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义务教育 » 教育心理学记忆

教育心理学记忆

发布时间: 2020-11-19 09:06:20

教育心理学:为什么要讲究记忆策略和记忆方法

如果你只是死记硬背,那么记忆质量不高,而且容易忘记和记错,讲究记忆专策略和记忆方法是属为了记得更清楚,这样可以更省时间,也可以记得更久,你读书的时候老师都会说学习方法和记忆方法很重要,不要死记硬背,要理解记忆,其实记忆方法很多,除了理解记忆,还有对比记忆,这看你自己更喜欢哪种方法

② 教育心理学中记忆方面的问题

1.(识记)的时候,就是你将有关某一对象的信息加以鉴别、分析,好比回是编码识别;(保持)就答是信息被定格在自己的记忆库中,也就是存储;(再现)也就是将记忆内容调出,加以应用类似于众多的记忆内容中加以检索,输出。是一一对应关系2.按记忆后遗忘时间

③ 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谁有比较好的记忆方法

自己看书,然后挑出重点,易混点,列个图表。我是这样搞的,15天不到去考试,笔试完全没问题的过了

④ 教育心理学中,常用的记忆术有哪些

本题参考答案:
答:任何牢记材料或改善记忆的技术均可称为记忆术。(1分)
自然语言媒介法:(3分)
地点法;(3分)
视觉心象法;(3分)

⑤ 《教育心理学》中谐音记忆法属于什么学习

属于认知策略里的精加工策略,记忆术中的一种。记忆术还有位置记忆法、首字联词法、视觉联想法和关键词法等。

⑥ 教育心理学里说记忆会发生扭曲,那很多人记忆都没有发生扭曲啊,记忆的内容还是跟书里的内容一模一样,要

人们拥有逼真记忆的事情可能从未发生过―――
当你对某些事情拥有逼真的、复杂的记忆时,请注意,不要太对这些记忆信以为真。因为这些事情很可能根本就没有发生过。
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称,错误记忆的概念已经从心理学实验室转移到大众媒体上。人们已经开始了解到,人类可能会拥有关于某些事情逼真的记忆,而这些事并未发生过。也许,对于取决于目击证人的记忆的裁决,需要慎重对待了。
是否每个人都会产生错误记忆?错误记忆究竟是如何产生的?能不能被矫正呢?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尹文刚研究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进行了详细介绍。
被七个证人指认,“罪犯”遭受错误记忆之害
“曾有国外的一个统计,每年在大概几千起误判的案件中,有近一半都是由于证人的目击有错误,最后出现了问题。”尹文刚说。
他向记者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国外的案例,一个类似牧师,长得彬彬有礼的人,无辜的被卷进了一宗案件,并且有七个证人,同时都认定他就是案件的罪犯。后来由于真正的罪犯自首了,该案件才水落石出。原来,两个人都很文质彬彬的一个共同点,让七个证人都误认为最初的怀疑对象就是罪犯。
“错误记忆是记忆的扭曲。”尹文刚说,人的记忆在脑子里并非固定不变;以前从没有经历过,但总是觉得经历过;或者以前经历过,但有一些记忆的扭曲,这些都属于错误记忆。
人的记忆是信息编码,编码和解码都会掺杂主观因素而导致记忆错误
为什么会产生错误记忆呢?
尹文刚告诉记者,最早曾有心理专家认为,人的记忆是一种信息编码,这种编码把人获得的信息进行归类,然后命名;最后在脑子里存储的就只是一个归类后的命名,而不是信息本身。
“编码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主动转化的过程,而且,在人们以后回忆时的解码过程中也有主观性。由于主观因素的存在,所以信息在转换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记忆的错误。”
据尹文刚介绍,上世纪60年代曾有这样一个实验,最初让一名被测者看一只猫头鹰,而后将猫头鹰拿走;一段时间后,让被测者回忆猫头鹰的样子并把他记忆中的猫头鹰画出来。画完以后,再将画拿给下一名被测者看,过一段时间,让第二名被测者把他所看到的信息画出来……就这样一直传下去,到第十八名被测者时,猫头鹰已经变成了一只猫。
情绪、因果关系和内隐记忆同样会造成错误记忆
“错误记忆产生的原因还有很多。”尹文刚说,情绪、因果关系和内隐记忆也是造成错误记忆的重要因素。
人受到情绪影响,尤其是受强烈情绪影响的时候,会对某些事物特别注意。正因为如此,人们所注意的范围就会变得狭窄。从而,人们可能会对感兴趣的一些细节记得非常清楚,而另一些同样比较重要的细节就会完全忽略。这样,在不经意的时候就会产生一些记忆上的错觉。
与此同时,人们在看到一些支离破碎的事物时,就会主观地、不自觉地将这些片断组合成一个很符合逻辑关系的、合理的画面。这被称为归因。“一件事是怎样产生的,在事件的整个过程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存在人的主观因素。”
“记忆错误还往往和内隐记忆联系在一起。”尹文刚介绍,所谓内隐记忆,就是一种自动的、不需有意识回忆的记忆现象,人们并不能意识到自己拥有这种记忆,它只会在特定任务的操作上表现出来。
“曾有专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放某部电影的时候,影片里反复出现了某一品牌的罐头。看电影时并没有人注意到那个罐头,可是看完电影以后却发现,买该种罐头的人明显增多了。”

错误记忆促进了潜意识学说;专家认为,错误记忆并非不能矫正
“佛洛伊德曾对记忆错误有过定性的研究。很多错误的记忆,在相当程度上促进了潜意识学说,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记忆错误。”尹文刚说。
他介绍,佛洛伊德认为,人在小时候,由于一些欲望得不到满足,很多东西被压抑在潜意识里,从而也会表现为一种记忆错误。但实际是压抑在潜意识里没有得到满足的创伤性的一些欲望的表露。
“人们现在知道,记忆并不是完全可靠的,但并不是不能解决的。”尹文刚向记者介绍了对于错误记忆的矫正。
他说,人们知道自己容易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之后,可以根据每个人各自的不同,主动去克服,尽量避免;尤其是一些太有想象力的人和容易受暗示的人。
真实细节被用以充实虚假记忆
阿肯色州大学的心理学家詹姆士·拉姆皮恩说:“我们的记忆不是磁带录像机,但在我们的记忆中,有些要素能帮助我们预防严重的错误记忆。心理学家们不仅想知道这些虚假记忆是如何产生的,而且对怎样避免出现虚假记忆也非常感兴趣。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拉姆皮恩和阿灵顿德克萨斯州大学的同事蒂莫西·奥德盖德为《记忆》杂志编写了一期特刊,专门阐述了人们怎样矫正他们记忆中的错误和矛盾。
心理学家们已经认识到,记忆中的错误是有意义的错误,它或多或少会给人们留下一些陈年旧事的正确依据。拉姆皮恩和奥德盖德将记忆称为一种建筑工程,用复杂的质量控制系统来评估证据的可靠性。
“在那些歪曲事实和避免记忆失真的机制之间有一种相互影响。”质量控制系统包括的因素,如组成记忆的细节程度,与记忆有关的想法,相关的情感,其他前后关系的信息以及肌肉运动知觉的细节。
有时,虚假记忆中的细节是如此逼真以致它似乎肯定是真实的。在早期的研究中,拉姆皮恩和同事们已经证明,人们能够用一种他们觉得真实的方式,采用真实事件中的细节来充实虚假记忆,这个过程叫做内容借入。拉姆皮恩说:“最近的试验已经提供了内容借入过程的可靠证据。”
在与一位名叫克里斯汀娜·瓦特克林斯的大学本科生共同进行的研究中,一个被测试者面对测试单词“dog(狗)”,自觉地记起他所学的是另一个单词“cat(猫)”;因为他错误地回忆起自己因另一种有毛皮的动物———“cat”而学了这个词。

⑦ 教育心理学如何应用记忆规律

1、干扰。在进行下一步学习之前,应在头脑中进行复述,以避免干扰。
2、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中间的材料容易受到前面和后面材料的干扰,应对中间材料多加识记。
3、首因和近因效应。开头和结尾的材料容易记住,可把重要材料放在开头或结尾进行识记。

⑧ 教育心理学中的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储存时间分别是多少

瞬时记忆也叫感觉记忆,一般持续0.25秒~2秒
短时记忆是5秒~2分钟
长时记忆的容量和对信息的保持时间几乎是没有限制的.

⑨ 《教育心理学》中关于学生记忆的特点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人们过去见过的、听过的、嗅过的、尝过的、触摸过的、思考过的、体验过的对象及动作等,都可以在头脑里留下痕迹,以后还会再现或回忆出来,这都是记忆现象。从
的观点出发,记忆就是对信息的输入、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记忆是人们进行心理活动的基本条件,也是人们
的基本条件。记忆在智力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智力活动的基础。人的智力结构中的诸因素都离不开记忆,没有记忆,无论是观察、想象、思维或注意都无法进行,所以我们要加强对小学生记忆力的辅导,以提高小学生的智力水平。

小学生记忆的特点

(一)小学生记忆量的发展

小学生记忆量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记忆广度和记忆保持时间两个方面。
1、记忆广度是指儿童在单位时间内所记住材料的最大数量。儿童的记忆广度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扩大。研究表明,学前儿童和小学儿童同时识记15个单词,学前儿童平均只能识记3个——5个,而小学儿童平均能识记6个-8个。小学高年级儿童所能记忆的材料的数量增加较快。
2、记忆保持时间是指从识记材料开始到能对材料回忆之间的间隔时间。洪德厚(1984)对儿童记忆发展的研究结果表明:儿童记忆保持时间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延长,记忆保持时间在8岁、10岁、12岁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儿童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还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儿童是否对材料感兴趣,对记忆对象的感知是否清晰,记忆对象能否引起儿童的情绪体验,以及对识记材料是否理解等。一般而言,凡是儿童感受兴趣,引起儿
烈情绪体验的事物,儿童易于理解的事物记忆保持时间较长一些。
在教学中应注意这些因素。

(二)小学生记忆质的发展

小学生的记忆能力正在发生着本质的变化,主要表现为:
1、小学生无意识和有意识记的发展
无意识记是指没有明确目的,且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识记;有意识记指有预定目的,并付出意志努力的识记。
小学生的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的效果会随年龄的增长而递增,有意识记的增长速度更为明显。一般来说,小学生入学时,无意识记占主导地位。随着年级的增长,有意识记效果赶上无意识记效果,最后有意识记的效果超过无意识记的效果,有意识记逐渐占主导地位。
2、意义识记在逐步发展

上说,小学生意义识记正在逐步发展乃至占主导地位。一般来说,学前儿童和低年级小学生主要采取机械识记的方法,中高年级小学生比较多地采用意义识记的方法。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由于知识经验比较贫乏,抽象
欠缺,对学习材料不易理解,也不会进行信息加工,因而在学习功课时较多地运用机械识记。到了中高年级,由于他们知识经验日益丰富,抽象
不断发展,在学习活动中运用意义识记的比例逐渐增大。
3、形象记忆的基础上抽象记忆迅速发展
从识记的内容上说,小学生在形象记忆的基础上,对词的抽象记忆也在迅速发展。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第一信号系统活动占优势,在头脑中和第一信号系统相联系的事物的具体形象容易记住。到了中高年级,学生掌握的语词量不断增加,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逐渐占优势,所学课本的内容大多是些抽象的词、数字或符号,所以他们的抽象记忆也渐渐地占主导地位。但对小学生来说,他们在记忆抽象的材料时,主要还是以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基础,即形象记忆仍起着重要作用。
4、瞬时记忆、
和长时记忆的发展
当客观刺激停止使用后,感觉信息在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叫瞬时记忆或感觉记忆,它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瞬时记忆的储存时间大约为0.25秒-2秒。如果这些感觉信息进一步受注意,则进入

的保持时间约为5秒到2分钟。一般认为,成人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个组块。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深度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储存时间从1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至终生不忘,容量没有限度。由此可见,这三种记忆在保持时间和记忆容量方面存在着本质的差异。
对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研究,多集中在短时记忆的研究上。许智权(1986)对小学生的瞬时记忆广度的研究结果表明,小学阶段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对三种记忆材料(数字、字母、部首)的瞬时记忆广度增加。

(三)小学生记忆能力的发展

小学生记忆能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再认和回忆等方面。
1、再认
当过去经验过的事物再次呈现时仍能被认识,即称为再认。测查小学生再认能力的一般模式是:先给被试呈现一组更多的刺激物,要求被试辨认哪些是曾经看过的刺激物,哪些是新的刺激物。应用这种方法,德克斯等曾给小学1年级、3年级、6年级的学生出示一大堆玩具,然后拿走一部分玩具,又加入一部分玩具,要求被试说出这堆玩具有什么变化。结果发现,再认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更为具体地研究了小学在特定情景下再认能力的年龄差异。他们给小学1年级、3年级、5年级的儿童出示一些画有多种家具的照片,每个年级的被试分为两组。第一组被试看到的家具照片的摆放与真实生活情景相似(给儿童设置意义识记的场景),第二组被试看到的家具照片的摆放是随机的,与真实生活情景有差别(设置机械识记的场景),结果发现,第二组被试的再认成绩则随年龄的增长,再认能力增强。这说明年长儿童比年幼儿童更善于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指导当前的记忆活动。
2、回忆
回忆是指过去经验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头脑中再次重现并加以确认的过程。由于回忆不存在原有刺激物的提示作用,因此,回忆比再认更为困难。回忆分为两类,一类是线索回忆,指回忆有某种较为具体的外在线索的帮助;另一类是自由回忆,指回忆的线索较为笼统或抽象。一般来说,小学生回忆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对外在线索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小。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