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教育宽进严出
① 我想参加成人高考上个大专,可是听说有的学校有宽进严出,严进宽出,这是什么意思
我考的成考,现在上的专升本。现在的成人高考基本上都是宽进,也就是说考试基本上都比较容易,而且只要达到分数线一般报考的学校也都会录取,但是至于是宽出还是严出,那就要看学校了,也就是说看学校是不是会很容易的让你毕业,这个问题就只能向学校里的人扫听内幕了。
② 你好问一下这个远程教育,是宽进严出吗
你好!
1、远程教育在成人学历里面算是比较轻松的一种报读形式。远程教育在学历里面我们形容为宽进宽出,自考才是宽进严出,成考严进宽出。
2、学制:远程教育学制是2.5-5年,一般2.5年即可毕业。
3、流程:报名—入学测试(笔记/机考)——录取——缴费注册——选课——网上学习——(本科需参加统考科目计算机、英语两科)——毕业
4、学位证要求让单科成绩达优秀及能学位英语考试
网络教育一般毕业问题是不大的,这个可以不用太担心。当然你在报名的时候也得向报名机构咨询清楚一系列情况。
希望能帮到你!
③ 辩论赛 高等教育应该宽进严出
大学宽进严出比严进宽出更有利/大学严进宽出比宽进严出更有利
大学宽进严出比严进宽出更有利/大学严进宽出比宽进严出更有利(2002年全国大专辩论赛)
[ 一辩对垒 ]
正方一辩:谢谢主席,大家好!我方认为大学宽进严出比严进宽出更有利.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看宽进,宽进就是指在质上要放松入学标准,在量上要扩大招生数量.它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由之路,也是素质教育切实推行的制度保障.就大众化而言,现代大学已不再是精英的大学,而是大众的大学,严进使高等教育成了少数人的盛宴;而宽进使之变为多数人的权利.严进使大学的功能只限于筛选;而宽进却使之转为培养.那么现代大学大众化即是宽进的哲学,也是大学之为大学的现代含义.就素质教育而言,考试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严进却使基础教育成了高考的奴仆,扼制了素质教育的咽喉,阻碍了人才的自由成长.而宽进,却可以使高考这座独木桥成为阳关道,让天堑变通途,真正的解放基础教育,使素质教育成了培养人才的沃土.其次再让我们来看一看严出,所谓严出就是指大学在向社会培养输送人才的过程当中,严格要求,它包括严格的课程学制、严格的学分制度、严格的专业考试.对方辩友,在今天这种情况下,严出是大学承担社会责任的必然要求.大学不是文凭的印刷机,而是人才的哺乳者.这种情况之下,采用严出更比宽出能够真正的珍惜和爱护人才,能够真正的使大学成为社会前进的推动器.再次,我方认为宽进严出不仅有利,而且可行,理由有二:第一,当今中国近 20 年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然而为高等教育的投入却始终没有超过 GNP 的 0.65% ,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之间当然有巨大的扩展空间和潜力;第二,我们认为所谓的资源不足的问题表面上是钱的我他,而本质上却是体制与观念的问题.现实当中,一方面大学对巨大资金的需求是千呼万唤不出来,而大量的民间资本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却是“犹抱琵琶半遮面”,面对这样的情况,症结就在于体制与观念.只要我们在体制上理顺关系,在观念上解放思想,那么一定能够让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办学模式做到良性循环.最后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所以宽进严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只要我们把宽进严出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方方面面紧密结合起来,那么我们一定能够走出一条稳定、协调、健康的发展之路.
[ 一对一攻辩 ]
正方二辩选反方三辩
正方二辩:有请对方三辩.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已经成为了一个国际潮流,中国是应当顺应这一潮流,还是逆潮流而动?
反方三辩:当然是顺应大众化的潮流,但是在大众化的趋势之下,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还有良种,一种是严进宽出,一种是宽进严出.今天我们就是在比较大众化模式之下这两个办学模式哪个更有利地体现培养人才、教育成才?哪个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主旋律?
正方二辩:对方说的非常好,您告诉我要顺应这个潮流,请您用简短的语言告诉我,为什么要顺应?
反方三辩:因为这个潮流是大势所趋,对方辩友跟我说,但是我倒不明白,大众化它肯定就是宽进严出吗?那么严进宽出是什么,难道是精英化吗?你把大众化与精英化对立起来,可是马丁路德告诉我们说:“大众化阶段精英教育不但存在,而且更加辉煌,更加繁荣.”对方辩友,这两者是不能对立的.
正方二辩:这恰恰说明了在大众化时代,宽进严出依然可以进行精英化的培养教育.请教您,相比而言,宽进和严进谁的毛入学率更高?
反方三辩:对方辩友,毛入学率指的是什么,只要数量不要质量吗?我们说要把握质量关,任何入学都要有个标准,《世界人权宣言》 26 条告诉我们说,要依据成绩.高等教育对大家平等开放,成绩把握质量,这就是严进.
正方二辩:《联合国宣言》还告诉我们,教育权是人的一个基本人权,但现在中国很多适龄高中生上不了大学,湖北省分数线是 560 分, 550 都上不了大学这公平吗?
反方三辩:对方辩友您是说所有的高中生上大学就是公平吗?《联合国宣言》还告诉我们说,绝对的教育本身就是不公平,只有对待成绩不对分数线标准进行判别,这才是公平.
反方二辩选正方二辩
反方二辩:谢谢主席,大家好!我想请对方的三辩和我一起探讨今天这个话题.请您举例说明我国哪一类大学是宽进严出的大学?
正方二辩:宽进严出的大学正在发展之中,如果对方辩友一定要让我举一个例子的话,那么现在的网络大学,现在的开放大学,现在的自考大学,现在的民办大学不都是宽进严出吗?
反方二辩:对方辩友承认的民办大学是宽进严出的大学,那么请问您大学的质量是不是大学的根本?
正方二辩:大学的质量当然是大学的根本.
反方二辩:那么请问民办大学更有利于保证质量,还是今天北大,人大这些严进宽出的大学更能够保证学生的质量呢?
正方二辩:恐怕对方辩友对大学存在一种等级观,北大人大是大学,难道民办大学就不是大学了吗?社会需要各种层次的人才,对方辩友千万不要像孔子那样认为“上智”与“下愚”不可逾.
反方二辩:我们在这里并没有歧视的意思,我们只是站在现实的角度来客观地比较二者,请问究竟哪一所民办大学培养的人才比政法更强呢?
正方二辩:这不一定,人才有很多层次,政法大学从来不敢说培养的人才就一定比一个民办大学要好.我知道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有一位教授,他就是自考毕业的,而且很受欢迎.
反方二辩:那么我们今天说两者模式应该并存,可是对方辩友为什么要用宽进严出的民办来取代严进宽出的普高呢?
正方二辩:我方从来没有说用宽进严出的民办来取代严进宽出,而是要整个高等教育都走宽进严出.
正方三辩选反方二辩
正方三辩:来而不往非礼也,我也选择对方二辩.我请问对方辩友,你们提倡宽出,那这种对人才的低要求,如果满足当代社会对人才的高标准呢?
反方二辩:首先对方把宽出定义成是低要求.我们在一辩的立论中已经指出,宽出是指达到水平测试,合格即予毕业,由社会来选拔人才,社会来大浪淘沙.我们看到今天我方和对方的学校,都是严进宽出的学校,政法大学 50 年来大约培养了 10 余万的政法干部,被称为是政法干部的摇篮,您认为政法大学培养的人才不能符合社会的需要吗?
正方三辩:对方辩友认为宽出也可以符合标准,请问对方辩友,如果一个学化学的,他的化学不好,但是画画很好,可不可以毕业呢?
反方二辩:如果一个学化学的成绩不能达到优,但是他的化学成绩达到了一个及格,您难道认为他不能够毕业吗?他达到及格符合社会对他的基本要求,他还能够画画,画画能够陶冶情操,甚至女朋友还喜欢,这有什么不好呢?
正方三辩:对方辩友告诉我说,一个学化学的不但化学学的要好,而且还可以画画,请问这是严要求,还是宽要求?
反方二辩:化学几个了,请问这是严要求,还是低要求?如果我们连专业成绩都不及格,那这是宽,这样的宽是什么定义呢?我方已经说,宽是有条件,它不是无限度的宽,不是说你什么都不及格就能够出去,我们这个宽是只要符合水平测量,他合格了就能毕业,而对方今天说的严是什么呢?严是这个要求非常的高,今天我的化学成绩……
正方三辩:还请问对方辩友回答我一个问题,我们经常说严师出高徒,为什么没人说宽师出高徒呢?(时间到)
反方三辩选正方三辩
反方三辩:我想选择对方的三辩,请问您的宽进对于考生有没有具体要求,请告诉我们有,或者没有?
正方三辩:宽进当然对考生有具体要求了,这就好比说,我的择偶标准很宽,但也并不表明我饥不择食,不分男女.
反方三辩:对方辩友,您的要求就是不是通过宣传选拔进行淘汰,请告诉我们是,或者不是?
正方三辩:通过选拔进行淘汰,是对方的严进,我方的宽进是要从多个角度、多元化地选择人才.
反方三辩:就是想进就可以进,那欧美委员会指出,英国高教高中已经普及,高教资源并不稀缺,为什么不是所有的英国高中生都上大学了呢?
正方三辩:恐怕也不是英国所有的高中生都想上大学.我们说现在有许多人想上大学可就是上不了,对方辩友却要把他拒之门外,也合理吗?有一句话叫“天上的九头鸟,地下的湖北佬”,这么聪明的湖北老乡还有百分之六七十上不了大学,对方辩友你于心何忍呢?
反方三辩:英国高中生并不是都想上大学,而是因为严进宽出的学校因为他成绩差,宽进严出认为他没有钱,您认为哪个更公平呢?
正方三辩:其实我们不应该认为进大学的宽进就一定导致质量滑坡,我们大学的功能在于培养出人才,而不在于让进大学的人已经是人才了.
反方三辩:您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到底是靠金钱还是靠成绩,哪个更公平?
正方三辩:靠金钱靠成绩都不公平,因为让每个人都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才是真正的公平.
反方三辩;就是说没有标准的高等教育是或不是?
正方三辩:不是没有标准,是放低标准.(时间到)
[ 攻辩结辩 ]
正方一辩:谢谢主席,大家好!经过刚才的几轮攻辩,大家会发觉我们双方聚集的矛盾在质量上.也就是说严进宽出能够保证质量,宽进严出可能不能够保证质量.
我们认为这首先要从大家的定义上来看这个问题,对方辩友讲宽出的时候,说只要符合洋合格水平测试就可以宽出了.那我就不明白:为什么我们将宽进的时候,只要符合了一个合格水平的测试,就不可以进大学了呢?为什么我符合这个合格水平测试的时候,我进了大学,我的质量就没有保证了呢?这不是对方辩友的矛盾吗?对方辩友又问我们:中国政法大学和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都是严进宽出的学校,我觉得我们政法大学在连续三年扩招之后,质量好象也没有下降,并不像对方辩友所说的是严进宽出.至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我们可以看一看, 2001 年 4 月 19 号的《光明日报》是怎么说呢?他们的副院长楚平告诉大家,连续扩招以后,他们专门成立了教学评估处和专家督导组,切实加大了监控力度,极大地提高了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质量.请问对方辩友,你们扩招以后质量下降了没有?你们宽进严出之后,质量是不是一个问题呢?我想对方辩友待会儿一定要告诉大家.对方辩友高物我们说,在严出的时候,要执行洋多元化的标准.那我就不明白:今天一个大学生如果打“斗地主”打得很好的时候,是不是也要给他颁一个生物学的学士学位?
反方一辩:谢谢主席,大家好!我首先要告诉对方一辩的是:你方的宽进是宽,所以推出宽好,这是你方的逻辑,我方从未认同;其次还有,对方刚才说到民办大学就是对应的宽进严出,那么让我们来看一下“谁英雄,谁好汉,人才市场比比看”,对方的宽进严出是现在对应的民办大学这么完善的吗?与严进宽出相比在规模质量成才率方面都低得很多,而更应该看到,严进宽出在体现人才质量、效率、公平方面,三大原则与三大质量的统一.而对方的逻辑就是说:我方说宽是趋势,而且民办大学是宽,所以我们现在所有的大学都要向民办大学发展,在座的各位大学的领导,能认同这一观点吗?还有我方三辩又问到,宽进有没有具体的标准,读说有,多方面选才.监考老师多看你几眼,这是宽还是严呢?还说要淘汰一部分,我们也要靠质量,那与对方的民办大学不淘汰不选拔相比,你方的宽进还是宽进吗?你方的宽进是猴皮筋儿,突而宽,突而严,那么要么宽进四不象,就与你方一辩立论自相矛盾,要么宽进就等同于我方严进,是否认同我方观点呢?对方刚才辩论的时候,概念始终不清,逻辑始终混乱,起原因就在于他们弄错了今天辩论手段与目的的区别,弄错了辩论的前提,而我方是机遇三大原则,三大统一,提出我方观点,所以我方认为……(时间到)
[ 自由辩论 ]
正方四辩:对方告诉我们严进也能够增加入学的数量,那严进是不是就是慢慢的宽,小小的宽呢?严进是不是就是一个小宽进呢?讨论宽进只有两个问题:第一应当,第二可行.请问对方辩友:资源充足的时候,我们到底应不应当让每一个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接受大学的教育?
反方四辩:这个问题当然我们也愿意,但是他上大学也是上两类大学 , 严进宽出的大学和宽进严出的大学,这一点我方三辩在攻辩已经说明.请问对方辩友:我认识一个美国人,他 50 多岁了,他告诉我他是硕士括弧候补,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正方二辩:请对方解释给大家听.
反方一辩:对方辩友没有回答我方的问题,我来告诉大家,那就是候选硕士是美国社区大学宽进严出这种模式造成的, 20 多年才混出个候补,对方辩友认为这种人才培养的效率何在呢?
正方二辩:对方辩友,如果没有这种候补硕士,我可能会去中关村买一个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硕士文凭,到底谁对我的素质更有利呢?
反方二辩:对方辩友认为他买硕士这个假文凭的问题是我们今天严进宽出带来的问题吗?美国社区大学是想进都能进,而毕业率只有 1/5 ,这是典型的宽进严出,正是这样的宽进严出造成了大量的人才之流,再次请教对方辩友,培养人才的效率体现何在?
正方一辩:对方辩友说美国的社区大学,是想进都能进,要说我们的民办高校也是想进都能进,这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夜大学招生简章上,还哟啊说哟啊有一个高中会考文凭呢?请对方辩友解释给大家听.
反方三辩:对方辩友,因为我们的夜大是成人高等教育,不是民办大学.民办大学想进都进,是北京圆明园学院招生简章上告诉我们的.对方辩友您说资源充足可以都进了吗?我刚才问您英国的例子,您可没有回答我,您两次逃避我方效率的问题,其实效率就三个字——老童生.我再次问您:人才之流浪费资源合理吗?
正方三辩:我从来不认为上夜大学或者上什么其他大学就是浪费资源,一个人以前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现在接受了高等教育,到底是哪一个给社会的贡献更大呢?请对方辩友告诉我.
反方四辩:当然是接受高等教育贡献大,但是他接受也是两种模式的高等教育,这里我不想再重复,再请问对方辩友,您知道法国高教改革的目标之一是什么吗?
正方四辩:既然是两种模式,那就要探讨两种模式,哪一点最有利于大众化这个目标,宽进就好像正门一样,严进就好象后门一样,如果很多人都走正门,我们能说正门不比后门更有利吗?
反方二辩:对方辩友没有回答我方四辩提出的问题,法国高等教育的首要目标是什么?是让所有接受高等教育的人都能够毕业.我们说不管宽进还是严进,我们都希望他能够毕业.能够拿到这个文凭,都能够宽出,可是对方辩友您说法国的目标,您又如何解释呢?
正方一辩:对方辩友说都要让他毕业.对方辩友,在大学里面不务正业的人也要让他毕业,在大学里面不好好学习的人也要让他毕业,请问您的宽到底宽到什么地方才为止呢?
反方三辩:对方辩友,我们已经多次声明,我们的标准是《高等教育法》的第 58 条,如果没有达到标准,让他毕业这能叫宽吗?对方辩友你没有回答我们的问题,我们说不仅有法国,还有中国,《 21 世纪发展纲要》说中国教育发展的目标是办一些一流大学,严把质量、严进宽出.
正方三辩:对方辩友只说了一半,而没有说后一半.中国大学的发展目标,还要让更多的人去接受高等教育,刚才对方反反复复说我方的严进,反而导致了教育人才的不合理,而且导致了效率的低下.可是现在学校里有这样一种现象,有一些人每天早上 9 点才起床,每天晚上完到三辩点才睡觉,被戏称为“九三学社”.请问对方辩友:针对这种现象你的宽出如何杜绝呢?
反方二辩:对方说我“九三学社”,“九三学社”是目前普通高校严进宽出的模式导致的必然的结果吗?对方辩友,我们说了,今天要是在发展中国高等教育这一个前提下,来讨论究竟哪一种模式更有利,而不是谁取代谁的问题.
正方二辩:当然不是谁取代谁,有没有我们对比一下谁更有利呢?他如果不是宽出造成的,难道是严出造成的吗?《光明日报》 2001 年 8 月 1 日报载,福建省福鼎市和宁泽市,连续发生两起高考落榜生跳海自杀事件,对这种人间惨剧对方还要严进,您于心何忍呢?
反方三辩:对方辩友说,那个都是严进宽出的错,其实这是课程设置惹的祸.比如说蒋军教授来我这儿讲学,场场爆满,这不是老师的风格吸引了学生吗?对方辩友说高考有自杀的,那么我告诉你,美国的宽进严出的大学有一位同学,他叫林德,因为价值没有被认同,他去哪里了?他跟着塔利班……
正方四辩: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课程设置反而影响了高中教育吗?当然.因为课程设置都是严进之后的结果,如果严进这种模式不改变,那么如果有 33% 的学生都想到自杀的话,那恐怕严进就是对人折磨,就是对人性的扼杀,这正是对方辩友学院与《中学生实事报》统计的结果.
反方四辩:请对方辩友顺便大声地告诉大家,他刚才说 33% 的人因为高考要自杀,请具体地论述一下你的数据来自于哪儿?
正方二辩: 1998 年《北京青年报》载,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与《北京中学生实事报》联合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32% 的高中生因为承受不了学业的压力而企图自杀,而其中正是有 10% 的人多次企图自杀,面对你们学校调查的数据,您还要告诉我这是一个特例吗?
反方三辩:对方辩友这到底是严进宽出惹的祸,还是呆在家里的他有错呢?还有,对方辩友, 2001 年 7 月 13 日《中国教育报》进行了三天的问卷调查, 88.3% 认为高考制度是合理的.
正方一辩:对方辩友,高考制度是合理的,可是高考之后的严却是不合理的.大家在高考的指挥棒之下团团转,搞的有人想自杀,您却不承认,那问您一个最简单的问题,您知道我国教育部最早发出的减负文件是哪一年吗?
反方二辩:对方今天无非在说高考不合理,所以得出严进不合理.我们说严进宽出是一种模式,而高考是模式的具体操作,模式操作的具体问题对方不肯承认.对方打击这个问题,那是不是一部好经和尚念歪了,究竟是这个和尚嘴歪,还是这个经歪呢?
正方三辩:对方辩友没有回答我方的问题,我国第一次提出减负是在 1950 年,减负已经喊了 50 多年了,可为什么总是“火车进山,吼的响,走的慢”.
反方四辩:是减负喊了 50 年了,可是贵校严进宽出的模式办了 50 年,而且被称为中国政法干部的摇篮,这又是为什么呢?
正方二辩:我们为什么不把摇篮做大一点,多培养一些政法干部呢?正是因为 50 年的严进才导致喊了 50 年的减负.我父母是背着书包上大学,到了我就是拖着书包上大学,对方辩友于心何忍!
反方二辩:对方辩友,今天发展高等教育是我们的前提,读说了你们的学校要不断扩招,可是扩招之后就是严进吗?贵校政法大学在 2001 年研究生扩招 88.8% ,请问你们的研究生究竟是宽进还是严进呢?
正方一辩:对方辩友,扩招之后当然不是严进,而是宽进,对方辩友自己不要口误.然后请问对方辩友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您认为高等教育的质量最终是要在培养人才的结果上,还是要在人才选拔的开头阶段来把握呢?
反方三辩:对方辩友,说严进的不是我们,是贵校校长徐贤明先生.他告诉我们扩招之后中国政法大学还是严进,把握质量在什么,在人才市场上比一比,在 2001 年本科就业率 92.08% ,是不是体现了我们严进宽出的高质量呢?
正方三辩:光靠严进根本不足以满足现在的人才需求.据我所知,中关村的 IT 人才,一年就要 2 万,相当于该专业的整体毕业人数.请问对方辩友,靠您的严进如何满足这一需求呢?
反方四辩:大家听到了没有,对方辩友告诉我,你这个人才市场光靠严进是没有解决的,那什么意思呢?是不是告诉我们,现在靠严进已经成为了一种更有利、最有利、最主要的一种手段呢?谢谢对方辩友论证我方观点.
正方二辩:这是对方辩友自己理解我方观点,绝不是我方的观点.请问对方辩友,如果允许的话,我们能不能让大多数的高中生接受大学教育呢?
反方一辩:对方辩友说让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而刚才一辩说我方扩招所以就是宽进严出,那么如果明天贵校没有扩招,是不是就改成了严进宽出了呢?按对方的逻辑,现代中国的大学是不是都变成宽进严出的大学了呢?
正方一辩:对方辩友扩招也不能一味地扩,要让资源也跟上来,不过资源的问题,就像您去追求一个姑娘,不要傻傻等待,而要苦苦追求.
反方二辩:确实是这样,因为扩招不能够随便的扩,扩招还是要严把质量关,正如教育部的文件指出:我们扩招的水平,大学生的水平绝不能下降.这是什么,这不正是一种严进吗?对方辩友.我们说了严进宽出更有利于人才培养的效率,如果你们要严出的话,那这个严究竟是 10 人毕业,还是一个人毕业呢?对方辩友对效率视而不见,让我们看一下宽进严出的例子:布鲁贝克说过美国社区大学的大学生质量还不如德国、法国一些高中生的质量,请问对方辩友如何解释?
正方四辩:我终于听清对方辩友的立论了,他们所谓的严进就是符合质量标准才能进,那宽进肯定就是不符合质量也能进,那同一个概念,在他们的宽出这里是不是根本就不符合毕业标准也毕业呢?
反方三辩:这不是我们说的,是对方一辩告诉我们说质量上他要放松.放松是什么,降低质量是一辩立论告诉我们.对方辩友,哈佛大学校长告诉我们说评论大学只能靠质量,您的宽进严出质量何在?
正方二辩:因为激情是不败的,对方说宽在我们这里是不符合要求,在他们那里就是符合要求,一个概念为什么可以变来变去,是不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呢?
反方二辩:正因为我们不仅有激情还有理性,说明了今天宽进严出的模式和严进宽出都有其存在的现实和理性,宽进严出对应的是民办大学和社区大学,严进宽出是现在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北大、清华和武大都是这种模式,我们只是在客观的基础上来现实地比较两种的区别,对方辩友无非是在说这些大学的不好.
正方三辩:对方辩友今天辩论始终采用两个标准,一个标准是将名牌大学与民办大学相比,这公平吗?另外一个标准就是对方辩友的宽进却不能结实对方辩友的严出,这有符合我们的逻辑法则吗?
④ 成教是宽进严出吗
属于“宽进严出”的学习模式,没有入学考试,只要是年满16岁的合法公民都可内以报考,以考完时间作容为毕业时间,什么时候考完就什么时候申请毕业;成教属于“宽进宽出”的学习模式,只需要参加成人高考,考试成绩达到200分的,等2.5年就可以拿到毕业证
⑤ 读电大要具备什么条件听说宽进严出吗
本科:国民教育系列相同或相近专业高等专科(含专科)以上学历者。专科:高中、职高、中专、技校以上学历者。 网络学历教育、自考、成考、电大等各种成人学历教育学习模式对比
它们的区别在于:【入学门槛对比】
成人高等教育入学考试是全国统一招生考试,由学校根据考试结果择优录取,统考每年举行一次。
自学考试没有入学考试,考生参加单科考试,合格一门,发一门的合格证书,所有科目合格后,颁发学历证书。每年有两次考试,考生根据情况选择考试科目。
广播电视大学也无须考试,只要具备要求的相关学历就可以注册入学。
网络大学由招生院校自主命题,组织考试。
总的来说,自学考试和广播电视大学实行的是“宽进严出”,基本没有什么入学门槛;而成人高考和网络考试要求先考试后入学。不同的是,成人高考参加的是全国统考,网络考试则由各招生院校自主考试。从考试的难易程度来看,部分网大因知名度高,所招专业又是学校强势专业,故入学要求也相对较高,试题也有一定难度。
为了提高国民教育,使更多的人获得学习的机会,国家提供了多种继续教育的途径。尤其在大学学历教育上,除了普通高考外,还提供了成人高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广播电视大学、网络教育四种渠道,为那些没有机会通过高考,进入大学校园学习的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但是很多需要机会的人并不知道自己还有多少种选择,更不清楚这几种教育方式之间的差别。
近日,记者采访了同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董大奎教授、复旦网络教育学院副院长沈永宝教授和上海电视大学归银生老师,请他们就这四类考试的异同为读者进行解析。
【学习方式对比】
成人高考主要有脱产学习和业余学习、函授学习等学习方式。
自考则以自学为主,也可以参加由其他社会培训力量或主考学校举办的自考助学班。
网络教育有两种授课方式,一是通过网络进行在线授课,学员可以通过网络浏览课间,完成作业,通过BBS进行提问和沟通,二是集中面授。不少希望进入自己心仪的名校进行学习的外地学生,可以通过报考网络学院,接受远程授课以完成学业。
广播电视大学有网上课堂和面授两种方式。对于居住地不稳定、可能需要长期出差在外的人来说,可以考虑选择广播电视大学进行学习,因为其保留学籍时间较长。如果更换了工作地点或居住地,只需要所注册的电视大学出具一份推荐信,学生可以在其他城市的电视大学继续学习,且无须支付其他的额外费用。
四种途径都可以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但是对于那些自学能力不强,自制力差的人,最好选择集中授课的方式进行学习。
【招生对象对比】
成人高考、网络大学、广播电视大学的招生范围包括在职、从业人员和社会其他人员,一般要求高中起点报考专、本科的,必须是获得普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或职业技术学校毕业证书或同等学历者。专科起点报考本科的,应具有国民教育系列的专科或专科以上毕业证书。
成人高考主要以招收本地户籍生为主,外地学生也可以进行函授学习,网络大学和广播电视大学由于自身的授课方式的优势,招生范围没有地域上的限制。
而参加自学考试的考生不受性别、年龄、民族、种族和已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属于完全的开放式教育,即使只具备初中文凭,也可以报名参加自学考试。
【学习年限对比】
成人高考的学习时间因招生层次、攻读专业和学习方式的不同而不同,短则需要2年,长则5?6年。
自学考试采取分课考试、学分累积,最后获取文凭的方式,且不受学期、学年制度的限制。
广播电视大学教育实行学分制,学制二年,学籍八年有效。
网络教育也一般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期限。以同济大学为例,招收建筑工程高升本的学习年限为4-6年,高升专的学习年限为2-4年,专生本的学习年限为2.5-5年。
【学习费用对比】
参加成人高考,公办学校学费一般每学年3500元左右,民办学校则要高一些。
自考如果只是自学的话,只要缴纳考试费和教材费,考试费为20元一科,如果上辅导班,那么还有辅导费,辅导课费用每科在500元左右。
广播电视大学费用按学期进行收费,业余学习的费用低于全日制学习。以上海电视大学为例,高升专的每学期的费用(含书费)约为1570元,专升本每学期费用为2250元。
网络大学的收费一般按照学分计算,不同的学校收费标准不同。一般一个学分大概100多元,如果你选择的专业毕业需要80个学分,学费约在1万元左右。例如同济大学高升专总学分为75分(除建筑工程),上海地区每学分费用为150元,则每学年费用为4500元;高升本课程总学分为160分,每学年费用为7200元。不过相对来说网络大学的学生可以省去住宿、伙食、交通等一系列费用。
从总的花费上来看,自考和电大的费用相对较低,更适合那些收入不高的人群。
【招生院校对比】
成人高校可分为普通高校举办的夜大学、函授班,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如区业余大学,职工大学,还有广播电视大学,管理干部学院,教育学院等,近年来又新增了民办高校和独立二级学院
自考以普通高校为主考学校,主考学校或社会力量培训机构提供有自学考试的培训。
电大的招生院校是中央电大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独立设置的电大。
网络教育的招生院校是国家批准的具有远程网络教育资质的6普通高校,一些学校的网络教育是和成人教育共同隶属于继续教育学院,有的单独成立了网络教育学院。
在选择报考各类院校的时候,一定要了解其是否具备了国家所认可的办学资质。
【证书含金量对比】
成人高考、自学考试、电大、网络教育都颁发国家承认的学历证书,毕业证书获得者的待遇与普通高校同类毕业生相同,都可以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司法考试等。符合相关条件者,都可以申请获得学士学位。
但是四者证书的效力仍然有些差异,自考由于其学历证书获得最难,所以认可度相对较高,目前国外有包括美国、英国、日本等26个国家承认我国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凭.。
电大文凭也得到英、美、日、澳等众多国家的承认。
而对于参加网络考试的考生而言,关键不在于网络教育文凭本身,他们更看重的是网络教育学院所依托的名校品牌、专业实力。不少高校的网络学院设置的专业都是学校的重点专业。事实证明,类似复旦、同济等名校的网络学院学生在就业中也具有相当的竞争力,复旦网络教育学院今年毕业学生的就业率在85%以上,就业单位中不乏普华永道等世界知名企业。
⑥ 自考的宽进严出是什么意思
宽进严出可以你那样的理解,这其实就是中国传统教学和西方教育的不同之处,中国高考历来是严进宽出的
自考分为专科、本科和独立本科,专科和本科都是零起点的,也就是说任何学历都可以报考,独立本科是专科起点的,包括高职、高专、自考专科、成人专科等所有国家承认的专科学历及以上的所有本科以上学历,相对于独立本科,本科要多将近整个专科的考试科目,具体专业略有不同
2007年起,国家教委已经下文,211重点大学不允许开设自考班,所以之后所谓的重点大学自考都是违规的或者李鬼式的,之所以有的培训机构会设在重点大学之内,绝大多数是在里面租赁了一栋或几栋楼而已。北京的自考主考院校除北京联合大学以外均是国家211重点大学,不存在所谓二类本科之说,自考除主考及论文答辩和颁发学历外,考生的学习方式,学习状态和学校不存在任何关系。
所以,希望你对此不要太过迷信。
北京有非常多的自考教育机构和大学,总体来说,参加教学的通过率要远大于纯自考通过率(纯自考的非脱产考生由于工作学习等原因缺考率非常之高),所谓包过之类有这种说法,但也有相当不少是骗人广告,奉劝小心为好
复读我认为是完全不可取的,除非你能够确认能考上清华北大之类重点大学,否则普通一本、二本差别不大,例如南昌大学一本,其实实力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二本相比很难说有什么优势。而复读的压力非常大,仍然要挤独木桥,真正的超级考生是不会被你挤下去的,万一失败,会产生更加大的阴影。失去一年的时间即便考上一个一般的大学也是得不偿失的,因为你就业完全没有优势,有着多一年的时间奋斗也许能获得意想不到的经验和结果。
大专生自考的话在于学历的提升,而且一般主考自考的院校都是重点院校,其名气较大,而北京地区的自考难度较它地更高,含金量也更大,承认度比较高。基本上只要拿到了(北京)自考本科文凭的人,你就可以认为他是一个坚韧、有恒心和学习能力的人。自考也有它的弱点,那就是偏重于应试教育,实用性相对低一些。你可以两者结合起来,因为自考的周期之间的空余时间还是比较多的,另外,找到了合适的方法会使自考效率事半功倍。
我是一名北京前自考教育工作者,希望我的答案能给你带来帮助
⑦ 开放教育学历教育是一种“宽进严出”的教育,什么是“宽进”什么是“严出”你如何认识“宽进严出”
接受教育的基本门槛低,例如,不需要正式的入学考试……严出呢,回也是相对而言的。其答实也不存在多大的严出。
个人以为 “宽进严出”是一个口号,说得出来做不到的东西。主要是一种合法贩卖文凭的交易而已!!说得不中听 哦,若有得罪大家的地方,敬请多多包涵!!
⑧ 上海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是宽进严出吗
成人教育相对来说比普通的要简单很多,认真对待基本都能毕业,但是如果不用心,恐怕没人能保证你顺利拿证书的,毕竟是高校,形式上他们也会一定程度上管理下的.
⑨ 成人教育学校是不是严进宽出
成人教育宽复进宽出 自考宽进严出制 成人教育就是成教
不知道你本人是什么学历,如果是专科的话,可以有多种方式,成教、自考、网络教学,如果是在校生可以有专接本、专升本、专转本,这里的专转本的质量比较高。
如果不是在校生的话,自考的含金量比较高。
⑩ 辩论赛 高等教育应该宽进严出怎么打
02年国际大专辩论赛的题目,给你原文看看吧
大学宽进严出比严进宽出更有利/大学严进宽出比宽进严出更有利
大学宽进严出比严进宽出更有利/大学严进宽出比宽进严出更有利(2002年全国大专辩论赛)
[ 一辩对垒 ]
正方一辩:谢谢主席,大家好!我方认为大学宽进严出比严进宽出更有利.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看宽进,宽进就是指在质上要放松入学标准,在量上要扩大招生数量.它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由之路,也是素质教育切实推行的制度保障.就大众化而言,现代大学已不再是精英的大学,而是大众的大学,严进使高等教育成了少数人的盛宴;而宽进使之变为多数人的权利.严进使大学的功能只限于筛选;而宽进却使之转为培养.那么现代大学大众化即是宽进的哲学,也是大学之为大学的现代含义.就素质教育而言,考试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严进却使基础教育成了高考的奴仆,扼制了素质教育的咽喉,阻碍了人才的自由成长.而宽进,却可以使高考这座独木桥成为阳关道,让天堑变通途,真正的解放基础教育,使素质教育成了培养人才的沃土.其次再让我们来看一看严出,所谓严出就是指大学在向社会培养输送人才的过程当中,严格要求,它包括严格的课程学制、严格的学分制度、严格的专业考试.对方辩友,在今天这种情况下,严出是大学承担社会责任的必然要求.大学不是文凭的印刷机,而是人才的哺乳者.这种情况之下,采用严出更比宽出能够真正的珍惜和爱护人才,能够真正的使大学成为社会前进的推动器.再次,我方认为宽进严出不仅有利,而且可行,理由有二:第一,当今中国近 20 年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然而为高等教育的投入却始终没有超过 GNP 的 0.65% ,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之间当然有巨大的扩展空间和潜力;第二,我们认为所谓的资源不足的问题表面上是钱的我他,而本质上却是体制与观念的问题.现实当中,一方面大学对巨大资金的需求是千呼万唤不出来,而大量的民间资本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却是“犹抱琵琶半遮面”,面对这样的情况,症结就在于体制与观念.只要我们在体制上理顺关系,在观念上解放思想,那么一定能够让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办学模式做到良性循环.最后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所以宽进严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只要我们把宽进严出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方方面面紧密结合起来,那么我们一定能够走出一条稳定、协调、健康的发展之路.
[ 一对一攻辩 ]
正方二辩选反方三辩
正方二辩:有请对方三辩.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已经成为了一个国际潮流,中国是应当顺应这一潮流,还是逆潮流而动?
反方三辩:当然是顺应大众化的潮流,但是在大众化的趋势之下,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还有良种,一种是严进宽出,一种是宽进严出.今天我们就是在比较大众化模式之下这两个办学模式哪个更有利地体现培养人才、教育成才?哪个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主旋律?
正方二辩:对方说的非常好,您告诉我要顺应这个潮流,请您用简短的语言告诉我,为什么要顺应?
反方三辩:因为这个潮流是大势所趋,对方辩友跟我说,但是我倒不明白,大众化它肯定就是宽进严出吗?那么严进宽出是什么,难道是精英化吗?你把大众化与精英化对立起来,可是马丁路德告诉我们说:“大众化阶段精英教育不但存在,而且更加辉煌,更加繁荣.”对方辩友,这两者是不能对立的.
正方二辩:这恰恰说明了在大众化时代,宽进严出依然可以进行精英化的培养教育.请教您,相比而言,宽进和严进谁的毛入学率更高?
反方三辩:对方辩友,毛入学率指的是什么,只要数量不要质量吗?我们说要把握质量关,任何入学都要有个标准,《世界人权宣言》 26 条告诉我们说,要依据成绩.高等教育对大家平等开放,成绩把握质量,这就是严进.
正方二辩:《联合国宣言》还告诉我们,教育权是人的一个基本人权,但现在中国很多适龄高中生上不了大学,湖北省分数线是 560 分, 550 都上不了大学这公平吗?
反方三辩:对方辩友您是说所有的高中生上大学就是公平吗?《联合国宣言》还告诉我们说,绝对的教育本身就是不公平,只有对待成绩不对分数线标准进行判别,这才是公平.
反方二辩选正方二辩
反方二辩:谢谢主席,大家好!我想请对方的三辩和我一起探讨今天这个话题.请您举例说明我国哪一类大学是宽进严出的大学?
正方二辩:宽进严出的大学正在发展之中,如果对方辩友一定要让我举一个例子的话,那么现在的网络大学,现在的开放大学,现在的自考大学,现在的民办大学不都是宽进严出吗?
反方二辩:对方辩友承认的民办大学是宽进严出的大学,那么请问您大学的质量是不是大学的根本?
正方二辩:大学的质量当然是大学的根本.
反方二辩:那么请问民办大学更有利于保证质量,还是今天北大,人大这些严进宽出的大学更能够保证学生的质量呢?
正方二辩:恐怕对方辩友对大学存在一种等级观,北大人大是大学,难道民办大学就不是大学了吗?社会需要各种层次的人才,对方辩友千万不要像孔子那样认为“上智”与“下愚”不可逾.
反方二辩:我们在这里并没有歧视的意思,我们只是站在现实的角度来客观地比较二者,请问究竟哪一所民办大学培养的人才比政法更强呢?
正方二辩:这不一定,人才有很多层次,政法大学从来不敢说培养的人才就一定比一个民办大学要好.我知道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有一位教授,他就是自考毕业的,而且很受欢迎.
反方二辩:那么我们今天说两者模式应该并存,可是对方辩友为什么要用宽进严出的民办来取代严进宽出的普高呢?
正方二辩:我方从来没有说用宽进严出的民办来取代严进宽出,而是要整个高等教育都走宽进严出.
正方三辩选反方二辩
正方三辩:来而不往非礼也,我也选择对方二辩.我请问对方辩友,你们提倡宽出,那这种对人才的低要求,如果满足当代社会对人才的高标准呢?
反方二辩:首先对方把宽出定义成是低要求.我们在一辩的立论中已经指出,宽出是指达到水平测试,合格即予毕业,由社会来选拔人才,社会来大浪淘沙.我们看到今天我方和对方的学校,都是严进宽出的学校,政法大学 50 年来大约培养了 10 余万的政法干部,被称为是政法干部的摇篮,您认为政法大学培养的人才不能符合社会的需要吗?
正方三辩:对方辩友认为宽出也可以符合标准,请问对方辩友,如果一个学化学的,他的化学不好,但是画画很好,可不可以毕业呢?
反方二辩:如果一个学化学的成绩不能达到优,但是他的化学成绩达到了一个及格,您难道认为他不能够毕业吗?他达到及格符合社会对他的基本要求,他还能够画画,画画能够陶冶情操,甚至女朋友还喜欢,这有什么不好呢?
正方三辩:对方辩友告诉我说,一个学化学的不但化学学的要好,而且还可以画画,请问这是严要求,还是宽要求?
反方二辩:化学几个了,请问这是严要求,还是低要求?如果我们连专业成绩都不及格,那这是宽,这样的宽是什么定义呢?我方已经说,宽是有条件,它不是无限度的宽,不是说你什么都不及格就能够出去,我们这个宽是只要符合水平测量,他合格了就能毕业,而对方今天说的严是什么呢?严是这个要求非常的高,今天我的化学成绩……
正方三辩:还请问对方辩友回答我一个问题,我们经常说严师出高徒,为什么没人说宽师出高徒呢?(时间到)
反方三辩选正方三辩
反方三辩:我想选择对方的三辩,请问您的宽进对于考生有没有具体要求,请告诉我们有,或者没有?
正方三辩:宽进当然对考生有具体要求了,这就好比说,我的择偶标准很宽,但也并不表明我饥不择食,不分男女.
反方三辩:对方辩友,您的要求就是不是通过宣传选拔进行淘汰,请告诉我们是,或者不是?
正方三辩:通过选拔进行淘汰,是对方的严进,我方的宽进是要从多个角度、多元化地选择人才.
反方三辩:就是想进就可以进,那欧美委员会指出,英国高教高中已经普及,高教资源并不稀缺,为什么不是所有的英国高中生都上大学了呢?
正方三辩:恐怕也不是英国所有的高中生都想上大学.我们说现在有许多人想上大学可就是上不了,对方辩友却要把他拒之门外,也合理吗?有一句话叫“天上的九头鸟,地下的湖北佬”,这么聪明的湖北老乡还有百分之六七十上不了大学,对方辩友你于心何忍呢?
反方三辩:英国高中生并不是都想上大学,而是因为严进宽出的学校因为他成绩差,宽进严出认为他没有钱,您认为哪个更公平呢?
正方三辩:其实我们不应该认为进大学的宽进就一定导致质量滑坡,我们大学的功能在于培养出人才,而不在于让进大学的人已经是人才了.
反方三辩:您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到底是靠金钱还是靠成绩,哪个更公平?
正方三辩:靠金钱靠成绩都不公平,因为让每个人都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才是真正的公平.
反方三辩;就是说没有标准的高等教育是或不是?
正方三辩:不是没有标准,是放低标准.(时间到)
[ 攻辩结辩 ]
正方一辩:谢谢主席,大家好!经过刚才的几轮攻辩,大家会发觉我们双方聚集的矛盾在质量上.也就是说严进宽出能够保证质量,宽进严出可能不能够保证质量.
我们认为这首先要从大家的定义上来看这个问题,对方辩友讲宽出的时候,说只要符合洋合格水平测试就可以宽出了.那我就不明白:为什么我们将宽进的时候,只要符合了一个合格水平的测试,就不可以进大学了呢?为什么我符合这个合格水平测试的时候,我进了大学,我的质量就没有保证了呢?这不是对方辩友的矛盾吗?对方辩友又问我们:中国政法大学和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都是严进宽出的学校,我觉得我们政法大学在连续三年扩招之后,质量好象也没有下降,并不像对方辩友所说的是严进宽出.至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我们可以看一看, 2001 年 4 月 19 号的《光明日报》是怎么说呢?他们的副院长楚平告诉大家,连续扩招以后,他们专门成立了教学评估处和专家督导组,切实加大了监控力度,极大地提高了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质量.请问对方辩友,你们扩招以后质量下降了没有?你们宽进严出之后,质量是不是一个问题呢?我想对方辩友待会儿一定要告诉大家.对方辩友高物我们说,在严出的时候,要执行洋多元化的标准.那我就不明白:今天一个大学生如果打“斗地主”打得很好的时候,是不是也要给他颁一个生物学的学士学位?
反方一辩:谢谢主席,大家好!我首先要告诉对方一辩的是:你方的宽进是宽,所以推出宽好,这是你方的逻辑,我方从未认同;其次还有,对方刚才说到民办大学就是对应的宽进严出,那么让我们来看一下“谁英雄,谁好汉,人才市场比比看”,对方的宽进严出是现在对应的民办大学这么完善的吗?与严进宽出相比在规模质量成才率方面都低得很多,而更应该看到,严进宽出在体现人才质量、效率、公平方面,三大原则与三大质量的统一.而对方的逻辑就是说:我方说宽是趋势,而且民办大学是宽,所以我们现在所有的大学都要向民办大学发展,在座的各位大学的领导,能认同这一观点吗?还有我方三辩又问到,宽进有没有具体的标准,读说有,多方面选才.监考老师多看你几眼,这是宽还是严呢?还说要淘汰一部分,我们也要靠质量,那与对方的民办大学不淘汰不选拔相比,你方的宽进还是宽进吗?你方的宽进是猴皮筋儿,突而宽,突而严,那么要么宽进四不象,就与你方一辩立论自相矛盾,要么宽进就等同于我方严进,是否认同我方观点呢?对方刚才辩论的时候,概念始终不清,逻辑始终混乱,起原因就在于他们弄错了今天辩论手段与目的的区别,弄错了辩论的前提,而我方是机遇三大原则,三大统一,提出我方观点,所以我方认为……(时间到)
[ 自由辩论 ]
正方四辩:对方告诉我们严进也能够增加入学的数量,那严进是不是就是慢慢的宽,小小的宽呢?严进是不是就是一个小宽进呢?讨论宽进只有两个问题:第一应当,第二可行.请问对方辩友:资源充足的时候,我们到底应不应当让每一个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接受大学的教育?
反方四辩:这个问题当然我们也愿意,但是他上大学也是上两类大学 , 严进宽出的大学和宽进严出的大学,这一点我方三辩在攻辩已经说明.请问对方辩友:我认识一个美国人,他 50 多岁了,他告诉我他是硕士括弧候补,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正方二辩:请对方解释给大家听.
反方一辩:对方辩友没有回答我方的问题,我来告诉大家,那就是候选硕士是美国社区大学宽进严出这种模式造成的, 20 多年才混出个候补,对方辩友认为这种人才培养的效率何在呢?
正方二辩:对方辩友,如果没有这种候补硕士,我可能会去中关村买一个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硕士文凭,到底谁对我的素质更有利呢?
反方二辩:对方辩友认为他买硕士这个假文凭的问题是我们今天严进宽出带来的问题吗?美国社区大学是想进都能进,而毕业率只有 1/5 ,这是典型的宽进严出,正是这样的宽进严出造成了大量的人才之流,再次请教对方辩友,培养人才的效率体现何在?
正方一辩:对方辩友说美国的社区大学,是想进都能进,要说我们的民办高校也是想进都能进,这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夜大学招生简章上,还哟啊说哟啊有一个高中会考文凭呢?请对方辩友解释给大家听.
反方三辩:对方辩友,因为我们的夜大是成人高等教育,不是民办大学.民办大学想进都进,是北京圆明园学院招生简章上告诉我们的.对方辩友您说资源充足可以都进了吗?我刚才问您英国的例子,您可没有回答我,您两次逃避我方效率的问题,其实效率就三个字——老童生.我再次问您:人才之流浪费资源合理吗?
正方三辩:我从来不认为上夜大学或者上什么其他大学就是浪费资源,一个人以前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现在接受了高等教育,到底是哪一个给社会的贡献更大呢?请对方辩友告诉我.
反方四辩:当然是接受高等教育贡献大,但是他接受也是两种模式的高等教育,这里我不想再重复,再请问对方辩友,您知道法国高教改革的目标之一是什么吗?
正方四辩:既然是两种模式,那就要探讨两种模式,哪一点最有利于大众化这个目标,宽进就好像正门一样,严进就好象后门一样,如果很多人都走正门,我们能说正门不比后门更有利吗?
反方二辩:对方辩友没有回答我方四辩提出的问题,法国高等教育的首要目标是什么?是让所有接受高等教育的人都能够毕业.我们说不管宽进还是严进,我们都希望他能够毕业.能够拿到这个文凭,都能够宽出,可是对方辩友您说法国的目标,您又如何解释呢?
正方一辩:对方辩友说都要让他毕业.对方辩友,在大学里面不务正业的人也要让他毕业,在大学里面不好好学习的人也要让他毕业,请问您的宽到底宽到什么地方才为止呢?
反方三辩:对方辩友,我们已经多次声明,我们的标准是《高等教育法》的第 58 条,如果没有达到标准,让他毕业这能叫宽吗?对方辩友你没有回答我们的问题,我们说不仅有法国,还有中国,《 21 世纪发展纲要》说中国教育发展的目标是办一些一流大学,严把质量、严进宽出.
正方三辩:对方辩友只说了一半,而没有说后一半.中国大学的发展目标,还要让更多的人去接受高等教育,刚才对方反反复复说我方的严进,反而导致了教育人才的不合理,而且导致了效率的低下.可是现在学校里有这样一种现象,有一些人每天早上 9 点才起床,每天晚上完到三辩点才睡觉,被戏称为“九三学社”.请问对方辩友:针对这种现象你的宽出如何杜绝呢?
反方二辩:对方说我“九三学社”,“九三学社”是目前普通高校严进宽出的模式导致的必然的结果吗?对方辩友,我们说了,今天要是在发展中国高等教育这一个前提下,来讨论究竟哪一种模式更有利,而不是谁取代谁的问题.
正方二辩:当然不是谁取代谁,有没有我们对比一下谁更有利呢?他如果不是宽出造成的,难道是严出造成的吗?《光明日报》 2001 年 8 月 1 日报载,福建省福鼎市和宁泽市,连续发生两起高考落榜生跳海自杀事件,对这种人间惨剧对方还要严进,您于心何忍呢?
反方三辩:对方辩友说,那个都是严进宽出的错,其实这是课程设置惹的祸.比如说蒋军教授来我这儿讲学,场场爆满,这不是老师的风格吸引了学生吗?对方辩友说高考有自杀的,那么我告诉你,美国的宽进严出的大学有一位同学,他叫林德,因为价值没有被认同,他去哪里了?他跟着塔利班……
正方四辩: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课程设置反而影响了高中教育吗?当然.因为课程设置都是严进之后的结果,如果严进这种模式不改变,那么如果有 33% 的学生都想到自杀的话,那恐怕严进就是对人折磨,就是对人性的扼杀,这正是对方辩友学院与《中学生实事报》统计的结果.
反方四辩:请对方辩友顺便大声地告诉大家,他刚才说 33% 的人因为高考要自杀,请具体地论述一下你的数据来自于哪儿?
正方二辩: 1998 年《北京青年报》载,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与《北京中学生实事报》联合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32% 的高中生因为承受不了学业的压力而企图自杀,而其中正是有 10% 的人多次企图自杀,面对你们学校调查的数据,您还要告诉我这是一个特例吗?
反方三辩:对方辩友这到底是严进宽出惹的祸,还是呆在家里的他有错呢?还有,对方辩友, 2001 年 7 月 13 日《中国教育报》进行了三天的问卷调查, 88.3% 认为高考制度是合理的.
正方一辩:对方辩友,高考制度是合理的,可是高考之后的严却是不合理的.大家在高考的指挥棒之下团团转,搞的有人想自杀,您却不承认,那问您一个最简单的问题,您知道我国教育部最早发出的减负文件是哪一年吗?
反方二辩:对方今天无非在说高考不合理,所以得出严进不合理.我们说严进宽出是一种模式,而高考是模式的具体操作,模式操作的具体问题对方不肯承认.对方打击这个问题,那是不是一部好经和尚念歪了,究竟是这个和尚嘴歪,还是这个经歪呢?
正方三辩:对方辩友没有回答我方的问题,我国第一次提出减负是在 1950 年,减负已经喊了 50 多年了,可为什么总是“火车进山,吼的响,走的慢”.
反方四辩:是减负喊了 50 年了,可是贵校严进宽出的模式办了 50 年,而且被称为中国政法干部的摇篮,这又是为什么呢?
正方二辩:我们为什么不把摇篮做大一点,多培养一些政法干部呢?正是因为 50 年的严进才导致喊了 50 年的减负.我父母是背着书包上大学,到了我就是拖着书包上大学,对方辩友于心何忍!
反方二辩:对方辩友,今天发展高等教育是我们的前提,读说了你们的学校要不断扩招,可是扩招之后就是严进吗?贵校政法大学在 2001 年研究生扩招 88.8% ,请问你们的研究生究竟是宽进还是严进呢?
正方一辩:对方辩友,扩招之后当然不是严进,而是宽进,对方辩友自己不要口误.然后请问对方辩友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您认为高等教育的质量最终是要在培养人才的结果上,还是要在人才选拔的开头阶段来把握呢?
反方三辩:对方辩友,说严进的不是我们,是贵校校长徐贤明先生.他告诉我们扩招之后中国政法大学还是严进,把握质量在什么,在人才市场上比一比,在 2001 年本科就业率 92.08% ,是不是体现了我们严进宽出的高质量呢?
正方三辩:光靠严进根本不足以满足现在的人才需求.据我所知,中关村的 IT 人才,一年就要 2 万,相当于该专业的整体毕业人数.请问对方辩友,靠您的严进如何满足这一需求呢?
反方四辩:大家听到了没有,对方辩友告诉我,你这个人才市场光靠严进是没有解决的,那什么意思呢?是不是告诉我们,现在靠严进已经成为了一种更有利、最有利、最主要的一种手段呢?谢谢对方辩友论证我方观点.
正方二辩:这是对方辩友自己理解我方观点,绝不是我方的观点.请问对方辩友,如果允许的话,我们能不能让大多数的高中生接受大学教育呢?
反方一辩:对方辩友说让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而刚才一辩说我方扩招所以就是宽进严出,那么如果明天贵校没有扩招,是不是就改成了严进宽出了呢?按对方的逻辑,现代中国的大学是不是都变成宽进严出的大学了呢?
正方一辩:对方辩友扩招也不能一味地扩,要让资源也跟上来,不过资源的问题,就像您去追求一个姑娘,不要傻傻等待,而要苦苦追求.
反方二辩:确实是这样,因为扩招不能够随便的扩,扩招还是要严把质量关,正如教育部的文件指出:我们扩招的水平,大学生的水平绝不能下降.这是什么,这不正是一种严进吗?对方辩友.我们说了严进宽出更有利于人才培养的效率,如果你们要严出的话,那这个严究竟是 10 人毕业,还是一个人毕业呢?对方辩友对效率视而不见,让我们看一下宽进严出的例子:布鲁贝克说过美国社区大学的大学生质量还不如德国、法国一些高中生的质量,请问对方辩友如何解释?
正方四辩:我终于听清对方辩友的立论了,他们所谓的严进就是符合质量标准才能进,那宽进肯定就是不符合质量也能进,那同一个概念,在他们的宽出这里是不是根本就不符合毕业标准也毕业呢?
反方三辩:这不是我们说的,是对方一辩告诉我们说质量上他要放松.放松是什么,降低质量是一辩立论告诉我们.对方辩友,哈佛大学校长告诉我们说评论大学只能靠质量,您的宽进严出质量何在?
正方二辩:因为激情是不败的,对方说宽在我们这里是不符合要求,在他们那里就是符合要求,一个概念为什么可以变来变去,是不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呢?
反方二辩:正因为我们不仅有激情还有理性,说明了今天宽进严出的模式和严进宽出都有其存在的现实和理性,宽进严出对应的是民办大学和社区大学,严进宽出是现在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北大、清华和武大都是这种模式,我们只是在客观的基础上来现实地比较两种的区别,对方辩友无非是在说这些大学的不好.
正方三辩:对方辩友今天辩论始终采用两个标准,一个标准是将名牌大学与民办大学相比,这公平吗?另外一个标准就是对方辩友的宽进却不能结实对方辩友的严出,这有符合我们的逻辑法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