3、分科课程。主要指在高中阶段设置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⑩ 基础教育课程包括哪些课程
答:基础教育课程包括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领域。 造型表现----应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现情感和思想的领域 设计应用----应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制作传递和交流信息, 美化生活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是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情趣和美术欣赏能力 学校美术教育的发展受到哪三种主要因素的影响 答:一·受到教师素质的制约 二·受到教材与实际脱节的制约 答:我从事美术教学已有二十多年时间了,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我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上好每一堂美术课呢?美术课要想上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不但要备好课,最主要的是备学生,让学生怎样喜欢自己的和喜欢上自己的美术课是很重要的。我经常把管理学生作为我上好美术课的关键,因为,每个老师的专业水平都很强,关键是看你的学生时不时喜欢你,所以备学生很关键:学生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教师来思考并付诸实践。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美育对培养全面发展的素质人才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深知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轻松、有趣味的学习氛围中受到教育呢?通过多年的实践我总结了以下几点:1、 欣赏教师自己的作品很关键,我每年都要接新班,让学生第一节课接受你很重要,首先让他们喜欢你,喜欢什么?我的经验就是把我这几年的国画创作作品展示给学生看,让他们认可你的水平,通过欣赏作品激发想象力,培养创造力。 黑格尔说过:“想象是艺术创作中最杰出的艺术领域。”欣赏是观察者在创造的心理活动,在一幅幅范画面前,学生常会羡慕不已,创作激情油然而生,教师有声有色的启发,很快就成为学生在黑暗中探索的指明灯。教师还可以通过现代电教媒体及图片,巧设情境,诱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那么以后的美术课,你怎么上他们都喜欢和期待。2、 很高兴的接受学生向你要你自己的作品 ,开心的给学生画一张他们喜欢的画,学生满足了好奇和欲望,也同时接受了老师,那么,以后上课你想怎么上老师就可以怎么上,因为学生喜欢上了老师。3、 在课堂上积极评价学生,让学生树立自信心。学生创作完后,急切想得到别人的评价,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一幅作品一旦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那么他们的学习兴趣会更浓,信心也就会更强。4 终生学习是教师工作的生命力。现在不是强调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准备,教师 而 是要像泉水一样要有不断的知识才能跟上现代教育的步伐,所以我作为一名老美术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断学习、思考,不断探索、研究,美术课堂才会更具生命力,这是我这么多年美术教学的一点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